正在阅读:

邱礼涛炼成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邱礼涛炼成记

佛系的“行活”导演,或许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性价比之王”。

作者:孤烟

1996年,摄影师蔡崇晖跟着于仁泰来内地拍《五行战士》。这部电影和《大轰炸》在制作层面有点相似,背后是一个有钱的玩具公司大老板攒局,中美港三地合拍。电影里有不少袋鼠等动物的形象出现,目的是为了让玩具公司的公仔更好卖。

蔡崇晖回忆道,当时内地电影几乎谈不上工业二字,那个时候香港电影已经很发达了,有不少内地的摄影师来和我们学习,发现我们把摇臂架在轨道上拍电影都看傻了。

20多年过去,内地和香港在电影工业和江湖地位两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蔡崇晖此时或许正端着iPad看动画预演,和周星驰在深圳拍《美人鱼2》。以导演徐克、王晶,摄影师鲍德熹、黄岳泰为代表的电影人已北上掘金多年,他们常年扎在北京,拍的电影有赚有赔,良莠不齐的作品让他们早年在观众心目中树立的光辉形象一点点消磨殆尽。

但在众多的香港电影人中有一个异类,他身上始终贴着“港产片”的标签,在香港电影人要么无工可开,要么北上发展的大环境下,他能守住香港一隅,最多的时候一年开6部戏,他就是邱礼涛。

于仁泰来内地拍《五行战士》的时候,邱礼涛的第二部代表作《伊波拉病毒》在香港上映,这部电影给了邱礼涛另一个标签——香港Cult片之父。这个看似和主流市场始终保持距离的导演一直炙手可热,近几年更成了投资公司疯抢的“香饽饽”,他没有多高的艺术修为,交的都是“行活”,但总让投资老板感觉花出去的钱有超乎预期的回报,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性价比”导演。

《西北风云》的导演发文撕制片方,直指电影没拍完就上映,几天前优酷撤资网剧《套路》,6000万投资只拍了7集。当下的影视市场热钱多,出问题的项目也多,那么“最具性价比”就成了极高的评价。

从代表作《人肉叉烧包》到去年的大制作《拆弹专家》,邱礼涛鲜有败绩,但绝大多数时候总给投资方一个体面的交代,在当下浮躁的电影市场这很难完成,所以对他的访谈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性价比最高导演炼成记。

1000万总能拍出1500万的效果

谈到“性价比最高”,邱礼涛笑的有点羞涩,“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老板们喜欢找我拍片。”当年《人肉叉烧包》一炮打响,给邱礼涛带来更多的创作机会,他喜欢关注香港的边缘人物。《等候董建华发落》本来是注定要赔钱的项目,邱礼涛用仅有的300万投资拍完,最后算上海外版权,竟然还稍稍赚了一点。

每一个项目开始前,邱礼涛都会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很多人拿到钱想的是我能做什么,邱礼涛想的是我不能做什么。他认为预算是一个限制,决定了资源有多少、周期有多少、用什么价位的演员、打造多大的场面,他说“跟老板说100块拍完,这是一个承诺,这个诺言我要遵守。”

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前星皓制片人竹聿名告诉我们,邱礼涛是目前电影圈中小成本警匪片的优先考虑对象,他拍电影投资方不操心,因为他总能把1000万拍出1500万的效果。

“佛系”导演

“靠谱”是优点,但放在邱礼涛身上却给他的命运带来不小的影响。

香港和内地合拍片的大潮从千禧年之后开始,邱礼涛“不亏钱”的本领则把他留在了香港市场。没有积极的选择内地,邱礼涛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在选择工作上他表现的很佛系,他每年的档期都会排的很满,有喜欢的项目就拍,不考虑是港产片还是合拍片,他极擅长中小成本的电影,所以还是留在香港多一些。

邱礼涛强调,并不是故意把自己定位成香港本土导演,只是香港的文化和电影工业他都很熟悉,所以拍起来很容易。他最高产的2004年导演了6部电影,但直到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变节》才真正走进了内地电影市场。这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后,邱礼涛全面开启合拍片,但他依旧很佛系,口碑好,对预算要求不高,他没像一些大导演那样绑定一两家制片公司,而是有合适的工作就会接,和每个公司合作的都很愉快。

港片情怀是伪命题

港片迷喜欢看原汁原味的港产电影,但这部分电影很难迎合内地观众口味,去年上映的《此情此刻》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内地票房只有37万,而邱礼涛的《原谅他77次》同样港味十足,却拿到了超过7500万票房。

邱礼涛先跟我确认了一遍“港片情怀”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接着否定了我关于口味的说法。“我觉得这个命题不存在。”邱礼涛直接了当的说,他的论据不单是好莱坞电影不考虑中国观众的口味但部部大卖, 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经验。

从《花田喜事2010》到即将上映的《泄密者》,喜剧、动作、警匪、爱情,每个题材都驾驭的很好,在邱礼涛看来,中国这么大,南方和北方的口味肯定不一样,但好看的电影不但中国好卖,整个东南亚都卖的很好。

所以邱礼涛创作的电影从来都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他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从中找到合适的卖点放大,并总能压中观众的兴趣点。比如这次《泄密者》,剧本改到第八稿才开始拍,但从第一稿就一直保留的是主演吴镇宇身上的幽默感,在这部严肃的警匪片里,这份幽默感完成了气氛调剂和人物的生动刻画,这都在邱礼涛的意料之中。

狂热的底层记录者

如果把导演单纯的当做一份职业,那意味着不可能每次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邱礼涛也不例外,进入内地之后,他拍过跟风的《叶问前传》和《叶问终极一战》,也拍过命题作文《竞雄女侠秋瑾》,但他始终没放下对自己喜爱题材的发掘和追求。

2007年先后创作了《性工作者十日谈》、《我不卖身我卖子宫》,2014年拍了《雏妓》,他坚持对底层人物、特殊群体的偏爱。

谈到这个话题邱礼涛变得认真起来,“如果有投资方愿意投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会非常高兴,并且我会选择把《拆弹专家2》推后一点,先来拍这类我想拍的,这类题材我会把它放在第一位,警匪片今年不拍明年还能拍,但有关社会题材的电影,今年有机会不拍的话可能明年就没有了。”

跟随市场进入内地,邱礼涛也不可避免地做出过种种妥协,但在他身上还是能够看到电影人的赤子之心,或许这是推动他坚持创作的原动力。

权衡、妥协,自己的小心机

采访中自然要谈到新电影《泄密者》,这部电影有邱礼涛想要讲的一些东西。

病毒、记者、政商,电影预算不高,邱礼涛依旧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出了几场动作戏,有枪战、追车、爆破,还通过吴镇宇和张智霖两个不同处境的警察完成了人物的生动刻画。

谈到电影创作的缘起,身上很大烟味的邱礼涛举了个美国某烟草公司一边生产香烟、又一边投资研究吸烟危害健康课题的例子。《泄密者》讲的是一个关于药厂的故事,里面有接地气的阴谋论,但少了邱礼涛早年电影的犀利和深刻,变得圆润起来。

当然,这其中有预算的原因,也有尺度的限制,已经完全抽离了“cult片”之父固有的重口味。不过邱礼涛还是坚持留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机,电影没有俗套的结局,邱礼涛用正义没有得到最终伸张来表达他的观点,“法律不是百分之百能保护公义,只能说尽量让大家有公平的机会。”

有妥协有坚持,有创作热情,能为投资方负责,让邱礼涛成为投资老板最愿意合作的对象。《拆弹专家》赚到钱之后,刘德华《拆弹专家2》、《扫毒2》等即将开拍的项目都绑定了邱礼涛,这个香港性价比最高的导演,接下来将带给观众更多未知和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邱礼涛炼成记

佛系的“行活”导演,或许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性价比之王”。

作者:孤烟

1996年,摄影师蔡崇晖跟着于仁泰来内地拍《五行战士》。这部电影和《大轰炸》在制作层面有点相似,背后是一个有钱的玩具公司大老板攒局,中美港三地合拍。电影里有不少袋鼠等动物的形象出现,目的是为了让玩具公司的公仔更好卖。

蔡崇晖回忆道,当时内地电影几乎谈不上工业二字,那个时候香港电影已经很发达了,有不少内地的摄影师来和我们学习,发现我们把摇臂架在轨道上拍电影都看傻了。

20多年过去,内地和香港在电影工业和江湖地位两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蔡崇晖此时或许正端着iPad看动画预演,和周星驰在深圳拍《美人鱼2》。以导演徐克、王晶,摄影师鲍德熹、黄岳泰为代表的电影人已北上掘金多年,他们常年扎在北京,拍的电影有赚有赔,良莠不齐的作品让他们早年在观众心目中树立的光辉形象一点点消磨殆尽。

但在众多的香港电影人中有一个异类,他身上始终贴着“港产片”的标签,在香港电影人要么无工可开,要么北上发展的大环境下,他能守住香港一隅,最多的时候一年开6部戏,他就是邱礼涛。

于仁泰来内地拍《五行战士》的时候,邱礼涛的第二部代表作《伊波拉病毒》在香港上映,这部电影给了邱礼涛另一个标签——香港Cult片之父。这个看似和主流市场始终保持距离的导演一直炙手可热,近几年更成了投资公司疯抢的“香饽饽”,他没有多高的艺术修为,交的都是“行活”,但总让投资老板感觉花出去的钱有超乎预期的回报,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性价比”导演。

《西北风云》的导演发文撕制片方,直指电影没拍完就上映,几天前优酷撤资网剧《套路》,6000万投资只拍了7集。当下的影视市场热钱多,出问题的项目也多,那么“最具性价比”就成了极高的评价。

从代表作《人肉叉烧包》到去年的大制作《拆弹专家》,邱礼涛鲜有败绩,但绝大多数时候总给投资方一个体面的交代,在当下浮躁的电影市场这很难完成,所以对他的访谈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性价比最高导演炼成记。

1000万总能拍出1500万的效果

谈到“性价比最高”,邱礼涛笑的有点羞涩,“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老板们喜欢找我拍片。”当年《人肉叉烧包》一炮打响,给邱礼涛带来更多的创作机会,他喜欢关注香港的边缘人物。《等候董建华发落》本来是注定要赔钱的项目,邱礼涛用仅有的300万投资拍完,最后算上海外版权,竟然还稍稍赚了一点。

每一个项目开始前,邱礼涛都会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很多人拿到钱想的是我能做什么,邱礼涛想的是我不能做什么。他认为预算是一个限制,决定了资源有多少、周期有多少、用什么价位的演员、打造多大的场面,他说“跟老板说100块拍完,这是一个承诺,这个诺言我要遵守。”

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前星皓制片人竹聿名告诉我们,邱礼涛是目前电影圈中小成本警匪片的优先考虑对象,他拍电影投资方不操心,因为他总能把1000万拍出1500万的效果。

“佛系”导演

“靠谱”是优点,但放在邱礼涛身上却给他的命运带来不小的影响。

香港和内地合拍片的大潮从千禧年之后开始,邱礼涛“不亏钱”的本领则把他留在了香港市场。没有积极的选择内地,邱礼涛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在选择工作上他表现的很佛系,他每年的档期都会排的很满,有喜欢的项目就拍,不考虑是港产片还是合拍片,他极擅长中小成本的电影,所以还是留在香港多一些。

邱礼涛强调,并不是故意把自己定位成香港本土导演,只是香港的文化和电影工业他都很熟悉,所以拍起来很容易。他最高产的2004年导演了6部电影,但直到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变节》才真正走进了内地电影市场。这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后,邱礼涛全面开启合拍片,但他依旧很佛系,口碑好,对预算要求不高,他没像一些大导演那样绑定一两家制片公司,而是有合适的工作就会接,和每个公司合作的都很愉快。

港片情怀是伪命题

港片迷喜欢看原汁原味的港产电影,但这部分电影很难迎合内地观众口味,去年上映的《此情此刻》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内地票房只有37万,而邱礼涛的《原谅他77次》同样港味十足,却拿到了超过7500万票房。

邱礼涛先跟我确认了一遍“港片情怀”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接着否定了我关于口味的说法。“我觉得这个命题不存在。”邱礼涛直接了当的说,他的论据不单是好莱坞电影不考虑中国观众的口味但部部大卖, 其实也有他自己的经验。

从《花田喜事2010》到即将上映的《泄密者》,喜剧、动作、警匪、爱情,每个题材都驾驭的很好,在邱礼涛看来,中国这么大,南方和北方的口味肯定不一样,但好看的电影不但中国好卖,整个东南亚都卖的很好。

所以邱礼涛创作的电影从来都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他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然后从中找到合适的卖点放大,并总能压中观众的兴趣点。比如这次《泄密者》,剧本改到第八稿才开始拍,但从第一稿就一直保留的是主演吴镇宇身上的幽默感,在这部严肃的警匪片里,这份幽默感完成了气氛调剂和人物的生动刻画,这都在邱礼涛的意料之中。

狂热的底层记录者

如果把导演单纯的当做一份职业,那意味着不可能每次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邱礼涛也不例外,进入内地之后,他拍过跟风的《叶问前传》和《叶问终极一战》,也拍过命题作文《竞雄女侠秋瑾》,但他始终没放下对自己喜爱题材的发掘和追求。

2007年先后创作了《性工作者十日谈》、《我不卖身我卖子宫》,2014年拍了《雏妓》,他坚持对底层人物、特殊群体的偏爱。

谈到这个话题邱礼涛变得认真起来,“如果有投资方愿意投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会非常高兴,并且我会选择把《拆弹专家2》推后一点,先来拍这类我想拍的,这类题材我会把它放在第一位,警匪片今年不拍明年还能拍,但有关社会题材的电影,今年有机会不拍的话可能明年就没有了。”

跟随市场进入内地,邱礼涛也不可避免地做出过种种妥协,但在他身上还是能够看到电影人的赤子之心,或许这是推动他坚持创作的原动力。

权衡、妥协,自己的小心机

采访中自然要谈到新电影《泄密者》,这部电影有邱礼涛想要讲的一些东西。

病毒、记者、政商,电影预算不高,邱礼涛依旧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出了几场动作戏,有枪战、追车、爆破,还通过吴镇宇和张智霖两个不同处境的警察完成了人物的生动刻画。

谈到电影创作的缘起,身上很大烟味的邱礼涛举了个美国某烟草公司一边生产香烟、又一边投资研究吸烟危害健康课题的例子。《泄密者》讲的是一个关于药厂的故事,里面有接地气的阴谋论,但少了邱礼涛早年电影的犀利和深刻,变得圆润起来。

当然,这其中有预算的原因,也有尺度的限制,已经完全抽离了“cult片”之父固有的重口味。不过邱礼涛还是坚持留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机,电影没有俗套的结局,邱礼涛用正义没有得到最终伸张来表达他的观点,“法律不是百分之百能保护公义,只能说尽量让大家有公平的机会。”

有妥协有坚持,有创作热情,能为投资方负责,让邱礼涛成为投资老板最愿意合作的对象。《拆弹专家》赚到钱之后,刘德华《拆弹专家2》、《扫毒2》等即将开拍的项目都绑定了邱礼涛,这个香港性价比最高的导演,接下来将带给观众更多未知和可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