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 见证互联网二十余年兴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 见证互联网二十余年兴衰

时至今日,你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她踏准了时代的每一个节拍,还是她在制造时代的每一个浪潮。但也正因如此,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国王,只有玛丽·米克尔这位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女皇”。

文 | 周元

编辑 | 立佳

5月31日凌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互联网趋势报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这份报告相当于科技行业的“国情咨文”,这是她第23次公布这一年度互联网报告。

这份备受市场期待的报告共有294张幻灯片,内容涵盖从美国智能手机用户的行为、到中国科技公司的竞争等方方面面。辑录了信息量最大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哪些板块获得了融资、互联网采用率的进展情况、哪些用户界面正在引发共鸣以及未来的大事件将是什么,等等。创投圈对此热情依旧,人们争相传播。

之所以获得如此的追捧,是因为从1995年起,玛丽·米克尔的每一份报告都被奉为互联网领域的圣经:

在她第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以网页访问和眼球而非短期赢利、财务状况衡量互联网公司的人;

在她第九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她预计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会在五年内超过日本,引发华尔街首次大规模看涨中国互联网经济;

在她的第十四份报告中,她预测移动设备将代替传统PC笔记本成为网民首要选择,一年后,智能手机销量超越PC……

时至今日,你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她踏准了时代的每一个节拍,还是她在制造时代的每一个浪潮。但也正因如此,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国王,只有玛丽·米克尔这位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女皇”。

是时候了解一下“互联网女皇”的历史,看看她是如何被封神的。

 

1959年,米克尔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她从小成绩不错,很喜欢垒球,为人直率、热情,很受小伙伴欢迎。她的父亲是一名钢铁行业的商人,受父亲的影响,米克尔很小就建立起了对高尔夫和投资的兴趣。高中时代,她在一次选股比赛中胜出,被她选中的股票飞速上涨,连老师都大吃一惊。

1981年,米克尔获得了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加入了当时颇负盛名的券商美林公司,她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做股票经纪人。1986年,米克尔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MBA学位,并加入知名投行所罗门兄弟,担任分析师,负责新兴科技行业,但面对当时流行的垃圾债券与杠杆收购,她做得并不成功。于是,1991年她进入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从事PC业与网络业分析。

米克尔的职业转折点发生在1994年,她在《纽约时报》上偶然看到创业公司Mosaic正在研发网络浏览器的报道,作为分析师的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网络浏览器可能会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成为一件改变世界的东西。于是她利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去联络到了Mosaic的两位创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和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并向华尔街的投资者大力介绍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Mosaic后来改名为网景,并于1995年在纽约上市。摩根·斯坦利成为网景IPO的主承销商,网景上市首日,股价从14美元的发行价暴涨至75美元,创下了当时的上市公司首日涨幅记录。网景的IPO在后来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而玛丽·米克尔也因此在圈子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名声鹊起。

 

1995年,是米克尔的爆发之年,除了负责网景的上市交易外,米克尔还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互联网报告,在报告中她大胆的指出:“电子邮件是当前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浏览信息的服务则会是明天的‘杀手级应用’”。

这份报告在整个科技行业引发了巨大反响,当时的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给她寄了邮件,称自己在飞往夏威夷渡假的途中读完了这份报告之后,下定决心要将英特尔带入网络时代,并专门致电感谢米克尔带来的巨大贡献。

在随后两年,米克尔又接连发布了《互联网广告报告》与《互联网零售业报告》,每一份报告都极具前瞻性,她因此如愿地成为华尔街最为知名的“互联网分析师”,而摩根士丹利也成为互联网公司融资、并购与上市的最佳选择。就像垃圾债券代表了80年代华尔街一样,玛丽·米克尔成了90年代华尔街的象征。

9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因玛丽·米克尔而疯狂,她向投资者推荐的美国在线、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股票,都很快带来了超过十倍的投资回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米克尔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金字招牌。无数新生网络公司都渴望她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自己的名字,渴望由玛丽·米克尔承接公司的股票上市,这意味着股价将无止境地上扬。

在1998年,创刊于1921年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首次把她称为“互联网女皇”(Queen of Net)。由此,她的这一名号开始广为流传。《华尔街日报》将她和格林斯潘与沃伦·巴菲特相提并论为“影响市场的三大推动力”,还有传闻说,“一只互联网股票只有得到米克尔的同意,才能出现在华尔街上”。

2000年,互联网迎来了一次泡沫大破灭。在破裂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女皇”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玛丽·米克尔向投资者推荐的股票急剧缩水,她所看好的公司并购结果令人失望。由此,在很多人心目中,明星分析师的身份开始褪色,甚至给米克尔的个人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当时,许多人质疑米克尔的职业操守,对以她为代表的科技股票分析师和券商提起诉讼,而米克尔是这场“浩劫”中唯一一位毫发无损的幸存者。调查人员的结论是:“米克尔从未怀疑过互联网行业的潜力,即便在她看错的时候。”

也是在这一年,玛丽·米克尔主导了美国在线斥资164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的并购交易。米克尔自信地认为这将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次并购,但现实却事与愿违。2002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亏损近1000亿美元,创下了公司亏损的最高记录。2009年,两家公司宣布分拆,结束了这一切。

在经历的这次泡沫破裂之后,米克尔变得很是谨慎,她开始更多去关注风险这件事。在她的2007年的互联网报告中,米克尔就判断美国可能会在“次贷问题上存在风险,需要予以密切关注”。另外,她所经手的公司,必定会亲自到访该公司,完成详尽地调查研究。

谨慎现在已经成了米克尔的标签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在她互联网报告中每一页的PPT都有相关数据来做支撑,以求去客观地去还原事实。

 

在泡沫带来的萧条期逐渐褪去之后,米克尔开始重新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与尊重,个人声望再次回归,2004年,在她的主导下,摩根士丹利成为谷歌IPO的主承销商,赢得了大笔交易回报。

2010年底,米克尔辞去了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职位,成为了风投凯鹏华盈(KPCB)的合伙人。在那里,她依然保持了自己谨慎的风格。只有她亲身试用了产品,完成详尽调查后,才决定是否投这家公司。

米克尔曾经公开谈到自己决定投资的几大标准:是否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是否有良好的管理团队?是否有出色的产品或服务?只有符合她的标准,她才会投。就像在风投红火的2012年第一季度,米克尔却没有进行任何投资,因为在她看来,“公开市场的估值甚至低于私人市场,情况不该是这样”。

米克尔始终比任何人都善于发现趋势和预判网络发展潮流,她的谨慎、全局眼光和明星效应也成为KPCB投资的重要吸引力,她在硅谷拥有广泛人脉,她认识投资者想结识的几乎每个人物;所有人都尊重米克尔,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随时愿意接她的电话。这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米克尔23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可以说见证了一代代的互联网从创业到崛起的过程,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固定关注焦点,为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提供了方向指引,她的合伙人评论说“世上只有一个玛丽 米克尔。过去三十年,没有人能像她一样一直站在时代前沿,预测与理解大多数主要科技趋势。”

当然,时至今日,会有人开始吐槽,米克尔的报告越来越多数据的罗列,缺乏前瞻预测,也正是因为,曾经的新兴产业变成支柱产业,曾经的变数已被量化,对现有架构进行有效的数据记录和总结的作用,远远大于挖掘未知。

一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除了自身的努力,很多时候是源于时代的机遇和造就。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这位“互联网女皇”。

 

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 见证互联网二十余年兴衰

时至今日,你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她踏准了时代的每一个节拍,还是她在制造时代的每一个浪潮。但也正因如此,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国王,只有玛丽·米克尔这位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女皇”。

文 | 周元

编辑 | 立佳

5月31日凌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互联网趋势报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这份报告相当于科技行业的“国情咨文”,这是她第23次公布这一年度互联网报告。

这份备受市场期待的报告共有294张幻灯片,内容涵盖从美国智能手机用户的行为、到中国科技公司的竞争等方方面面。辑录了信息量最大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哪些板块获得了融资、互联网采用率的进展情况、哪些用户界面正在引发共鸣以及未来的大事件将是什么,等等。创投圈对此热情依旧,人们争相传播。

之所以获得如此的追捧,是因为从1995年起,玛丽·米克尔的每一份报告都被奉为互联网领域的圣经:

在她第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以网页访问和眼球而非短期赢利、财务状况衡量互联网公司的人;

在她第九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她预计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会在五年内超过日本,引发华尔街首次大规模看涨中国互联网经济;

在她的第十四份报告中,她预测移动设备将代替传统PC笔记本成为网民首要选择,一年后,智能手机销量超越PC……

时至今日,你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她踏准了时代的每一个节拍,还是她在制造时代的每一个浪潮。但也正因如此,互联网的世界里没有国王,只有玛丽·米克尔这位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女皇”。

是时候了解一下“互联网女皇”的历史,看看她是如何被封神的。

 

1959年,米克尔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她从小成绩不错,很喜欢垒球,为人直率、热情,很受小伙伴欢迎。她的父亲是一名钢铁行业的商人,受父亲的影响,米克尔很小就建立起了对高尔夫和投资的兴趣。高中时代,她在一次选股比赛中胜出,被她选中的股票飞速上涨,连老师都大吃一惊。

1981年,米克尔获得了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加入了当时颇负盛名的券商美林公司,她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做股票经纪人。1986年,米克尔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的MBA学位,并加入知名投行所罗门兄弟,担任分析师,负责新兴科技行业,但面对当时流行的垃圾债券与杠杆收购,她做得并不成功。于是,1991年她进入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从事PC业与网络业分析。

米克尔的职业转折点发生在1994年,她在《纽约时报》上偶然看到创业公司Mosaic正在研发网络浏览器的报道,作为分析师的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网络浏览器可能会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将成为一件改变世界的东西。于是她利用自己的人脉,想办法去联络到了Mosaic的两位创始人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和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并向华尔街的投资者大力介绍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Mosaic后来改名为网景,并于1995年在纽约上市。摩根·斯坦利成为网景IPO的主承销商,网景上市首日,股价从14美元的发行价暴涨至75美元,创下了当时的上市公司首日涨幅记录。网景的IPO在后来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而玛丽·米克尔也因此在圈子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名声鹊起。

 

1995年,是米克尔的爆发之年,除了负责网景的上市交易外,米克尔还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互联网报告,在报告中她大胆的指出:“电子邮件是当前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浏览信息的服务则会是明天的‘杀手级应用’”。

这份报告在整个科技行业引发了巨大反响,当时的英特尔总裁安迪·格罗夫给她寄了邮件,称自己在飞往夏威夷渡假的途中读完了这份报告之后,下定决心要将英特尔带入网络时代,并专门致电感谢米克尔带来的巨大贡献。

在随后两年,米克尔又接连发布了《互联网广告报告》与《互联网零售业报告》,每一份报告都极具前瞻性,她因此如愿地成为华尔街最为知名的“互联网分析师”,而摩根士丹利也成为互联网公司融资、并购与上市的最佳选择。就像垃圾债券代表了80年代华尔街一样,玛丽·米克尔成了90年代华尔街的象征。

9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因玛丽·米克尔而疯狂,她向投资者推荐的美国在线、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股票,都很快带来了超过十倍的投资回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米克尔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金字招牌。无数新生网络公司都渴望她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自己的名字,渴望由玛丽·米克尔承接公司的股票上市,这意味着股价将无止境地上扬。

在1998年,创刊于1921年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首次把她称为“互联网女皇”(Queen of Net)。由此,她的这一名号开始广为流传。《华尔街日报》将她和格林斯潘与沃伦·巴菲特相提并论为“影响市场的三大推动力”,还有传闻说,“一只互联网股票只有得到米克尔的同意,才能出现在华尔街上”。

2000年,互联网迎来了一次泡沫大破灭。在破裂的大背景下,即使是“女皇”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玛丽·米克尔向投资者推荐的股票急剧缩水,她所看好的公司并购结果令人失望。由此,在很多人心目中,明星分析师的身份开始褪色,甚至给米克尔的个人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当时,许多人质疑米克尔的职业操守,对以她为代表的科技股票分析师和券商提起诉讼,而米克尔是这场“浩劫”中唯一一位毫发无损的幸存者。调查人员的结论是:“米克尔从未怀疑过互联网行业的潜力,即便在她看错的时候。”

也是在这一年,玛丽·米克尔主导了美国在线斥资164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的并购交易。米克尔自信地认为这将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一次并购,但现实却事与愿违。2002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亏损近1000亿美元,创下了公司亏损的最高记录。2009年,两家公司宣布分拆,结束了这一切。

在经历的这次泡沫破裂之后,米克尔变得很是谨慎,她开始更多去关注风险这件事。在她的2007年的互联网报告中,米克尔就判断美国可能会在“次贷问题上存在风险,需要予以密切关注”。另外,她所经手的公司,必定会亲自到访该公司,完成详尽地调查研究。

谨慎现在已经成了米克尔的标签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在她互联网报告中每一页的PPT都有相关数据来做支撑,以求去客观地去还原事实。

 

在泡沫带来的萧条期逐渐褪去之后,米克尔开始重新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与尊重,个人声望再次回归,2004年,在她的主导下,摩根士丹利成为谷歌IPO的主承销商,赢得了大笔交易回报。

2010年底,米克尔辞去了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职位,成为了风投凯鹏华盈(KPCB)的合伙人。在那里,她依然保持了自己谨慎的风格。只有她亲身试用了产品,完成详尽调查后,才决定是否投这家公司。

米克尔曾经公开谈到自己决定投资的几大标准:是否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是否有良好的管理团队?是否有出色的产品或服务?只有符合她的标准,她才会投。就像在风投红火的2012年第一季度,米克尔却没有进行任何投资,因为在她看来,“公开市场的估值甚至低于私人市场,情况不该是这样”。

米克尔始终比任何人都善于发现趋势和预判网络发展潮流,她的谨慎、全局眼光和明星效应也成为KPCB投资的重要吸引力,她在硅谷拥有广泛人脉,她认识投资者想结识的几乎每个人物;所有人都尊重米克尔,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随时愿意接她的电话。这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米克尔23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可以说见证了一代代的互联网从创业到崛起的过程,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固定关注焦点,为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提供了方向指引,她的合伙人评论说“世上只有一个玛丽 米克尔。过去三十年,没有人能像她一样一直站在时代前沿,预测与理解大多数主要科技趋势。”

当然,时至今日,会有人开始吐槽,米克尔的报告越来越多数据的罗列,缺乏前瞻预测,也正是因为,曾经的新兴产业变成支柱产业,曾经的变数已被量化,对现有架构进行有效的数据记录和总结的作用,远远大于挖掘未知。

一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除了自身的努力,很多时候是源于时代的机遇和造就。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这位“互联网女皇”。

 

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