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张图带你见识藏传佛教圣地之美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扎西拉姆·多多

评论(0)

  • 藏传佛教,又称作“喇嘛教”,是传入的佛教与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融合而成。在经历朗达玛灭佛和宋朝的复兴之后,藏传佛教在元朝达到鼎盛。现存主要教派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

    寺庙无声,却记载了这些古老的佛教故事,也记载了人类的历史文化。 对于以藏传佛教为根本信仰的藏族人民来说,寺庙在他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朝圣圣地。但是作为普通游客,我更愿意欣赏这些寺庙的建筑之美,因为在我眼中,这些寺庙像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文化,在凡尘净土之上,散发着永恒的光辉。

  • 亚青寺位于四川白玉县,四周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以曲水河为界,亚青寺分为扎巴(出家男众)和觉姆两区。觉姆区面积约0.15平方公里,三面环水,聚集了上万觉姆,是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的地方。

  • 德格印经院坐落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木刻印版最多的印经院。印经院内藏有70%以上的藏文化典籍,有印版30多万块,画版6000多块,其中不乏珍本、孤本和绝本的印版。所以说,德格印经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宝库,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色达五明佛学院建在离色达县城约20公里的喇荣沟,属藏传佛教宁玛派,是世界最大的佛学院。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鳞次栉比地贴山而建,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小木屋谁也说不清。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寺庙、经堂、房子是红色的,喇嘛、觉姆、居士的衣服是红色的,地毯是红色的,整个学院就像处在云端的红色佛国。

  • 拉卜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于1709年创建,是甘肃南部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寺内存有全国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最为丰富、齐全的藏族文化典籍。

    1782年,伴随寺庙规模的扩大,拉卜楞寺创办了藏医学院“曼康”,全名为“曼巴扎仓索日央盘琅”(意为“医药学院医明利人洲”),开始了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

  • 塔尔寺始建于1560年,建在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上。寺内的大金瓦殿供奉着菩提大银塔,以此为中心建有45万平方米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充分体现了藏汉文化交汇融合的特色和风格。

  • 布达拉宫始建于647年,是吐藩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和扩建,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拉萨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布达拉宫曾经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也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宫内收藏了无数珍宝,堪称藏族艺术殿堂。

  • 传说大昭寺是为了供奉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建,为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其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可称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

  • 哲蚌寺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地位最高的寺院,也是世界最大的寺庙。每年雪顿节(藏历六月三十日),哲蚌寺都会举行晒佛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 色拉寺位于西藏拉萨市区北郊的乌孜山南麓,与甘丹寺和哲蚌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因此而得名。
    色拉寺的喇嘛辩经功课会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进行,且向游人开放,故最为著名。

  • 甘丹寺位于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顶上,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亲自创建,并圆寂与此。所以,甘丹寺被认为是格鲁派的祖寺。

  • 桑耶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作为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该寺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的地位。

    桑耶寺主殿乌策大殿汇聚了三种建筑风格,顶端是印度式的,中层是汉式的,下边才是藏式的,分别由三地的工匠设计施工。

  • 白居寺是藏传佛教唯一一座的萨迦派、格鲁派、噶当派三大教派共存的寺庙。寺内的十万佛塔独具特色,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共有九层,而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此得名。

  •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由宗喀巴大师最小的弟子兴建。后来,札什伦布寺成为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地位类似于达赖冬宫——布达拉宫。寺庙内供有最大室内强巴佛铜像,以及历任班禅大师的灵塔。

更多图片报道

评论(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