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瑞祺
近期有一部热播港剧《东方华尔街》问世,其作为国内第一部金融题材的网络迷你剧口碑炸裂。除了有刘德华监制、吴镇宇等大咖主演作为噱头之外,剧中烧脑的商战、精彩绝伦的金融博弈也让人看得是血脉喷张、欲罢不能。最重要的是,剧中引入了大量专业的金融术语和金融知识,例如瓶颈线、补仓、炒市、期指、杠杆债券、经济学多米诺骨牌等,让有些金融小白看的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下面本文将以该剧剧情作为切入点,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其中的“金融奥妙”。
一、东方华尔街中的“金融无间道”
故事架空了一个“高云城”作为背景(实际是以香港为原型),整部剧主要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2018年金融现状为线索。主要内容是讲述著名金融教授叶抱一和其得意门生韦航希望凭借一己之力维护健康金融秩序,无奈被金融巨鳄幕后操控,师徒之情却反目成仇,十年后CASH2.0粉墨登场,展开了一场个人恩怨和社会责任的精彩博弈,并将整个金融市场卷入了争斗的漩涡中的故事。
1.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联系汇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电影的起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那一年,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全面攻击。一时间,许多国家的房地产、外汇储备管理彻底失控,无数平民百姓眼睁睁地看着兜中的钱财贬值,苦不堪言。为了对抗“庄家”的游戏规则,经济学教授叶抱一和他的学生韦航,以及另外两位金管局顾问,联合组成了名为“CASH”的组织,共同出手“救市”。
那么现实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1997年之前的几年,泰国的国际收支不太平衡,所以泰国政府抛出外汇储备好平衡泰铢的汇率,导致泰铢高估,外汇储备不足,华尔街巨头索罗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先是从银行借入数十亿美元的泰铢和远期泰铢合约,而后于现汇市场和远期合约市场大规模抛售,泰铢汇率大幅度下跌,而泰国政府因外汇储备耗尽已无力进行反向操作,最终使泰铢崩盘,引发金融风暴。打个比方说,索罗斯当时借了1000泰铢(值100美元),最后泰铢崩盘,1美元就可以兑换1000泰铢了,还了1000泰铢(1美元)之后,帐就结清了。借100块还1块,索罗斯就赚了99美元。
当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香港经济直接受到严重影响。在剧情中,叶抱一在进行“救市”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专业名词“联系汇率”。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起源于80年代初期,具体是指建立一个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8月14号特区政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约40亿美元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投资商。当时以“索罗斯”为主的美国金融巨头们并不看好香港的经济,但是特区政府每天注入约200亿美元,最终全力顶住了国际投资商抛售的巨大压力。索罗斯在于特区政府的激战中损失了大约7亿—8亿美元。这场金融保卫战最终以特区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这种联系汇率制度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它使得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投资和消费行为、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汇市、股市、期市的局势过分依赖美国经济和市场,并且由于这一因素使自身经济杠杆的独立性和调节能力始终受到限制。但是,由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清算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仍然稳固,并且香港以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因此运行联汇制降低汇率风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2. 2008年金融海啸——迷你债券
整部剧从目前开播的3集剧情来看,每一集都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时代背景,剧中的下一个镜头便瞄准了2008年金融海啸。在剧中,一辈子勤恳工作,靠做小买卖攒下钱的勤姐为了想发点小财,购买了当时在香港流通的“迷你债券”,结果当雷曼兄弟倒台之后,“迷你债券”价格大幅下跌,那些普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最后,镜头定格在勤姐跳楼自杀的画面中,不得让人觉得悲凉。
那么在现实中,所谓的“迷你债券”和2008年金融海啸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迷你债券”的名称类似于“白马非马”的原理,它虽然名义叫债券,但实际上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迷你债券”是由在开曼岛注册的太平洋国际金融公司为发行人、以雷曼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为安排人、以雷曼特殊金融公司为到期交易对手、以雷曼控股公司为到期交易担保人,面向零售投资者发行的一系列信贷挂钩票据的总和,其本质属于一种结构性债务工具。香港雷曼迷你债券事件,起于中银香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等20家银行在销售与雷曼兄弟公司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过程中,涉嫌向部分香港投资者作出失实陈述,或者向不能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进行了销售,使部分投资者以为雷曼迷你债券和普通债券一样属于低风险投资。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海啸中破产,使迷你债券发行人失去了到期合约的交易对手(雷曼公司),导致此类产品合约终止并需平仓,其直接后果是要变卖债务抵押证券,用以偿还投资者的投资。由于债务抵押证券价格因金融风暴严重缩水,雷曼迷你债券投资人也就不得不面临巨额损失风险。
3.当下金融形势——杠杆债券
伴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金融海啸的结束,我们迎来了2018年的当下。历史的问题不会只停留在课本上,其一步步积累的影响正在逐步爆发。该剧采用倒叙的方式,开篇便指明2018年的金融背景。从缅甸归来复仇的韦航,联系到了地产巨鳄东文地产文启山和永门建材霍坚,为其二人洗钱,而采用的办法便是利用杠杆债券。其中有一句台词便是“五倍杠杆,比保证金交易还好赚”。那么究竟什么是杠杆债券?什么是保证金交易呢?
(1)杠杆债券
杠杆债券也是杠杆债基,其是杠杆基金的主要一种。它是放大母基金涨跌幅的基金。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杠杆指数基金都是分级债券基金的进取B类份额。这一种是含有杠杆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在某一区间,这部分份额享有一定的杠杆收益。它们不能通过银行买卖,而是像普通股票一样上市交易,拥有深市A股账户或基金账户的投资人,可以通过券商渠道购买。
事实上,在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一些想要想获得较高回报的投资者开始不断提高杠杆率,目前债券市场相对较高的杠杆率会给债市的正常运行埋下巨大隐患。一旦预期年化收益率下行至一定位置,或者股市重新走热,又或者其他事件爆发,导致资金快速撤离债市,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因此,这种杠杆债券对于小众投资者来说风险度极高。
(2)保证金交易
保证金交易是指客户在其买卖外汇现货合约或期货合约时,只需按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而无需全额支付,而盈亏是按照和约金额来确定的,从而使得现货和约和期货交易盈亏产生了杠杆效应。
保证金交易制度具有一定的杠杆性,投资者不需要支付合约价值的全额资金,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交易。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风险,在发生极端行情时,投资者的亏损额甚至有可能超过所投入的本金。
二、不做“西西弗斯”做“自己的投资者”
从目前已经放映的剧情中,反复出现过一副画,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绑架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而触犯众神,诸神为了惩罚他,让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巨石太重,每次未到山上石头就掉了下来,因此西西弗斯只能日复一日永无止境的做这一件事,他的生命就终结在了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中。剧中即意指,每一个玩股票的人其实都是西西弗斯。既会被被大鳄操控,又无法抵制自身欲望。
无论是迷你债券这种“白马非马”的理财产品,还是杠杆债券这类高风险的高端玩法,亦或是平常百姓可以随意进入的股市大厅,每个投资者都是怀抱着一颗“欲望”的心而不断和“风险”做着斗争。因此,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产品,普通投资者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剧中的“勤姐”,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选择合规、稳健的投资产品,例如一些回报稳定,风险较低的类固收产品或是平摊收益与风险的FOF基金产品等,让自己辛苦劳动赚来的钱投到正处,收获回报。金钱对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不要做盲目没有灵魂的“西西弗斯”,而应该做“自己的投资者”;金融市场没有“平均分配”,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正确选择”去获得“最大收益”。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