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于全体加拿大人而言,是不同凡响的一天。
加拿大作为西方多党制政体国家,竟“空前统一”地达成共识,支持总理特鲁多强烈回击美国政府对加拿大发起的贸易战。
与此同时,加拿大各界人士更声讨了美国“怒怼”加国总理“下地狱”一事,言语间透露出一个信息:小土豆总理,平时被咱加拿大人怼怼就算了,哪由得着外人来教训?!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加拿大永远团结一致!
加拿大国会通过“动议”回击美国
资料显示,这项呼吁加拿大全国各党派团结一致对付美国的“动议”,是由一位加拿大“新民主党”议员于当地时间6月11日发起的。
该议员表示,“在我们与美国外交关系最为特殊的时刻,加拿大人需要看到国会所有党派是团结一心的”。
图自Globalnews
据 Globalnews 报道,目前加拿大国会已一致通过这项“动议”,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大家支持总理特鲁多代表的加拿大政府去反击美国即将对加拿大实施的从钢铁、能源产品到乳制品和汽车等一系列的关税制裁措施,并坚定地保护本国工业的利益,捍卫加拿大的国家利益。
同时,这份动议还呼吁加拿大政坛一致谴责美国政府对加拿大所不断抛出的恶毒攻击,比如昨日川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诅咒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下地狱”的言论。
加拿大主流媒体一致声援特鲁多。图自The Globe And Mail
然而,此次团结一心的不仅仅是加拿大政界人士。6月12日清晨,The Globe And Mail 也发布多篇报道声援特鲁多,同时批评川普政府贸然向加拿大发起的贸易战,以及种种“激烈”言论。
据悉,加拿大舆论早在川普宣布要制裁加拿大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支持本国政府去反击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双边关系,侵害加拿大利益的行为。
而在加拿大相关媒体的报道下,已涌现出成千上万条加拿大网友的留言,表达他们希望政府能捍卫国家利益,反击美国政府的心情。
加拿大人这一空前团结的举动,令不少美国媒体对于川普政府即将令加拿大这个美国关系最紧密的盟友与邻居,彻底与自己翻脸的局面感到担忧。
一时间,众多美国网友也在网上表达了自己对加拿大的歉意,并为自家川普总统种种“愚蠢”言论而感到不安。
图自The Globe And Mail
回顾事件: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冲突”
6月1日起,川普总统开始对美国的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展开攻势,对从其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高额关税。根据政府数据,加拿大的钢铝年产量共达450万吨,每年分别有50%和80%以上出口到美国。美国实施对钢材(25%)和铝(10%)的关税后,加拿大钢铝生产大省安省和魁省所受的影响非同一般。川普征收钢铝关税的消息传出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作出强硬回应,称加美关系“就此转折”,同时宣布加拿大也将对超过100种美国进口商品实施166亿加元的报复性关税,这其中包括了数十种钢铝制品、日用品、农产品和食品。这是加拿大和美国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贸易冲突。加拿大外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在宣布报复性关税时表示,“这是美国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加拿大作出了非常有力的一个回应。”总理特鲁多称,川普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向加拿大征税,简直“不可思议”。他称150年来,加美两国并肩作战,曾经多次在重要关头互相协助,这次川普的做法“侮辱了曾经与美国人并肩作战而死的加拿大人。”美国总统川普又发推特怒怼加拿大,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农业和农场主受到加拿大严重的贸易限制和糟糕的对待,他要求加拿大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
加拿大的关税报复措施,将从今年7月1号起正式实施。166亿加币的进口商品中,最高关税25%的进口产品,主要是一些未完成的钢铁制品,包括铁,铸块碳素钢;不锈钢锭;其它铸块碳素钢产品;管道,打板桩,铁路建筑轨道材料,油气运输管道材料,油气钻井管道材料等。而10%关税针对的,则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满满一黑板的生活必需品清单,全部要进征税名单。
食物及饮料:酸奶,烘焙咖啡豆(带咖啡因),包装牛肉及禽类熟食;枫糖,甘草糖,太妃糖,糖果,白巧克力糖,巧克力及巧克力零食;披萨和乳蛋饼,大黄瓜和小黄瓜,果酱,草莓果酱,干果泥,莓泥及其它果泥,但不包括香蕉泥;酱油,番茄酱以及其它番茄调料,芥末熟食,蛋黄酱,沙拉涂酱,混合调味料等;肉汤,蔬菜汤,矿物质水,汽水,含糖饮料,威士忌;
个人清洁消费品:包括指甲刀,修脚刀,发胶,剃须刀及剃须护理产品,肥皂,皮肤清洁用品;
家庭清洁用品:包括房间清香剂,洗碗机洗碗清洁剂,蜡烛,点火机,不包括节日一次性物品;瓶装胶水,厨具,餐具,塑料家居用品,卫生间塑料清洁物品(例如马桶刷),卫生纸,手帕,餐巾纸,毛巾,一次性消毒餐巾,明信片,贺卡;
家装用品:包括胶合板,镶板,杀虫剂,杀真菌剂;
含钢铁类物品:包括啤酒盖,灶台,铁篓子,灶具,烧烤设备;
家用铝材料:包括厨具,桌子,铝棍,铝丝,铝管,水箱等;
家电设备:锅炉,洗衣机,冰箱;
家用休闲设备:包括剪草机,电板,气垫船,航海船只,电动船只,床垫,睡袋,床上用品,扑克牌,圆珠笔,画笔,马克笔等。
加拿大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是美国进口的,因为美帝市场大,企业规模大,加拿大本土干不过,稍微有点起色的品牌都被美国收购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生活用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生产国,到底有多大比例是美国的。加拿大零售商议会负责人Karl Littler指出,10%的关税不是针对零售价,而是进口价消费者应该会发现有4%到5%的价格涨幅。回顾历史,美国曾多次主动挑起贸易战,产生影响比较大的是对日本和欧洲。美国对日贸易战的时间跨度大约为1985年——1995,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20多年的高速发展,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某些经济指标的迅猛增长令美国感到不安。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尤其是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20%,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而美国车几乎没有出现在日本市场上。8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本的商品贸易赤字飙升至500亿美元,美日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整体逆差的30%-40%。美国和日本在1981年达成协议,日本为缓和美国政府不满而“自愿出口限制”,日本汽车制造商也不断在美国开设工厂,实现在美国的本地化生产。两年后,美国汽车制造业有了好转,美国又让日本取消了上述出口限制,不料汽车进口又令逆差再次反弹。此外,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实行高利率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推高了汇率,造成美元在1980年——1985年间上升了60%,加剧贸易逆差。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从1965年之后逐年增加,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令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等象征后工业时代的“铁锈地带”承受巨大压力,失业率剧增,制造业大有落后日本之势。
因此,当时的美国国会议员发起了大量对日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法案。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业,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1983年,为了保护美国哈雷摩托,里根对日本进口摩托车征收45%的重税,直到1987年哈雷开始重新盈利才请求政府取消重税;1987年,里根政府对来自日本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重税。
但是,限制进口日本车的措施让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卸下了竞争的恐慌,开始上调价格,那时平均每辆车价格上涨了1000美元,制造商们还通过减少产量来抬高价格。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统计,1982年-1984年,由于汽车产量减少,美国汽车制造业减少了6万个工作岗位,是里根总统任期中美国失业率最高的时期。然而,在启动对日贸易战后的10年,美日贸易逆差并未得到改变,1987年美日逆差曾达到567亿美元高峰,这段时间内逆差水平基本都在400亿美元之上。
美欧之间的贸易战,比美日贸易战次数更多,行业范围更广。美欧贸易争端中“香蕉战”颇具代表性。
1999年3月,美国宣布单方面对来自于欧盟的价值5.2亿美元的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以报复欧盟通过许可证和配额制度限制香蕉进口,对美国相关行业造成损害。欧盟则向WTO要求对美国“301条款”的合法性进行审议。同年4月,WTO认定欧盟修改其香蕉进口与销售机制,美国可以对欧盟的产品进行制裁,金额为1.914亿美元。到本世纪初,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美国钢铁行业游说政府进行保护,限制从欧盟和日韩等7国进口钢铁产品,最终美国认为这些国家出口钢铁违反《1974 年贸易法》“201条款”,该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至美国的产品进行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对产品进口增加是否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威胁做出裁定。
当时的美国小布什政府决定自2002年3月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征收最高30%的关税,为期3年。此次贸易战,除了关税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也出现在美国的贸易限制措施中。不过,美国的行为遭到各国反制,作为报复,欧盟随即决定对进口钢材征收最高达26%的关税,同时进行进口配额制度。同时,和其他7国向WTO申诉。2003年,小布什政府宣布取消上述保护性关税,此轮贸易战才画上句号。
历史上美国多次挑起贸易战,其实并没有占多大便宜,这次加美从并肩作战到互相怒怼,将贸易战打到了加拿大的超市里......
输赢尚难定论,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兮兮、曼斯儿、叶未央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