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开始了《塔》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拍摄了四十多座佛塔,其中约半数是在北京拍摄的。
北京是一个过于庞大的城市,我们很难相信,印象中那些雄伟巍峨的佛塔就散布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北京寻塔拍塔的日子里,许多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在小小的四合院中心拔地而起的万松老人塔,有皇家园林之中金碧辉煌的香山琉璃塔,有隐藏于矿区家属大院内极为罕见的花塔,有耸立于山巅巨石之上的玉皇塔以及那可望不可即的玉泉山四塔……
我曾拍过一组叫《圆光》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作品,其中一幅是北京的玲珑塔。玲珑塔位于昆玉河畔西八里庄,是明代所建的仿辽密檐式塔,我去的时候玲珑公园还没有完全建好,周边是一片城乡结合部的景象,从远处的天桥上就能望见它。
一步步地接近佛塔是最令我激动的时刻,有时它们远远的被建筑与树林遮挡,隐约露出一角,但转过某个街角,它巨大的身影已经赫然眼前;有时我看着它们近在咫尺,不禁心生焦急,但却似乎永远无法抵达。我享受这种恍惚和追寻,有时甚至超过拍摄的瞬间。
有朋友问我这组作品的创作初衷,我无法回答,实际上我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大概有悖于创作规律,但是就像我已经悉心准备了多年,这个项目自然而然地展开,随着拍摄的进行,我愈加热情。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正是那座耸立在夜幕中的玲珑塔给了我最初的启示。
北京几乎囊括了所有年代及类型的塔,这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位于西城区的妙应寺白塔。
白塔全称灵通万寿宝塔,始建于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想要拍到它的全貌,我只能在附近找一个制高点,但是寺庙周边多是民宅,无法进入。恰巧当时正值“白塔寺再生计划”活动,整个街区在进行改造,我打听到附近一个菜市场有座平台。找到这个市场时,它正在修整,被铁皮棚子围着,大门已经没有了。我从黑黢黢的入口钻进去,地上残留着污水和“再生计划”活动遗留下的展品和资料。我小心翼翼地上到二楼,工人们在那里暂时居住。我走过摆着锅碗瓢盆的楼道,再爬上临时搭建的梯子,就到了天台。正在施工砌砖的工人对我的到来毫无反应。我架好相机,白塔一览无遗地呈现在前方。
昊天塔也许是北京的塔中我最喜欢的一座。在周边粗鄙的环境中,它凸显出遗世独立的气质。
这座历经千年的高塔浑然天成,仿佛并非人工所造。塔始建于隋,现存的是辽代建筑,是北京唯一的楼阁式塔。它的名字“昊天”也很特别,是道教及中国神话中与伏羲相关的名称,除了一些风水塔,我从来没见过以道教名称命名的佛塔。
围绕着塔,这片区域被建成了一个公园,看规模,当初应该是费了一些心思的。但现在整个公园十分萧条,只有我一个游客。门口售票的大爷随随便便地收了五块钱,给了我一张久违的油墨印制的红纸门票。公园的护栏有多处被人破坏的痕迹,进门后的大路宽阔但已大面积开裂。大路直通佛塔,塔前安放着一个丑陋的金边佛龛,不偏不倚地挡在塔座中央。公园里还有树木,以及看起来还未运营就已废弃的游乐场和野草丛生的停车坪。高高的杂草怀着轻蔑的情绪从水泥地上的缝隙中长出来。
银山塔林是北京最值得一去的塔建筑群。它坐落于昌平北部山中的法华寺遗址,是我国现存辽塔最多的景区。寺毁塔存的现象在中国很普遍,塔之所以得以保存下来,我想大约是得益于这种建筑的非功能性,它不必完全服务于人类活动。
一般塔林中的塔大都小而密集,并因建造年代不同而参差不齐,缺乏规划,例如潭柘寺塔林。但银山塔林的七座佛塔座座法相庄严,高大挺拔,排列有序。由它今日的壮观,我们可以想象它原本的辉煌。
去的那天山里起了大雾,我像是误入了一处被世界遗忘的神迹。穿梭于塔间,我被强烈的气场所震慑。顺便提一句,银山塔林并未开放,但这也正是它美好的地方,假如你能找到它。
在北京的拍摄带给我许多乐趣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是无法拍摄处于玉泉山之中的四座佛塔,其中最有名的是玉峰塔,在颐和园中就能望见。另外还有圣缘寺琉璃塔、妙高塔和华藏海塔。妙高塔及其寺庙在北五环路也能远远望见,那种切实的“可望而不可即”令人懊恼。
另一处无法拍摄的是一直没有开放的西黄寺,其中的清净化城塔为清代所建,是一座非常特别的金刚座覆钵式结合的复合式喇嘛塔,并融合了汉、藏、印三地的建筑风格。同时它也是一个寺毁塔存的例子,西黄寺毁于八国联军之手。
更令人扼腕的是在1954年被拆除的位于西长安街上的庆寿寺双塔,根据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在清晨时分,站在西单牌楼东南角老长安戏院门外朝东看,就会看到两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东走,临近塔的时候再看,两座塔原来都在路北的庆寿寺里,而且挨得很近,仿佛长幼相依。这个因早晨的光学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梁思成曾劝说:‘像西长安街上金代的庆寿寺双塔,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拆掉?为什么不能把它保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小绿地看一看。’”(中华古塔通览.北京卷)难以想象这样精美的建筑就此不复存在,看到梁思成先生的手绘规划图不禁令人泪目,我想这样的遗憾就远远不只是我个人的遗憾了。
这是一组记录塔的照片,同时也是一场我个人的幻觉。不仅是塔的建筑形态,悠长的文化历史与其共鸣所产生的多重暧昧的指向也让我着迷,在我的个人趣味中,它还透露出异界(外太空、灵性)的形态和生物有机体(节肢动物、昆虫)的意味。这组作品除了照片之外,还包括了我根据老照片绘制的绘画作品以及我在网络上搜集的关于塔及塔的意象的各种图片。希望通过它们能构筑出一个我心中的“佛塔”世界。
——完——
林舒,出生于福建,毕业于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周末画报》、《城市中国》摄影师。现居北京,自由摄影师,有时候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