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围炉煮茶:烧旺一炉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围炉煮茶:烧旺一炉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最初知道“红泥小火炉”这样神物是在白居易的诗句里。白居易落魄时和朋友们围着火炉一边喝酒一边取暖,望着窗外暮色蔼蔼,一时感慨,“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据说红泥炉在唐朝已经十分风行,陆羽写《茶经》时专门描述了自己用来煮茶的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至于为什么要风炉煮水,苏东坡说,“活水仍需活火烹”。爱喝茶的人对煮茶的水实际颇为讲究,不同的壶与炉会也影响煮出来的水,对此他们深信不疑。台湾茶界有名的老师詹勋华打了一很形象的比喻,茶是保时捷,水是四个轮胎。

我的体会没有那么深刻,对红泥小火炉却是念念不忘。潮湿寒冷的上海冬天没有暖气,寒冷的早晨起来,烧旺一炉炭火,一烧一整天。因为炭火烘烤,屋里也渐渐暖起来。

休息时添碳扇风,耳朵也是醒着的,享受风炉烧水缓慢的过程。接近水沸时,先发出嘶嘶响声,由浅入深。沸腾时水汽掀动壶盖,提醒水好冲茶。这时候揭开盖,看到细密的水泡滚动如珍珠,差不多正是时候了。老茶客们认为吃茶的水分为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怎么找第二沸呢,“水面浮珠,声若松涛”,这个需要慢慢体会。

烧炉子虽然有点麻烦,却也很有趣。如果好友来访又不着急,那就烧水泡茶吧,或者酥一碟花生米,就着炉火温酒喝;如果恰好手边又有乌榄碳,就抓一把扔进炉子里。炭火噼噼啪啪响,满屋淡淡香气,煮出的水清冽鲜甜。抑郁阴沉的冬天也因为这一炉精心呵护的炭火快活起来。

红泥炉产自潮州。

孟臣罐、若琛杯,玉书煨,红泥炉,并称潮州传统喝茶“四件宝”。夏末在景德镇真如堂,恰好遇到高脚红泥风炉,心心念念了好久,就顺手收了来。

玉书煨从淘宝入的陈韵堂家。所谓玉书煨,是放在红泥炉上煮水的壶,用料是产自潮州当地田间的泥料,手工拉胚,图的是流畅自然和会呼吸。入手之前向卖家请教过好些问题,第一回发来的玉书煨壶身却有明显的瑕疵,卖家说是因为烧窑同一批因为摆放过去密集所致。第二次又费心帮忙挑选,不同批窑烧制的东西品相与颜色也大有不同,颜色又不如第一回的神色暗红漂亮,但也作罢。只是暗自感慨,耐下性子认真做手工活越见稀少,往往为了讲究效率,好货更是难找。

潮州较为出名的还有黄树藩师傅手工做的红泥炉,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做了细节改良,烧炭烧酒精两用,壶盖上的小孔改到里侧,避免水开时水汽烫手。配套使用的煽炉的羽毛扇,夹碳挑火的铜筷。在淘宝上寻觅了一番,发现真假难辨,并且购入者并不算多。因为黄树藩手作的红泥炉,觉得有必要专门去一趟潮州。据说黄师傅为了做红泥炉一连拜了四任师傅,又加上自己的用心研制才逐渐有了名气。

还有一样宝贝,是烧水时用的乌榄碳。橄榄是潮州特产,乌榄核大肉多,用来做菜。吃剩的榄核大的用来做雕刻,小的做炭,专门煮茶。乌榄炭放在手里,乌黑透亮,烧起来没有烟气,时间一长反而有一股淡淡的橄榄香气。所以潮州人也在红泥炉上刻有茶联,“泥炉炽榄炭,薄锅沸清泉”。

说了这许多,好像烧炭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可以随心所欲自我简化,烧旺一炉火便是好的。秋天在西藏山上的茶馆喝茶,带烟囱的铁质炉子大壶烧水,供应二十多人同时喝茶。透风的窗户外是冈仁波齐的北壁都无暇观看,只觉得有炉子的屋子,要壶放了一撮盐巴的青茶,围在一起呼呼吃面才是真的好。

妹尾河童手绘的蒙古炉子和西藏炉子行制十分相像

其实耐着性子学习点火生炉子本身就是快乐的,好像回到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炉子上的开水壶永远冒着白气,余火焖熟的红薯土豆最好吃,而老人们总是技艺高超,余烬可以维持一夜,清晨起来添了新碳,又是红彤彤一炉火。

 

 

文/害害 写字为生。看书走路皆是修行,最好的事物总会在路上遇见。

关注我们:

加微信号TuesdayClub或星期二

关于星期二于每个星期二晚上,总会给你点什么。创意生活方式,国内外作者独家私生活体验。我们追求那些让生活变得有趣动人的细节与秘密,与你分享。

欢迎投稿,如果你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发送邮箱 tuesdayclub@163.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围炉煮茶:烧旺一炉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最初知道“红泥小火炉”这样神物是在白居易的诗句里。白居易落魄时和朋友们围着火炉一边喝酒一边取暖,望着窗外暮色蔼蔼,一时感慨,“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据说红泥炉在唐朝已经十分风行,陆羽写《茶经》时专门描述了自己用来煮茶的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至于为什么要风炉煮水,苏东坡说,“活水仍需活火烹”。爱喝茶的人对煮茶的水实际颇为讲究,不同的壶与炉会也影响煮出来的水,对此他们深信不疑。台湾茶界有名的老师詹勋华打了一很形象的比喻,茶是保时捷,水是四个轮胎。

我的体会没有那么深刻,对红泥小火炉却是念念不忘。潮湿寒冷的上海冬天没有暖气,寒冷的早晨起来,烧旺一炉炭火,一烧一整天。因为炭火烘烤,屋里也渐渐暖起来。

休息时添碳扇风,耳朵也是醒着的,享受风炉烧水缓慢的过程。接近水沸时,先发出嘶嘶响声,由浅入深。沸腾时水汽掀动壶盖,提醒水好冲茶。这时候揭开盖,看到细密的水泡滚动如珍珠,差不多正是时候了。老茶客们认为吃茶的水分为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怎么找第二沸呢,“水面浮珠,声若松涛”,这个需要慢慢体会。

烧炉子虽然有点麻烦,却也很有趣。如果好友来访又不着急,那就烧水泡茶吧,或者酥一碟花生米,就着炉火温酒喝;如果恰好手边又有乌榄碳,就抓一把扔进炉子里。炭火噼噼啪啪响,满屋淡淡香气,煮出的水清冽鲜甜。抑郁阴沉的冬天也因为这一炉精心呵护的炭火快活起来。

红泥炉产自潮州。

孟臣罐、若琛杯,玉书煨,红泥炉,并称潮州传统喝茶“四件宝”。夏末在景德镇真如堂,恰好遇到高脚红泥风炉,心心念念了好久,就顺手收了来。

玉书煨从淘宝入的陈韵堂家。所谓玉书煨,是放在红泥炉上煮水的壶,用料是产自潮州当地田间的泥料,手工拉胚,图的是流畅自然和会呼吸。入手之前向卖家请教过好些问题,第一回发来的玉书煨壶身却有明显的瑕疵,卖家说是因为烧窑同一批因为摆放过去密集所致。第二次又费心帮忙挑选,不同批窑烧制的东西品相与颜色也大有不同,颜色又不如第一回的神色暗红漂亮,但也作罢。只是暗自感慨,耐下性子认真做手工活越见稀少,往往为了讲究效率,好货更是难找。

潮州较为出名的还有黄树藩师傅手工做的红泥炉,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做了细节改良,烧炭烧酒精两用,壶盖上的小孔改到里侧,避免水开时水汽烫手。配套使用的煽炉的羽毛扇,夹碳挑火的铜筷。在淘宝上寻觅了一番,发现真假难辨,并且购入者并不算多。因为黄树藩手作的红泥炉,觉得有必要专门去一趟潮州。据说黄师傅为了做红泥炉一连拜了四任师傅,又加上自己的用心研制才逐渐有了名气。

还有一样宝贝,是烧水时用的乌榄碳。橄榄是潮州特产,乌榄核大肉多,用来做菜。吃剩的榄核大的用来做雕刻,小的做炭,专门煮茶。乌榄炭放在手里,乌黑透亮,烧起来没有烟气,时间一长反而有一股淡淡的橄榄香气。所以潮州人也在红泥炉上刻有茶联,“泥炉炽榄炭,薄锅沸清泉”。

说了这许多,好像烧炭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可以随心所欲自我简化,烧旺一炉火便是好的。秋天在西藏山上的茶馆喝茶,带烟囱的铁质炉子大壶烧水,供应二十多人同时喝茶。透风的窗户外是冈仁波齐的北壁都无暇观看,只觉得有炉子的屋子,要壶放了一撮盐巴的青茶,围在一起呼呼吃面才是真的好。

妹尾河童手绘的蒙古炉子和西藏炉子行制十分相像

其实耐着性子学习点火生炉子本身就是快乐的,好像回到小时候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炉子上的开水壶永远冒着白气,余火焖熟的红薯土豆最好吃,而老人们总是技艺高超,余烬可以维持一夜,清晨起来添了新碳,又是红彤彤一炉火。

 

 

文/害害 写字为生。看书走路皆是修行,最好的事物总会在路上遇见。

关注我们:

加微信号TuesdayClub或星期二

关于星期二于每个星期二晚上,总会给你点什么。创意生活方式,国内外作者独家私生活体验。我们追求那些让生活变得有趣动人的细节与秘密,与你分享。

欢迎投稿,如果你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发送邮箱 tuesdayclub@163.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