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腾汽车南京总部正式起用,南京又收获一只独角兽。在激烈的独角兽争夺战里,南京是怎么争取到拜腾这只德国背景的独角兽呢?这就要从拜腾背后的资本说起。
1、投资一到位,总部就落户
6月11日,拜腾宣布完成B轮5亿美元融资,主要投资人包括中国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等。妥妥的都是产业投资者。
而其中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的出现,可以说和拜腾总部落户南京不无关联。
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什么背景呢?
它是由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民生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人民币,2017年扩大到100亿人民币,2020年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新能源是这支基金的一个主投方向。
这个政府主导的基金怎么运作呢?能跟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比么?
资料显示,江苏“一带一路”基金2016年规模为30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占比30%、苏豪控股拿出19%、其他社会资本含GP占比超过50%。在GP结构中,管理团队持股50%,从结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市场化方式在运作的基金。
但市场化运作不影响这支基金的官方背景。
园区圈里一直在流传“资本招商”的奇效,但拜腾这一动作活脱脱给大家演绎了什么叫“资本招商”。
往往,在企业融资中,政府引导基金一现身,下一步剧情就是企业总部迁址。
类似的情形,前有小米总部落武汉光谷,后有锤子千亿搬家去成都,他们背后都少不了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撬动小米的是武汉的长江产业基金,撬动锤子的是成都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
2、光有钱不够,还得走心
但光有钱就够了吗?不一定。
从锤子之前选址的过程看,上面找罗永浩送钱的政府引导基金有十来家,有些基金给到数目不比成都的6亿少,但罗永浩最后选了成都,说明企业除了考虑资本因素也在乎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
在这方面,南京有什么竞争力吗?
谈产业基础,谈用心都太虚。南京胜在速度。
图:拜腾南京智能制造基地试制车间
来源:南京日报
拜腾创始人毕福康是2016年底见的南京市领导,18个月后,拜腾的试制样车已经下线。
“这样的速度,只有南京才能实现。”这是毕福康的原话,南京真正赢得了企业创始人的心。
在南京日报的采访里,毕福康还说,因为南京工厂建设高速、高效、高品质推进,一定会确保把明年四季度量产的梦想变为现实。未来,公司将向美国和欧洲出口汽车,这些车都将在南京工厂量产。
18个月前,毕福康当初为什么会去南京考察呢?除了速度、用心这种软环境,南京首先用产业硬环境来赢得拜拜腾的认可。
毕福康在谈到何选择南京作为全球总部,是这么考虑的:经过一系列战略转型升级,南京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智能制造核心区域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并大力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建设工作,目前蔚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前途汽车全国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也正式落户于此。
正是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拜腾选择了见南京第一面。
有了第一面的之后,光靠嘴说不沉稳,还得需要机制巩固初步成果。
于是就有了南京2018年的1号文——《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1号文里,南京提出十大政策措施,要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标志,建设开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城市、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五最”城市。
除了这种纲领性的文件,南京还有实质性的政策。尤其在扶持独角兽上市的政策方面。
而且,这种扶持不仅仅是对独角兽的,还针对瞪羚企业。没有一直独角兽是凭空生出来的,总得有一个放水养鱼的过程,才能孵化企业从瞪羚发展成独角兽。
今年4月份,南京发布了《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在这份白皮书里面,南京详细的规划了独角兽的金字塔。从独角兽、培育独角兽到关注独角兽,南京争夺独角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
怎么吸引独角兽,南京经过研究发现A轮及以前的早期项目需要资金、生态、政策多方面的扶持。
从资金角度来说,南京有很多本地创投机构,政府基金也不断流入初创企业。从生态角度看,南京各高新区和园区正在成为独角兽摇篮,为独角兽提供综合创业服务支持。从政策角度讲,南京根据独角兽成长特色进行“一企一策”的激励实施办法,有针对性的培育。
光有政策不行,谁都学得来,南京长处在于提前圈定了一份名单。
目前,进入“2018年第一批南京市培育独角兽名单”的企业有16家,进入关注独角兽名单的有20家,进入瞪羚企业名单的有25家。
面对虎视眈眈的各个城市,南京此举无疑在昭告天下,这是我篮子里的鸡蛋,你们谁都别碰。比起想一步到位,直接收割独角兽的其他竞争对手来说,南京至少让企业看上去没那么急功近利。
南京此时肯让利生税、放水养鱼;那么往后这些瞪羚、独角兽也必然会回以厚报。
附:南京独角兽及瞪羚企业关注名单
作者 李晓丽
编辑 春复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