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不易有人懂, 少了疼爱的童年却只剩心酸

有一天,你会原谅生活所有的磨难,却始终不会忘掉那个缺失陪伴的童年。

01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对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气,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这样做。

但又这样一群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到朋友家玩耍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心里隐隐的羡慕:有人在真好。于是,他们最最盼往的是一年365,天天和父母在一起。

让人意外的是,当父母回来,很多孩子却仓皇躲到角落里,面对思念已久的爸妈内心无比兴奋,却不知如何表达。对他们来说,父母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对于很多忙碌的父母和被“留守”的孩子来说,他们活在对彼此的想象中。

这是留守儿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而这样的孩子在中国还有近千万。

02

成年人的世界才讲生活不易,我们都曾为此拼尽全力,家长们的压力有人懂,但少了陪伴的童年也同样痛。

父母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挣钱、养家、赚更多钱,忙到没时间陪伴,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忙于其他事情就停止成长。对留守儿童来说,要接受自己不能和爸妈在一起、享受其他孩子都有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支持,很难。

@汪莎莎
作为支教老师在农村小学时,班上的第一名,我刚去的时候,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我问他怎么了,问到第三遍,他才说出来,男孩只有9岁。

@monica
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懂得那种童年缺乏的安全感,即使现在长大了,对生活和待人接物都没有正常大的孩子那么豁达开朗,总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希望社会上少一些像我那样的孩子。

@行者无疆
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的缺失会影响一生。直到好多年后,我才终于挣脱了对结婚生子的恐惧,可能是觉得小孩子孤独成长的经历太太太可怕,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并恐惧自己做不好母亲。

(网友评论来自网易浪潮工作室)

父母本应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亲人。从出生到懂事,从依赖变成独立个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会持续影响下一代的一生。尤其是小时候,父母简直是孩子的认知世界的绝对标准。在孩子眼中,大人拥有绝对的权威,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小孩当成眼中世界的样子。 就如上文网友提到的,因为缺失来自原生家庭的爱,让她对婚姻充满恐惧,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没有信心去承担一个好母亲角色。

如果说我们都是在爱里感受完整,那留守儿童则是在孤独里感受成长,这是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也是他们眼中世界的样子。

可世界,要大的多,精彩的多啊!

03

是的,一定精彩的多。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佳丽是个幸运的女孩,因为老师帮她“找回”了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

有了这个智能音箱,在佳丽的世界里,也就有了爸爸的陪伴,而不是如一潭死水般让人绝望的孤独。任何没有经历过被“留守”的人都无法感受这份爱到底有多珍贵和重要。但我们能看到,兰银香老师的努力让佳丽心中的超级英雄具备了一项理应存在的超能力——在小朋友需要陪伴的时候,用另一种方式及时出现。

让人庆幸的是,佳丽打开了心扉,不会因为爸爸不在身边而对生活,对这个世界产生误解,她的自信和安全感也将得到极大改善。看到她天真无邪的面庞和那双发光的眼睛,你会不禁感慨,她值得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值得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04

这是农村老师兰银香和佳丽的故事。故事背后是来自微粒贷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生活才是最伟大的编剧,微粒贷始终相信,爱能让每个微小个体迸发巨大的力量。本次微粒贷心愿征集活动共收到21572条心愿,最终评选出三个精选心愿,并将它们实现。作为被幸运选中的三个心愿之一,兰银香和佳丽的故事从微粒贷一个心愿征集活动开始。

回到家庭教育的话题,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显然幸福的多,衣食住行都得到极大保障。正因如此,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父母更应多从心理层面去关爱、教育孩子,而不是将他们喂养好就足够。而如何从心理层面教育孩子,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这需要做不少功课。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父母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他们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窗口,探寻生命的更多可能;当父母为孩子带来一片光,他们会循着路径看到更多光,发现世界的更多美好;而当父母教会孩子承担生活的风雨,他们会在风雨中成长,变得更加坚韧和担当。作为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窗口,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引导孩子,都将成为孩子眼中世界的样子。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怎样的未来?要知道,这和你的努力息息相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成年人的不易有人懂, 少了疼爱的童年却只剩心酸

有一天,你会原谅生活所有的磨难,却始终不会忘掉那个缺失陪伴的童年。

01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对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气,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勇气这样做。

但又这样一群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到朋友家玩耍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心里隐隐的羡慕:有人在真好。于是,他们最最盼往的是一年365,天天和父母在一起。

让人意外的是,当父母回来,很多孩子却仓皇躲到角落里,面对思念已久的爸妈内心无比兴奋,却不知如何表达。对他们来说,父母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对于很多忙碌的父母和被“留守”的孩子来说,他们活在对彼此的想象中。

这是留守儿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而这样的孩子在中国还有近千万。

02

成年人的世界才讲生活不易,我们都曾为此拼尽全力,家长们的压力有人懂,但少了陪伴的童年也同样痛。

父母们常常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挣钱、养家、赚更多钱,忙到没时间陪伴,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忙于其他事情就停止成长。对留守儿童来说,要接受自己不能和爸妈在一起、享受其他孩子都有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支持,很难。

@汪莎莎
作为支教老师在农村小学时,班上的第一名,我刚去的时候,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我问他怎么了,问到第三遍,他才说出来,男孩只有9岁。

@monica
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懂得那种童年缺乏的安全感,即使现在长大了,对生活和待人接物都没有正常大的孩子那么豁达开朗,总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希望社会上少一些像我那样的孩子。

@行者无疆
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的缺失会影响一生。直到好多年后,我才终于挣脱了对结婚生子的恐惧,可能是觉得小孩子孤独成长的经历太太太可怕,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并恐惧自己做不好母亲。

(网友评论来自网易浪潮工作室)

父母本应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亲人。从出生到懂事,从依赖变成独立个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会持续影响下一代的一生。尤其是小时候,父母简直是孩子的认知世界的绝对标准。在孩子眼中,大人拥有绝对的权威,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小孩当成眼中世界的样子。 就如上文网友提到的,因为缺失来自原生家庭的爱,让她对婚姻充满恐惧,对自己极度不自信,没有信心去承担一个好母亲角色。

如果说我们都是在爱里感受完整,那留守儿童则是在孤独里感受成长,这是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也是他们眼中世界的样子。

可世界,要大的多,精彩的多啊!

03

是的,一定精彩的多。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佳丽是个幸运的女孩,因为老师帮她“找回”了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

有了这个智能音箱,在佳丽的世界里,也就有了爸爸的陪伴,而不是如一潭死水般让人绝望的孤独。任何没有经历过被“留守”的人都无法感受这份爱到底有多珍贵和重要。但我们能看到,兰银香老师的努力让佳丽心中的超级英雄具备了一项理应存在的超能力——在小朋友需要陪伴的时候,用另一种方式及时出现。

让人庆幸的是,佳丽打开了心扉,不会因为爸爸不在身边而对生活,对这个世界产生误解,她的自信和安全感也将得到极大改善。看到她天真无邪的面庞和那双发光的眼睛,你会不禁感慨,她值得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值得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04

这是农村老师兰银香和佳丽的故事。故事背后是来自微粒贷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生活才是最伟大的编剧,微粒贷始终相信,爱能让每个微小个体迸发巨大的力量。本次微粒贷心愿征集活动共收到21572条心愿,最终评选出三个精选心愿,并将它们实现。作为被幸运选中的三个心愿之一,兰银香和佳丽的故事从微粒贷一个心愿征集活动开始。

回到家庭教育的话题,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显然幸福的多,衣食住行都得到极大保障。正因如此,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父母更应多从心理层面去关爱、教育孩子,而不是将他们喂养好就足够。而如何从心理层面教育孩子,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这需要做不少功课。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父母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他们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窗口,探寻生命的更多可能;当父母为孩子带来一片光,他们会循着路径看到更多光,发现世界的更多美好;而当父母教会孩子承担生活的风雨,他们会在风雨中成长,变得更加坚韧和担当。作为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窗口,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引导孩子,都将成为孩子眼中世界的样子。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怎样的未来?要知道,这和你的努力息息相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