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侏罗纪猜想”被证实 世界首例群体性驰龙类恐龙足迹被发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侏罗纪猜想”被证实 世界首例群体性驰龙类恐龙足迹被发现

6月17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造迹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李庄恐龙足迹面。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6月17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造迹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恐龙猎人”的意外发现:

300个足迹齐聚 “侏罗纪公园”现世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横亘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马陵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一直延续到临沭岌山,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2015年,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与化石爱好者柳洋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珍贵的足迹,2017年4月,由国内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领队,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张军强博士、郭颖博士等学者共同考察了这批足迹。

邢立达在考察恐龙足迹。摄影 王申娜

“该区域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过什么恐龙。”知名古生物学者、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孝理教授被此地恐龙足迹的多样性震惊,“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都是寥寥一两种,但李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却包括了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型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以及两趾型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共七种类型,整体超过300个足迹。

四道猛龙足迹映证“侏罗纪猜想”

首次揭开小型恐爪龙群居之谜

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最令学者兴奋的是四道并列的两趾型足迹。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型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世界》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最聪明的恐龙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在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

 四道平行的驰龙类足迹。摄影 邢立达

“它们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说,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伶盗龙(又译迅猛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批足迹发现于较为潮湿柔软的古沉积物上,所以足迹的部分特征不是很明显。研究团队使用了三维摄影法为足迹化石制作了数字模型,使得足迹的轮廓、深浅一览无遗。经过详细研究,学者们最终将足迹归入猛龙足迹。据计算,这些小恐龙的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驰龙类的脚部只有两个趾头接触地面。摄影 邢立达

“此地生活的恐龙太丰富了,最小的肉食恐龙只有50厘米,而最大的能达4米,它们穿梭在体长约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龙身旁,旁边还有群古鸟在水畔觅食,此时一群小型驰龙类蜂拥而至,对一个观察已久的目标群起而攻之,完全可说是一部绝妙的恐龙世界大片!”世界权威的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教授如此感叹。

【相关链接】

发现手记

□唐永刚

近十几年来,我在马陵山陆续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群,在和邢立达博士合作的过程中,对于恐龙足迹的认知度和敏感性逐步提高。马陵山不止产有恐龙足迹化石,还产金刚石,著名的“常林钻石”就产于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附近的常林村。

2015年春节过后,在闲暇的时间里我通常都会去马陵山看看,可能会随时有新的足迹化石的发现。初五的晚上我在查找马陵山资料的时候,发现岌山恐龙足迹化石点的附近就是常林村,能否找到传说中的钻石呢?第二天也就是2月24号一早,我同化石爱好者柳洋一起驱车30公里来带李庄的“金鸡岭”。

“金鸡岭”是一处低矮的丘陵,也是传说中出钻石最多的地方,附近村落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捡到过钻石。沿着乡间小路缓慢行驶,我发现路的南部有一处水塘和裸露的岩层,这是一片人工开采出来的大坑,有着马陵山岩体特有的紫红色。会不会有恐龙足迹?这个念头马上在我脑中一闪。我们下了车就跳进坑中,没走十几步,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近圆形浅坑进入眼中,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因为之前在马陵山发现过这么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有规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远处,恐龙足迹无疑了,我和柳洋分析着。接下来更为惊喜,不止这一列,还有几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脚类足迹里还穿插着三趾的兽脚类足迹,伴生着波痕。

天气虽然冷,我们已经被发现的喜悦激动得浑身发热,也期待着更精彩的发现。继续向前,在高出的一块2平米左右的平台上又发现了一处鸟类足迹化石,上面还有恐龙足迹的幻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塘边沿一块较大的空地里密集分布着众多的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当然上面还是覆盖了很多杂物,我们简单清理了一下,最少有一二百只足迹化石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行迹,大些的基本都是三趾的。

此时,有一类足迹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行迹基本成直线型,有四列向着同一方向前进并有交汇,足迹较小,能看见的只有两趾,我初步判断可能是驰龙类足迹,但也有所不同。站在这片足迹前,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场面,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不同种类的恐龙同时在这片土地经过,时空凝聚,留给了我们解读他们的线索。

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化石猎人”,在这里与一亿多年前的恐龙足迹相遇、对话,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算是这么多年来对马陵山恐龙足迹化石执着关注的回报吧。

来源:封面新闻

原标题:“侏罗纪猜想”被证实 世界首例群体性驰龙类恐龙足迹被发现

最新更新时间:06/18 10: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侏罗纪猜想”被证实 世界首例群体性驰龙类恐龙足迹被发现

6月17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造迹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李庄恐龙足迹面。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6月17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类足迹的造迹者有着群居的特性。

“恐龙猎人”的意外发现:

300个足迹齐聚 “侏罗纪公园”现世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横亘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马陵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一直延续到临沭岌山,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2015年,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与化石爱好者柳洋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珍贵的足迹,2017年4月,由国内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领队,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张军强博士、郭颖博士等学者共同考察了这批足迹。

邢立达在考察恐龙足迹。摄影 王申娜

“该区域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过什么恐龙。”知名古生物学者、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孝理教授被此地恐龙足迹的多样性震惊,“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都是寥寥一两种,但李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却包括了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型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以及两趾型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共七种类型,整体超过300个足迹。

四道猛龙足迹映证“侏罗纪猜想”

首次揭开小型恐爪龙群居之谜

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最令学者兴奋的是四道并列的两趾型足迹。

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型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世界》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最聪明的恐龙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在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

 四道平行的驰龙类足迹。摄影 邢立达

“它们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说,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伶盗龙(又译迅猛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批足迹发现于较为潮湿柔软的古沉积物上,所以足迹的部分特征不是很明显。研究团队使用了三维摄影法为足迹化石制作了数字模型,使得足迹的轮廓、深浅一览无遗。经过详细研究,学者们最终将足迹归入猛龙足迹。据计算,这些小恐龙的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驰龙类的脚部只有两个趾头接触地面。摄影 邢立达

“此地生活的恐龙太丰富了,最小的肉食恐龙只有50厘米,而最大的能达4米,它们穿梭在体长约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龙身旁,旁边还有群古鸟在水畔觅食,此时一群小型驰龙类蜂拥而至,对一个观察已久的目标群起而攻之,完全可说是一部绝妙的恐龙世界大片!”世界权威的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教授如此感叹。

【相关链接】

发现手记

□唐永刚

近十几年来,我在马陵山陆续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群,在和邢立达博士合作的过程中,对于恐龙足迹的认知度和敏感性逐步提高。马陵山不止产有恐龙足迹化石,还产金刚石,著名的“常林钻石”就产于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附近的常林村。

2015年春节过后,在闲暇的时间里我通常都会去马陵山看看,可能会随时有新的足迹化石的发现。初五的晚上我在查找马陵山资料的时候,发现岌山恐龙足迹化石点的附近就是常林村,能否找到传说中的钻石呢?第二天也就是2月24号一早,我同化石爱好者柳洋一起驱车30公里来带李庄的“金鸡岭”。

“金鸡岭”是一处低矮的丘陵,也是传说中出钻石最多的地方,附近村落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捡到过钻石。沿着乡间小路缓慢行驶,我发现路的南部有一处水塘和裸露的岩层,这是一片人工开采出来的大坑,有着马陵山岩体特有的紫红色。会不会有恐龙足迹?这个念头马上在我脑中一闪。我们下了车就跳进坑中,没走十几步,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近圆形浅坑进入眼中,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因为之前在马陵山发现过这么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有规律的左右排列一直延伸到远处,恐龙足迹无疑了,我和柳洋分析着。接下来更为惊喜,不止这一列,还有几列更清晰的,甚至可以看到趾部。在蜥脚类足迹里还穿插着三趾的兽脚类足迹,伴生着波痕。

天气虽然冷,我们已经被发现的喜悦激动得浑身发热,也期待着更精彩的发现。继续向前,在高出的一块2平米左右的平台上又发现了一处鸟类足迹化石,上面还有恐龙足迹的幻迹。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塘边沿一块较大的空地里密集分布着众多的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当然上面还是覆盖了很多杂物,我们简单清理了一下,最少有一二百只足迹化石呈现出不同方向的行迹,大些的基本都是三趾的。

此时,有一类足迹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行迹基本成直线型,有四列向着同一方向前进并有交汇,足迹较小,能看见的只有两趾,我初步判断可能是驰龙类足迹,但也有所不同。站在这片足迹前,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场面,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不同种类的恐龙同时在这片土地经过,时空凝聚,留给了我们解读他们的线索。

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化石猎人”,在这里与一亿多年前的恐龙足迹相遇、对话,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算是这么多年来对马陵山恐龙足迹化石执着关注的回报吧。

来源:封面新闻

原标题:“侏罗纪猜想”被证实 世界首例群体性驰龙类恐龙足迹被发现

最新更新时间:06/18 10:3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