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球队阵容动荡:对俱乐部以及青训到底有何影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球队阵容动荡:对俱乐部以及青训到底有何影响?

2013年和2014年中球队引入新球员的比重最高,而且增幅很显著:从2009年的36.6%一直上升到了41.5%。这表明足球转会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俱乐部的阵容稳定性日益下降。

编者注:CIES Football Observatory 已经成立十年,在足球界业内声名卓著。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CIES 将每月出一份针对足球产业的报告供大家参考。报告的主题将结合时事展开,第一期主要讲述了俱乐部方面人员变动频繁情况下对于球队赛场内外各个方面的影响。

「引言」

该报告主要阐述关于球队阵容频繁更迭对于俱乐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覆盖UEFA 旗下31个顶级联赛的球队,当前球队阵容的采样数据是从2014年10月1日至今在俱乐部一线队出场过或者目前暂时没有出场但是在之前两个赛季中有过亮相的球员。

下图是研究涉及到的联赛及其地理分布,按照地理区划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南欧五部分。可以看到五大联赛中英超、德甲和法甲位于西欧,而西甲和意甲则被划分为南欧。

▲ 图1:研究中包含的31个联赛及其地理分布

「阵容不稳定性的发展趋势」

从2009年起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球队引入新球员的比重最高,而且增幅很显著:从2009年的36.6%一直上升到了41.5%。这表明足球转会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俱乐部的阵容稳定性日益下降。(编者注:这与我们传统的印象大相径庭,豪门每年的引援可能也就3-7人左右,14年夏天马竞一下子吃进十多名球员已经算是超乎大家想象,不过统计数据证明中小俱乐部的阵容十分动荡。)

▲ 图2:2009-2014年期间每年新签约球员占比的变化趋势图

「地区差异」

在本文采集数据的2014年10月1日这个时刻,所有被调查球队的阵容中平均有24.7名球员,这里面平均有10.3名球员是在2014年新引进的。按照地理划分,东欧(48.5%)和南欧(45.9%)俱乐部新引入球员的比例明显高于北欧(31.2%)和西欧(35.9%),这显示了不同俱乐部转会策略的地区差异。(编者注:这一部分也从侧面说明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俱乐部人员更迭更为频繁,一方面这两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俱乐部经营状况多半不佳;另一方面联赛水平相对较差,可能会频繁被五大联赛的球队挖角。)

然而,东欧和地中海的球会引入新球员的强烈倾向并不与他们卖掉球员之后继续补充新生力量有很大关联性。事实上,引入球员的数量与转出球员的数量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一些球队在转会市场上的频繁动作似乎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转会收入。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很多账目信息显示转会操作的最大受益方是中间商(经纪人和球员),以及涉及到的俱乐部经理和教练人员。

▲ 图3:不同地理区域的俱乐部2014年引进新球员的比例

「阵容动荡之最」

在2014年至少引进18名新球员的22家俱乐部中,有18家来自东欧和南欧地区。其中最高转入球员的纪录属于塞尔维亚的FK Voždovac,该俱乐部2014年共引进24名球员。5家罗马尼亚俱乐部(Târgu Mureş, Iași, Universitatea Craiova, Concordia Chiajna, Universitatea Cluj)和4家土耳其俱乐部(Marsin Idmanyurdu, Trabzonspor, Balıkesirspor, Gaziantepspor)也榜上有名。(编者注:从下图可知,2014年人员流动特别频繁的俱乐部基本分布在中东南欧,西欧和北欧球队无一上榜,五大联赛中也仅有西甲的科尔多瓦和意甲的帕尔马球员更迭幅度较大,而这两个联赛都被划分为南欧地区。)

▲ 图4:在2014年引入球员最多的俱乐部分布图(球员数据引用2014年10月1日球队阵容)

「对球队战绩影响」

从各自联赛积分榜上下半区(排名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的球队在2014年引入新球员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球队大幅度调整阵容对于战绩也是有影响的。如图5所示,积分榜上半区的球队平均引入新球员的比例是38.5%,下半区球队的比例则高达43.8%。(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员组成长期稳定的俱乐部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图5:积分榜上下半区各个俱乐部新签约球员占比(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这个结果说明在转会市场的过度活跃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球队成绩也有负面影响,可谓两败俱伤。从球队长期发展来看,也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随着球队签约球员的增多,赛季末俱乐部降级的几率也会增加。如图6所示,在2009-2013年间,34.3%的俱乐部引援超过15人之后不幸降级。这个比例是引援在11-15人之间的俱乐部降级比例(17%)的两倍,更是三倍于那些引入球员低于10人的俱乐部(10.6%)。

▲ 图6:根据引援人数划分的俱乐部在赛季末降级的比例

「对青训的影响」

在转会市场的投机行为也经常会导致球队忽视本队年轻球员的发展。新引进球员在球队中的比例与从青训营升入一线队的球员比例确实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该结果也显示出大规模引进外来球员是俱乐部在青训方面没有长远规划的一个佐证。尽管本文研究的很多俱乐部都是将本队的青训球员当做在经济拮据无法引进其他球员时的唯一法宝,仍然有很多俱乐部经理为了短期利益,频繁的交易自家出产的青训球员。虽然这样很易于操作,但是对于球队的长期成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 图7:新签约球员占比与俱乐部自己培养球员占比的相关关系

「总结」

报告显示球队阵容的稳定性会有利于俱乐部在竞技水平(更好的中长期战绩)和经济效益(启用自家青训球员,及后续可能获得的转会收入)两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在判断俱乐部经理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时,诸如球员平均效力时间和新签约球员占比等衡量球队阵容稳定性的数据会是很好的评判标准。

那些球队阵容十分动荡的球迷有理由知道他们球队的状况,而且他们的担忧是无不道理的。为了防止一些俱乐部主管们胡乱经营,促使他们转而重视青训,真正提高球队竞争力,迫切需要引入一些针对引进球员数量方面的限制条例。

本文的研究团队也呼吁足球界的从业者们反思现在的状况,比如制定一些更为明晰的规范,在不违反球员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为了支持球员比例限制导致转会市场扭曲的基础之上,达到限制转会球员数量的目标。

附录1: 2009-2014年间各个联赛每年签约新球员占比的变化趋势表

 ▲注:标红代表各个联赛近五年来的峰值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五大联赛中德甲和法甲俱乐部阵容最为稳定,经营模式最为健康;英超和西甲这几年比例起起伏伏,都在2014年达到峰值,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意甲近五年则一直居高不下(五年均在40%以上,2012年峰值高达48.4%,意味着平均每支球队中几乎有一半的球员都是转会引入),这段时期也是意甲衰落的表征,不仅各支球队财政困顿,欧战成绩也是一塌糊涂。

附录2: 2014年阵容最不稳定的俱乐部名单(根据球员在一线队平均效力时间排序)

上表中,上榜的50家俱乐部球员平均效力年限都低于1.65年,几乎每两年就换个遍。从地理分布看,球队大多来自东欧、中欧与南欧;五大联赛球队仅有西甲的科尔多瓦,意甲的切塞纳和热那亚上榜,而科尔多瓦和切塞纳目前都在为保级苦苦奋战;葡超竟然有4支球队在列,让人比较吃惊,不过也有可能与葡超是一些南美球员登陆欧洲的中转站有关。

附录3: 2014年阵容最稳定的俱乐部名单(根据球员在一线队平均效力时间排序)

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榜球队球员效力年限都超过3年,而且大多来自西欧和北欧;除了米兰双“熊”外,另外十大豪门悉数入选(表中标黄,英超五强、德甲西甲各两强、意甲仅有尤文;大巴黎近年频繁豪购,未能入围,多特虽然深陷降级区,但是阵容方面很稳定;该榜单也侧面验证了如今米兰两家豪门的落魄);其他地区入选的球队,如莫斯科中央陆军、费内巴切、顿涅茨克矿工、基辅迪纳摩、圣彼得堡泽尼特等都是所在联赛的豪门,战绩彪炳,经常征战欧冠,背后更有大财团支持,经营较为稳定。

五大联赛的球队中,英超有7家俱乐部入选,名列榜首,德甲和西甲都有4队,法甲有3支球队,意甲仅有尤文图斯和卡利亚里入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意甲的颓势和英超的繁荣。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西甲四队竟然都排在前六名,而皇家社会更是排名榜首,这支西超杀手的球员平均效力时间长达5.26年,可见球队长期人员稳固,配合默契对于他们巨人杀手的称号不无帮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球队阵容动荡:对俱乐部以及青训到底有何影响?

2013年和2014年中球队引入新球员的比重最高,而且增幅很显著:从2009年的36.6%一直上升到了41.5%。这表明足球转会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俱乐部的阵容稳定性日益下降。

编者注:CIES Football Observatory 已经成立十年,在足球界业内声名卓著。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从2015年开始CIES 将每月出一份针对足球产业的报告供大家参考。报告的主题将结合时事展开,第一期主要讲述了俱乐部方面人员变动频繁情况下对于球队赛场内外各个方面的影响。

「引言」

该报告主要阐述关于球队阵容频繁更迭对于俱乐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覆盖UEFA 旗下31个顶级联赛的球队,当前球队阵容的采样数据是从2014年10月1日至今在俱乐部一线队出场过或者目前暂时没有出场但是在之前两个赛季中有过亮相的球员。

下图是研究涉及到的联赛及其地理分布,按照地理区划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南欧五部分。可以看到五大联赛中英超、德甲和法甲位于西欧,而西甲和意甲则被划分为南欧。

▲ 图1:研究中包含的31个联赛及其地理分布

「阵容不稳定性的发展趋势」

从2009年起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球队引入新球员的比重最高,而且增幅很显著:从2009年的36.6%一直上升到了41.5%。这表明足球转会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俱乐部的阵容稳定性日益下降。(编者注:这与我们传统的印象大相径庭,豪门每年的引援可能也就3-7人左右,14年夏天马竞一下子吃进十多名球员已经算是超乎大家想象,不过统计数据证明中小俱乐部的阵容十分动荡。)

▲ 图2:2009-2014年期间每年新签约球员占比的变化趋势图

「地区差异」

在本文采集数据的2014年10月1日这个时刻,所有被调查球队的阵容中平均有24.7名球员,这里面平均有10.3名球员是在2014年新引进的。按照地理划分,东欧(48.5%)和南欧(45.9%)俱乐部新引入球员的比例明显高于北欧(31.2%)和西欧(35.9%),这显示了不同俱乐部转会策略的地区差异。(编者注:这一部分也从侧面说明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俱乐部人员更迭更为频繁,一方面这两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俱乐部经营状况多半不佳;另一方面联赛水平相对较差,可能会频繁被五大联赛的球队挖角。)

然而,东欧和地中海的球会引入新球员的强烈倾向并不与他们卖掉球员之后继续补充新生力量有很大关联性。事实上,引入球员的数量与转出球员的数量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一些球队在转会市场上的频繁动作似乎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转会收入。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很多账目信息显示转会操作的最大受益方是中间商(经纪人和球员),以及涉及到的俱乐部经理和教练人员。

▲ 图3:不同地理区域的俱乐部2014年引进新球员的比例

「阵容动荡之最」

在2014年至少引进18名新球员的22家俱乐部中,有18家来自东欧和南欧地区。其中最高转入球员的纪录属于塞尔维亚的FK Voždovac,该俱乐部2014年共引进24名球员。5家罗马尼亚俱乐部(Târgu Mureş, Iași, Universitatea Craiova, Concordia Chiajna, Universitatea Cluj)和4家土耳其俱乐部(Marsin Idmanyurdu, Trabzonspor, Balıkesirspor, Gaziantepspor)也榜上有名。(编者注:从下图可知,2014年人员流动特别频繁的俱乐部基本分布在中东南欧,西欧和北欧球队无一上榜,五大联赛中也仅有西甲的科尔多瓦和意甲的帕尔马球员更迭幅度较大,而这两个联赛都被划分为南欧地区。)

▲ 图4:在2014年引入球员最多的俱乐部分布图(球员数据引用2014年10月1日球队阵容)

「对球队战绩影响」

从各自联赛积分榜上下半区(排名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的球队在2014年引入新球员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球队大幅度调整阵容对于战绩也是有影响的。如图5所示,积分榜上半区的球队平均引入新球员的比例是38.5%,下半区球队的比例则高达43.8%。(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人员组成长期稳定的俱乐部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 图5:积分榜上下半区各个俱乐部新签约球员占比(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这个结果说明在转会市场的过度活跃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球队成绩也有负面影响,可谓两败俱伤。从球队长期发展来看,也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随着球队签约球员的增多,赛季末俱乐部降级的几率也会增加。如图6所示,在2009-2013年间,34.3%的俱乐部引援超过15人之后不幸降级。这个比例是引援在11-15人之间的俱乐部降级比例(17%)的两倍,更是三倍于那些引入球员低于10人的俱乐部(10.6%)。

▲ 图6:根据引援人数划分的俱乐部在赛季末降级的比例

「对青训的影响」

在转会市场的投机行为也经常会导致球队忽视本队年轻球员的发展。新引进球员在球队中的比例与从青训营升入一线队的球员比例确实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该结果也显示出大规模引进外来球员是俱乐部在青训方面没有长远规划的一个佐证。尽管本文研究的很多俱乐部都是将本队的青训球员当做在经济拮据无法引进其他球员时的唯一法宝,仍然有很多俱乐部经理为了短期利益,频繁的交易自家出产的青训球员。虽然这样很易于操作,但是对于球队的长期成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 图7:新签约球员占比与俱乐部自己培养球员占比的相关关系

「总结」

报告显示球队阵容的稳定性会有利于俱乐部在竞技水平(更好的中长期战绩)和经济效益(启用自家青训球员,及后续可能获得的转会收入)两方面保持竞争优势。在判断俱乐部经理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时,诸如球员平均效力时间和新签约球员占比等衡量球队阵容稳定性的数据会是很好的评判标准。

那些球队阵容十分动荡的球迷有理由知道他们球队的状况,而且他们的担忧是无不道理的。为了防止一些俱乐部主管们胡乱经营,促使他们转而重视青训,真正提高球队竞争力,迫切需要引入一些针对引进球员数量方面的限制条例。

本文的研究团队也呼吁足球界的从业者们反思现在的状况,比如制定一些更为明晰的规范,在不违反球员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为了支持球员比例限制导致转会市场扭曲的基础之上,达到限制转会球员数量的目标。

附录1: 2009-2014年间各个联赛每年签约新球员占比的变化趋势表

 ▲注:标红代表各个联赛近五年来的峰值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五大联赛中德甲和法甲俱乐部阵容最为稳定,经营模式最为健康;英超和西甲这几年比例起起伏伏,都在2014年达到峰值,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意甲近五年则一直居高不下(五年均在40%以上,2012年峰值高达48.4%,意味着平均每支球队中几乎有一半的球员都是转会引入),这段时期也是意甲衰落的表征,不仅各支球队财政困顿,欧战成绩也是一塌糊涂。

附录2: 2014年阵容最不稳定的俱乐部名单(根据球员在一线队平均效力时间排序)

上表中,上榜的50家俱乐部球员平均效力年限都低于1.65年,几乎每两年就换个遍。从地理分布看,球队大多来自东欧、中欧与南欧;五大联赛球队仅有西甲的科尔多瓦,意甲的切塞纳和热那亚上榜,而科尔多瓦和切塞纳目前都在为保级苦苦奋战;葡超竟然有4支球队在列,让人比较吃惊,不过也有可能与葡超是一些南美球员登陆欧洲的中转站有关。

附录3: 2014年阵容最稳定的俱乐部名单(根据球员在一线队平均效力时间排序)

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榜球队球员效力年限都超过3年,而且大多来自西欧和北欧;除了米兰双“熊”外,另外十大豪门悉数入选(表中标黄,英超五强、德甲西甲各两强、意甲仅有尤文;大巴黎近年频繁豪购,未能入围,多特虽然深陷降级区,但是阵容方面很稳定;该榜单也侧面验证了如今米兰两家豪门的落魄);其他地区入选的球队,如莫斯科中央陆军、费内巴切、顿涅茨克矿工、基辅迪纳摩、圣彼得堡泽尼特等都是所在联赛的豪门,战绩彪炳,经常征战欧冠,背后更有大财团支持,经营较为稳定。

五大联赛的球队中,英超有7家俱乐部入选,名列榜首,德甲和西甲都有4队,法甲有3支球队,意甲仅有尤文图斯和卡利亚里入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意甲的颓势和英超的繁荣。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西甲四队竟然都排在前六名,而皇家社会更是排名榜首,这支西超杀手的球员平均效力时间长达5.26年,可见球队长期人员稳固,配合默契对于他们巨人杀手的称号不无帮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