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段故事讲过了扣人心弦的高潮,它或许就会在结局处归于沉寂;
当一首乐曲演奏完跌宕起伏的篇章,它或许就会在末尾处重归平静;
当一个王朝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霸业,等待它的或许注定是无声的沉沦。
喀山体育场的夕阳有些炽烈,但德意志众将的背影却无比苍凉。伴着0-2的刺眼比分,德国以1胜2负积3分的成绩排名F组垫底,匆匆结束了俄罗斯世界杯之旅。
这是时隔80年后,德国队再次折戟小组赛;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卫冕冠军第四次小组出局:
2002年韩日世界杯,卫冕冠军法国首战0-1不敌塞内加尔,次战0-0战平乌拉圭,第三轮0-2不敌丹麦,小组垫底出局。
2010年南非世界杯,卫冕冠军意大利在前两战1-1战平乌拉圭和新西兰,第三轮2-3不敌斯洛伐克,同样惨遭淘汰。
2014年巴西世界杯,卫冕冠军西班牙首战1-5惨败荷兰,次战0-2不敌智利,第三场虽然3-0击败澳大利亚,但仍难逃出局厄运。
如今,德国亦难逃魔咒的降临——除了自1962年世界杯以来卫冕冠军难以蝉联,1997年国际足联接手之后,联合会杯冠军从未在接下来的世界杯中夺冠。而德国既是卫冕冠军,又是2017年联合会杯的冠军。
德国的出局不是没有征兆。首战墨西哥,他们带着过去36年首战27球的傲人战绩开启征程,却遭遇当头棒喝。全场比赛,德意志战车中场脱节,任由对手的快马在反击中肆意奔腾。最终,洛萨诺为草帽军团一剑封喉,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的最大冷门由此诞生。
第二战面对后伊布时代的瑞典,背水一战的德国又一度面临着提前出局的可能。好在,卸下伤病的枷锁、初登世界杯赛场的罗伊斯及时闪光,中场核心克罗斯则在最后时刻将功补过,力助德国悬崖勒马。
理论上,只要德国在末战净胜韩国两球,即可无视另一战结果直接出线。而历史战绩也给予了德国足够的信心:过往6届小组赛收官战,德国全胜且5次零封;对阵亚洲球队,德国也已6战全胜,打入25球仅失3球。
或许是优势过于明显,而局势又如此清晰,勒夫和他的德国队员又失去了上一战的勇气和决心。赖以成名的快速反击和高空轰炸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极度执着的控球和隔靴搔痒的进攻;而众志成城的韩国则跑动积极,屡屡用防反战术制造威胁。
比赛的最后时刻,当戈麦斯、穆勒接连上场,当诺伊尔化身“门卫”冲向对手半场,但对手自始至终还是守住阵地。反倒是疯狂压上之际,韩国抓住两次失误杀死比赛,将德国人的梦想化作梦魇。
以垫底的耻辱方式回家,德国看似是输给了对手和魔咒,但事实是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纵观三场小组赛,德国均拥有七成以上的控球率,但72次射门只有两次转化为进球,3%的得分率甚至是32强中最低的。而剩余的绝大多数时间,德国队员多是在对方半场缓慢的传球、倒脚、打阵地战。只是在极致追求传控的过程中,德国足球渐渐丢失了原有的速度和高度优势,不仅致命一击很难打成,还会被对手抢断反击。
除了技战术层面的失利,如今的德国足球还失去了引以为傲的铁血风骨。除了和瑞典一战鲁迪的血染赛场及克罗斯的绝杀,我们很难从德国球员身上找到本该拥有的拼搏斗志。近年来,意志薄弱、不擅打逆风球、先丢球必失利,屡屡成为新生代德国球员的短板,而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卡恩、巴拉克等铁血硬汉却凤毛麟角。
德国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勒夫的未举贤才,让英超最佳球员萨内、高中锋瓦格纳、德甲银靴彼得森等实力球员落选;比如全队的磨合不足,让球队在3场比赛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中场组合;又比如诺伊尔、博阿滕、胡梅尔斯、赫迪拉、克罗斯、厄齐尔、穆勒等黄金一代威风不再,一如曾经的卫冕冠军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1996年欧洲杯期间,当德国队在点球大战淘汰英格兰,刚刚开启电视解说行业的莱因克尔曾经感慨:“足球就是一项场上22名球员追着球跑90分钟,然后德国队总是取胜的运动。”
而今,当意志战车坠落凡间,这位英格兰足坛名宿又在社交媒体更新了新的评价:“足球很简单,就是22名球员追着球跑90分钟,但德国人并不总是会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