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生奢华,她比“乱世佳人”斯嘉丽更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生奢华,她比“乱世佳人”斯嘉丽更牛

塔玛拉·德兰陂卡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副其实的Art Deco女王。她16岁时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而且她完全做到了。

作者: 顾映映

.................................................................................

▋她在16岁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而且完全做到了。以下东西帮助她获得了这一切:有胆有色有才,混不吝+欲望强,(富有的)男人,(作为情人的)女人, 极度自私,一生身处起伏跌宕的大时代....即便如此,她的一生也如一副神秘的拼图,各种惊叹和感叹交织错落,逼格无法言说。

▋她所处的时代,既是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乱世,也是纸醉金迷给予有个性的人无穷机会热烈拥抱的时代.....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 《The Fountainhead》的时代,强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彻底的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

(下图2中她的画被著名的企鹅出版公司选为《The Fountainhead》作者另一部作品的封面)

▋每当夜幕降临,她就开始新的一夜的生活,不知疲倦地周旋与各种派对和沙龙,然后临晨回到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

▋她的画带有强烈的装饰性,是名副其实的Art Deco女王。其裸体肖像画更是散发着肉欲气息,连同画家本人惊世骇俗的美貌和近乎偏执的性格一起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

▋她的创作鼎盛期也就是在20岁到30岁这10年间,在这段时光里她却汲尽自己的创作才华和放纵自己的情欲。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她曾说:“每一幅都是自画像”。

▋在她的作品中显露的自恋情节,浓得难以化解,这也与她自身的美是分不开的。她把挣来的钱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连唯一的女儿也交给了父母。

▋1898年,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出生于波兰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从小过着富足生活的她在16岁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因此在她18岁那年就嫁给了俄国律师Tadeusz Lempicki做起了奢华少奶奶。

 

▋20岁那年,晴天霹雳来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沙俄效力的丈夫遭到逮捕,为了营救丈夫,她四处周旋,最后不得不以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做了瑞典外交官的情人。1918年,丈夫终于获释,塔玛拉与他双逃往巴黎 - 这还不离不弃啊!

▋牢狱的经历使其丈夫一蹶不振(喔靠真是怂B!她为他出卖肉体就换来了这?!?!),加之女儿的出生,使这个家庭的生活陷入了窘境。为了生活,塔玛拉不得不拿起儿时颇为得意的画笔,为捍卫自己的"一生要过奢华生活”的誓言,做起了一个职业画家。

 

▋开始塔玛拉师从立体派画家Andre Lhote和 MauriceDenis学画,天资聪慧的她对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不久她的第一幅画被一家商业性画廊看中并收购。

▋5年后她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的个人展上大获成功,被媒体赞为“美貌新锐女画家”,在一夜间成了意大利社交界的明星。一时间在欧美的上流社会能拥有塔玛拉签名的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上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艺术界,画家对自己的同性恋和两栖恋的性取向是无需掩饰的,那是一个颓废的时代。塔玛拉不断地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变换情人,并用画笔勾勒出情人们动人的肖像,她说:“只是为了画好的画”。

 

▋1928年,丈夫终因受不了她的糜烂生活方式(这是典型的婚姻中一方在进步上升令另一方原地踏步的结果...),与她离了婚。1933年35岁的塔玛拉又与一个比她大20岁的富翁Raoul Kuffner男爵结婚。男爵是当时奥匈帝国最大的庄园主,也是塔玛拉作品的主要收藏者之一。

 

▋1939年,因德国纳粹主义在欧洲抬头,政局动荡不定,她便说服男爵变卖所有的土地和财产,离开奥匈,迁居美国。在新大陆的社交舞台上,塔玛拉继续着她的“艺术象+情人”的人生话剧。

▋40年代的美国抽象画的潮流将 塔玛拉的时代推向末落,她无法赶上或许也并不想赶上这股新艺术潮流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受到年轻模特们那鲜嫩欲滴、流光溢彩的肤色与自己日渐衰老的躯体的对比,心底的失落不言而喻。所以在她后期的作品中远离了那种早期作品中常有的玫瑰红,这不仅预示了她对欲望淡泊,也奏响了其艺术生涯的挽歌。

 

 

▋1962年,Raoul男爵的去世,使她放弃了手中的画笔,并于晚年移居墨西哥,在1980年辞世,实现了自己“一生只过奢侈生活”的诺言。

 

 

▋"I live life in the margin of society, and the rules of normal society don't apply to those who live on the fringe。"

 

 

▋然而,70年代初,塔玛拉的艺术连同其传奇的经历又重新受到了瞩目。欧美众多艺术画廊突然四处搜寻她的作品,各大拍卖行也趋之若鹜、大肆收购。起因是麦当娜出巨资从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得了塔玛拉的一幅叫“埃塞俄比亚公主”的画至今还挂在她的卧室里。

▋奥斯卡常客杰克·尼科尔森对塔玛拉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他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塔玛拉的所有作品收归己有。在法国,时装界也闻风而动,有的将塔玛拉作品中的人物衣着设计成时装,更有甚者将她名字的后半部分用在了时装品牌的命名上(Lolita Lempicka)。

▋这一切对隐居墨西哥的她而言虽已漠然,但她的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她和她的作品一起,里路上成为了无数艺术家,电影人士,以及时尚界的灵感来源。

比如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下图1为大师的著名作品之一《群鸟》),“美国时尚经典"的奠基人拉尔夫·劳伦(RalphLauren)(下图2为劳伦以她为灵感缪斯做的设计),以及现在正当红的时装设计师,刚刚入主Balenciaga的Alexander Wang.(下图3)

.................................................................................

私席Seaty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本文(除标注非顾映映的作者外)系私席Seaty 原创稿件,配图全部为私席Seaty所有。非商业用途转载: 请标明出处,并保留私席Seaty公众号信息及作者署名。商务合作转载: 请联系私席Seaty公众号 (mySeaty)

[私席Seaty,文艺联盟成员之一]文艺联盟,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SEA

525
  • 西麦食品(002956.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5452.88万元
  • 金海高科(603311.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367.87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生奢华,她比“乱世佳人”斯嘉丽更牛

塔玛拉·德兰陂卡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副其实的Art Deco女王。她16岁时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而且她完全做到了。

作者: 顾映映

.................................................................................

▋她在16岁就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而且完全做到了。以下东西帮助她获得了这一切:有胆有色有才,混不吝+欲望强,(富有的)男人,(作为情人的)女人, 极度自私,一生身处起伏跌宕的大时代....即便如此,她的一生也如一副神秘的拼图,各种惊叹和感叹交织错落,逼格无法言说。

▋她所处的时代,既是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乱世,也是纸醉金迷给予有个性的人无穷机会热烈拥抱的时代.....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 《The Fountainhead》的时代,强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彻底的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

(下图2中她的画被著名的企鹅出版公司选为《The Fountainhead》作者另一部作品的封面)

▋每当夜幕降临,她就开始新的一夜的生活,不知疲倦地周旋与各种派对和沙龙,然后临晨回到家,一直工作到第二天.....

▋她的画带有强烈的装饰性,是名副其实的Art Deco女王。其裸体肖像画更是散发着肉欲气息,连同画家本人惊世骇俗的美貌和近乎偏执的性格一起受到上流社会的推崇。

▋她的创作鼎盛期也就是在20岁到30岁这10年间,在这段时光里她却汲尽自己的创作才华和放纵自己的情欲。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她曾说:“每一幅都是自画像”。

▋在她的作品中显露的自恋情节,浓得难以化解,这也与她自身的美是分不开的。她把挣来的钱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连唯一的女儿也交给了父母。

▋1898年,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出生于波兰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从小过着富足生活的她在16岁发誓“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因此在她18岁那年就嫁给了俄国律师Tadeusz Lempicki做起了奢华少奶奶。

 

▋20岁那年,晴天霹雳来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沙俄效力的丈夫遭到逮捕,为了营救丈夫,她四处周旋,最后不得不以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做了瑞典外交官的情人。1918年,丈夫终于获释,塔玛拉与他双逃往巴黎 - 这还不离不弃啊!

▋牢狱的经历使其丈夫一蹶不振(喔靠真是怂B!她为他出卖肉体就换来了这?!?!),加之女儿的出生,使这个家庭的生活陷入了窘境。为了生活,塔玛拉不得不拿起儿时颇为得意的画笔,为捍卫自己的"一生要过奢华生活”的誓言,做起了一个职业画家。

 

▋开始塔玛拉师从立体派画家Andre Lhote和 MauriceDenis学画,天资聪慧的她对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不久她的第一幅画被一家商业性画廊看中并收购。

▋5年后她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的个人展上大获成功,被媒体赞为“美貌新锐女画家”,在一夜间成了意大利社交界的明星。一时间在欧美的上流社会能拥有塔玛拉签名的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上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艺术界,画家对自己的同性恋和两栖恋的性取向是无需掩饰的,那是一个颓废的时代。塔玛拉不断地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变换情人,并用画笔勾勒出情人们动人的肖像,她说:“只是为了画好的画”。

 

▋1928年,丈夫终因受不了她的糜烂生活方式(这是典型的婚姻中一方在进步上升令另一方原地踏步的结果...),与她离了婚。1933年35岁的塔玛拉又与一个比她大20岁的富翁Raoul Kuffner男爵结婚。男爵是当时奥匈帝国最大的庄园主,也是塔玛拉作品的主要收藏者之一。

 

▋1939年,因德国纳粹主义在欧洲抬头,政局动荡不定,她便说服男爵变卖所有的土地和财产,离开奥匈,迁居美国。在新大陆的社交舞台上,塔玛拉继续着她的“艺术象+情人”的人生话剧。

▋40年代的美国抽象画的潮流将 塔玛拉的时代推向末落,她无法赶上或许也并不想赶上这股新艺术潮流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受到年轻模特们那鲜嫩欲滴、流光溢彩的肤色与自己日渐衰老的躯体的对比,心底的失落不言而喻。所以在她后期的作品中远离了那种早期作品中常有的玫瑰红,这不仅预示了她对欲望淡泊,也奏响了其艺术生涯的挽歌。

 

 

▋1962年,Raoul男爵的去世,使她放弃了手中的画笔,并于晚年移居墨西哥,在1980年辞世,实现了自己“一生只过奢侈生活”的诺言。

 

 

▋"I live life in the margin of society, and the rules of normal society don't apply to those who live on the fringe。"

 

 

▋然而,70年代初,塔玛拉的艺术连同其传奇的经历又重新受到了瞩目。欧美众多艺术画廊突然四处搜寻她的作品,各大拍卖行也趋之若鹜、大肆收购。起因是麦当娜出巨资从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得了塔玛拉的一幅叫“埃塞俄比亚公主”的画至今还挂在她的卧室里。

▋奥斯卡常客杰克·尼科尔森对塔玛拉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他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塔玛拉的所有作品收归己有。在法国,时装界也闻风而动,有的将塔玛拉作品中的人物衣着设计成时装,更有甚者将她名字的后半部分用在了时装品牌的命名上(Lolita Lempicka)。

▋这一切对隐居墨西哥的她而言虽已漠然,但她的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她和她的作品一起,里路上成为了无数艺术家,电影人士,以及时尚界的灵感来源。

比如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下图1为大师的著名作品之一《群鸟》),“美国时尚经典"的奠基人拉尔夫·劳伦(RalphLauren)(下图2为劳伦以她为灵感缪斯做的设计),以及现在正当红的时装设计师,刚刚入主Balenciaga的Alexander Wang.(下图3)

.................................................................................

私席Seaty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本文(除标注非顾映映的作者外)系私席Seaty 原创稿件,配图全部为私席Seaty所有。非商业用途转载: 请标明出处,并保留私席Seaty公众号信息及作者署名。商务合作转载: 请联系私席Seaty公众号 (mySeaty)

[私席Seaty,文艺联盟成员之一]文艺联盟,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