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81-江苏的江河湖海
作者:柳丁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江苏就进入连绵不绝的梅雨季节。高温、湿热是梅雨季的主要特征,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不知是在捞鱼还是捞鞋
与梅雨一同到来的,还有各地或大或小的汛情。江苏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有天然湖泊近300个,大小河道2900多条,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7%。
可以说,水造就了吴风楚韵的江苏,是实实在在的江苏之魂,今天的文章就简单介绍一下江苏境内的河川湖海。
大河小河大湖小胡
不计其数
“三横两纵”的水域格局
纵览江苏水系,长江、淮河穿腹而过,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大抵可以分为“三横两纵”格局。“三横”可以根据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划分为沂沭泗、淮河、长江和太湖四大水系。
沂沭泗、淮河、长江、太湖四大水系
首先是苏北,以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为南界,基本上属于沂沭泗水系。山东地高,江苏地低,三条河流皆发源于山东沂蒙山系,向南流入江苏北部,形成了广阔的倾斜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
由于大运河作为南北主轴的存在
济宁、徐州、宿迁、淮安这些枢纽城市
才会在苏北鲁南地区如此重要
三河自西向东,泗河南下形成山东、江苏交界处的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沂河自临沂、郯城、新沂南下到宿迁流入骆马湖,再由骆马湖东出新沂河,在连云港灌云县入海;沭河几乎与沂河平行,在临沭分支,东支为新沭河汇入连云港临洪河入海,另一支沭河南下入新沂河入海。
总体来看,以骆马湖为顶点,沂沭两河先向南,再向东,形成“L”型。此外,苏北还有灌河、古泊善后河等自西向东的河流。
河湖众多的苏北鲁南
(可横屏食用)
接下来是苏中,以洪泽湖、苏北灌溉总渠为北界,长江为南界,是为淮河水系。淮河发源自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在河南、安徽境内汇入史灌河、淠河、洪汝河、沙颍河等支流,到江苏境内形成洪泽湖,分成三支。
北线是人工开挖的淮沭新河,汛期可引洪泽湖水入新沂河泄洪;中线以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为导引入海;主流在南线,即从湖东南入三河,经高邮湖、邵伯湖等入长江。这一带的水系水量相当丰沛,湖的水量也很大: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高邮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淮河的支流真的相当相当多
(可横屏食用)
最后是苏南,即长江以南的江苏界,都属于长江、太湖水系。长江至江苏段,水流宽阔,径流量大,以太湖为核心,自东向西,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湖泊群。其中较大的有石臼湖、长荡湖、滆湖、金鸡湖、阳澄湖等。发达的水系不仅给整个苏南带来了农业灌溉和捕鱼的便利,也带来了良好的水运条件,与上海、浙江北部共同组成中国经济的“金三角”。
所谓“两纵”则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边一纵为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总共718公里。苏北的运河又称“中运河”,苏中的为“里运河”,苏南的为“江南运河”。如今,虽然铁路和航空的出现削弱了大运河的重要性,但对于大宗慢速货物来说,江苏段的大运河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试点的天然气船
东边一纵则为海岸线。长期以来,江苏海岸线相对沉寂,如今自南向北,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响水港、连云港港等港口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沿海经济带。但是总体上,江苏沿海地区在中国自北向南的海岸线上,发展相对滞后。
内陆水运与沿海水运两条线
江苏水系形成的原因
翻开历史,江苏整个水系的分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镌刻有人类深深的印迹。
首先是地形所致。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全省有7万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全国各省首位。
差不多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了
平原地形加上低海拔,使得江苏承接了山东的沂沭泗、长江、淮河等河的水流,年均入境水量为9000多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占95%左右。
其次是气候影响。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省内雨量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南部地区年降雨量 1200mm 左右, 北部地区只有 700mm 左右, 在淮北地区经常出现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情况。6-8月汛期集中了全年 60% - 70% 的降水量,流域上中游来水也主要集中在汛期。丰沛的降水,为河道湖泊和湿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最后经过密集的水系,入江入海。
最后是黄河夺淮。历史上,颍水、睢水、汴水、泗水等汇入淮河,最终入海,整个地区水系流量和河道都相对稳定,皖北、苏北尚为富庶之地。如刘邦集团主要为丰沛人士,项羽是宿迁人,曹操崛起于皖北谯郡,其早期占有豫州、兖州、徐州,苏北、皖北是其主要势力范围,为争霸全国打下了基础。
然而公元1128年,宋将杜充掘滑州黄河堤防,黄河改道,占夺徐州以下泗河和淮阴以下淮河河道,严重打乱了这一地区水系,并且造就了延续数百年,覆盖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水患贫困带。这位杜充先是掘河,后是降金,其罪过远在同时代的秦桧之上。
水患贫困带上的一众城市
此后,由于黄河河床淤积抬高,淮河故道河床不断升高,泗水淤积,形成南四湖。淮、沂、沭排水受阻逐渐形成洪泽湖、骆马湖;淮河被迫南下入江,形成高邮湖等湖泊。解放后,政府重新对苏中、苏北的各河河道进行修浚、加固,治理好苏中、苏北延续千年的水灾,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格局。
今日的格局
水之于江苏的意义
从古至今,水为江苏带来了富庶,也带来过无尽的灾难。史书记载,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一年半就决一次口。
最近一次则为炸开花园口之后形成的黄泛区
尤其是黄河夺淮后,冲乱了江苏大平原原有的水系,使得淮河成为“无尾瞎河”。在很长的时间里,豫皖苏地区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尤其是在国家动荡、财政紧张、战争频仍的时代,往往是“水面浮尸如乱麻,人家屋上啄老鸦。老鸦飞去烟尘昏,沿岸奔竄皆难民”的惨象,形成了令人惋惜的“黄泛区”。
1938花园口决口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苏中、苏北部分地区的相对落后,就能找到其历史根源中的原因。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交换,而交换是以剩余为前提,没有剩余就没有交换。黄淮作乱,水灾导致民众辛苦积累的财富年年归零,没有剩余可以用来交换,工商业也很难发展起来。一直到改革开放后,苏中苏北才依靠打工经济和招商引资多少改变了这一困局。
除了江苏
山东、河南、安徽也是黄泛大省
尤其是鲁西南这块三角地带周边
但是从好的方面看,江苏人依水而居,城依水而建,业依水而兴,水又孕育了江苏一方水土。
江苏境内水道密集,使得在近代公路、铁路兴起之前,江苏便拥有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自隋开始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江南、中原和京津,为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做出去了巨大贡献。据测算,至今一条苏南运河承载的年货运量,仍然相当于4-5条单线沪宁铁路。
苏南运河
水也带来了江苏的池沼遍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宜于农耕,尤其适合于水稻的种植。自孙吴开国以来,历代政权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开凿河渠,修筑圩埂,围垦湖田,约束水流,建造起兼具防洪、排涝、灌溉、饮用和交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利体系,为“苏湖熟,天下足”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江苏北有盱眙小龙虾,南有阳澄湖大闸蟹,无不是水给予江苏的馈赠。
算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力极高的地区了
水网密布,对于江苏也有着军事上的价值。
进攻上,古代南方政权可以利用水网运输军队和后勤物资北伐。比如东晋末年,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出兵后秦,其率大军从彭城出发,沿泗水入清水、济水,至巨野泽进入黄河西上,兵锋直指洛阳、长安。
防守上,淮河往往是抵御进攻的第一道防线,长江是第二道防线。南北朝时期,双方曾围绕淮河激烈争夺,比如南梁与北魏的钟离之战。孙吴、南宋则利用长江抵抗过北方强大的进攻,如采石之战等。
如果南宋守不住淮河
那长江主干也就不用守了
然而淮河以西也还有其他的突破口
(可横屏食用)
温婉的水也孕育了江苏独特的文化。比如提到江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悠长雨巷、油纸伞、乌篷船,无不浸透着水的元素。“水巷小桥多,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江南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园,一桥、一弄、一转角处处藏有别具一格的岁月底蕴与文化熏香。
温婉的江南水乡
江苏依水而兴,也曾因水而衰,一个完整的江苏离不开这些美妙的江河湖海,江苏人则更要学会与水共存,把水保护好、使用好。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