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修文
主播 | 于伊人
编辑 | 美龄
当时的底比斯繁华热闹,是世界上最大城市,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
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人们依然还是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卢克索也因此被称作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
卢克索的热气球极富盛名,坐着热气球缓缓上升,从空中俯视整个卢克索,荒漠和田野泾渭分明:荒芜的帝王谷像一块巨大的沙盘模型,陵墓和神庙小得像一只只甲壳虫。晨雾一点点消散,视野越来越开阔。初生的太阳在尼罗河上方,在迷雾中渐渐清晰起来,徜徉在蔚蓝纯净的天空中,俯瞰穿城而过的尼罗河,别有一番趣味。
放眼望去,尼罗河畔古都底比斯的山川与河流,城市与农田,天空与神庙无不诉说着这颗上埃及明珠,悠悠数千年的历史与曾经的辉煌!
尼罗河将卢克索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其中最有名的是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以及西岸的帝王谷和哈特谢普特神庙——古埃及唯一一位女法老的陵墓所在。
卡纳克神庙是埃及最大的神庙,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神庙占地264000平方米,有134根冲天石柱,20多个神殿,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庙(太阳神阿蒙)。每代法老王都会为它添砖加瓦,留下自己的痕迹,最终成就了如此宏大的神庙。即使被风化了千年后只剩些断井颓垣,依然让人仰望时不由得心生敬畏。
庙门前的公羊大道旁有两排伏卧的公羊狮身雕塑,近三十多个。雕塑有太阳神拉的头部、象征力量的狮身,在公羊头像下还有被拉神护佑、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法老王小像。
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加大扩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相续增建。巨大的石柱群是卡纳克神庙的特别之处,其中以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
大柱厅共有134根石柱,每根石柱22米高,直径4米,连底座是整块石头雕成。每根石柱底部有一米多高的底座,底座上雕刻花纹。石柱顶端有莲花、石鼓、圆拱形等柱冠,柱冠直径3.6米。有12根石柱的顶端以条石连接在一起,上面层叠着阁楼式的平顶建筑。大柱厅内的134根石柱排列的不是方阵,而是根据天文地理、尼罗河的水势泛滥周期所组合的疏密排序。
历经沧桑的卡纳克神庙最让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这是石刻的历史,连环画似地告诉你一个遥远而辉煌的过去。
这些雕刻带着神秘悠远的气息,仿佛时空在此凝滞,令人心神宁静,肃然不敢生亵渎之意。精致的色彩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场景的庄重、宏大。这些色彩千年后的今天仍然依稀可见,遥想当年的壮观气势,犹如踏入另一个世界。
走出大厅,入目的正是著名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方尖碑。石碑29米高,是古埃及现存最高最好的石碑,在哈普谢普特女王在世时建造而成。女王为了自己当王的合法性,立在这座全埃及最大最神圣的神庙里,献给太阳神阿蒙,并在碑上刻下铭文称自己为阿蒙神的女儿和儿子。
卡纳克神庙之所以如此著名,不仅因为它的壮丽,而且因为它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先后影响了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
厚门、巨柱、高塔……令人心生敬畏,残破的神像见证的是千年风霜,卡纳克神庙像一本读之不尽的历史书,令人回味无穷。穿梭在巨大的古埃及石柱中间,如同穿梭在历史久远的长河里,石柱间古埃及的灵魂在象形文字间灵动,生与死之间,当下与永恒之间的奥秘就在此时此刻领悟。
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有门农巨像,原是阿蒙荷太普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已经踪影全无,只留下两尊巨像孤独地立在田野中。
巨象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门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门农像。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门农像就像在唱歌一样,十分神奇。后来经过修补之后的门农像,就再也没有唱过歌。
孤独的巨像静静地矗立于田野的中央,麦田绿浪翻滚,两座巨像象是一道历史与现在、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大门,威坐千年而不衰。无数人曾经注视,无数人曾经触摸的历史,就这样凝结在面前,让人激动得有些猝不及防,我甚至在心里悄悄地向他们问好:“你们好吗?我不远万里来看你们了。”
离开门农巨像,我们的下一站是大名鼎鼎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她嫁给同父异母弟弟图特摩斯二世法老为妻,法老体弱多病无心国事,就由她执掌统治埃及的实权。二世病逝后,她让二世妃子所生男孩与自己女儿完婚后继位,成为图特摩斯三世,自己以摄政王身份独揽国政,随后将三世贬逐到神庙里当祭司。同时她编造身世,声称自己是太阳神之女,奉神的旨意成为统治埃及的法老。她穿起法老王的缠腰布,并戴起假须,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及侍臣的忠心建立起专属的政权。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将自己的陵庙建在峭壁上,以一种优雅的效果显示其统治的长治久安。陵庙分为三层,刻有许多富含深义的浮雕,她将自己在位15年的功勋,全纪录在这座神殿内,包括远征到庞特的壮举。
台阶柱中央以平缓的梯道连接,最上层柱廊的后面才是殿堂本部 ,其内殿凿于山崖之中。正面柱廊为简单的方形柱,上层侧廊则为刻有凹槽的圆柱,各种廊墙面皆有彩色壁画,柱廊外观则以清亮纯净的色调和作为背景的悬崖相呼应。这种建筑手法被认为是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
作为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与其养子、后来的图特摩斯三世一直暗中争权。后来,图特莫斯三世依靠祭司集团势力夺回王位,哈特谢普苏特从此销声匿迹。出于忌恨,三世对这座后母神庙进行破坏,摧毁她的雕像,凿去与她有关的图案与象形文字。
沧海桑田,女王的功业与帝国早已不在,壁画虽然斑驳,但风采依旧,残存的石柱上的雕像在蓝天下诉说着那些早已经逝去的恩怨情仇故事。
如果不是来到埃及,也许你不会敬畏时间:风沙中五千年的荣光,是祭司们喃喃低语的祈祷。遗迹在用沉默讲述它们千年的故事,真实触摸两三千年的过往,世界的纬度也因此变得立体。这里是我们人类文明最早步入文明的地区之一,收集着人类的记忆,抵御着岁月的剥蚀,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