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低价格+大量的门店,新零售+咖啡的模式让瑞幸咖啡快速成长。江北嘴财经获悉,7月11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江北嘴财经了解到,入渝两个多月的瑞幸咖啡已经覆盖了重庆主城的多个地区,拥有近50家门店。
首家咖啡店“独角兽”
据了解,本次融资的参与方为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而在本轮融资后,瑞幸咖啡投后估值10亿美元,变身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独角兽”。公开资料显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
据悉,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于2018年1月试运营,截至2018年5月底已在北上广深等13个主要城市完成525家门店布局,是中国第二大连锁咖啡品牌。数据显示,瑞幸咖啡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落后于星巴克的3300家。但这个新兴品牌已超越了英国的咖世家,后者在中国经营10年后,仅有420家门店。
以重庆为例,瑞幸咖啡入渝仅2个多月,其门店已近50家,目前配送范围已经覆盖了江北区、渝北区、渝中区等多个区域。
江北嘴财经了解到,星巴克在中国被视为高端市场品牌,目前在中国咖啡连锁店市场占据80%的份额,高于2012年的60%,并正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开设门店。专家认为,星巴克成功的秘密是高能见度和高交通区位。而瑞幸咖啡的不同在于“数字化+更低的价格+大量的门店”战略。首先,瑞幸咖啡价格低于星巴克20%左右,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的体验。其次,瑞幸咖啡关注的重点是数字化,在位于距离办公区域1-2个街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和步行街启动更多的自取门店、休息区和配送服务。
有分析指出,一旦瑞幸完善了自己的咖啡“新零售”模式,就可以向其他咖啡品牌推广他们的服务和工具。这将使他们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仅仅拥有有形网站的在线运营商,他们的规模也将大大增加。
高调的瑞幸与疯狂的促销
在喊话星巴克前,瑞幸其实很低调,通过朋友圈链接分享,好友注册即可获得免费咖啡的形式不断累积用户。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营,瑞幸这个“小蓝杯”也有了自己的大梦想。
瑞幸咖啡的战略发布会是其高调的开始。在两个月前那一场堪称是瑞幸咖啡历史性时刻的发布会上,“小蓝杯”为自己定下了“无限场景”的品牌战略。具体而言,瑞幸希望通过开设不同类型门店,满足用户多元化场景需求,从而实现自己对消费者不同需求场景的全方位覆盖。
而后,瑞幸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两周之后便临时邀请媒体,召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怒斥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排他性合同导致了自身难以扩张,并宣布在国内起诉星巴克垄断,此举也变相对外界宣布“瑞幸有足够资金扩张市场”,这一举动将瑞幸咖啡推向了风口浪尖。
资料显示,截至当前,瑞幸咖啡并未盈利,并且仍在进行具体到终端的补贴,势头不见减弱。瑞幸咖啡方面也表示,公司在盈利上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亦做好了长期亏损准备,其首杯免费、买二赠一等多个促销措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不排除后面会加大补贴力度。
偏激的瑞幸与强势的星巴克
瑞幸的存在,是基于所谓的两个行业痛点:咖啡价格太贵;现磨咖啡需要到店饮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候并不友好。
而根据瑞幸方面提供的数据,试营业期间累计用户超过130万,完成订单约300万单,销售咖啡约500万杯,服务用户超过130万。又让这一痛点看起来非常合理,也就给了瑞幸与星巴克正面竞争的底气。
同时,这一数据也间接说明,试营业期间每个瑞幸咖啡的注册用户平均仅消费两单,每单平均两杯,但这数据对于不断烧钱的瑞幸咖啡来说,其实并不乐观。从价格来说,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间相差十余元的价格,或许比拼不过星巴克品牌的吸引。并且早期用户有部分是受到促销活动的吸引,而非对品牌的认同。
光顾过瑞幸咖啡江北观音桥部分门店的消费者表示,无论是铺设规模还是店铺面积均比星巴克略逊一筹。而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在社交过程中提到的咖啡馆,大多数想到的依旧是星巴克。
中国咖啡市场或将迎来新变革
在业界看来,瑞幸咖啡的此轮融资和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以及咖啡行业的爆发不无关系。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报告,2013年中国咖啡厅市场规模仅135亿元,2016年突破200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1亿元。另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报告,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约为700亿元人民币,2025年之前中国的咖啡市场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就在近日,已经宣布辞职的星巴克前执行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星巴克全球最大市场。很显然,巨头们都对这一市场寄予厚望,咖啡市场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中国食品行业相关人士分析指出,在中国市场,咖啡的属性已经发生变化,形成类似快速消费品饮料的概念。而中国的咖啡行业在经过这轮的爆发后,会形成一个品牌的金字塔格局,星巴克、咖世家等品牌站在塔尖,连咖啡、瑞幸咖啡等品牌站在塔肩,塔腰主要是麦当劳、肯德基这一类的连锁餐饮企业,最底层则是速溶咖啡。
上述人士认为,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观,除星巴克、咖世家、瑞幸咖啡等咖啡企业之外,电商、传统餐饮等行业巨头也在加速进军咖啡市场,如京东于2015年4月注资线下咖啡馆3W。瑞幸咖啡A轮能够获得巨额融资,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咖啡行业爆发以及管理团队丰富经验的三重红利叠加。未来,中国咖啡市场或将出现新的变革,而瑞幸咖啡等互联网咖啡企业在品牌沉淀上较为缺乏,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品牌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