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巧红
今天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了。
在影迷们翘首以待的《邪不压正》中,姜文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故事中,李天然的师傅一家因为不肯卖地中鸦片被朱潜龙和根本一郎灭门。15年后,李天然回到北平报仇。
无论事后做怎样的解读和过度解读,首先看到的这个复仇故事算是自洽了,电影最后如片名所示,李天然复仇成功,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是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可是也有很多电影没有那么童话,在这些不怎么童话的电影中,邪恶都战胜了正义,或者好人都没有好报。
▼
1、《大玩家》
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
编剧:迈克尔·托尔金
主演:蒂姆·罗宾斯/格列塔·斯卡奇/弗莱德·沃德/乌比·戈德堡/彼得·盖勒
豆瓣评分:7.7分
《大玩家》的海报上有一个胶卷做成的绞刑绳,暗示了电影的主题:电影与谋杀。
对于影迷来说,电影可能是第七艺术,但是对于好莱坞的“大玩家”来说,电影只是他们敛财的工具罢了。
《大玩家》中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制片人Griffin每天的工作就是周旋于各色前来要投资的人之中,挑选剧本,选出最有商业价值的剧本。
直到有一天Griffin失手杀了人——他失手杀死了一个他曾经拒绝过的编剧。从此Griffin每天不仅要应付前来求工作的编剧,应对公司内部的斗争,还要掩盖自己杀人的真相。
对电影的不尊重,对编剧的不尊重......在《大玩家》中,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可谓是尽其所能的挖苦和讽刺好莱坞的这些大玩家。
奥尔特曼曾经是好莱坞的宠儿,早期作品《陆军野战医院》不仅拿到了戛纳金棕榈,还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终拿到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反类型片大师,在经历了几次重大商业失败之后,奥尔特曼被好莱坞驱逐了。《大玩家》还是《三女性》在戛纳获得成功之后才有人愿意投资拍摄的。

“好莱坞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贪婪并且尽可能地多挣钱,并把所有艺术家都排挤出去。”奥尔特曼在采访中说。
在《大玩家》的结尾,Griffin的谋杀不但没有曝光,他过上了经典好莱坞电影里所热衷那种童话式的结局——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更讽刺的是,Griffin不仅拥有了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好结局,他还将他谋杀的故事写成了电影,拍了一部成功的电影。
当然,更加狠的还是奥尔特曼的这句话。记者问他,“奥尔特曼先生,《大玩家》是你对好莱坞的报复吗?”
“不,《大玩家》只是很温和的抗诉,事情其实远比电影里要恶劣得多。”
2、《赛末点》
导演:伍迪·艾伦
编剧:伍迪·艾伦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斯嘉丽·约翰逊/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布莱恩·考克斯
豆瓣评分:8.1分
《赛末点》是伍迪·艾伦“伦敦三部曲”的第一部,当然你要是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在伦敦拍三部电影,他大概只会回答你“因为在伦敦有投资”。
不过《赛末点》、《独家新闻》、《卡珊德拉之梦》的确有相似之处,都讲了关于谋杀的故事,都带有黑色色彩。《独家新闻》是伍迪·艾伦式的黑色喜剧,《赛末点》和《卡珊德拉之梦》则是不择不扣的黑色电影。
在《赛末点》中,伍迪·艾伦将成功归结于运气。威尔顿是一个穷小子,他攀上富家女,同时出轨自己的情人。当情人要摊牌时,他选择了谋杀。幸运的是,戒指这个能定罪的重要证据离开了威尔顿,他洗清了嫌疑。最终他通过结婚、谋杀和运气实现了阶级跨越。
这种“杀人没有偿命”的故事曾经在伍迪·艾伦的《罪与错》中也出现过。在《罪与错》中,伍迪·艾伦更多是探讨了死亡与道德。而后期的伍迪·艾伦开始关注阶层分化。

《卡珊德拉之梦》是底层互咬,《蓝色茉莉》是上层“堕入”底层,而《赛末点》则讨论了一件事:一个底层在阶级固化的社会上有哪些能够跨越阶层的途径呢?从底层拼命爬上来了,为了保住现有阶层位置,谋杀也许真的是威尔顿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的选择了。
3、《潘神的迷宫》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吉尔莫·德尔·托罗
主演:伊万娜·巴克罗/塞尔希·洛佩斯/玛丽维尔·贝尔杜/道格·琼斯/阿里亚德娜·希尔
豆瓣评分:7.8分
“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用在大部分导演身上显得可笑,但是用在可爱的陀螺导演身上似乎挺恰当。2006年,42岁的陀螺导演拍了《潘神的迷宫》,一个童话。
我们从小女孩的视角进入故事,跟着她进行了一场冒险。奥菲利亚的继父是残暴的法西斯军官,每天以虐待和杀戮为乐,而她的母亲身怀六甲,卧病在床,不能保护她。
她遇到了潘神,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告诉她,她其实是奇幻王国失踪的公主,要想恢复身份,她必须完成3个任务。
但《潘神的迷宫》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童话,它包含了太多陀螺的“恶趣味”。潘神长得就很可怕,还有墓穴,奇奇怪怪的巫术,眼睛长在手上的奇怪生物等等等等。
奥利菲亚生在战争之中,她想要的只是平静且安全的生活和母亲,最后她被邪恶的继父用枪打死。
相信童话故事的人会相信奥利菲亚恢复了公主的身份;不相信童话故事的人也能看到战争的残酷和陀螺电影中的多义性。
但是还是想说一句,现实世界真残酷啊。
4、《黑暗骑士》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乔纳森·诺兰/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S·高耶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希斯·莱杰/艾伦·艾克哈特/迈克尔·凯恩/玛吉·吉伦哈尔
豆瓣评分:9.1分
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是可以纳入影史的反派,不光是因为精彩的表演,还因为“小丑”这个反派是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的。相比那些不由分说,一上来就要毁灭世界、占领世界的反派,小丑显然要高级很多。
小丑深谙人性,不断的拷问和逼迫蝙蝠侠。在电影最后,他也成功了。他成功的让Harvey黑化了,成功的让蝙蝠侠成为了“黑暗骑士”。
就像电影中Harvey最后是一半鬼脸一半正常人脸,小丑和蝙蝠侠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罢了。
5、《夜行者》
导演:丹·吉尔罗伊
编剧:丹·吉尔罗伊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里兹·阿迈德/蕾妮·罗素/迈克尔·帕帕约翰/马科斯·罗德里格斯
豆瓣评分:8.2分
2015年奥斯卡的未解之谜应该就是主演《夜行者》的杰克·吉伦哈尔连影帝提名都没有拿到吧。
杰克·吉伦哈尔在《夜行者》中饰演男主角路易斯,一个道德丧失、毫无底线、疯狂又病态的新闻媒体人。
为了红,为了流量,路易斯什么都可以做。一家别墅发生了凶杀案,路易斯没有报警,而是第一时间拿着摄影机冲进去,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盯着台阶上的血,露出了笑容。
电影结尾,路易斯为了新闻杀死了自己的同伴,脸上是得意的表情,丝毫没有任何道德上的挣扎。最后他成功了,没有法律的审判,甚至没有道德上的审判。
《夜行者》里对于媒体的讽刺让我想起了比利·怀尔德的《倒扣的王牌》。《倒扣的王牌》的主角也是一个疯狂的媒体人,为了独家新闻不择手段。
比《夜行者》更近一步的是,《倒扣的王牌》的主角陷入了疯狂的最高境界。为了独家新闻他不在乎别人的生命,但其实他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

6、《伸张正义》
导演:诺曼·杰威森
编剧:瓦勒里·科廷/巴瑞·莱文森
主演:阿尔·帕西诺/杰克·瓦尔登/约翰·福赛思/李·斯特拉斯伯格/杰弗里·塔伯
豆瓣评分:8.2分
在《伸张正义》中,阿尔·帕西诺饰演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律师亚瑟。初出茅庐就意味着容易操控,这也是被控虐待强奸妓女的大法官选择亚瑟当律师的原因。
得意的大法官告诉亚瑟,他的确虐待并强奸了那个妓女。一个是身居高位的法官,一个是出卖肉体的女性,身份悬殊的对抗。
出于律师和当事人的保密协议,亚瑟就算知道了大法官的龌龊行为,但是还是得为法官打官司,在法庭攻击那位女性。
阿尔·帕西诺在电影中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记得最后的法庭对峙戏。《伸向正义》试图探讨的是律师的道德与职业道德问题,最后电影也给出了答案。
“那个男人是一个人渣!!!”阿尔·帕西诺在法庭上怒吼,最后他也因为违反了保密协议而被吊销了律师执照。最后他用自己的前途与未来保护了一位性工作者。
7、《天才雷普利》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
编剧:安东尼·明格拉/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主演:马特·达蒙/格温妮斯·帕特洛/裘德·洛/凯特·布兰切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和《赛末点》一样,《天才瑞普利》也讲述了一个底层穷小子通过谋杀实现阶级跨越的故事。电影最后,杀了人的瑞普利没有受到惩罚。
在1960年,雷内克莱芒也拍了天才瑞普利的故事,叫《怒海沉尸》,阿兰德龙主演。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影最后,通过导演给出信息很容易推测出男主角最后没有顺利脱身。
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同样的故事,不同的结局,这其中的变化带来的思考也许比电影的结尾更有意思。

8、《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编剧:麦兆辉/庄文强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郑秀文
豆瓣评分:9.1
“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道》中,梁朝伟是警察,派去黑帮卧底。刘德华黑帮,派去警察局卧底。最后,他们进行了身份的置换,正义的警察梁朝伟永远的变成了洗不白的黑帮,而为黑帮做事的刘德华洗白变成了警察。
这种被抹去存在,夺去身份,成为一个不是自己的人,也许就像深处无间地狱一样吧。
2003年的《无间道》实在给人惊喜,它出现在港片的衰落时期,同时它的出现又给热爱老港片的人希望。只不过和电影的结局一样悲剧的是,《无间道》也并没能开启港片的另一个黄金时代。
9、《大佛普拉斯》
导演:黄信尧
编剧:黄信尧
主演:庄益增/陈竹昇/戴立忍/张少怀/陈以文
豆瓣评分:8.6分
《大佛普拉斯》的类型分类中有喜剧,但是大部分时候,这部电影很难让人笑出来,就算在黑色幽默中,它也是令人难过的那类。
来自底层的肚财一辈子没做过多大的好事,却也没有做过多坏的事。而身处底层的他因为目睹大老板杀人,注定难逃一死。葬礼上,他甚至没有一张体面的遗照。
10、《醉乡民谣》
导演: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编剧: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主演:奥斯卡·伊萨克/凯瑞·穆里根/约翰·古德曼/加内特·赫德兰/F·默里·亚伯拉罕
科恩兄弟的确是反类型片的大师,他们在《醉乡民谣》中否定了励志电影中梦想的必然成功。
男主角勒维恩是一个民谣歌手,他的梦想是变得出名,让大家认可他的音乐和才华。但是直到电影最后一秒,他的梦想还是没有实现。电影开头是他在小酒馆唱歌,电影结尾也是他在小酒馆唱歌。
《醉乡民谣》中没有出现代表恶的反派,甚至主角也不是恶的。但是我想矫情的说电影里的“反派”是我们每个人都面对过、正在面对、将会面对的反派,也许也是我们一辈子也无法战胜的反派,生活、社会和平庸的自己。
科恩兄弟冷酷的地方在于,他们甚至没有试图为勒维恩的失败找客观原因。勒维恩生在民谣最火的60年代,也被给予过机会,但是他依旧没有成功。也许他真的只是没有才华而已。
科恩兄弟一直很喜欢拍失败者的故事,在一次采访中Ethan 说:“很难想象我们会坐下来思考一个人在演艺圈是怎么成功的。除非有些很惨的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Joel说:“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人存在,但是他们却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科恩兄弟以如此残酷的方式质问我们,你愿意为梦想失败多久?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热爱反类型片了呢?为什么越来越喜欢这些结局黑暗的电影了呢?不是因为可以感叹下“这就是现实”然后洗洗便也睡了,更重要的这种残酷和黑暗能带来思考与质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