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秋婷
刚刚经历过高考战役的崔鸿宇即将在开学后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免费师范生。签约协议将随同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还未正式签约,崔鸿宇便开始在网上咨询违约的可能后果,填报志愿时的果断被此刻的犹豫不决所替代。
在崔鸿宇填报公费师范生志愿前的一个月,第一届免费师范生魏枫在十年期约即将结束之前,选择了违约。他在上半年转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人事档案已经冻结。
截至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已经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中,超过十万的免费师范生从6所部属高校走出来、回到家乡教书。而履约期限过长、缺乏退出机制、禁止脱产考研等一直使该项政策处于争议之中。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以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均衡为宗旨的师范生教育政策。最初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以及西南大学这六所教育部直属师大推行。师范院校中以是否接受公费教育作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划分标准。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2007年印发的《教育部直属师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每月将得到一定额度的生活补助,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地方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设计以此为参照框架。
第一届免费师范生被称为“教育界的黄埔一期”。2007年,中国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在实行收费的道路上行进10年之后,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从这一年开始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后,地方层面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积极跟进。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并加大入学后二次选拔力度。
被各界呼吁的退出机制并未在《计划》中出现,政策调整的细则迟迟未出,“违约”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类免费师范生网络社群。“这是当下教育处境艰难的反映,也是躁动的社会对青年职业选择的冲击。”江苏民办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钮勤章这样认为。
违约
崔鸿宇从志愿填报到改变只用了不到十天。最初选择师范专业,是因为“所报学校的免费师范生分数会低一些,而且自身也不太排斥当老师”。
在填报志愿结束后的几天,崔鸿宇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束缚住了。还没等协议书寄到,“趁着年轻想去闯闯”的观念已占据上风,但志愿录取便已等同于协议生效。
现行的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始于11年前。2007年5月9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获得通过,作为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陕西师范大学部分恢复了曾经中断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今年6月底,陕西师范大学将2018年《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挂在了官网上。根据这份协议,师范生在校期间将享受公费教育,毕业后获得教师编制,同时,师范生毕业后需要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6年,其中到农村支教1年。这意味着在大学入学前,崔鸿宇毕业后6年甚至更长的人生道路已经确定了下来。
对于回生源地教书,他还有着另一重忧虑。“我是来自广西农村的,觉得回广西之后的薪资待遇可能不是很好。”但在他看来,师范生身份的最大限制来自于不得脱产考研。协议规定,“公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除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外,一律不得脱产报考研究生。”而考研实则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群体中的一股潮流。
目前有关免费师范生政策尚未有一条清晰的退出道路。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在首次批准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转为非师范生。但大多数学校,师范生想要退出,便只有违约这一种选择。
对于普通的师范生而言,违约的代价有些昂贵。
陕西师范大学的协议中规定,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违约者需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地方教育部门将把违约行为计入不诚信档案。
2016年1月,江西省教育厅曾在官网发布违约免费师范生名单,并督促59名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于当年5月31日前回省履约,否则将被视为违约,对其处以罚款,并记入诚信档案。
总数近8万的高额违约金、诚信档案记录等风险成为免费师范生们对违约犹豫不决的原因。本科毕业时,班级中有两三位家境较好的同学选择了直接违约,但对魏枫而言,从萌生违约想法到付诸实践,耗费了近十年的时间。
作为过来人,每当有人向魏枫咨询免费师范生的志愿填报时,他都会提醒对方慎之又慎。“对于一个刚高中毕业对社会了解不多的青少年而言,选择职业时往往是懵懂的、不成熟的,可能受某种条件或环境的影响而非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曾写过一篇近两千字的文章,并放到了网上。文章介绍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免费师范生群体的总体特质,在文章结尾,他鼓励有违约想法的师范生要有扼腕的决心:“任何改变都绝不轻巧,理想的步伐越往前迈,身上现实的绳索就勒的越紧,而这绳索又是如此锋利。没有准备断腕甚至断臂的决心,改变是很难成功的。”
初衷
然而,政策的初衷并非是勒紧个体的绳索。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优秀、具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让教师成为受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七年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师大第一届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典礼上致辞。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是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着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此而起。
各省也开始积极推动省内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上海师范大学于2008 年恢复招收免费师范生,名额在100 名左右,成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之后全国首个恢复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地方性大学。
在权利方面,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免一补一确保”。“两免”是学生免缴学费和住宿费,“一补”是为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一确保”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有岗位、有编制。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 年起,6 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招收免费师范生,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份任教。截至2016 年,累计招生9.4 万人,毕业进入教师队伍6.2 万人。其中,西部地区招生5.3 万人,毕业进入教师队伍3. 4 万人。
对于教育理想明晰的普通家庭孩子而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无疑是一个福音。2012年,张梦滔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一名六年制初中起点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出生在教师世家的她,从小便憧憬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服务家乡基础教育,这是我的教育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从2010年开始推行初中起点本科层次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师范生在就读前与学校及当地教育局签订协议,毕业后到农村任教8年,期间住宿费学费全免。在张梦滔看来,这一政策“能让一批优秀学子坚定信念,下去教学,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对于农村就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理想之外,更多的人则是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免师免学费、有补助,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另外,免师这个圈子都传言,同层次的免师和非免师同时面试,会优先录取免师,就业上更有竞争优势。而且毕业后保岗保编的说法很吸引追求稳定的家庭。”崔鸿宇表示。
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央与地方各级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推行,对于中西部与乡村师资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雷鸣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又兰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老师,也是湖南师范第一学院的第一届免师生。她告诉记者,学校教师队伍里的年轻老师越来越多,“90后”老师大概有20人。“这的确和政策有很大一部分关系。”
一纸长约
在6-10年期限的长约面前,公共意志与个人诉求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事实上,中国自师范教育建立以来,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除学费及其他费用。但1997年前后,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原因,师范教育出现弱化倾向,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
21世纪初,师范教育收费制度被批评者视作教师质量滑坡的根源,恢复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成为社会各界的呼声。“2007年的政策是对过往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部分恢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表示。
但2007年开始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有着一些附带条件,例如履约期限需达10年以上,工作期间不得脱产报考研究生,毕业后需回生源所在地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大三师范生陈君楠在入校前便打定主意,要成为一名老师。“不必怀疑我报免师生的动机,我成长过程中受到好几个老师的帮助,一直希望通过成为老师的方式报答他们。但我现在有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想要去读研、读博,未来成为一个大学老师。”
除此以外,在魏枫看来,免费师范生体制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科时他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以免师生的身份被华东师大心理学专业录取,毕业后回到家乡一所高中做心理老师,这位朋友是魏枫大学见过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回去当心理老师以后,每天没课上,而且一周也没几个学生到心理咨询室找他。因为没课上,工资比一般老师低,还经常被地方教育局借用去做一些脏活累活。后来他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违约,考去北大读书。”
“既然国家花钱培养,就应该服从分配、去艰苦地方锻炼,但问题是:人才的成长路径是否通畅?应该给优秀的人才以发展通道,让他们有着下基层锻炼的信心与安全感。现代社会择业需要正确的导向,但不能完全限制,否则也是对青年创造力的扼杀、对人才资源的浪费。”钮勤章认为。
在旁人看来,毕业后保编保岗使师范生在求职时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陈君楠认为,重点中学的教师职位竞争日益激烈,免师生反而因为学历受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现在家乡好一些的重点高中都开始招硕士甚至博士生,本科生基本没有竞争力。而且很多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希望能继续深造,但政策却要求必须本科毕业就业。”
储朝辉认为,减少公费师范生违约,“还需要整体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教师需要有自主性、获得尊严感,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不能用管理其他行业的方式来管理教师。只有当更多的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公费师范生的行列中。”
“现在的家长和学生比我们要幸福地多,前几届免费师范生已经毕业几年了,有了参照,他们在选择上可能更加理性,少了一些盲目。国家必然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个人一般从个人角度考虑,只有二者有交集时,这件事情才能办的下去。我只是希望政策更有弹性。”魏枫感慨。
来源: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免费师范生11载 违约因何不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