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罗曼诺夫皇朝的荣光已难以为继。
当尼古拉一世(1796-1855)于1855年3月2日撒手人寰时,他的保守统治已经让俄罗斯停滞了差不多30年。在欧洲其他各国正在为诸如自由、 平等、博爱之类的概念进行抗争时,尼古拉一世给出了非常俄式的回应:正统、专治、国家。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君主的意愿而停下。19世纪前半叶,俄国知识界已经在《当代》等杂志上公开讨论农奴制的合法性问题,参与讨论的著名作家包括列夫·托尔斯泰和伊万·屠格涅夫,后者于1852年出版的随笔集《猎人笔记》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无声地控诉了农奴制。1853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利,更是暴露出了这个前工业化国家在现代战争中的进退失据。
继任的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因于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而被誉为“沙皇解放者”,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极大地保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失望的情绪酝酿成街头革命和恐怖暗杀。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遭人民意志党成员刺杀身亡。见证父亲惨死的亚历山大三世因此对革命运动充满了恐惧,以俄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为由叫停了前任沙皇的所有政治改革计划,残酷镇压国内的一切革命团体。
然后,皇位的接力棒传到了尼古拉二世(1868-1918)手里。他是一位接受正统沙皇意识形态熏陶的君主,却仿佛无奈地生错了时代。在风云际会瞬息万变的20世纪,他仍坚持着宗教虔诚和中世纪的乌托邦幻想,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皇朝终于在他手上终结。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及全家被秘密处决,至今整整一百年。
1894年:沙皇登基
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因肾脏疾病去世,继任者是他26岁的儿子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
从外表上看,尼古拉二世是位彬彬有礼、见多识广的绅士,但他骨子里是个非常正统的俄国君主。1894年11月14日的加冕典礼充分体现了这种根深蒂固的俄国性:出席仪式的贵族身穿17世纪的传统俄式服装,尼古拉二世本人身穿鲜红色的骠骑兵制服上衣,手里捧着一顶带鸵鸟羽毛的海狸皮帽子,宣誓将坚定地拥护专制制度。
在履行沙皇职责时,尼古拉二世兢兢业业。他每天8点起床,然后开始工作。他的书房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办公桌极其整洁。他吹嘘自己可以“在黑暗中走进书房,立刻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来看,尼古拉二世的过度勤勉实质上是因为他无法将权力下放。一名受信赖的廷臣曾写道,他“紧紧攥着自己的特权,生怕被人篡夺,甚至亲自给装着他的决定的信封加封”。尼古拉二世甚至没有一名秘书,他执意亲自处理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帝国境内所有的改名和离婚案件、将收到复活节彩蛋礼物的职员名单,以及流放和死刑的判决。
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或许和他的宗教信仰有关。尼古拉二世和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都是虔诚的东正教教徒,在他统治的时期,俄国新建的教堂数量超过了此前一个世纪教堂建造数量的总和。尼古拉二世是位宿命论者,相信所有发生之事都是上帝的旨意。当有灾难发生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考虑对策,而是花数个小时的时间祈祷。他相信,自己与上帝有一种特殊的联系,上帝的意志将通过他传达给帝国内的1.7亿国民。“在我的造物主眼中,我必须承担一种可怕的责任,准备好为了自己的行为向上帝交待清楚。”他曾这样告诉母亲。
来自英国的皇后亚历山德拉则始终与俄国上流社会格格不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写信给她说:“没有比我的统治更难的了,我已经统治了五十多年,然而,我每天都要想,需要做什么才能维持和加强臣民对我的爱戴……你的第一职责是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重。”亚历山德拉的回信是:“亲爱的外婆,你错了。俄国不是英国。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赢得人民的爱戴。俄国人民崇拜沙皇,就像崇拜神……至于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根本不值一提。”
尼古拉二世陷入日常工作的细枝末节无法自拔,让他丧失了一位明智君主应有的远见。在他的脑海中,俄罗斯帝国依旧是那个中世纪国家,农民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一心仰赖沙皇的统治。但事实是,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工厂工人;城市里涌现了一个强大的纺织工业和铁路大亨的商人阶层;贵族们抵押自己的庄园,其权势在商人面前开始黯然失色。
尼古拉二世本可以学习德国和英国,让这些充满活力的资产阶级成为君主制的栋梁,但他与皇后都极端守旧。沙皇夫妇只和罗曼诺夫家族成员交往,在政治上则沉迷于沙皇和千百万农民之间传统的神秘纽带。事实上,除了公共场合之外,他们和农民没有任何接触,与上流社会又关系冷淡,这意味着沙皇夫妇自统治伊始就与现实世界缺乏联系。
1905年:“流血星期日”
经济繁荣时期,俄国有100万农民离开农村,到圣彼得堡、莫斯科和巴库的纺织厂和炼油厂工作。他们的生活条件令人震惊,工人们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雇主的尊重,然而沙俄政府没有找到妥善管理新兴无产阶级的方法。
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俄国也开始面临民族主义问题。俄罗斯民族的人口不到帝国总人口的一半,尼古拉二世在从高加索到芬兰的广大地区咄咄逼人地执行他父亲的俄罗斯化政策,疏远了他的非俄罗斯族公民。年轻的芬兰人、格鲁吉亚人、犹太人、波兰人和亚美尼亚人蜂拥加入民族主义政党,其中社会革命党主张发动在恐怖主义支持下的农民革命。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在俄国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坚信马克思的理念,即必须消灭沙皇、神父、地主和工厂主组成的旧秩序。
在革命运动发起和镇压的不断循环中,尼古拉二世长时间拒绝实施宪政改革。内政大臣米尔斯基曾建议沙皇让步,接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尼古拉二世言辞激烈地反驳对方:“你知道我当专治君主不是为了自己好玩。我这样做,仅仅因为俄国的需要。”他宣称,自己“永远不会同意代议制政府,因为我认为它对上帝托付给我的人民有害”。
1905年新年,16万工人在圣彼得堡的工厂罢工,工人们在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选举产生制宪会议,以及,要求和平——此时俄国正与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1月9日星期日早晨,俄军在满洲地区发动攻势的同时,成千上万工人走向冬宫。在检查站,士兵们命令示威者停下并调头。他们不服从,士兵开了枪,骑兵冲向人群。1000多人死亡,2000人重伤。亲历“流血星期日”的俄国作家高尔基后来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沙皇的声誉死于这里。”
在那一年,政府逐渐丧失权威,农业歉收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针对政府官员的刺杀屡禁不止。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惨败。在首相谢尔盖·维特和叔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的敦促下,尼古拉二世于10月17日下午5点签署了《十月诏书》,向人民让步,授予全民以公民权利,组建两院制的议会。其中下议院,即杜马,由选举产生,几乎全民享有杜马议员的选举权。议员一半由皇帝指定,一半由选举产生。
1906年4月27日下午1点45分,首次杜马会议在冬宫召开。手捧皇冠和宝器的廷臣引领着尼古拉二世缓缓走进乔治大厅,后面跟着皇后、皇太后、长公主,都穿着长袍,头戴冠冕。廷臣穿着全套制服。大厅右侧聚集着国务会议的议员,都是身穿制服、佩戴勋章的贵族;大厅的另一侧,穿着西装、戴着帽子的是选举产生的杜马议员。贵族、人民与沙皇首次面对面相遇。
然而尼古拉二世内心深处从未认可这一做法。他很快摆脱了力图推行新政的维特。当左倾的君主立宪民主派主导杜马,开始挑战沙皇权威,攻击新政府,讨论没收土地时,尼古拉二世和新任首相兼内政大臣彼得·斯托雷平决定解散杜马。7月8日——在首届杜马成立不到十周的时候——斯托雷平在圣彼得堡出动大批军队,监督解散杜马。
革命党派的暗杀行动愈演愈烈,俄政府亦试图用镇压控制局面。从1905年到1910年有1.6万名公务人员被谋杀,与此同时有3000名革命分子被绞死,更多的革命党人则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其中就有斯大林。
斯托雷平以俾斯麦为榜样,信仰强大的、民族主义的君主制,不信任议会制政府。“你们可以说我在反对革命,但我支持改革,”他说,“我们要的是一个伟大的俄国。”斯托雷平曾希望在下层阶级中为君主制建立新的基础,用土地改革来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福祉,以争取无产阶级,并向波兰人和其他民族让步,以笼络他们。但沙皇和他的其他谋士想方设法破坏斯托雷平的主张。尼古拉二世逐渐削弱了首相手中的权力,当斯托雷平于1911年9月被暗杀后,沙皇失去了本有可能帮助他巩固皇位的卓越政治家。
1914年:沙皇亲征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于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种种阻止战争的尝试失败后,俄国宣布参战。120万军人被迅速动员起来,在1914年余下的几个月里,另外500万人被征召入伍。尼古拉二世在冬宫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将这场战争比喻为亚力山大一世对拿破仑的战争。1915年,他决定亲征,“沙皇不是从数百英里的距离指挥战争,他在战争中出现”。
沙皇奔赴前线,在后方形成了权力真空,格里戈里·拉斯普京是急切填补真空的人之一。拉斯普京是一位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农民,他没有文化,但识文断字,熟记《圣经》,自称拥有与上帝直接沟通和治病疗伤的神秘力量。从1905年起,拉斯普京就与沙皇夫妇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被认为可以疗愈沙皇夫妇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的血友病而赢得了他们的盲目信任并借此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尼古拉二世和亚历山德拉认为他是位“圣人”。
很难解释为何心高气傲且疑心重重的沙皇夫妇会如此垂青这样一位农民,其中一个解释是他身上的农民式质朴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因为与圣彼得堡上流社会疏远,与农村也没有接触,对他们来说拉斯普京代表着一种“真实”,尼古拉二世就称他是“一个真正的俄国农民”。他印证了沙皇和皇后内心的自我身份认同和他们对自己与农民之间的神圣关系的想象。拉斯普京逐渐成为沙皇夫妇不可或缺的人。
当尼古拉二世在最高统帅部执掌前方作战部队时,亚历山德拉接管了俄国内政,然而按照一位廷臣的说法,皇后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与之相联的是不聪明的脑子和完全缺乏知识”。亚历山德拉对周围的人完全不了解,依赖拉斯普京来决定人事变动。她罢免了各部大臣,换上了她认为不与拉斯普京为敌的人。亚历山德拉的种种独断专行引起了俄国上下的强烈不满,许多人开始相信皇权背后有着邪恶的力量,这反过来又加剧了沙皇夫妇与其他贵族之间的对立。
到1916年冬季,罗曼诺夫家族的成员、将领和议员们都在谋划如何刺杀拉斯普京。成功执行刺杀计划的是尼古拉二世的侄女伊琳娜的丈夫、菲利克斯·尤苏波夫公爵。12月16日,密谋者们将拉斯普京引诱至尤苏波夫的府邸,开枪打死了他。
拉斯普京的死并没有缓和政治局势。1917年2月,四分之三参加一战的俄国士兵阵亡,国内则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问题。2月25日,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几乎所有工厂的工人都参与了罢工,彼得格勒大街上聚集了多达20万人。镇压已经无法奏效,因为军队也倒戈相向——夜间,先是巴普洛夫斯科耶近卫团,然后是其他部队相继发动了兵变。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士兵杀死了自己的团长。2月27日,大街上又挤满了罢工的工人。群众冲击了军火库,现在他们有了武装。由工人与士兵苏维埃组成的革命者与杜马临时委员会两派人马激烈争夺着统治俄国的权力,后者逼迫尼古拉二世退位。
在无法忍受的沉重压力下,尼古拉二世于3月2日宣布退位,先是下令让位给阿列克谢,由弟弟米哈伊尔大公摄政,然后修改了诏书,直接传位给米哈伊尔大公。在成为米哈伊尔二世仅仅一天之后,米哈伊尔大公签署了退位诏书:“我已经做出坚决的决定:除非我们的伟大人民通过普选,选出制宪会议的代表来要求我继位,否则我不会接受最高权力。”
于是,在开国304年后,罗曼诺夫皇朝灭亡。1917年11月,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发起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次年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全家被秘密处决。末代沙皇的乱世情仇在“红色革命”的枪声中结束了。
参考资料:
【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BBC. Empire of the Tsars: Romanov Russia with Lucy Worsley. 2016.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