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连南瑶族婚礼,一般摆宴三天三夜:结婚当天,以及前后两天。
婚礼前一天:
新郎方一大早就得杀猪,大概凌晨3点多左右吧,就得开始忙开了。因为从这开始,新郎方已经开始待客了。
早上八九点钟,新郎官得把新切的猪肉拿回女方家款待女方亲戚(包括女方父亲及其父母的兄弟姐妹、父亲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女方母亲及其父母的兄弟姐妹、母亲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父亲的朋友;母亲的朋友;女方本人的朋友等)。
新郎官当天不管距离多远,都得回自己家里,尽管与新娘家已熟悉得如自己家里一样,也不得留宿新娘家。
婚礼当天:
一大早,新郎官要拿以下东西到新娘家:猪肉60-100斤、豆腐2板、米粉9斤、米9斤、油2瓶(茶籽油,瑶语“亚的油”)、鸡2只(一公一母)、酒120斤、黄豆2斤、糖果5斤、茶1包、盐1包、利是等。
利是只需给新娘方父母亲各100-1000元不等,根据新郎方的经济能力情况给,这只是个形式而已,新娘父母不会在意这个利是的钱数多少。作者所在片区,嫁女儿是个“亏本”买卖,新娘父母不但不会收,也不会要新郎方任何礼金,还要赔上女儿出嫁的嫁妆和款待自家亲朋好友的一切开支。但并非所有瑶族地区都是这样,在距离作者所在片区不到三公里的另一片区,那儿的女儿出嫁,新娘方父母收不到高额礼金可不会放女儿走哟,呵呵~
如果新郎新娘两家距离较远,那新郎可要起个大早,要在早上8点左右到达新娘家。所以,连南瑶族的习惯性思维是,嫁女娶妻还是就近原则。
新郎官到女方后,寒暄一番,9点钟,新娘就得“出门”(出嫁)了。
“出门”是瑶族嫁女的一个仪式,由祭司主持。先拜祭祖先,之后出门。出门顺序为:介绍人,新郎,伴郎,领路人,新娘、伴娘(负责给新娘撑伞,伞上系挂一对红鞋,到时给伴娘的礼物)。
“出门”仪式后,新娘由领路人牵着走出自己家的大门,开始徒步(现在路远的一般会坐车)前往新郎家。
新娘出嫁的一路上,除了伴娘,一般还有一个介绍人和一个领路人陪伴。所谓介绍人,如果新郎新娘是相亲认识则为媒婆;自己相互无人介绍认识则随便找个人代替之。总之,“介绍人”这个角色不可少。领路人也一样不可少。领路人一般都是新娘方的叔婶或嫂子之类的,能说会道,懂得瑶族相关礼数的,无不良婚姻史的女性担当。
新娘方得拿以下东西到新郎方:嫁妆、纸、香、两条竹子(3米长,12或13节,根据当年农历月份定,古时用于抬嫁妆用,现在嫁妆基本上都通过交通工具运达,但这个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前往新郎方路上,遇桥,桥头桥尾需各抛个利是,过河过江则领路人要牵新娘的手一起渡过,或者领路人要背新娘过桥、过河。
不管路途距离,新娘最晚要在下午6点前到达新郎家。
到达新郎家后,新郎或者男方指定人士给女方送嫁妆的人士派发利是(也只是个仪式,金额不会很多,一般5元或10元不等)。
女方送嫁队伍落座后,新郎方一般会安排几个妙龄少女给新娘方送嫁人员上水洗脸、洗手、派茶、派酒、派烟。新娘在新郎家大门角落站着,得等相关进门仪式——“围相”(瑶语谐音),完成方可入门。
“围相”完成后,新娘进屋,只能在房间或者餐厅休息,不能在大厅露脸。
接下来就是婚宴(主要款待女方送嫁队伍)。
婚宴后,大概下午3点左右,举行认亲仪式,这是婚礼的“重头戏”。认亲仪式也是得由祭司主持,新郎新娘并排站在祭司台前(与祭司台相间50cm左右,能容人走得过去的间隙就好),新郎方的所有亲戚都会聚集到大厅,逐个经过新郎新娘面前,告诉新娘如何称呼自己,同时奉上礼钱(礼钱不限金额,仅为新夫妻建设家庭费用,都搁在祭司台的一个大盘里,新郎新娘不直接收钱),这过程中,新郎亲戚一般都是以调侃的话语向新娘进行对自己的介绍,整个仪式欢声笑语,前俯后仰。
认亲仪式后,还得再款待新娘方送嫁队伍一次,款待结束后方陆续回家,每人带回12个猪肉,以及相应水果。在新娘方发出邀请前往送嫁,而因有事情没能前来送嫁的人员,新郎方需每人一块猪肉给女方送嫁领路人带回给相关人员。
男女双方亲戚相互敬酒唱送别歌,婚礼也就基本结束了。
婚礼后一天:
婚礼当天,新娘父母是不能出席参与的。所以,婚礼后一天,设宴款待新娘父母,以及其亲戚(包括女方父亲及其父母的兄弟姐妹、父亲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女方母亲及其父母的兄弟姐妹、母亲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等)。
宴席后,新郎新娘双女方家长相互对唱儿女教育托付歌。
新娘方亲戚还会给利是新郎方父母,以表示对操办婚礼的尊重,但一般会如数退还(因为女方父母在自家也是开销款待其亲朋好友的,相互都为婚礼付出了不少,相互彼此扶持之意)。
一系列仪式结束后,新郎方父母及亲戚,要送别新娘方父母、亲戚。同样要敬酒唱送别歌。
情到深处,双方亲戚可能还会对唱歌到深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