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4日,我和高明离开了生长了20多年的家乡,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我们是悄悄走的,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当时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上车,走吧》电影海报
刘承强和高明这两个胶东农村的小伙子就这样来到了他们心中一直向往的城市——北京,尘土飞扬的公路上。他们成了北三环路上302沿线“小公共”中的一员,一辆破败的中巴车系着这两个小伙儿的梦想开始朝终点狂奔。这一路上有过刚刚立足的喜悦,有过生意兴隆的得意,也有过邂逅爱情的美好。但是小巴车的竞争对手屡屡报复最终两败俱伤、车毁人伤。爱情敌不过金钱,分手后是去是留?
图片来源:《上车,走吧》电影截图
北漂和民工,城乡结合部都是最充满故事的字眼,甚至不必再多说些什么,这样的字眼,已经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失落和漂泊感,大大地写在演员的脸上。这是2000年由管虎执导的剧情片《上车,走吧》,也是黄渤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曾在2001年度获得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
图片来源:《上车,走吧》电影截图
“……大座,大座2元。”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北京“小公共”揽客的叫喊声? 北京公共小巴士自1984年开始运营,因为比公交车方便舒服,又比出租车便宜,所以大受北京市民欢迎。到了1995年,公共小巴士的年度运客量已经达到了2亿人次。特别是北京三环以外,活跃着很多私营小巴士。
这些小巴士经营 “灵活”,招手即停、就近下车,上车有座2元,无座1元,而当时的公交车票价仅为5角钱。但是公共小巴士也存在着野蛮驾驶、严重超载、尾气超标、堵塞交通等乱象。直到2007年,北京关停了所有的私人小巴线路。
电影中早期红叶客车BK6590H
在电影《上车,走吧》中,黄渤他们开的就是一辆北京小公共的代表车型——红叶客车BK6590H。说起红叶客车,可能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客车品牌。它原隶属于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市客车总厂,后来在客车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京华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几十年来,京华客车累计生产各种客车近8万辆,产品在首都公交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京华”、“红叶”是旗下两个最具有标志性的品牌。
2009年5月初,北京公交集团与北汽控股进行整合,将京华客车的客车生产业务转至北汽福田,保留在北京公交集团下的部分京华客车资产,成为公交维修服务公司。至此,红叶客车随着京华客车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同电影《上车,走吧》的结局一样,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痛苦,高明选择回乡,而刘承强决定留在北京继续拼搏。两个人开始了他们各自新的人生之路。18年过去了,一位主演已经无声无息了,而另一位主演黄渤已经晋升影帝之列。其实18年前的他们,素面朝天演绎的又何尝不是他们在演艺圈的北漂之初?
这大约就是迁徙者的理想和乡愁的博弈吧。在一个你不曾体验过的“新世界”里,《移动的狂想》 汽车与当代艺术展准备好了另一个关于漂泊与远方的故事。上海汽车博物馆邀请青年艺术家朱玺以博物馆馆藏的大众T1面包车为主体而创作的装置作品——《迁徙》,数以百计的灯泡根据摩斯密码的设定,依次闪烁出 “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前方没有终点,我们永不停息;乘着这辆车,我们去往何方?
“上车,走吧。”其实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无人同行。
上海汽车博物馆原创出品,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