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潮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限量」、「联名合作」、「街头文化」、「涂鸦」等关键字,也很容易联想到娱乐圈艺人的“副业”。现在创业风气盛行,娱乐圈里许多艺人事业经营有成,便会开始转战其他领域,最常见就是潮牌服装店。
STAGR(罗志祥)为什么会如此成功?
STAGE,全名为STAGE Hyaline of World,意思为世界的透明舞台,罗志祥在2006年的时候创立了这个品牌,成功进军潮流界,先后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上海、南京开设分店。不同于一些个别失败的潮牌服装店,STAGE成功立足于潮流界,与这些原因密不可分。
原因一:STAGE聘请用台湾复兴美工、实践设计的毕业生,罗志祥认为现今大学生们走在潮流时尚的尖端,想法创新,符合现今年轻人的需求。
原因二:由罗志祥担任主理人以及品牌代言Model,在自家店里设置拍摄品牌宣传照的空间,除了每次在节目上穿着STAGE的新品之外,平时也都是穿STAGE的衣服。常常把STAGE商品赞助给艺人朋友们穿,而这些大明星们也等于是默默的帮STAGE做了最好的宣传,借此省下不少代言及广告费用。
原因三:而Stage Group还代理了Manhanttan Portage,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曼哈顿包,同样也由罗志祥负责广告代言,潮流的外型设计加上与众多品牌的联名合作,非常受到学生族群的喜爱,几乎成为邮差包的代名词。
原因四:衣服布料使用十六支或二十支的生产技术,让布料更有弹性,不易皱也不易起毛球。他们的设计强打「变化」和「限量」概念,找寻愿意小量接单的成服厂生产,把生产限制变成特色限量。
STAGE透过不断与国际品牌跨界合作,激荡出不同的火花:STAGE于2008年与美国DISNEY、2009年7月SPONGEBOB海绵宝宝合作,2010年与TIMERLAND、2011年与Transformers3变形金刚3电影推出联名商品,结合原创与国际化,将STAGE推向世界。
Fifty Four失败的三大惨痛教训
台湾艺人刘耕宏于2002年和好友周杰伦合伙,在台湾高雄开了Hip Hop服饰专卖店“武工厂”。虽然后来店面因两人都没有时间而收场,但是刘耕宏看好了这一商机,决定暂停演艺事业,带着当艺人所存下的2,000万积蓄,开拓他的Hip Hop服装事业,店名改叫做“Fifty Four”,首家店选在大连开幕。但是最后却惨淡收场,而他失败的经历给了他一次惨痛的教训。
教训一:轻忽金流空有梦想,计划却不务实
刘畊宏当初没有想清楚资金问题,就凭着一股想创业的精神,身上只带着仅仅的两千万到大连开创服饰店,最后与百货公司现金周转不灵,想找银行融资,这时候才知道,借钱是门大学问,必须要有相当的营业额与帐面获利,加上一点一滴累积的信用,才能得到银行的支援,但是刘畊宏并没有跟银行打交道过,临时要借钱,银行更不可能借。
教训二:轻忽人才培训急拓点,以为开店就能赚
当初刘畊宏以为只要开店,顾客就会上门,就有钱赚,于是就一口气开设十间店,急着拓点。且刘畊宏并未了解顾客的需求就先开了店,等到开张营业后,不仅员工训练的不足,连做为公司的管理干部都付诸流水,逼得刘畊宏和他的老婆王婉霏两人要自己掌管总公司的大小事务,“养好人才,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这是刘畊宏从中所到的教训。
教训三:轻忽市场需求(不熟文化,卖自己想卖的)
自从L.A. Boyz把Hip Hop风带进台湾后,经过20年的文化酝酿,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这种美国街头文化,现在大街小巷都看得到走Hip Hop风格的潮流服饰店。而刘畊宏也在国内开创Hip Hop风格的潮流服饰店,虽然公司每年都有办大型服饰展,而且离日本、韩国也近,吸收了很多日韩的文化,但是当地年轻人却还没有认同这些最新的服装元素,也没感受到这股风潮,所以即使花很多经费做行销、打广告,却都效果不彰,反而成为公司财务更沉重的负担。
以上数据整合来源于品质女装直购档口网
以上数据整合来源于品质女装直购档口网
有上述资料知道,潮牌服装之所以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偶像崇拜:艺人加持过的服饰,是顾客粉丝前往消费的主要原因,他们有着跟别人不同的行销手法,成功的吸引顾客,也积极的与各知名品牌合作、结合,创造出不同的风格,不断带给顾客新鲜感,吸引更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潮牌服饰。
二、样式创新,质料舒适:虽然价位偏高,但是衣服样式和质料,仍受到年轻顾客的喜爱。
三、计划需周全,资金需完善:由刘畊宏的报导中得知,想要自行创业之前,需先经过深思熟虑,计划周全,资金完善,才有可能成功。即是创业失败,也要从经验中记取教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