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在美国是一个大市场,这是公认的。
美国市值排名前10的科技公司中,一半以上从事企业服务行业或以企业服务作为重要的业务组成。仅仅在2017年,就有10多家企业服务公司成功IPO,募资超过50亿美元。
但相比于热闹的美国市场,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还处于爆发前夜,中国有着超过4000万家企业,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市场教育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层面。云端化是大趋势,但让企业接受这一概念显然还需要一点时间。
不过在经纬中国的熊飞眼中,「云化是企业服务必经的趋势,在中国未来的3年很快会发生」,而往往在这样一个黎明前的时刻,才是最考验一个企业视野与战略眼光的,因为一切还都是混沌的,只有一条模模糊糊通往光明的道路。
京东云并不是最早的发现云计算市场机会的那个,但却绝对是这几年在云计算方面最为努力的那一家,在最近由知名研究咨询机构 Forrester 发布的《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全栈公有云开发平台厂商评测》研究报告中,京东云被评为了「卓越表现者」,这或许是对京东云过去18个月努力最大的认可。
云计算的技术本质其实是大规模信息系统合理化的最佳实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里程碑,其带来的是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并能够实现更灵活的系统架构,更精细的系统运营。云计算的价值自不必多言。
不过与成熟的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2%左右,这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体量,乃至整个经济总量显然是不相匹配的。而在研究机构IDC眼中,到2019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就有可能达到4000-5000亿人民币,且仍然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云计算本身的市场价值,还是云计算之于京东的战略意义都决定了这是一个值得京东重仓的方向。而「只做第一」则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为京东设立的一个大目标,自然也成为了京东云自成立以来就努力的方向。
企业服务市场的生意有时候难免会去拿更加成熟的美国市场作比较、找对标,而在云计算方面,美国市场的第一名AWS正是出自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旗下。这一产品在早期只是亚马逊为了避免技术官僚化而内部使用的,但后来贝佐斯将其推向了商用市场,并且大获成功。
这似乎也是亚马逊一直以来常做的事情——将内部功能性业务,转化成了对外服务化的业务。而在过去一年的中,由于云计算业务的助力,亚马逊股价上涨了75%,也一度将贝佐斯推上了美国首富的位置。
不过有趣的是,贝佐斯并非亚马逊工资最高的那个人,早在2016年时任AWS负责人的Andy Jassy就以3560万美元的总薪酬成为了亚马逊公司内薪酬最高的人。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云计算似乎和电商扯不上太多关系,云计算之于电商业务的「飞轮效应」看上去也缺乏必要的关联性。但实际上,在京东云事业部总裁申元庆看来,云计算与京东在本质上有着众多相似和协同的地方。
京东所做的电商生意本身就是一个规模效应巨大的事情,从最初的低毛利到如今15%的毛利,从亏到盈,京东可以说是规模效应最大的受益者。而云计算也是具有巨大规模效应的生意,需要在初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与京东这样的超级电商模式十分契合,因为这一模式让京东有着较为宽裕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得起这种大规模投入。
更何况经历过同样需要初期大金额基础设施的仓储物流的京东,也自然更能够在云计算初期的大规模投入阶段坚持,并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京东作为超级电商,本身就是云计算服务重要的用户,京东的云计算业务也脱胎于京东内部的云计算需求。不仅仅是电商业务,京东旗下的金融、物流等优势业务,以及众多的商家与合作伙伴,则让京东已然形成了一个触及线上、线下的大消费生态,由此延伸出了旅游、医疗、O2O等新场景。
而随着云计算往更深层次发展与竞争,基于高含金量的垂直场景的竞争或许会成为市场成败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京东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方和实际的使用方,因此很容易感知和理解客户的需求,这也成为了京东云能够在18个月内就快速进入国内云计算第一阵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京东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资本市场看作是「中国亚马逊」,两者的核心业务也十分相似,都是以自营B2C电商为核心发展成为了一个超级电商生态,不同的则是京东面对的是更为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
而如今相比亚马逊近万亿美元的市值,京东如今的估值或许是被严重低估的。如同亚马逊的飞轮效应一样,京东也正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轮组合——云计算、金融、物流、医疗、旅游、O2O……这些不同场景下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正在凸显,京东基于大消费场景构建的生态价值正在凸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