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和全世界人民比吃小龙虾,中国居然输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全世界人民比吃小龙虾,中国居然输了

1987年,全世界每10只小龙虾里就有9只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的70%都在当地被“消灭”了。而当地吃小龙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960年当地人还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小龙虾节。

中国人有多爱小龙虾?刚刚结束的世界杯,第一天,咱们就吃掉了7500万只小龙虾,数量可以铺满130个足球场!

不过,爱小龙虾的可不仅仅只有中国人,从美国到西班牙,甚至是非洲大兄弟们,小龙虾的拥趸遍布全世界。

美国

比历史,我们居然输给了美国

美国和中国比历史,那不是开玩笑吗?但是唯独在吃小龙虾这件事情上,美国人绝对“傲视”咱们,人家都吃了200多年啦。

1987年,全世界每10只小龙虾里就有9只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的70%都在当地被“消灭”了。而当地吃小龙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960年当地人还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小龙虾节。

小龙虾的美国编年史

1620年,当“五月花号”的乘客们抵达北美洲海岸的同时,迎接他们的是海滩上堆了半米多高的大龙虾。

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这种长相“丑陋”的生物,只能用来当做肥料和鱼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囚犯、奴隶和学徒才吃龙虾。

1755年,法国和英国在争夺北美东海岸失败以后,阿卡迪亚人(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后裔)被赶到了现在路易斯安那的海边。面对艰难的生活,没有大龙虾,只好捕捉当地特有的小龙虾来获取蛋白质。

但是一直到1960年代,小龙虾依然还是穷人的食物。善于营销的美国人搞了个Breaux Bridge Crawfish Festival,从此以后小龙虾的身价水涨船高,从最初的每磅5美分(一磅≈450克),已经上涨到了4美元(约合人民币27元)。

1983年,小龙虾被选为路易斯安那州的“州宠”。

美国人烹饪小龙虾的做法比较奔放。他们把小龙虾倒进大桶,放入盐、辣椒、柠檬、大蒜、月桂叶等调料,和土豆、玉米、洋葱(通常情况)、蘑菇、火鸡脖、香肠(各家独门秘方)一起煮。

▲ 玉米、土豆、香肠和小龙虾一锅烩是经典的美式做法

在各种龙虾节上,最传统的吃法,是给长条桌铺上旧报纸,然后拎起煮龙虾的大桶,直接倾倒在桌面上。围坐在桌旁的人们套上一次性塑料围裙,开始埋头剥小龙虾。

当然,平时的吃法没有那么随性,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派、小龙虾浓汤,以及著名的小龙虾烩饭都可以在餐厅或路边摊吃到。

法国

论精致,谁也玩不过法国人

路易斯安那有很深的法国文化烙印,

但是在“如何精致地烹饪小龙虾”这点上,

还是无法和法国本土相比。

Poulet Marengo是法餐中最著名的小龙虾菜式,最初是为拿破仑定制的一道菜。当时,拿破仑在马仑哥战役中战胜奥地利帝国军队,随军厨师用当地的鸡肉、小龙虾和白葡萄酒为他做了这道烩菜。后来,拿破仑只要打了胜仗,就一定会吃Poulet Marengo,绝不改变。

在法国餐厅,小龙虾一般用来做海鲜拼盘或沙拉,也有用完整的尾肉做菜。讲究的法国人把红色腿爪的小龙虾视作上品,白色腿爪的属于中等,腿爪细长的écrevisse à pattes grêles是最便宜的——如果一家餐厅的菜单上有写小龙虾,但没有特意注明是什么品种,那多半就是这个了。

不过近些年由于过度捕捉以及物种入侵,法国本土的小龙虾越来越少了,倒是从中国进口的小龙虾大行其道(其实就是在欧洲水塘肆虐,产自美国的克氏原螯虾),法国人还能讲究多久,嗯~~~

瑞典

论仪式感,还得看瑞典人

吃小龙虾这件事吧,

绝大多数人都是怎么爽怎么来,

不过瑞典人硬是吃出了仪式感。

北欧夏天结束得早,一般到了8月,夏天差不多就要过去了。这时候,瑞典人就要开始吃小龙虾了。他们会在户外准备好餐桌,摆上带有小龙虾图案的餐盘、餐垫、纸巾和吃虾工具,再穿戴好吃小龙虾专用的围兜和三角形纸帽。

不同于其他地方人民吃小龙虾时最爱的“重口味”,瑞典人烹饪小龙虾的方式也非常小清新。用盐水、洋葱、莳萝和小龙虾一起煮,烧开以后倒进啤酒,凉了以后再放进冰箱里搁上几天,然后呼朋唤友一块开吃。是的,在瑞典吃小龙虾,不仅不是麻小,还都是冷的。

早几十年,瑞典人都是从西班牙和土耳其进口小龙虾,不过最近十年,货源地已经改成了——中国。

俄罗斯

论纯粹,必须表扬俄罗斯人

在俄罗斯,

小龙虾是一种传统的季节性开胃菜,

用作啤酒和白酒的伴奏。

虽然本地品种往往个头较大,但由于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使得来自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的小龙虾大行其道。

俄罗斯人在烧小龙虾之前,会先浸在水或牛奶中,然后在煮沸的盐水中煮上15分钟,同时放进胡萝卜、洋葱、莳萝、欧芹、月桂叶、胡椒粉、丁香、香菜叶、辣椒、白葡萄酒、啤酒、酸奶油……(以上统统是调料,但不一定全放)

就算是咱中国人,烧小龙虾时也喜欢放点年糕啥的当配菜,不过耿直的俄罗斯人拒绝其他任何辅料,吃小龙虾就是吃小龙虾,和别的东西一起吃就是异端!

俄罗斯有句谚语:“如果没有鱼,即使小龙虾也能算鱼”,苦寒之地的战斗民族对小龙虾可谓爱得深沉。

墨西哥

论辣度,只有墨西哥人可以一战

虽然美国人在煮小龙虾的时候也放辣椒,

但放得最多最狠的,那一定是墨西哥裔。

跟咱中国的麻小如出一辙,在墨西哥人的概念里,小龙虾一定得是辣的才好吃!

墨西哥古代的阿兹特克人把小龙虾视作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别信很多不靠谱的网站说墨西哥人不吃小龙虾这件事——不过他们吃得不是我们常吃的克氏原螯虾,而是被称作“Acocil”的品种。

最传统的做法是和大量辣椒一起煮,然后配上玉米饼吃,当然,更讲究的做法也有,但墨西哥人,尤其是中南部的墨西哥人,对于小龙虾,依旧是无辣不欢。

尼日利亚

论另类,尼日利亚 “真·黑暗料理”

尼日利亚的黑人兄弟们

可能第一次看见小龙虾的时候会很迷惑

——你们都是连壳吃的?

如果我们去尼日利亚,别人请我们吃小龙虾的时候,我们也会很迷惑——虾呢?

其实,这是不同烹饪文化造成的结果,在尼日利亚,小龙虾是非常重要的烹饪材料,但主要是晒干以后使用,有点类似中国的“开洋”,或者会进一步磨成粉末,放在菜肴或汤里,起到提鲜调味的作用。

不过以黑蜀黍们大而化之的性格,他们制作的“小龙虾粉”里也混杂了各种各样的小虾,反正吃起来都差不多。而传统尼日利亚烹饪也都是糊状或团状的食物(被称为Fufu meals),所以说,在尼日利亚,小龙虾可是真正的“黑暗料理”啊。

中国

终于轮到我大吃货国了

关于小龙虾怎么烧、怎么吃,

估计是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大段,

哥就不啰嗦了。

但是我们在小龙虾界,绝对是后来居上,虽然早在1930年代,日本人就把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引入了中国——不是当生化武器,而是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但在1990年前,几乎没什么人吃小龙虾,大家更多地把它看做一种有害的生物,三不五时就干点破坏堤坝、破坏水稻的坏事(类似于今天欧洲人的苦恼)。

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出口国,有500万人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去年小龙虾的产量已经接近90万吨,其中的一多半被我们自己吃了,剩下的一小半全都支援了全世界的小龙虾爱好者们(美国除了路易斯安那州,其他各州销售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来自中国)。

至于“中国龙虾之乡”的战争,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已经打了好几年了。潜江暂时略微领先半个身位,因此,造了个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塑像,以示庆贺。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全世界的吃货就要为小龙虾发愁了。至于世界杯期间发往莫斯科的那10万只小龙虾,据哥在当地的朋友线报,真的是连水花都没扑腾起来,想吃压根找不到,完全就起一个广告效应。但是世界杯期间,俄罗斯的小龙虾涨价涨得可厉害了,甚至超过了北京簋街论只卖的价格。

虽然世界杯结束了,

但是吃小龙虾的嘴巴不可能停下来。

加油,还可以吃小龙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再不抓紧,就得明年再吃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全世界人民比吃小龙虾,中国居然输了

1987年,全世界每10只小龙虾里就有9只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的70%都在当地被“消灭”了。而当地吃小龙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960年当地人还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小龙虾节。

中国人有多爱小龙虾?刚刚结束的世界杯,第一天,咱们就吃掉了7500万只小龙虾,数量可以铺满130个足球场!

不过,爱小龙虾的可不仅仅只有中国人,从美国到西班牙,甚至是非洲大兄弟们,小龙虾的拥趸遍布全世界。

美国

比历史,我们居然输给了美国

美国和中国比历史,那不是开玩笑吗?但是唯独在吃小龙虾这件事情上,美国人绝对“傲视”咱们,人家都吃了200多年啦。

1987年,全世界每10只小龙虾里就有9只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其中的70%都在当地被“消灭”了。而当地吃小龙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960年当地人还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小龙虾节。

小龙虾的美国编年史

1620年,当“五月花号”的乘客们抵达北美洲海岸的同时,迎接他们的是海滩上堆了半米多高的大龙虾。

但是对当时的人来说,这种长相“丑陋”的生物,只能用来当做肥料和鱼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囚犯、奴隶和学徒才吃龙虾。

1755年,法国和英国在争夺北美东海岸失败以后,阿卡迪亚人(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后裔)被赶到了现在路易斯安那的海边。面对艰难的生活,没有大龙虾,只好捕捉当地特有的小龙虾来获取蛋白质。

但是一直到1960年代,小龙虾依然还是穷人的食物。善于营销的美国人搞了个Breaux Bridge Crawfish Festival,从此以后小龙虾的身价水涨船高,从最初的每磅5美分(一磅≈450克),已经上涨到了4美元(约合人民币27元)。

1983年,小龙虾被选为路易斯安那州的“州宠”。

美国人烹饪小龙虾的做法比较奔放。他们把小龙虾倒进大桶,放入盐、辣椒、柠檬、大蒜、月桂叶等调料,和土豆、玉米、洋葱(通常情况)、蘑菇、火鸡脖、香肠(各家独门秘方)一起煮。

▲ 玉米、土豆、香肠和小龙虾一锅烩是经典的美式做法

在各种龙虾节上,最传统的吃法,是给长条桌铺上旧报纸,然后拎起煮龙虾的大桶,直接倾倒在桌面上。围坐在桌旁的人们套上一次性塑料围裙,开始埋头剥小龙虾。

当然,平时的吃法没有那么随性,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派、小龙虾浓汤,以及著名的小龙虾烩饭都可以在餐厅或路边摊吃到。

法国

论精致,谁也玩不过法国人

路易斯安那有很深的法国文化烙印,

但是在“如何精致地烹饪小龙虾”这点上,

还是无法和法国本土相比。

Poulet Marengo是法餐中最著名的小龙虾菜式,最初是为拿破仑定制的一道菜。当时,拿破仑在马仑哥战役中战胜奥地利帝国军队,随军厨师用当地的鸡肉、小龙虾和白葡萄酒为他做了这道烩菜。后来,拿破仑只要打了胜仗,就一定会吃Poulet Marengo,绝不改变。

在法国餐厅,小龙虾一般用来做海鲜拼盘或沙拉,也有用完整的尾肉做菜。讲究的法国人把红色腿爪的小龙虾视作上品,白色腿爪的属于中等,腿爪细长的écrevisse à pattes grêles是最便宜的——如果一家餐厅的菜单上有写小龙虾,但没有特意注明是什么品种,那多半就是这个了。

不过近些年由于过度捕捉以及物种入侵,法国本土的小龙虾越来越少了,倒是从中国进口的小龙虾大行其道(其实就是在欧洲水塘肆虐,产自美国的克氏原螯虾),法国人还能讲究多久,嗯~~~

瑞典

论仪式感,还得看瑞典人

吃小龙虾这件事吧,

绝大多数人都是怎么爽怎么来,

不过瑞典人硬是吃出了仪式感。

北欧夏天结束得早,一般到了8月,夏天差不多就要过去了。这时候,瑞典人就要开始吃小龙虾了。他们会在户外准备好餐桌,摆上带有小龙虾图案的餐盘、餐垫、纸巾和吃虾工具,再穿戴好吃小龙虾专用的围兜和三角形纸帽。

不同于其他地方人民吃小龙虾时最爱的“重口味”,瑞典人烹饪小龙虾的方式也非常小清新。用盐水、洋葱、莳萝和小龙虾一起煮,烧开以后倒进啤酒,凉了以后再放进冰箱里搁上几天,然后呼朋唤友一块开吃。是的,在瑞典吃小龙虾,不仅不是麻小,还都是冷的。

早几十年,瑞典人都是从西班牙和土耳其进口小龙虾,不过最近十年,货源地已经改成了——中国。

俄罗斯

论纯粹,必须表扬俄罗斯人

在俄罗斯,

小龙虾是一种传统的季节性开胃菜,

用作啤酒和白酒的伴奏。

虽然本地品种往往个头较大,但由于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使得来自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的小龙虾大行其道。

俄罗斯人在烧小龙虾之前,会先浸在水或牛奶中,然后在煮沸的盐水中煮上15分钟,同时放进胡萝卜、洋葱、莳萝、欧芹、月桂叶、胡椒粉、丁香、香菜叶、辣椒、白葡萄酒、啤酒、酸奶油……(以上统统是调料,但不一定全放)

就算是咱中国人,烧小龙虾时也喜欢放点年糕啥的当配菜,不过耿直的俄罗斯人拒绝其他任何辅料,吃小龙虾就是吃小龙虾,和别的东西一起吃就是异端!

俄罗斯有句谚语:“如果没有鱼,即使小龙虾也能算鱼”,苦寒之地的战斗民族对小龙虾可谓爱得深沉。

墨西哥

论辣度,只有墨西哥人可以一战

虽然美国人在煮小龙虾的时候也放辣椒,

但放得最多最狠的,那一定是墨西哥裔。

跟咱中国的麻小如出一辙,在墨西哥人的概念里,小龙虾一定得是辣的才好吃!

墨西哥古代的阿兹特克人把小龙虾视作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别信很多不靠谱的网站说墨西哥人不吃小龙虾这件事——不过他们吃得不是我们常吃的克氏原螯虾,而是被称作“Acocil”的品种。

最传统的做法是和大量辣椒一起煮,然后配上玉米饼吃,当然,更讲究的做法也有,但墨西哥人,尤其是中南部的墨西哥人,对于小龙虾,依旧是无辣不欢。

尼日利亚

论另类,尼日利亚 “真·黑暗料理”

尼日利亚的黑人兄弟们

可能第一次看见小龙虾的时候会很迷惑

——你们都是连壳吃的?

如果我们去尼日利亚,别人请我们吃小龙虾的时候,我们也会很迷惑——虾呢?

其实,这是不同烹饪文化造成的结果,在尼日利亚,小龙虾是非常重要的烹饪材料,但主要是晒干以后使用,有点类似中国的“开洋”,或者会进一步磨成粉末,放在菜肴或汤里,起到提鲜调味的作用。

不过以黑蜀黍们大而化之的性格,他们制作的“小龙虾粉”里也混杂了各种各样的小虾,反正吃起来都差不多。而传统尼日利亚烹饪也都是糊状或团状的食物(被称为Fufu meals),所以说,在尼日利亚,小龙虾可是真正的“黑暗料理”啊。

中国

终于轮到我大吃货国了

关于小龙虾怎么烧、怎么吃,

估计是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一大段,

哥就不啰嗦了。

但是我们在小龙虾界,绝对是后来居上,虽然早在1930年代,日本人就把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引入了中国——不是当生化武器,而是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但在1990年前,几乎没什么人吃小龙虾,大家更多地把它看做一种有害的生物,三不五时就干点破坏堤坝、破坏水稻的坏事(类似于今天欧洲人的苦恼)。

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出口国,有500万人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去年小龙虾的产量已经接近90万吨,其中的一多半被我们自己吃了,剩下的一小半全都支援了全世界的小龙虾爱好者们(美国除了路易斯安那州,其他各州销售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来自中国)。

至于“中国龙虾之乡”的战争,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已经打了好几年了。潜江暂时略微领先半个身位,因此,造了个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塑像,以示庆贺。

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全世界的吃货就要为小龙虾发愁了。至于世界杯期间发往莫斯科的那10万只小龙虾,据哥在当地的朋友线报,真的是连水花都没扑腾起来,想吃压根找不到,完全就起一个广告效应。但是世界杯期间,俄罗斯的小龙虾涨价涨得可厉害了,甚至超过了北京簋街论只卖的价格。

虽然世界杯结束了,

但是吃小龙虾的嘴巴不可能停下来。

加油,还可以吃小龙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再不抓紧,就得明年再吃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