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玖肆
暑期档的到来,意味着又到了电视剧与电影旺季,在今年,又有哪些演员凭借作品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呢?
先看电视剧市场,鲜上热搜,少有宣传,目前在北京卫视热播的谍战剧《面具》,已连续十天收视排名第一,豆瓣评分8.4分,是今年暑期档电视剧场一匹低调的黑马。
和剧集同样低调的是该剧男主角李春秋的扮演者祖峰,尽管电视荧屏上《面具》播得正酣,而他并未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卖力宣传、上热搜博眼球,而是在长沙拍起了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六欲天》。
再看电影市场,《我不是药神》的票房仍居高位,近年鲜有作品和话题的王传君因在电影中颠覆性的演技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成为了人们心中新晋的演技担当。同时也让他一举成名的《爱情公寓》所带来的光环随之淡化,毕竟,以后人们再想起他时,对他的代表作的印象不会再是“《爱情公寓》一二三四”、关谷神奇了。
笔者发现,在这两位演员演艺生涯中,都有着或正处在被“类型化”的阶段。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两位演员的演艺经历切入,就演绎的类型化角色延伸开来。
祖峰:同类角色中,临摹不同人物底色
纵观祖峰出道以来的作品,谍战剧占绝大多数,算是典型的谍战剧专业户。从《潜伏》精明沉着的李涯到《北平无战事》敦厚悲情的崔中石,从《双刺》里暖男特工彭刚到《面具》饱受内心折磨的李春秋……对于这样一份演艺生涯的履历表,乍看之下角色类型多有雷同,但细观剧集之后,却发现了塑造人物细节处理上非常精妙,不会让观众跳戏。
如今,评价一个演员演技的好坏,大都喜欢以一些剧情冲突激烈、情绪大爆发的片段作为依据。倘若用同种思路来考量祖峰,他并不占太多优势。他的表演属于润物细无声的类别,以温文尔雅之态、抽丝剥茧般将角色多面性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笔者就他表演的特点,总结了几点吸引人的原因。
1.擅长抓住生活细节,描摹人物底色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人生鸡汤同样适用于人物的塑造。以其在《北平无战事》中饰演的崔中石为例,方家人人都喜欢他、信任他。崔中石在王凯饰演的方孟韦洗手时一边倒水,并最后递上一块毛巾,整个过程十分自然流畅,充满生活的真实感,的确这是普通的人情世故,但同样也是个人修养所在,将崔中石心细如发和体贴展现出来。就这样一个个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让剧中人喜欢,也给戏外人留以深刻的印象,被网友冠以“白月光”的美称。
2.用微妙的情绪凸显人物内心转折
宋丹丹在《演员的诞生》当中曾指出演戏的误区:是表演情绪而不是在塑造人物。但祖峰擅长用情绪丰满人物,他习惯于用形体动作作为辅助,以无言的方式展现其内心的喜怒哀乐。就拿《潜伏》来说,一直咄咄逼人的李涯被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打了一耳光后,还得赔着笑脸,内心极度委屈的情境之下,回到办公室也只是默默地流下眼泪,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面具》中为了保护妻儿安全,主动向梅婷饰演的妻子姚兰坦白自己出轨的“既定事实”,一边吃饭一边说,其间咽饭掩饰哽咽,张弛有度将其内心的纠结和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眼神也是其塑造人物的必杀技。在《面具》中感受到妻儿生命受到威胁时,双眼无神一人独坐喝闷酒展现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在《北平无战事》中当发现被人窃听时。仅在眼神中表现出一瞬间的惊讶;在《欢乐颂》中安迪说自己是孤儿的时候,眼睛流露出满满心疼,不经意间的眼神转换,带动人物情绪的起伏跌宕、剧情发展的推波助澜,让整个人物更具有戏剧张力。
当然,在这些同类型剧集的不同人设中,会存在共同的元素,比如大都以有妻有子作为隐藏身份的方式,家庭故事的特殊性也辅助体现角色的特性。换而言之,是每一个家庭各自的悲欢离合来间接性地决定了人物最终的结局。与其说他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同类型的角色,倒不如说他在风雨飘摇的年月里,用自身的演技为这些人物临摹上不一样的人生底色。
祖峰在很早之前采访中表示拒绝标签化,“很多时候观众会为演员打上标签,某某是演偶像剧,某某是拍谍战剧的,制作公司于是也会有这样的考量,这个人是专门演反派的。但我觉得其实不是,观众看到他塑造得成功的、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能力的全部,只是代表他的一方面,他也许还有很多可能性没被发现。”也许正因为这样,看到了他演绎精明特工之外的其他面,在《欢乐颂》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奇点,在《猎场》中暗藏心机、时时宣示女友主权的老白;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的浪漫诗人……
王传君:先定型再转型,摸索出破类型化法则
尽管王传君在《爱情公寓》之后也演过一些其他类型的都市剧,但观众对他固有印象还是那个性格有点轴、中文说得不太利索的关谷神奇,甚至当他在剧中说普通话还会有些许不适应。“每个演员内心都应该有未被开发的潜力”,前文中所提及祖峰的这一论点同样适合于王传君,他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饰演白血病人吕受益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是剧中关键性的线索人物,他的出现和离去都让徐峥饰演的程勇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在电影中,187CM的大高个,却总是驼背出现在视野中,外加蓄须、长发、三层口罩、瘦削,一口上海方言……吕受益社会底层慢粒白血病人的形象与王传君之前演绎的角色大相径庭,这样颠覆性的演绎也让大众突破了对他的认知。
早年,他在《爱情公寓》系列剧中饰演关谷神奇让人熟知,近年与自己并不喜欢的“关谷神奇”划清界限,留起长发,蓄络腮胡,去研究电影、话剧,在大多数都在表达“我喜欢”的时候,大胆真实地说出了“我不喜欢”。先被定型,再回归自我转型成功,王传君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圈内常演反派的演员,谈及是否会害怕被标签化。他的回答是不怕,在他这个目前不太红的阶段更希望能被记住。但与此同时,演艺圈似乎有这样一个定律,当演员演绎一类人群红了之后,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发声:不愿被定型,渴望突破,希望演绎更多类型的角色。
在这样的心愿背后,隐藏着的是他们在演绎类型化的角色当中,担心难以突破自身角色类型。故而,比突破类型更难的是在擅长演绎的角色类型之上进行突破,甚至可以说演好十个同类角色比演绎十个不同类型角色难度大得多,毕竟,真正的演戏不是演算,有技巧可悟,但没公式可套。
在角色类型化的情境之下,演员需要做到的是个性化演绎。用不同的特性赋予角色不一样的张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烙印。就好比厨师对同一食材多种打磨一样。厨师不会嫌弃食材的单一和重复,演员亦如此。如同前文提及的祖峰在谍战剧中将不同人物层次的演绎外化之外,包裹地仍是演员最初的赤诚与专注。
不走粉丝经济,只靠自身专业素质和作品在演艺圈中立足,在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里这样人还是占少数,祖峰和王传君便是其中代表。两人相同的是,无论身处哪个阶段,在方寸之间仍保有对角色最初的信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