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地区:香港、澳门、韶关市、珠海市、江门市(天数:4天)
第1天: 太平山 - 香港浅水湾 - 赤柱 - 香港仔 - 南丫岛
太平山
太平山风光秀丽,是高级住宅区,在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个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香港及维多利亚港的景色。旅游最佳季节:10月-次年2月最佳。香港秋季相对凉爽,冬季暖和,在太平山顶可以俯瞰美丽的香港。而且冬天圣诞至春节期间是大减价时期,很适合购物。
太平山顶还是观赏香港美妙夜景的最佳去处,其中又以缆车总站附近古色古香的狮子亭和空旷怡人的山顶公园为最佳观赏位置。每当夜幕降临之际,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交相辉映。中环地区,更是高楼林立,壮观无比。 太平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成为人们到香港的必游之地。
太平山瞭望台西面有卢吉道小径,沿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在此可以俯瞰香港及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山顶设有很多专为游客观景的设备。山顶广场眺望日落景色最为理想。适合郊游远足的港岛径亦从这里开始。后建的凌霄阁也是游人喜爱的去处。
香港浅水湾
浅水湾英文名为Repulse Bay ,据说源自一艘昔日在湾内驻守以防海盗的英国皇家军舰,意思是“击退”。浅水湾成名已久,近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就是浅水湾饭店。
浅水湾是香港最高尚住宅区之一,众多的别墅豪宅遍布于海湾的坡地上,其中就有香港富商李嘉诚、包玉刚的豪宅;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所提及的浅水湾酒店现已变成了影湾园,该园的前庭再现了昔日浅水湾酒店的日式园林建筑风格,后部则辟为了商场及公寓大厦。同时也是香港最受欢迎及交通最方便最具代表性的泳滩,是游人必到的著名风景区。这里的阳光、沙滩、海水确实令人意荡神驰。
赤柱
赤柱(Stanley)是中国香港南部的一个景色秀丽小镇,位于浅水湾的东方,石澳的西方,充满异域风情。它是香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一个别具历史的地方。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
赤柱最大的特色莫过于那种充满古色古香和中西文化融洽的风格,那里有阳光海滩、独特的建筑和购物饮食中心,是一个观光消闲的好去处。赤柱不单吸引游客来到此购物,而且本地人也经常到这里。赤柱商铺有大量的丝质衣服、运动衣及牛仔裤,更有很多加大码的衣服,适合外国人穿着。那里还有很多酒吧和餐厅,坐在海滩一边喝酒一边看风景,是十分惬意的。赤柱过去曾是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还有老虎出没(在村里的Tin Hau Temple可以看到虎皮)!现今这里已成为外国人与香港富商的住处,无数豪华建筑不断出现。
旅客来到赤柱,首当其冲要去赤柱市场逛逛。除了闲逛购物,赤柱的餐厅及酒吧区也是旅客留连的地方。很多西式餐厅布置典雅,流露出浓浓的欧陆风情,菜式更是中西风格合璧。这里的酒吧大多是半露天型,风和日丽的日子,您可以与三五知己呷着冰啤闲话家常,欣赏美丽的赤柱湾海景,看美利楼的历史余韵,共度悠闲惬意的时光。
香港仔
香港仔原本称为石排湾(现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湾邨)。1841年,一批英军登陆香港仔,并问当地居民所在何地。当地居民回答Hong Kong(香港),所以整个岛屿就被称为香港岛,此地则被称为香港仔。后来港英政府将此地命名为鸭巴甸(Aberdeen,香港仔的英文名称),以纪念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鸭巴甸勋爵。而于香港日治时期,香港仔曾被改名为元香港,代表“香港的起源”的意思。
随著时代发展,香港仔很多渔民于1960年代起已搬到陆上居住。而香港仔旱厂原址已于1970年代被填海,成为今日南区的一个大型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
南丫岛
南丫岛是中国香港境内的第三大岛屿,面积仅次于大屿山和香港岛。行政上属于香港十八区之中的离岛区。著名演员周润发出生地。南丫岛的深湾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时代文物。南丫岛位于香港岛的西南面,旧称为博寮洲,面积约13.55平方公里,仅次于大屿山和香港岛,是全香港第三大岛屿。南丫岛东西两边均为海峡:分别为东面的东博寮海峡面对香港岛南区,和西博寮海峡面对长洲,南面为中国南海,再南一点到达柦杆群岛。全岛以山地居多,最高点为南面的山地塘,在榕树湾和索罟湾有一些平地。西北部有一个人工填海区——菠萝咀。岛上不许行车,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这里种植了许多香蕉树,青蛙与蟋蟀交相呼应,棕榈树则为人们提供树荫。一些环岛漫游能让你采一些蔬菜。大部分船只都要先到榕树湾村,从那里出发可以到许多岛上的景点与海滩。
岛上中西文化交融,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海岸风光,美味的海鲜美食,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郊游远足,为这小岛增添了迷人的缤纷色彩。出于对这小岛的钟爱,有不少城市居民和外籍人士移居于此,建立了一个非原住民的社群。自行车是岛上的代步工具,岛上不见高楼峻宇,平房建筑俯拾皆是。
第二天:韶关丹霞山 - 南华寺 - 开平自力村碉楼 - 开平马降龙碉楼群 - 开平碉楼 - 赤坎古镇
韶关丹霞山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广东韶关市东北郊。景区内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貌似神凝的阳元石、阴元石、双乳石、睡美人等景点,使丹霞山有“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馆”之称。
公园主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已开发景区有丹霞景区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集科普、攀岩、考察、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区。 丹霞山是科学之山和文化之山。丹霞山由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它是全世界1200处丹霞地貌中类型最齐全、造型最独特、景色最优美、地质地貌最典型的地区,所以也称之为“露天的地质博物馆”。
此外,丹霞山还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舜帝南巡奏韶乐、女娲造人补天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传说,灿烂的摩崖石刻和碑刻、80多处神奇的古山寨和岩庙、锦石岩的尼姑庵和广东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禅寺、以及神秘的悬棺葬和岩棺葬,都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丹霞山主峰景区还分为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登丹梯铁索即到丹霞山主峰上景区,是登高望远,饱览丹霞秀色,是观日出、赏晚霞的大好去处。
南华寺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开平自力村碉楼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广东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自力村系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最初建村的是犁头咀,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开村,因地形像犁头而得名;永安里几户则是从升平村委会黄村迁来;合安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村。
自力村的碉楼风格各异、造型精美,楼内保存着当年完整的家居、农具和生活用品,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自力村碉楼群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有的没有图纸,只是出于楼主的独特心思。因此,在整个开平,你很难找到完全两座完全一样的碉楼,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
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开平马降龙碉楼群
马降龙村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扑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该村有13座碉楼,这些碉楼造型别致,保存完好,掩映于村后茂密的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禄楼,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兴建,为典型的众楼。该楼高7层21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当时每到傍晚,集资户男丁均入住楼里以防匪盗绑架;第6层为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为了望亭。登楼环顾,四周景色美不胜收。据记载,1963年、1965年、1968年开平连续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楼得以避难。
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开平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
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赤坎古镇
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毗邻市区三埠,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上接恩平、阳江,下通江门,广州,北连鹤山、高明、新兴,南往台山,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5平方公里),人口4.6万,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历史上曾是开平县城所在地,后来才挪到三埠镇,即现开平市区。赤坎镇原先由新会县分割出来,由于潭江的各支流包围着赤坎镇。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则是城市,清一色的骑楼,远比开平老街庞大的洋楼群。沿江的堤东堤西路,里面与之平行的中华路,夹在两条大路间还有一条叫“二马路”的小路,这是与江平行的三横,还有许多纵马路与它们交叉形成城区的路网。赤坎镇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朴味道。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称 。
第3天: 会同古村 - 珠海渔女像 - 梅溪牌坊 - 澳门历史城区
会同古村
会同村,位于珠海市金鼎镇。村内是清一色岭南民居,家家都是灰瓦、青砖、飞檐,建筑布局整齐,外形色调一致,嵌填在“棋盘式”方格网形成的整齐的宅基地中。2006年,会同古村被颁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岐关公路,于浓荫庇护中来到当年乡绅捐建供行人休憩的缉卿亭,一条静谧幽然的乡村小路将人们引向凤凰山麓深处的会同村。蜿蜒的小路两边,农林、果园、水田相间呈现,水明山青,一片丰饶。空间渐次开阔中,一群群雪白的鸭子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树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墙;踏过一座横卧的石桥,来到会同村口。抬眼望去,2座碉楼、3座祠堂整齐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门廊、月台、屋脊上都是精美的石雕装饰;而体量高大的碉楼却挟带着浓烈的西洋风格,无言展现着当年的雄心与视野,使得起伏雄健的村前建筑轮廓交织起中西两种语言,让每个前来探访她的人强烈地感受着这座著名岭南古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
珠海渔女像
珠海市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矗立着一尊巨型石雕──珠海渔女。她项戴项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双手高擎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向世界召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上珍宝。
关于珠海渔女的 民间传说是这样的:相传远古时代有位仙女被香炉湾美丽的风光迷住了,扮成渔女下凡到人间,以其心灵手巧,美丽善良而深受渔民喜爱,并与憨厚老实的渔民海鹏私定终身。但海鹏听信谗言,执意要仙女摘下维系性命的手镯作定情信物,仙女为表明心志,毅然拉下手镯,旋即昏死在情人怀中,海鹏悔恨已晚,饮声泣血,哀天恸地。九洲长老为这深情厚爱所感动,引导海鹏采来一枝还魂草,用鲜血浇灌成长,救活了仙女。从此仙女成了真正的渔女。成亲那天,渔女把她挖到的一颗举世无双的宝珠,献给了德高望重的九洲长老。
这座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根据南海渔民的美丽传说而设计制作的大型石雕,身高 8.7米,重量达10吨,,用花岗岩分七十件组合而成。如今, 这座石雕已成为珠海市的 象征,凡 是来珠海旅游的人,都要争先一睹她的芳容 。
梅溪牌坊
梅溪石牌坊坐落"陈芳花园"旧址,位于广东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1987年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广东省列为省级文物单位,1992年做过修缮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溪牌坊用花岗岩制造,中西合璧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的珠海市力学结构和精美的雕刻装饰。中国牌坊艺术展馆更是汇聚了中国现存的牌坊精品模型。据珠海市常委、宣传部长黄晓东介绍,这是珠海"海派历史文化"的缩影。
游览梅溪牌坊旅游区,必须先了解陈芳其人。陈芳,字国芬,珠海梅溪村人,生于是1825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离家到香港、澳门等地学习经商,1849年,24岁的陈芳随伯父到檀香山经商,从商店学徒开始,后自立门户,经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而成为华侨第一位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1857年娶夏威夷国王义妹朱丽亚为妻,被选举担任夏威夷国会议员,1881年被清政府光绪皇帝钦命为中国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官居二品。1890年陈芳返回故乡,落叶归根,晚年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1906年逝世于澳门,葬于故乡梅溪村。 陈芳故居建于1891年至1896年,包括1座陈公祠,3座大屋,一座洋楼和一座花厅,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占地面积5742平方米,结合了西方文化及中国建筑传统,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具有突出岭南风格。此外,门前,屋巷铺设石板,青砖,种有白玉兰、九里香等百年以上珍贵花木,周围筑砖墙,东西两角设置哨楼,组成陈氏家庭庄园工匠建筑群。
陈芳故居包括一座陈公祠、二座大屋、一座洋房、一座花厅及梅溪大庙和祠堂,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门前、屋巷铺设石板、砖地,种有芒果、树菠萝、白玉兰、九里香等花木,周围筑砖墙,东西两角设置哨楼,组成陈氏家族庄园式建筑,故居总占地面积5742平方米。整座建筑做工精细,每座屋宇都用麻石砌成墙基,石阶拱门,四壁圆拱形门窗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灰雕、砖雕,屋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其中尤以花厅最富有特色。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 ),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实用游览路线: 妈阁庙→港务局大楼 (位于妈阁庙左侧的妈阁斜巷)→(往前经妈阁街)郑家大屋 →亚婆井前地→(往前经高楼街至风顺堂街)圣老楞佐教堂 →(往后至三巴仔横街)圣若瑟修院圣堂→(右折至岗顶前地)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和何东图书馆→(新马路旁边)民政总署大楼→(对面)议事亭前地→(左边)三街会馆(关帝庙)→(右边)仁慈堂大楼→(转左)澳门主教座堂(大堂)→(到大堂巷)卢家大屋→(板樟堂前地的左边)玫瑰堂→(大三巴街的尽头)大三巴牌坊→(右边)大炮台→(旁边)澳门博物馆→(左边)旧城墙遗址→哪吒庙→(往左拐出花王堂街)圣安多尼教堂→白鸽巢前地→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双→东望洋炮台、灯塔→圣母雪地殿圣堂(澳门半岛的最高峰东望洋山的山巅上)
第4天: 亚婆井前地 - 澳门郑家大屋 - 澳门港务局 - 澳门妈阁庙 - 澳门旅游塔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由于亚婆井前地及周围古旧建筑,故被列为澳门建筑、历史和文化文物区。2005年开始,随澳门历史城区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澳门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澳葡政府为保存此区的文化特色,进行了一系列重修工程,亚婆井前地内的两株百年老榕树得以保留,增设古典路灯和将石子路面改铺大理石等。1996年1月重修工程竣工,亚婆井前地及附近建筑的欧陆风情得以留下。
“亚婆”或“阿婆”意即老婆婆,由于粤语的“亚”和“阿”乃同音字,因此很多粤语命名之地名经常出现“亚”与“阿”互换字的情况。澳门官方使用的名称为亚婆井前地。
澳门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大约建于1881 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后来,郑家后人四散,该大屋长期没有进行整体维修及改建工程,但建筑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文化局于2001年7月接管该大屋,并开始按原貌进行维修工程。
郑家大屋,位于妈阁街侧,建筑范围约4000 平方米,是一岭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主要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以及由内院连接的仆人房区建筑及大门建筑等组成。
整体建筑均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平面为连续不断的中式坡屋顶,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仆人房区一般为一层高之硬山式建筑,有时也有可上人之平屋顶出现;主房区建筑多为两层高,间中也有达三层者。建筑主入口位于东北方向的龙头左巷,为一两层高之宅门建筑,建筑长13米,深7.9米。它与主建筑群分离,宅门入口墙身自檐口往内退缩,上层开有窗户、下层为入口大门,檐壁上有中式绘画,为典型传统中式风格,门廊内墙身上设有神龛,而天花则是西式石膏图案装饰。门廊内有花岗石梯级过渡至水平面稍低的主建筑群空间。与传统中国民居不同的是,主建筑群各房区之大门入口与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它们都面向西北,且都在同一直在线,前面有既宽且长的晒场,晒场中段有另一房门将主次建筑分开,前段为仆人房区及外花园,后面为主房区。
两房区之间以大内院相连。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都作三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水巷相连,建筑外墙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装饰,而墙基则由花岗石砌筑而成,建筑之入口,特别是两个主入口,都采用与宅门入口相同的处理手法,即自檐口往内退缩,与外墙身不处在同一直在线,而为表示其重要性,门框更以花岗石作材料,其中最重要之建筑入口更作两重花岗石门框设计,建筑室内一般作传统中式设计,但厅堂之位置则有别一般置于地面层的传统做法不同,它设在二楼,整个厅堂占据三开间一进深之空问,为一抬梁式木结构形式。
澳门港务局
专责行使海上事务职权的公共部门,其职权范围广泛而复杂,其中包括有管理澳门所有港口范围内之事务,船舶的海事登记以及船员的管理、发证,港口国控制的实施,海上工程活动、码头作业的审批皆由港务局管理和执行。
1995年曾通过有关训令和法令,对港务局进行改组,使到其权限及与其他单位和机关的工作关系得到理顺,工作效率从而得以提高,而架构更趋合理化,追上现代海上事务职权机关的客观需要。1999年底出台的海事活动规章更进一步说明港务局的权限、工作范围,使得在维护海上安全和防治海上污染方面的法理依据得到加强。
除此之外,港务局一贯以来奉行的工作精神,乃在维护海上安全和防治海上污染的前提条件下,为所有相关行业、业界人士以及其他政府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务求为本澳以及其他邻近地区的航运事业及港口经济的兴旺和发展贡献力量,造福大众,服务社群,达到安全航运,洁净海洋的境地。
澳门妈阁庙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
据考证,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庙后的石壁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
澳门旅游塔
澳门旅游塔,港澳地区习称为观光塔,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塔。从地面到它的最高点,总高度为338米,1109英尺(56层)。主观光层位于离地面223米,732英尺高的位置。它是全球独立式观光塔第十位的观光塔,是世界高塔联盟的成员之一。338米的“身高”比奥克兰的SkyTower、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的AMPTower等名塔都要高。高233米的塔顶外围,只有1.8米宽、全程不设扶手。登上高速电梯,几分钟就能到达观光层。叫杯咖啡,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俯瞰整个澳门和珠海,天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香港大屿山。澳门观光塔集观光、会议、娱乐于一体,是全球十大观光塔之一,而作为观光塔为全球第8高塔,它也是超越巴黎埃菲尔铁塔的东南亚最高观光钢塔。观光塔顶层设有大型旋转餐厅,可俯瞰全澳景色。站在塔的观光廊,澳门、珠海尽收眼底,晴天还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屿山岛。此外,该塔还有展览及会议设施、主题餐厅、高级购物中心和剧场、露天广场和海滨长廊等。
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鸿燊在九十年代曾到新西兰前首都奥克兰游览,并对市内的天空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澳门后决定要在澳门建设一座类似的高塔,故他邀请新西兰之著名建筑师Gordon Moller来设计。澳门旅游塔的建设工程于1998年展开,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开幕。自2001年6月起,澳门旅游塔与AJ哈克特合作,推出了全球最高的高飞跳(SKYJUMP),为旅游塔创下了“世界最高商业减速飞降”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12月17日,AJ哈克特在澳门旅游塔推出了全球最高的商业蹦极跳,为旅游塔同时创下了“从建筑物跃下之最高蹦极跳”及“世界最高商业蹦极跳设施”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源:广东省旅游局政务网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遗产五日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