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乡土自何处——云南“一颗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乡土自何处——云南“一颗印”

“一颗印”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在旧时,昆明的城乡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百姓都喜爱建盖经济、实惠的“一颗印”式民居。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的“特色品牌”,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这样就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式。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在一颗印中,正房三间的底层中央一间多作客堂,为接待客人用,左右为主人卧室,耳房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正房中间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诵经供佛的佛堂,其余房间供住人和储存农作物等。
 
 
昆明地区“一颗印”式建筑的形成始于明,成熟定型于清早期。在“一颗印”民居建筑中,正房是一个肃穆的地方,平时小孩不许在里面随便打闹或大声说话,可见在居住者心中地位很高。正房左右两侧为一楼一底吊厦式厢房,厢房底层各有两间,称为“四耳”,一般用作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通常,在农村,“一颗印”民居在设计上几乎没有厕所,厕所与“一颗印”是分开的。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的),然后砌墙或打夯土墙,上瓦,最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等。做好的内外墙均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将内墙粉平。屋内没什么装饰,好的人家地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户,可以晾晒东西。
 
“一颗印”民居的大门开在正房对面的中轴线上,设倒座或门廊,一般进深为八尺,有楼,无侧门或后门,有的在大门入口处设木屏风一道,由四扇活动的格扇组合而成,平时关闭,人从两侧绕行。每适喜庆节日便打开屏风,迎客入门,使倒座、天井、堂屋融为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院内各层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厢房上层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两层屋面间隙中,厢房下层屋面在正房下层屋面之下,无斜沟,减少了梅雨的麻烦。外墙封闭,仅在二楼开有一两个小窗,前围墙较高,常达厢房上层檐口。农村的“一颗印”民居,为了适应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方便农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杂活;堂屋一般不安装格子门,这样堂屋便和游春浑然一体了。而城里的“一颗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装有格子门。
 
“一颗印”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
 

微信订阅号:shz100_com(微信名:水煮百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类公众号。

水煮百年网(www.shz100.com):中国最麻辣鲜活的历史网站。以“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为理念,力图探求中国近现代史内情,还原真相,公正、客观地展现百余年来的原始面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乡土自何处——云南“一颗印”

“一颗印”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在旧时,昆明的城乡无论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百姓都喜爱建盖经济、实惠的“一颗印”式民居。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的“特色品牌”,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这样就组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小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式。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在一颗印中,正房三间的底层中央一间多作客堂,为接待客人用,左右为主人卧室,耳房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正房中间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诵经供佛的佛堂,其余房间供住人和储存农作物等。
 
 
昆明地区“一颗印”式建筑的形成始于明,成熟定型于清早期。在“一颗印”民居建筑中,正房是一个肃穆的地方,平时小孩不许在里面随便打闹或大声说话,可见在居住者心中地位很高。正房左右两侧为一楼一底吊厦式厢房,厢房底层各有两间,称为“四耳”,一般用作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通常,在农村,“一颗印”民居在设计上几乎没有厕所,厕所与“一颗印”是分开的。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的),然后砌墙或打夯土墙,上瓦,最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等。做好的内外墙均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将内墙粉平。屋内没什么装饰,好的人家地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户,可以晾晒东西。
 
“一颗印”民居的大门开在正房对面的中轴线上,设倒座或门廊,一般进深为八尺,有楼,无侧门或后门,有的在大门入口处设木屏风一道,由四扇活动的格扇组合而成,平时关闭,人从两侧绕行。每适喜庆节日便打开屏风,迎客入门,使倒座、天井、堂屋融为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院内各层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厢房上层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两层屋面间隙中,厢房下层屋面在正房下层屋面之下,无斜沟,减少了梅雨的麻烦。外墙封闭,仅在二楼开有一两个小窗,前围墙较高,常达厢房上层檐口。农村的“一颗印”民居,为了适应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方便农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杂活;堂屋一般不安装格子门,这样堂屋便和游春浑然一体了。而城里的“一颗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装有格子门。
 
“一颗印”无论是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能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随着城市的改扩建,一颗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筑,已经越来越少。
 

微信订阅号:shz100_com(微信名:水煮百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类公众号。

水煮百年网(www.shz100.com):中国最麻辣鲜活的历史网站。以“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为理念,力图探求中国近现代史内情,还原真相,公正、客观地展现百余年来的原始面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