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乒乓媛
豆瓣开分9.0,目前稳居8.4,《面具》无疑是今年谍战剧中的一匹黑马。
相比较上半年备受期待的《爱国者》和《脱身》,《面具》的前期宣传几乎没有,悄无声息地落地北京卫视黄金档,本以为会无功无过地播完,谁想自开播起,《面具》便雄踞卫视黄金档收视排行榜榜首,口碑也一路走高。
实际上《面具》并不能算是一部新剧,今年三月它就曾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但正如很多网友所说:“悄悄地《面具》播完了,正如《面具》悄悄地开播了。”《面具》首播成绩不高,受到的关注度也寥寥。谁也没想到在首播4个月后,凭借着精彩的谍战剧情和口口相传的口碑,《面具》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部剧讲述了在哈尔滨潜伏十年的军统特务李春秋突然被唤醒,要求执行“黑虎计划”。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斗争,李春秋最终反戈一击,实现了信仰的蜕变与觉醒的故事。
作为一部流量明星缺位、宣传力度不够的传统谍战剧,能在n播后实现收视口碑双丰收,《面具》靠的可不是“运气”两个字。
反派的无奈与觉醒
近几年来,虽然无数新鲜元素被融入谍战剧中,谍战剧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充,但“我方菜鸟间谍成长为英雄特工”始终是谍战剧的主线剧情,观众虽然习惯,但难免有些审美疲劳。
而《面具》却一反常规“正派主角升级打怪”套路,以“反派军统”为叙事主体,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反向展开故事,再以“反派的觉醒”深化剧集的反战内核。
凭借全新的叙事视角,《面具》塑造了包括李春秋在内的一批有血有肉的反派角色,不同于以往谍战剧中或大义凛然舍身取义的英雄符号,或阴狠狡诈无恶不作的绝对反派,《面具》中的反派特务就像我们身边每个普通人,经过长期潜伏,他们早已拥有了全新的社会身份,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会为家庭生计奔波劳碌,也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而突如其来的唤醒,带给他们的并不是信仰的回归,而是被迫脱离平静生活后的无奈和慌乱。战无不胜、临危不惧毕竟只是传说,煎熬痛苦慌乱不安才是现实。
经过10年平静生活,李春秋作为经验丰富的老牌间谍,也会在接头中因慌乱留下一堆隐患;接到撤离任务时,第一反应是“可以带家里人一起走吗”“干完还回来吗”;与人搏斗时,笨拙狼狈,险些因滑倒丧命……
被迫回归间谍身份后,李春秋一直被动地周旋在家庭、上线和缉查公安之间,左支右绌地应付着各方的步步紧逼。10年潜伏生活像一把锉刀,磨平了李春秋的尖锐和锋芒,这个中年男人过上了普通人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生活。回归危险动荡的间谍生活,对他来说更像是不得不带上的枷锁。
实际上,不止是李春秋,剧中大量国民党特务的形象也都鲜活生动。
出场三集就“下线”的老孟就像“另一种结局的李春秋”——同样有着家庭的挂碍,却被突然的调令“惊醒”。不同于李春秋的服从,老孟选择了反抗,他企图杀死上线,彻底摆脱控制,可惜由于急躁冒进,反而沦为国民党内部清洗的“炮灰”。就连看似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陈彬,也会在醉酒后向女友吐露心声,对见不得光生活感到痛苦和厌弃,但却不得不在酒醒后,杀死深爱的女友。
“你们现在才来找我,你们早干嘛去了,我像狗一样地熬着,我熬不下去了。”
早已弃暗投明的特务叶翔与主角李春秋对峙时说出了这句话,也道尽了无数隐藏在黑暗中的“反派”,内心对自由和安宁的渴望。
《面具》表现的不止是信仰和大义,更是人性和命运。将宏大的国家命运主题融入到每一个小人物的身上,通过特殊的角色塑造,《面具》得以在今年众多高成本高期待值的谍战剧中脱颖而出,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观剧体验。
老戏骨C位出道
《面具》创造了一个“中年男子群像”世界,剧中的人物虽然都有着特殊的身份,却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度过了意气用事的青年时期,中年人往往背负着更多责任,也有更多顾虑,人物也更加复杂。而角色的复杂性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众多实力演员的加盟为这部剧增色不少。
祖峰饰演的李春秋聪明机智,却也软弱保守、顾虑重重。10年潜伏期,他弱化自己、隐藏锋芒,专注于家庭和工作。突然被“唤醒”后,他惊慌失措到连火柴都点不着,却也认命服从。经历暴露危机,他却只想带着妻儿离开哈尔滨。为了让妻儿远离危险,忍痛与妻子离婚,与儿子泪别……
身为谍战剧主角,李春秋没有显赫的家世,帅气的外貌,人设完全不符合观众一贯的审美。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李春秋的形象却是真实复杂的,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祖峰张弛有度的表演丰富了李春秋的人物层次,观众在李春秋一次次解决危机的惊险过程中,看到了这个人物细腻的内心和心理转变过程。虽然无可避免,李春秋身上也有主角光环,但影片通过符合逻辑的剧情和惊险刺激的转折说服了观众。
而侯勇饰演的公安局侦查科科长丁战国,表面上是一位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好公安——前期李春秋在他的围追堵截下,多次濒临暴露;但实际上丁战国却是潜伏公安局多年的老间谍。双重身份地转变并不突兀,很多细节铺垫都暗喻着他隐藏的冷酷性格——他曾经冷静地教上小学的女儿开枪;对投共的军统间谍盛气凌人言而无信……侯勇演绎下的丁战国忠厚在皮,狡诈在骨,无数观众直呼上当。
除了两位主角,句号饰演的人厌狗憎的老师陈立业,后期身份的转变毫无违和;杜志国饰演的国民党保密局局长魏一平,伪装在关怀之下的阴狠令人胆寒;丁代勇饰演的公安局副局长高阳正直坚毅令人信服。他们都为《面具》的故事合理性提供了符合逻辑的人物言行。
谍战剧的创新与回归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始,我国谍战剧已经走过近四十年岁月。虽然谍战剧的内容、人设一直在创新,但谍战题材的海量涌现,还是让谍战手段几乎书写殆尽。
为了满足观众不同时期的观影需求,喜剧、探案、生活等元素也纷纷融入谍战题材。而从2015年的《伪装者》开始,谍战剧更是向年轻化、青春化方向发展。但谍战剧故事重复、细节脱离现实、节奏缓慢等弊端,还是让观众很难进入剧情。
过尽千帆,《面具》可以说是一次回归传统谍战剧的尝试,除了人设上的创新和现实性追求,《面具》还试图还原谍战剧的特有的快节奏和紧张感。
全剧故事围绕着“谁是卧底”这条线索展开;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都为故事线索服务,都有可能揭露卧底身份,值得观众细细琢磨,可以说《面具》中没有一段“废片”;而“30天后假死撤退”的时间限定也加剧了紧迫感,从时间上提升了全剧的节奏。
该剧编剧王小枪曾操刀制作过《密使》、《追击者》等多部电视剧,擅长营造逻辑缜密的悬念。《面具》中每集结尾留下的悬念,吊足了观众胃口。
虽然由于剧集时长的限制,有些情节转折得显得过于突兀,但瑕不掩瑜,故事具备合理的逻辑,让剧情得以顺畅发展,观众的观看体验并没有因此打折。
局中局,碟中谍,谜中谜。作为一部谍战剧,《面具》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但不变的是对谍战剧本质的把握和追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