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全国农民工就业看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全国农民工就业看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2014年农民工总量达27395万人,但近几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却是持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1月20日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的分析报告。从《报告》中2008-2014年间数据分析情况看,全国农民工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报告》显示,尽管2014年农民工总量达27395万人,但近几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却是持续回落,2011、2012、2013、2014年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0、0.5、1.5和0.5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

其次,从2014年外出农民工数量、本地农民工数量、外出农民工人月平均收入看,这类指标均距离理论重要阻力位不远,今年起2-3年内形成2008年以来这轮上行周期的顶部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

最后,结合有关报道“当前农民工欠薪又多发,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呈蔓延势头”看, 欠薪形势应该是不容光乐观。同时,尽管去年外出农民工被欠薪人数占比数据没有公布,但从数据分析看,占比已结束2008年以来的下行趋势,未来可能围绕0.5%或有所整理,但拐头上行的趋势确立的可能性较大。

至于农民工就业对经济形势产生的影响,比如从农民工收入看,农民工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也会中长期内对抬高我国的通胀中枢水平起一定作用,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形成推动。然而,未来一旦农民工就业景气见顶,农民工收入下行压力加大,前述消费、通胀和人民币汇率这三方面会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影响。

从未来5-10年角度看,个人目前倾向认为,农民工就业景气见顶并展开下行调整是主趋势。为此,当前要从应对这一农民工就业形势重大负面影响出发,加强政策运用的前瞻性研究与储备。

具体来说,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经济下行调整有其内在规律,提高经济增速下降容忍度有其合理性,同时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可能弱于预期,目前实施的宏观经济区间调控思路是否需要为适应未来5-10年经济运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加进行提前调整,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考虑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城市集聚化、公共服务所处不同阶段所可能形成的影响,未来依托城镇化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可能更多需要依敕负债式增长拉动。此外,我国正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以及相应负作用突出,并且考虑到中国政府债务负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估,加之未来养老金缺口折现,未来政府债务压力极大。为了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负债式增长,绝不能给未来的中国留下大包袱,类似“四万亿”的老路坚决不能再走,必须在刺激方式、方法走出新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全国农民工就业看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2014年农民工总量达27395万人,但近几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却是持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1月20日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的分析报告。从《报告》中2008-2014年间数据分析情况看,全国农民工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报告》显示,尽管2014年农民工总量达27395万人,但近几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却是持续回落,2011、2012、2013、2014年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0、0.5、1.5和0.5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峰值的到来,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即将面临拐点。

其次,从2014年外出农民工数量、本地农民工数量、外出农民工人月平均收入看,这类指标均距离理论重要阻力位不远,今年起2-3年内形成2008年以来这轮上行周期的顶部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

最后,结合有关报道“当前农民工欠薪又多发,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呈蔓延势头”看, 欠薪形势应该是不容光乐观。同时,尽管去年外出农民工被欠薪人数占比数据没有公布,但从数据分析看,占比已结束2008年以来的下行趋势,未来可能围绕0.5%或有所整理,但拐头上行的趋势确立的可能性较大。

至于农民工就业对经济形势产生的影响,比如从农民工收入看,农民工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也会中长期内对抬高我国的通胀中枢水平起一定作用,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形成推动。然而,未来一旦农民工就业景气见顶,农民工收入下行压力加大,前述消费、通胀和人民币汇率这三方面会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影响。

从未来5-10年角度看,个人目前倾向认为,农民工就业景气见顶并展开下行调整是主趋势。为此,当前要从应对这一农民工就业形势重大负面影响出发,加强政策运用的前瞻性研究与储备。

具体来说,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经济下行调整有其内在规律,提高经济增速下降容忍度有其合理性,同时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可能弱于预期,目前实施的宏观经济区间调控思路是否需要为适应未来5-10年经济运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加进行提前调整,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考虑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城市集聚化、公共服务所处不同阶段所可能形成的影响,未来依托城镇化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可能更多需要依敕负债式增长拉动。此外,我国正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以及相应负作用突出,并且考虑到中国政府债务负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估,加之未来养老金缺口折现,未来政府债务压力极大。为了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的负债式增长,绝不能给未来的中国留下大包袱,类似“四万亿”的老路坚决不能再走,必须在刺激方式、方法走出新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