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破千亿、喜上市、发空调 雷军能否赢下董明珠10亿赌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破千亿、喜上市、发空调 雷军能否赢下董明珠10亿赌约?

内外交困的董明珠与刚刚上市、意气风发的雷军对比鲜明。2017年,小米营收1146亿元,增速高达67.5%,尽管仍低于格力的1482.9亿元,但相比5年前两人打赌时的近800亿差距,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已无限接近。

日前,小米米家互联网空调在北京、上海、郑州、成都等七大城市公测,1.5匹零售价定价1999元,公测价格仅为999.5元。这是小米第三次向格力的大本营——空调市场发起进攻。

几乎同一时间,承载董明珠造车梦的银隆出事了。南京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资产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随即又解封,折射出“董小姐”一波三折造车路。

内外交困的董明珠与刚刚上市、意气风发的雷军对比鲜明。2017年,小米营收1146亿元,增速高达67.5%,尽管仍低于格力的1482.9亿元,但相比5年前两人打赌时的近800亿差距,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已无限接近。

自2013年,两人在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10亿打赌,便常常被媒体一并提及、对比。5年来,世界变化很大,格力与小米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交织、融合、争斗的一个缩影。

向敌方阵地发起进攻

5年以来,雷军与董明珠各自向对方阵地发起进攻,仿佛在对方起家的领域站稳脚跟就能打败对方。其中,董明珠的进攻性明显更强一些。

▲董小姐犀利的眼神下,雷布斯像做错事的小弟弟

2014年,市场传闻格力准备投资同在珠海的魅族手机,年底又传出格力手机即将上市……那时候英语老师罗永浩都说要造手机了,何况“有6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的格力。

2015年3月,董明珠正式公布格力手机的消息,“这是经过全面分析,我们研究了一年半才搞出来的。”按照她的说法,早在与雷军10亿赌约之前,格力就开始研发手机了。

两天后,“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格力手机就突然出现在你我的世界里。不走寻常路的董明珠在中山大学的一场活动上,随性的“发布”了格力手机。

不过,格力手机的配置基本与红米一致,性能不出众,价格却是红米的2倍,定价1299元。如此产品策略“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雷军的回击是牵手格力死对头——美的。2014年年底,小米12.66亿战略投资美的,被董明珠斥为“小偷集团”。不像格力手机突然间的亮相,半年后,小米和美的联合发布了i 青春智能空调。

不同于董明珠“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3年不用换的手机”的霸气,雷军的i 青春智能空调只是延续以往的调性,对外称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

不过,很多年轻人用不起这样的第一台。这款空调最大的亮点只是跟小米手环实时联动、智能控温,但1匹版售价2999元,1.5匹版售价3399元,高于大多同类产品。同样“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营销出身,90年代别人挣几千她挣十几万,自身也是企业家网红的董明珠卖起手机却是简单粗暴的很。且不说已经出过三代的格力手机至今没有一场发布会。销售渠道上,除了格力商城,格力手机仅在京东出售,评论量仅为100+。

客观来讲,格力手机硬件配置也算是安卓旗舰水准,但过高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的创新点,无法勾不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尤其手机越来越潮,追求科技美学,强调耐用,三年不用换的格力更显得另类。

于是,我们看到董明珠关于格力手机的销量目标从1亿台,到5千万,再到绝口不提。看到格力让员工内购手机,给供应商抵款发手机,给股东安利手机,给空调安装工强制使用……格力手机拼命向上下游渗透,就是看不到终端消费者购买。

截至目前,发布已经两年多的格力手机二代仅卖出10万台,直接将董明珠日销10万台的愿望变成奢望。在手机行业,年出货量达到300万台被默认为是及格线,才有望得到供应链支持。这也导致格力与代工商卓翼合作后,又决定自建工厂生产手机。

雷军卖空调的进展同样不顺利。2014年,小米跟美的的“i 青春智能空调”昙花一现,很快没了声响。2017年,小米生态链企业生产的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定价4399,曲高和寡同样销量不佳。此次,小米以一贯的高性价比路线推出的米家互联网空调,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消费者对小米空调的期待已经消耗殆尽,想要突围也是困难重重。

格力手机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小米空调

雷军不像董明珠对手机那么上心,几乎看不到他为小米空调站台。从与美的合作起,雷军就解释这是智能家居战略的一部分,最终是要实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与小米设备的互联互通。除了那三大件,小米只希望接入更多智能硬件中,而不追求什么都自己造。

小米做空调,只是扩充了小米互通互联战略的一个品类,而格力造手机,则是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事儿。为了手机,格力自建研发团队,自建生产线,并成立销售公司,做好了打长期持久仗的准备。

一是董明珠与格力创始人朱洪江的矛盾。朱江洪曾说“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至于“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格力进入董明珠时代,她需要在新领域证明自己的成功。

 

▲年轻时候的董小姐

另一方面,与雷军打赌的半年前,格力电器销售规模突破1000亿,信心爆棚的董明珠当即提出一个更大目标:未来五年,再造一个千亿格力。于是,格力开始造手机、造汽车、造智能机器人、造芯片……手机是格力多元化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五年间,格力营收从1200亿增至1480多亿,而小米却从300多亿增长至1100多亿,并且成功赴港上市。雷军的淡定和董明珠的急躁是有理由的。

如果2018年,小米与格力均能保持2017年同样的增速,那么两者的营收将达到2000亿左右,两者可能打成平局,但董明珠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小米也跻身2000亿俱乐部。

只不过,对于雷军和董明珠来说,这个赌注早已失去意义。今天,他们都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战场,雷军要做连接更多硬件的IoT(物联网)平台,还要兼顾近百家生态链企业的生死存亡。董明珠要补齐手机、汽车、机器人等新领域的课,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儿。

三大赌约: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艰难融合

在互联网焦虑开始弥漫的2013年,大佬之间很流行打赌。2012年,张近东与刘强东打赌,“京东增速比苏宁易购快,就送苏宁给他”;王健林和马云打赌,“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给王健林一亿元”。

加上雷军与董明珠的赌约,可以看做是“焦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三大赌约。在他们之后,老板们的打赌便一届不如一届,陈欧与王思聪关于共享充电宝的赌约竟沦为“直播吃屎”的层次,这是后话了。

有意思的是,参加“赌局”的这六个人都是传统行业或互联网的代表人物,而且关系有些微妙。

▲2013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四位大佬同台

2015年,张近东与马云战略互持,阿里巴巴成为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2017年张近东又与王健林战略合作,在万达广场定制开发苏宁门店。

刘强东跟张近东、马云是死对头,跟雷军、董明珠则关系铁,他号召独角兽们雷军学习。董明珠也把自己“参加渠道活动的第一次”给了刘强东的京东。

董明珠早年间曾在电话里与张近东“对骂”半小时,怼马云“你在中国能有,但是不能多”,后来又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一起拍广告片,一起投资银隆新能源。

马云怼王健林的腾百万是“乌合之众”,跟刘强东更是高频互怼……

六位大佬的关系不是一般的绕,剪不断理还乱的背后是企业利益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融合大势。

五年间,P2P、共享单车这样的小浪花,阻挡不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浪潮。曾经互怼的张近东与马云放弃敌对,选择战略互持;王健林的飞凡网折腾多次,仍在努力赶上潮流;马云和刘强东挥舞着新零售与无界零售的大棒,将战火烧至线下;雷军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发起一场效率革命;董明珠即便被网友嘲讽,不被股东理解,也要坚定多元化……

2018年,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即将揭晓答案,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格力管理团队换血:董明珠再干三年,接班人浮出水面
  • 科技早报 | 董明珠“不用海归”人才理论惹争议;英特尔或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破千亿、喜上市、发空调 雷军能否赢下董明珠10亿赌约?

内外交困的董明珠与刚刚上市、意气风发的雷军对比鲜明。2017年,小米营收1146亿元,增速高达67.5%,尽管仍低于格力的1482.9亿元,但相比5年前两人打赌时的近800亿差距,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已无限接近。

日前,小米米家互联网空调在北京、上海、郑州、成都等七大城市公测,1.5匹零售价定价1999元,公测价格仅为999.5元。这是小米第三次向格力的大本营——空调市场发起进攻。

几乎同一时间,承载董明珠造车梦的银隆出事了。南京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资产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随即又解封,折射出“董小姐”一波三折造车路。

内外交困的董明珠与刚刚上市、意气风发的雷军对比鲜明。2017年,小米营收1146亿元,增速高达67.5%,尽管仍低于格力的1482.9亿元,但相比5年前两人打赌时的近800亿差距,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已无限接近。

自2013年,两人在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10亿打赌,便常常被媒体一并提及、对比。5年来,世界变化很大,格力与小米成为中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交织、融合、争斗的一个缩影。

向敌方阵地发起进攻

5年以来,雷军与董明珠各自向对方阵地发起进攻,仿佛在对方起家的领域站稳脚跟就能打败对方。其中,董明珠的进攻性明显更强一些。

▲董小姐犀利的眼神下,雷布斯像做错事的小弟弟

2014年,市场传闻格力准备投资同在珠海的魅族手机,年底又传出格力手机即将上市……那时候英语老师罗永浩都说要造手机了,何况“有6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的格力。

2015年3月,董明珠正式公布格力手机的消息,“这是经过全面分析,我们研究了一年半才搞出来的。”按照她的说法,早在与雷军10亿赌约之前,格力就开始研发手机了。

两天后,“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格力手机就突然出现在你我的世界里。不走寻常路的董明珠在中山大学的一场活动上,随性的“发布”了格力手机。

不过,格力手机的配置基本与红米一致,性能不出众,价格却是红米的2倍,定价1299元。如此产品策略“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雷军的回击是牵手格力死对头——美的。2014年年底,小米12.66亿战略投资美的,被董明珠斥为“小偷集团”。不像格力手机突然间的亮相,半年后,小米和美的联合发布了i 青春智能空调。

不同于董明珠“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3年不用换的手机”的霸气,雷军的i 青春智能空调只是延续以往的调性,对外称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

不过,很多年轻人用不起这样的第一台。这款空调最大的亮点只是跟小米手环实时联动、智能控温,但1匹版售价2999元,1.5匹版售价3399元,高于大多同类产品。同样“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营销出身,90年代别人挣几千她挣十几万,自身也是企业家网红的董明珠卖起手机却是简单粗暴的很。且不说已经出过三代的格力手机至今没有一场发布会。销售渠道上,除了格力商城,格力手机仅在京东出售,评论量仅为100+。

客观来讲,格力手机硬件配置也算是安卓旗舰水准,但过高的价格,可以忽略不计的创新点,无法勾不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尤其手机越来越潮,追求科技美学,强调耐用,三年不用换的格力更显得另类。

于是,我们看到董明珠关于格力手机的销量目标从1亿台,到5千万,再到绝口不提。看到格力让员工内购手机,给供应商抵款发手机,给股东安利手机,给空调安装工强制使用……格力手机拼命向上下游渗透,就是看不到终端消费者购买。

截至目前,发布已经两年多的格力手机二代仅卖出10万台,直接将董明珠日销10万台的愿望变成奢望。在手机行业,年出货量达到300万台被默认为是及格线,才有望得到供应链支持。这也导致格力与代工商卓翼合作后,又决定自建工厂生产手机。

雷军卖空调的进展同样不顺利。2014年,小米跟美的的“i 青春智能空调”昙花一现,很快没了声响。2017年,小米生态链企业生产的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定价4399,曲高和寡同样销量不佳。此次,小米以一贯的高性价比路线推出的米家互联网空调,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消费者对小米空调的期待已经消耗殆尽,想要突围也是困难重重。

格力手机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小米空调

雷军不像董明珠对手机那么上心,几乎看不到他为小米空调站台。从与美的合作起,雷军就解释这是智能家居战略的一部分,最终是要实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与小米设备的互联互通。除了那三大件,小米只希望接入更多智能硬件中,而不追求什么都自己造。

小米做空调,只是扩充了小米互通互联战略的一个品类,而格力造手机,则是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事儿。为了手机,格力自建研发团队,自建生产线,并成立销售公司,做好了打长期持久仗的准备。

一是董明珠与格力创始人朱洪江的矛盾。朱江洪曾说“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至于“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格力进入董明珠时代,她需要在新领域证明自己的成功。

 

▲年轻时候的董小姐

另一方面,与雷军打赌的半年前,格力电器销售规模突破1000亿,信心爆棚的董明珠当即提出一个更大目标:未来五年,再造一个千亿格力。于是,格力开始造手机、造汽车、造智能机器人、造芯片……手机是格力多元化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五年间,格力营收从1200亿增至1480多亿,而小米却从300多亿增长至1100多亿,并且成功赴港上市。雷军的淡定和董明珠的急躁是有理由的。

如果2018年,小米与格力均能保持2017年同样的增速,那么两者的营收将达到2000亿左右,两者可能打成平局,但董明珠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小米也跻身2000亿俱乐部。

只不过,对于雷军和董明珠来说,这个赌注早已失去意义。今天,他们都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战场,雷军要做连接更多硬件的IoT(物联网)平台,还要兼顾近百家生态链企业的生死存亡。董明珠要补齐手机、汽车、机器人等新领域的课,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事儿。

三大赌约: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艰难融合

在互联网焦虑开始弥漫的2013年,大佬之间很流行打赌。2012年,张近东与刘强东打赌,“京东增速比苏宁易购快,就送苏宁给他”;王健林和马云打赌,“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给王健林一亿元”。

加上雷军与董明珠的赌约,可以看做是“焦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三大赌约。在他们之后,老板们的打赌便一届不如一届,陈欧与王思聪关于共享充电宝的赌约竟沦为“直播吃屎”的层次,这是后话了。

有意思的是,参加“赌局”的这六个人都是传统行业或互联网的代表人物,而且关系有些微妙。

▲2013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四位大佬同台

2015年,张近东与马云战略互持,阿里巴巴成为苏宁云商第二大股东;2017年张近东又与王健林战略合作,在万达广场定制开发苏宁门店。

刘强东跟张近东、马云是死对头,跟雷军、董明珠则关系铁,他号召独角兽们雷军学习。董明珠也把自己“参加渠道活动的第一次”给了刘强东的京东。

董明珠早年间曾在电话里与张近东“对骂”半小时,怼马云“你在中国能有,但是不能多”,后来又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一起拍广告片,一起投资银隆新能源。

马云怼王健林的腾百万是“乌合之众”,跟刘强东更是高频互怼……

六位大佬的关系不是一般的绕,剪不断理还乱的背后是企业利益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融合大势。

五年间,P2P、共享单车这样的小浪花,阻挡不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浪潮。曾经互怼的张近东与马云放弃敌对,选择战略互持;王健林的飞凡网折腾多次,仍在努力赶上潮流;马云和刘强东挥舞着新零售与无界零售的大棒,将战火烧至线下;雷军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发起一场效率革命;董明珠即便被网友嘲讽,不被股东理解,也要坚定多元化……

2018年,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即将揭晓答案,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