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元
编辑 | 王玮
提起手表,不得不说的国家就是瑞士,但鲜为人知的是制表业并不是瑞士土生土长的产业。16世纪末,法国的宗教斗争导致了一场大屠杀,追随加尔文的胡格诺派教徒纷纷逃到瑞士,带来了制造钟表的技术。这种法国技艺和当地的金银首饰业相结合,就出现了瑞士的制表业。
而说到瑞士的制表业,一个家族,一个钟表帝国是瑞士制表历史上最不可回避的名字:海耶克(Hayeak)和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斯沃琪集团旗下名表荟萃,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宝玑、斯沃琪等18个著名品牌交相辉映,占据全球钟表销售25%的份额。正是海耶克家族撰写了斯沃琪的精彩传奇,将瑞士制表带上了巅峰。
开创斯沃琪钟表帝国的人是尼古拉斯·海耶克,他在瑞士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不光是因为他的财富,更多是因为他拯救瑞士钟表业的创新壮举。他有句名言:“如果要竞选总统,瑞士人都会选我,而不是现在这个。他们比相信总统还相信我。”
尼古拉斯·海耶克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瑞士人,他出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大学二年级时,全家前往瑞士定居。1951年,尼古拉斯与瑞士姑娘梅茨格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女儿奈拉和儿子尼克。1968年,尼古拉斯正式加入瑞士国籍。
1954年,凭借2500瑞士法郎的银行贷款,尼古拉斯成立了海耶克工程咨询公司(Hayek Engineering),并且逐渐成长为瑞士最重要的咨询机构。虽然生意红火,但他并不满足于单纯向企业提供服务。在这期间,他基本没有接触过钟表行业。如果没有后来的危机,也许他的未来就和所有人一样享受安稳的生活。但历史往往是需要机遇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物美价廉的日本的电子表和石英表在全球攻城略地,瑞士钟表业陷入了二战后的最严重危机,到70年代末,瑞士钟表的出口量已经从8200万块跌落到3100万块,近一半的钟表企业倒闭,从业人员也从鼎盛时期的19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在瑞士钟表业风雨飘摇之际,以瑞士银行为首的7家银行,共同出资收购了ASUAG和SSIH这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并于1983年将它们合并为SMH钟表集团。尼古拉斯受聘于瑞士银行,对接近破产的两家钟表企业提供改造方案。之后,尼古拉斯却以一个“淘金者”的姿态掷下了自己的赌注,果断地收购了SMH钟表集团总资产的51%,赌的是瑞士表的悠久历史和精良工艺,也由此开始了他的钟表帝国生涯。
在商界的“丛林法则”面前,尼古拉斯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1985年,在进行了历时四年多的重组后,尼古拉斯正式成立了Swatch集团。Swatch集团的制表工匠不仅缔造了新的超薄表记录,更发明了全新的制表工艺——色彩艳丽、设计前卫、完全由塑胶和其他合成材料制成的Swatch手表。
上市第一年,Swatch便创下销售80万块的惊人成绩。而且之后每年都会更新腕表样式,邀请著名艺术家做设计,力争走在时尚潮流的最前沿,深受年轻人的喜欢。Swatch手表不仅成功地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文化,还在短短五年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制表商。这也为尼古拉斯创建自己的钟表帝国提供了原始资本,或者说是缔造全球最大钟表集团的基石。
借Swatch转败势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当然是发展壮大的问题。尼古拉斯认为传统表必须有一个广泛的市场基础,需要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里,都有一个强势的、利润丰厚的、成长的全球品牌。其后,斯沃琪集团于1992年收购了高端品牌宝珀,1999年收购了宝玑。
尼古拉斯再次推动战略转型,重新为集团做了品牌定位,将自己的目标瞄准豪华表领域,进而取得盈利的大幅增加。现在的斯沃琪集团旗下共有18个著名手表品牌,仿佛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手表“珠宝匣”,覆盖中高端各个产品线,又各有清晰定位和不同的品牌内涵。
尼古拉斯精力过人,每天早晨六点准时起床出门前往公司,以工作为乐。他喜欢抽雪茄,喜欢听与他的狂野外貌“背道而驰”的莫扎特。这个充满热忱与睿智的长者对其产品也有着爱不释手的热爱,他甚至曾一度在双手同时佩戴6块手表,一直不换的只有两块:一块宝玑,一块斯沃琪,黑白塑胶表带的斯沃琪代表了海耶克家族钟表帝国的最初与根本;宝玑则是他一直亲自看护的品牌;剩下的四块随情况和心情更换。
2010年6月28日,尼古拉斯·海耶克因心脏病发而猝然离世,品牌精神依旧,故事还将继续……
尼古拉斯·海耶克撰写了斯沃琪的精彩传奇,父亲的盛名和成就对于儿子尼克·海耶克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却更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
1977年,尼克毕业于瑞士圣加仑商学院,但他对继承家业并不感兴趣。于是,23岁的尼克决定转去巴黎学电影。在巴黎CLCF电影学院学了两年的尼克开始拍摄短片,这些短片曾拿过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头奖,也曾入围戛纳电影节。
1980年代中期,尼克回到瑞士创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芝麻电影公司(Sesame Films),后来他又为瑞士电视台做了一些纪录片,这时他的角色已经转为制片人。电影对他来说意味着激情:从纸上的一个构思,在团队的帮助下,变成一个电影。
1994年,因为斯沃琪集团拍摄广告的需要,尼克被市场部请了回来。在尼克看来,进入斯沃琪集团工作,开发每季度新产品,和做电影是异曲同工的:
“同样,我最先要有个创意。接着,我需要一个技术团队在生产工艺上实现这个创意,然后我需要一个营销团队来构思我们如何讲述一个故事,卖掉我们的产品。过程中,我必须一直注意控制成本,也要有一个时间表。”
2003年,尼克·海耶克正式接掌公司,但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情况并不乐观:瑞士法郎坚挺对出口不利,消费者需求极为萧条。尼克除了全力以赴之外别无选择。
或许真的是虎父无犬子,尼克不负众望,为斯沃琪集团带来了不错的业绩。在他的守护下斯沃琪集团2003年下半年业绩有了显著提高,2004年这种积极发展态势更加稳固,他用实际成绩回应了那些曾经怀疑他的观望者。父亲尼古拉斯也终于能够全盘放手,让他尽情发挥了。
尼克·海耶克一直尝试将艺术、体育与品牌结合,更深层次地挖掘品牌价值,也许这是艺术家出身的尼克最擅长的思维方式,把产品和外延无限的艺术结合,那意味着品牌的价值将进一步被拓宽。这也正是他的父亲当年的信念——品牌价值才是成功的关键。
海耶克家族的第三代,出生于1971年的马克·海耶克也在斯沃琪集团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他是尼克·海耶克的侄子,老海耶克的孙子,自从祖父去世,他便接管了祖父生前亲自管理的宝玑与雅克德罗,同自己一直掌管的宝珀一起,成为斯沃琪集团三个高端品牌的总裁。
马克从小父母离异,是跟随祖父和叔叔长大的,“对我来说,我的叔叔尼克·海耶克更像是个兄长和朋友,而我的祖父几乎就是我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马克说,“但是,在我选择是否加入Swatch为其工作的时候,我的祖父并没有干涉我的决定。”
从苏黎世大学获得商业学位后,马克离开瑞士到美国洛杉矶进行市场和经济方面的学习。尽管美国西海岸有很多机会等着他,但马克却认为,“我儿时的伙伴和我的家人都在瑞士,我也十分乐意为 Swatch工作”,还是依然选择回到斯沃琪集团工作。
自2002年成为宝珀总裁以来,马克一直努力为这两个瑞士历史上古老的手表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家族第三代,一方面,他坚持宝珀保持的273年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年轻人的个性,为不断变化的现代市场而尝试着变革和创新。
马克·海耶克表示,自己是一个长期战略执行者,不会因为市场的需求不断去改变产品的定位,“保持耐心,在付出投资之后,能够忍受时间的考验,最终获得回报”,这正是他的祖父、机械钟表业的“救世主”、斯沃琪集团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留下的宝贵管理财富。
声 明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