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CBA各队却丝毫不敢放松,大年初六,半决赛将正式开打。此前结束的八强赛,没有冷门,常规赛前四晋级半决赛。要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被诟病一个赛季的裁判吹罚、球场暴力、篮协管理等问题,似乎也随着季后赛而升级,新的表现载体衍生成球员之间的互相报复。
广东与东莞,布朗、陈江华互下黑手,陈江华后来明晃晃的推搡动作,招来一纸罚单;还是这场系列赛,布朗与王仕鹏几次较劲,王仕鹏“伸腿”引发争议和媒体批评。辽宁与广厦,广厦外援墨菲将上篮的杨鸣直接放倒在地,又主动挑衅韩德君,险些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青岛对山西,韦弗挥拳直击对手小腹。山西被淘汰后,青岛赛区更衣室通道,双方再次发生冲突。
动作电影必备的各种经典元素,你都可以在季后赛首轮中找到。只是这里原本应该是最阳光而纯粹的篮球竞技场。那些曾经被标榜成中国篮球榜样的球员,又给赛场边、电视前,无数年轻人的篮球梦,呈现了怎样的示范效应呢。
正当人们希望主管部门可以果断处罚,以儆效尤,涤荡赛场空气的时候,有关陈江华的罚单却在两小时内出现两个版本,区别在于“是否停赛一场”。篮协官网正式版,只有通报批评,没有停赛。篮协之后解释,压根不存在两版罚单。“陈江华停赛一场”,只是内部讨论意见稿,因工作人员失误,被发到联赛内部工作微信群中,从而被媒体得到了。
如此草率的做法,究竟是工作环节的失误,还是篮协对于处罚态度的轻视?在篮协眼中,处罚是走过场,是联赛必须的流程化环节,还是有效管理球员、整顿赛场秩序的手段呢?
处罚,本该是官方声音中,最严肃的一种表述,却换来了如此不严肃的注解。管理者又错过了打造公信力的机会,加分项反倒成了减分项。要是对自己行使的公权力都不够尊重,就休怪别人“拿豆包不当干粮”了。
首回合后,辽宁主帅郭士强被停赛,但次回合他以辽宁省篮管中心副主任的身份,还是出现在场边,坐在与教练席一个座椅之隔的竞赛席。不耽误鼓舞士气,不影响发号施令。篮协说,“郭士强利用了现有规则的漏洞。”问题是,无论基于什么身份对郭士强做出的处罚,受处罚的应该是这个自然人。篮协的执行力呢?郭士强坐在那里,恰恰是对联赛管理者的最大讽刺。
当然,报复动作多,教练情绪失控,争议判罚不好认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CBA进入季后赛,比赛对抗更激烈,场面更火爆。然而就在球队情绪、球迷情绪被调动起来,比赛热度持续升温的时候,CBA却放假了,12号1/4决赛结束后,半决赛要到25号才开始。12天的悠长春节假期,切断了赛事的连贯性,又在争夺名次的关键时刻,对于联赛关注度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半个月后,关心胜负的“主队球迷”就剩下四支球队的拥趸,除此之外,CBA还有多少“忠粉”愿意重新捡起它呢?
有关季后赛首轮赛程,早就被媒体吐槽。首轮安排在春节前,每场比赛之间仅相隔一天,首回合和次回合之间,还要涉及主客场转场。以北京队为例,首回合比完,第二天早晨从长春飞回北京,到了北京下午直接训练,第三天第二回合比赛又开始了。闵鹿蕾不得不在长春机场候机时,就打开笔记本看比赛录像。而球员们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自然会影响状态,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
据说,如此紧凑的赛程是为了给男篮空出足够的集训时间备战亚锦赛。联赛,国家队,孰本孰末?
不管怎么说,要看CBA半决赛,得到25号了。北京和广东这组老对手,率先登场。26号,青岛和辽宁展开较量。半决赛采用1-2-1-1赛制,常规赛排名靠前的广东和辽宁多一个主场。
辞旧迎新之后,球员、教练的脾气会收敛吗?裁判的思路会清晰而理性吗?新年,总该有点新气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