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鹿晗的新剧《甜蜜暴击》和杨洋的《武动乾坤》一起扑街了。《甜蜜暴击》7月27日0.345%和《武动乾坤》首播0.3%的最低收视率,也让网友纷纷感慨“流量带不动了”。
流量明星在电视剧领域最红火的时期,无疑是IP大热之后,“流量+IP”的概念席卷了整个资本市场,随之而来的《古剑奇谭》《青云志》《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剧让流量明星迅速霸占市场。但从2017年IP剧走向审美疲劳后,流量明星主演的剧集收视率便直线下滑。
与此同时,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流量明星的号召力也逐渐减弱。虽然从艾漫数据的艺人商业价值榜单来看,鹿晗、吴亦凡、杨洋、迪丽热巴等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依然“能打”,但当传统造星方式被颠覆后,偶像市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粉丝经济也并非长久之计。
电影市场在2017年降温之后,走向内容驱动时代,而当2018年电视剧市场头部剧消失,爆款不再时,阵痛期也随之到来。在整个娱乐市场的重要转折关头,流量明星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
观众审美升级下,老戏骨逐渐出圈,诸如“TF老BOYS”、“山争欧巴”等中年流量的出现正在击垮传统流量明星的防线。而当限酬令政策出台后,三大视频网站联手六大影视公司共同抵制天价片酬,提出以后采购和制作剧集艺人片酬不得超过5000万(含税),如此一来,国内明星中心制也将被动摇。大环境对流量明星愈发不利的情况下,再不转型就晚了!
鹿晗和杨洋新剧接连扑街
流量光环与头部剧同步消失
2017年10月,鹿晗与关晓彤公布恋情后迅速引爆微博热搜,粉丝们在“背叛感”和“尊重”之间来回交战,代言商们则火速借机蹭热点,一时热度无两,但在很多网友眼中,恋情公开却是鹿晗事业走上下坡路的转折点。鹿晗和关晓彤恋情公开的一个月内,艾漫数据检测到鹿晗减少了大约80万的活跃粉丝。
今年7月,鹿晗和关晓彤主演的《甜蜜暴击》收视口碑双扑街。7月27日,《甜蜜暴击》以0.345%的收视率创下了芒果台黄金档最低收视率,在豆瓣上,该剧评分仅有3.1分,被网友吐槽“没见到甜蜜,倒是这个演技每一分钟都是暴击。”
一个月后杨洋也步上了鹿晗后尘。8月7日,杨洋与张天爱主演的《武动乾坤》上线,该剧一度被认为是2018年最为强劲的IP之一,原著小说曾登上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导演张黎曾执导过《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等经典正剧,但这部豪华配置且投资高达6亿的《武动乾坤》,仍令观众失望了。
先网后台下,《武动乾坤》在上海东方卫视首播当日的收视率仅有0.33%,而开播几日以来,《武动乾坤》的收视仍未破1%。目前,该剧豆瓣评分5.1分,被称为导演张黎执导生涯最大的滑铁卢。
鹿晗和杨洋的新剧接连失利,也让网友生出了“顶级流量FLOP”的感慨。可以看出,当下的电视剧市场,“IP+流量”模式已经慢慢开始失效了。从大背景来说,当下电视剧市场的头部剧正在消失,而与之同步的,则是流量明星光环的褪去。
时间行至8月,国民还是没有等来像去年《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种爆款剧。今年以来,最容易产出爆款的古装剧上星的《凤囚凰》《扶摇》《香蜜沉沉烬如霜》等收视均未大爆。虽业内一致看好现实主义题材将在今年迎来爆发,但《归去来》《美好生活》等剧同样未有声色。
流量明星的崛起,与IP的火爆密切相关,当IP失去战斗力,流量明星的号召力也开始减弱。回顾来看,流量明星电视剧作品的巅峰期是在2015年-2016年,可以看出,流量主演的剧集中,古装剧和偶像剧居多,类型较为单一,但这两者则正是IP的红利题材。
图源:天涯论坛
2017年前后,IP剧走向审美疲劳,“偶像+IP”爆红的案例少之又少。《青云志2》《择天记》等古装玄幻剧未掀起热度,《谈判官》《南方有乔木》等偶像剧也收视低迷。除了鹿晗和杨洋,近期新晋流量吴磊主演的《沙海》网播量也并不理想。
今年夏天电视剧市场的小爆款,无疑是《镇魂》和《延禧攻略》,一部《镇魂》使得朱一龙白宇成为上半年最炙手可热的艺人,一部《延禧攻略》使得于正成功翻身,而这两部剧,均无流量明星担纲。
票房和综艺影响力逐渐减弱
商业价值也正在被超越
从电影市场和综艺市场数据来看,流量明星的处境也并不轻松。
纵观流量明星的电影票房表现可以看出,除了为数不多的《盗墓笔记》《西游伏妖篇》《捉妖记》《后来的我们》,流量明星主演的多数电影票房成绩均表现平平。鹿晗、吴亦凡、李易峰、杨洋担任主演的电影,平均单片票房分别仅有5.27亿、5.61亿、3.38亿、6.1亿。
在电影市场开始转型之后,“流量+IP”的模式已经不再奏效,艾漫数据显示,“流量+IP”影片在票房大盘的占比已经从2015年的7.4%降到了现在的1.5%。流量明星对票房的贡献已经越来越低了,有的甚至成为了票房毒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时,杨洋粉丝“为爱锁场”,就遭到了网友嘲讽。
目前,电影市场已经迎来了内容为王时代,口碑效应也越发显著。从去年的《战狼2》《摔跤吧!爸爸》到今年的《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这些高票房影片多是靠口碑、题材取胜,而并非依赖于流量明星。
从综艺市场来看,2017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有流量明星的《王牌对王牌2》《高能少年团》《青春旅社》等综艺虽拿到网络热度排行前3,但收视率其实仍在下滑。《王牌对王牌》收视下滑幅度达到了32.1%,而鹿晗与迪丽热巴加盟的《奔跑吧兄弟》,虽然借助“CP大旗”打开了热度,但收视率较2016年反而下滑了将近26.46%。
从今年来看,鹿晗对《热血街舞团》《这就是对唱季》的热度贡献也并不明显。而吴亦凡之于《中国有嘻哈》,虽然他的Freestyle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目的热度,但也是因为小众嘻哈文化确实迎来了爆发年,第二季吴亦凡虽再创“skr”,但《中国新说唱》的热度也较去年有所下滑。
如果说流量明星在电视剧、电影、综艺领域都在逐渐失势,那在商业价值上,流量明星的战斗力依然强劲。艾漫数据显示,鹿晗、吴亦凡、杨洋、迪丽热巴、杨颖等流量的商业价值都位列前10,除了国内各大广告商疯抢流量之外,国际奢侈品代言都在向流量小花小生倾斜。
但是流量明星的代言说到底仍是一场建立在粉丝经济基础上的“圈地自嗨”。明星本身就是“ 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明星效应就相当于互联网产品的“流量”。为了向商家证明爱豆的影响力和带货力,粉丝自然不会“手软”。
但是流量也是会更新换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几年多数娱乐公司越来越擅长通过花式营销打造新流量,且国内视频网站开始打造偶像造星节目,也在加快着偶像市场的更迭速度。
今年从《偶像练习生》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节目结束后已经拿到了10多个代言,全网热议指数正在逐渐超越归国四子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俨然成为了新一代的流量明星。相比于初代流量,互联网时代的养成系偶像,粉丝消费粘度更加惊人。
所以,即便商业价值尚可以作为流量明星最后的光环,但是“颜值消费”并非长久之计。艺人黄金期转瞬即逝,“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想要在娱乐市场站稳脚跟,那势必是要洗去流量之名,向实力派路线靠近。
国民审美转型、片酬宏观调控到来
流量转型迫在眉睫
2014年左右,随着小鲜肉一词的诞生,流量明星也顺势而生,整个资本市场热钱涌进追逐流量,明星中心制形成,片酬几年间已经飙涨至亿元。2017年,电影市场降温,2018年电视剧市场阵痛期来临,资本市场风声鹤唳,监管趋严,而观众审美也在不断变迁。
老戏骨的出圈,便是观众审美提升的最有力证明。近两年,TF老BOYS的雷佳音、郭京飞、李光洁抱团营销,以耿直、糙汉子人设迅速成为新一代中年流量,雷佳音主演的《超时空同居》拿到了9亿多票房。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火爆之后,徐峥也疯狂被饭圈女孩PICK,众多迷妹大喊送山争欧巴C位出道。
此外,中年女星流量也在崛起。陈数主演的《和平饭店》借口碑出圈后,陈数、袁泉、俞飞鸿、曾黎迅速被网友“拉郎配”,众多网友齐呼希望四人合体《淑女的品格》,演绎当代独立女性故事,而这个“画饼之作”也迅速被影视公司立项。
当越来越多的老戏骨开始出圈时,流量明星的防线正在被击垮,大环境上,随着影视行业整改的到来,流量明星的处境更为不利。天价片酬被诟病已久,“数字小姐”、“不敬业鲜肉”等负面的曝光也让流量明星一度站在风口浪尖。随着“阴阳合同”引起发酵,限薪令落下,行业也开始行动。
今日,为了进一步规范天价片酬,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大制片公司发布声明,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声明提出,公司采购和制作的影视剧,艺人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人民币,总片酬(含税)不得超过5000万人民币。
华策影视发布的《2017年影视行业年度总结与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传统电视剧的版权规模为238亿元,同比增长20%,全网剧规模220亿元,同比增长40%,预计2018年全网剧版权规模将全面超过电视剧。视频网站正在成为最大的买方市场,对明星片酬抑制作用可想而知。
片酬的限制,对影视公司来说能摆脱“被艺人支配的恐惧”,降低艺人成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诸到制作上,扭转国内“明星中心制”的畸形生态。SMG影视剧中心主任曾言:“在一些更倚重流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到了75%”。
当明星中心制开始被打破,那么流量明星势必要走向转型。从《心理罪》到《动物世界》,试图走上演技派路线的李易峰就是流量明星中转型较早的一个,虽最近两部影片票房并未大爆,但昔日的流量,终于有了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而吴亦凡则是主打音乐路线。去年,《中国有嘻哈》的爆火,吴亦凡的制作人身份也让他的音乐专业度被广泛认可,随后出席格莱美和签约环球音乐对吴亦凡都是绝佳的“镀金”。今年的《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偶像练习生》中,黄子韬、鹿晗、张艺兴接连担任导师,也是在试图复刻吴亦凡的转型路线。
当整个影视市场走入巨大的转折点时,初代流量们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谁能最先认清局势,在成为“昨日黄花”前成功转型,便能跟得上这场变革的步伐,如果难以摘下流量的标签,则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