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旧,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熟悉的曲词,瞬间将人拉回到31年前……
1987年,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36集古装连续剧在央视正式首播,举国轰动,不仅创造了当时在大陆地区超过70%的收视神话,在海外地区更掀起了一股猛烈的“红潮”,人人皆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此后几十年间红楼梦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袁玫,正是87版经典剧《红楼梦》中袭人的扮演者,袭人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判词云:“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在剧中袭人的戏份甚至比宝钗还多。但袁玫又不仅仅是袭人,她曾经与吴琼﹑马兰﹑吴亚玲﹑杨俊一起并称为安徽黄梅戏的“五朵金花”,还曾是电视剧《公关小姐》中的林晶晶,《情满珠江》里的何欢,在《赵氏孤儿》﹑《乱世香港》﹑《孙武》等等影视剧中都有袁玫的身影。
作为一代国人的记忆,袁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广东的一个印记,时逢改革开放四十年,她作为80年代第一批来到广东的外地人,见证了广东从最初的城乡结合状态到现今的中国经济中心,窥一叶而知秋,从袁玫身上,可以看到广东四十年来的发展波幅,广东影视行业的起伏跌荡,改革开放前沿奋斗者的人生百象。
1978
关键词:三转一响﹑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唱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鸣响,中国对外的大门自此轰然打开,蜂拥而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机遇,五光十色的万千世界,正式拉开序幕!
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逐步成为中国的明星城市,成千上万躲在大山里准备逃港的人一夜消失,已然逃港的陆续返回,人人一身胆,捋起袖子加油干,躁动的心撬动着整个城市的根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来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开始萦绕在午夜街头,很多人开始考大学,有人开始倒卖盒带,打工妹﹑倒爷﹑气功潮﹑个体户,以及在路边兜售“内参”﹑“大案”等自制小报的摊贩,构成了广东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众生缩影。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那个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月入千元的广州仔成为体制内百元月薪的官员教授们望尘莫及的对象,蛤蟆镜﹑喇叭裤﹑牛仔裤,还有手举着老式录音机拍照的年轻小伙们,令广州市的南方商场成为当时无可比肩的商业中心,他们游走在西湖路的灯光夜市,在初尝金钱味的迷醉中沉入广东这个梦幻城郭,花花世界。
此时的袁玫身处安徽,每日在黄梅戏的舞台上轻歌曼舞,尚不知几年之后,广东这片土地将与自己的一生相连。
1988
关键词:南下﹑大团结﹑万元户
一朝入红楼,终身梦不醒。
1988年,带着红楼梦的光环,已然大火的袁玫一个人来到广州,从清代古装戏一下子跌入了忙乱繁杂的现代生活,热、到处车轮滚滚,袁玫带着一箱随身衣服,还带了叠被﹑盖被和两床棉絮,在机场给广东电视台电视部主任张木桂打电话,说自己很害怕,张木桂笑了,一番好言安慰,让袁玫打了个的士到《赵氏孤儿》剧组所住宾馆,他在那儿等她,当时的袁玫正红极一时,是上海台﹑广东台﹑广东战士歌舞团热抢的人物,但是面对改革巨变中的新世界,依然充满了未知的恐慌与不可思议。和三四十年代所有青年都去延安,去苏区那种激情热血一样,袁玫那一代年轻人也受到改革开放的感召,纷纷南下广东,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对理想的奋斗决心,踏上了广东这片热土。
在80年代的广州,北京路立交桥还没有拆除,上下九尚未变成步行街,大三元酒楼人来客往,珠江新城还是一大片农田,稍许活跃的是东风路,环市路刚刚开始建造,那会儿谁要有个摩托车,那就是特牛叉的事情了,万元户成为特有的时代词汇,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百万身价,火车站到处都是拖着一条红一条蓝那种蛇皮袋的外来打工者,去音乐茶座听歌是最时髦的消遣,勾花布盖着电视机,年轻人穿着健美裤,《半斤八两》的旋律四处晌起,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开始热映,80年代的广州,携裹着一代人的胆略热情,随着时光的洪流奔涌而来。
体制内的袁玫第一次在餐桌上见到了新鲜的海鲜和基围虾,拍摄了来广州后的第一个现代戏《公关小姐》,她在全国改革开放后公关最早的中国大酒店实习了一个月,主演《公关小姐》的七个女孩儿天天玩得不亦乐乎,在剧组抢着吃道具炒田螺,一起喝早茶,每天还会加餐一盘干炒牛河,拍这部戏袁玫一共拿了1000多块钱,后来拍了十个月的《乱世香港》,拿了近2000块钱,打税打掉了500多,在多年后的今天提起这些事,袁玫还似乎能感受当时的那种满满的幸福感﹑喜悦感。的确,80年代的年轻人,容易满足,也容易开心。
那个年代活跃的氛围,客观的文化,思想的解放,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希望之光,人人都在埋头工作,为生计﹑为理想去拼搏,去扎扎实实地工作,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南下大军们的时代。
1998
关键词:洪灾﹑大哥大﹑还珠格格
提到1998,国人的记忆都停留在洪灾带来的伤痛中,同时也停留在王菲与那英的那首《相约九八》中:“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要知道,90年代的广州还只有八个区,天河的房价不过2000元/㎡,中信广场还是全广州,甚至全亚洲第一高楼,和80年代相比,整个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有序,摩托车不准乱跑了,城市宁静了一些,能明显感受到社会文明度的提高。袁玫接拍了更多的影视剧,黄梅戏成为偶尔的消遣,在94年一次文化部晚会上,袁玫与李谷一﹑刘佩﹑李铃玉,还有于文华一起表演节目,袁玫终于唱了一段黄梅戏。96年时,袁玫成为了电视台第一个开跑车的人。
“当时我说,我要开着跑车去迎接97香港回归!”袁玫说。
改革开放给个人带来了名利等各方面的进阶,广东的影视行业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也深受影响,很多描写改革开放的题材被创作拍摄出来,比如外来妹题材,《公关小姐》这种白领题材,《英雄无悔》这种公安题材,以及《情满珠江》等。但同时90年代广东影视也开始走下坡路,影视题材不及改革开放初期那么有特点,但作为改革开放的青春经历者和耕耘者,广东还是拿下了飞天奖五连冠,其中三个飞天奖与袁玫有关系。
90年代的广东发生了很多大事,淘到了南下第一桶金的人手握着大哥大骄傲行于街头,《还珠格格》成为必追神剧,世纪贼王张子强在广东被依法判处死刑,在那个年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
2008
关键词:北京奥运﹑七十二家房客
时间很快进入2000年,这十年间,广东本土大型粤语情景喜剧《七十二家房客》在南方卫视首播,同时也迎来了象征着中国人骄傲与梦想的北京奥运,彼时广东影视行业并不乐观,大量影视人才北上,珠江电影制片厂从最初的辉煌走向沉寂,袁玫的职业发展也相应受到限制。
在2000年到2004年,袁玫筹拍了电视剧《故乡的云》,正式从一名影视演员转变为制片人,行至幕后。在袁玫的心里,一直希望有一部是以自己为女主角的戏,但就像红楼梦中袭人的际遇一般,袁玫也总因为一些阴差阳错而未能如愿,《故乡的云》开机时,袁玫作为制片人一个角色都没演,她说因为戏中女主角是一个海外留学生,既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要有中西方文化的气质,袁玫知道自己不适合,当然她如果更爱自己的话,也可以坚持去演,但是她说自己更爱心中的艺术,所以选择了放弃。这是理性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
不管是最初的黄梅戏演员,还是后来的影视剧演员,再到今天的制片人身份,袁玫觉得都是符合自己内心初衷的,用心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大概正是袁玫这代人最显著的性格特征了。
2018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年﹑红楼梦31周年
在近十年,不管是广东整个城市大环境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令世界震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都已是百姓日常,广东成为中国的家电之都﹑快消之都﹑家具之都﹑以及日化之都,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朝圣地。
袁玫也有了更多重的身份,她一直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在每一年的会议上提出要尊重人才保护原创,她认为这才是影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影视行业的前辈艺术家,袁玫对当前的影视行业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 老一辈艺术是否应该顺应﹑迎合新的观众群体?
我们搞艺术创作的,真的要有一种现代观念,要找到和90后﹑00后艺术对话的方法,因为我们的主流观众群是这些孩子了,你如果创作的他们不喜欢,那你会很失败,你的年龄可以大,但你的思维和思想不能落伍,不能老套。
▌ 对演员过高片酬这种现象如何看?
我当年拍摄红楼梦是每一集30块钱左右,36集拿了一千块钱。现在演员的片酬过高,我觉得是一个过渡阶段,可能逐步会回归理性,如果片酬低一点,制作费更高一点,可能片子质量会更好一点,这个能够回归理性更有利于艺术创作。
▌ 现在的剧组是否能够做到开拍前演员的培训沉淀?
非常少,都很忙,我很渴望,但不一定能够做到,因为最后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现在制片方都是弱的,现在明星制比较多,观众更喜欢以明星来决定作品的,所以我们有些事不是完全有话语权。
▌ 为何在资金﹑技术条件更好的今天,很多剧拍得还不如当年?
还是要静下心来。我们当年拍《红楼梦》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个理想的作品,跟艺术作品,每一个创作者要有敬畏之心,你带着敬畏之心去朝拜你的作品的时候,你不会去瞎来的,你一定会尊重原著,踏踏实实的﹑非常虔诚的去创作你的角色,老祖宗说得还是对,慢功出细活,观众是能感觉到的。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艺术作品说话,你说你是一个好演员,你拿出你的人物形象来,你说你是一个很牛的导演,把你的导好的戏拿出来给我们看,我们都是以作品说话。
- END -
本期故事制作团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