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00后”画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00后”画像

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后”年满18岁。首批“00后”中的大多数也已经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高校读书、高三复读或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7月底,新浪微博上一个“看不懂00后的缩写”的话题引来2000多万的阅读。一些看不懂的缩写和词句,刺激着网友的神经。

“dd(在吗或顶顶)、xswl(笑死我了)、xjj(小姐姐)、sk(生快)……”

微博评论里,很多“00后”忙表示“看不懂,老了;我从来不用这些,这个锅我们00后不背”。

“我也看不懂,没用过,确实有部分人在用,但很少。”2000年出生的易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后”年满18岁。首批“00后”中的大多数也已经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高校读书、高三复读或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和“80后”“90后”一样,千禧年出生的一代,始终吸引着外界的目光。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资源更加丰富的中国,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经历着高速的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巨变。

有人说“00后”更加开放、平等、包容;有人则说他们更加自我、个性、务实。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像是一个“谜”,但在“00后”家长们的眼中,他们就只是“孩子”。一份份的关注,拼凑着“00后”群体的模糊且残缺的画像。

生于2000年、2001年的“00后”却认为,自己与“90后”们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

“准确地说,‘00后’的精神特质也就是青年人的精神特质,例如特立独行、追求自由之类,应该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的。”易琛说。

“大众对于‘00后’的评价有的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但也有一部分就比较偏颇,比如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之类。”在这些真正的“00后”看来,评价他们还是要眼见为实,“不应该以偏概全,要客观。”

最富裕的一代

“潮”,或许是一些城市“00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00后’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接受新事物也很快。”山东省临沂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他们从小就可以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工具,他们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早已超越了与他们同龄时的“90后”“80后”“70后”前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这与“00后”生于网络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今年5月,腾讯发布《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起,移动互联网逐渐普遍应用,众多社交平台出现,而这正是首批“00后”的中学时期,手机的使用在学生中更为普遍。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调研报告,在休闲生活方面,与“90后”相比,“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更浓烈的信息化色彩。“00后”总体上的休闲方式是喜静不喜动。网络的吸引力出现了大幅上升,33.4%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网,比“90后”增加了20.7%。

生长在信息化的时代,“00后”的爱好也更加的多元,古风、手账、动漫、手游、玄幻文学、拍视频等。而且,相比“90后”,“00后”在垂直领域的爱好更加细分。例如,“古风”领域就可细分为汉服圈、古文圈、古典音乐圈等。

与外界认为“00后”肤浅不同的是,一位古风类音乐社团的负责人,对年轻一代有着不同的观察。“出生在中国经济腾飞年代的他们,一出生就是很自豪的,有着对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需求。”

多样化的爱好与需求的产生,显然与“00后”丰富的物质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调研报告,约70%的“00后”拥有存款,其中23.4%的“00后”存款在5000元以上。然而超过50%的同龄“90后”少年儿童没有自己的“小金库”。

从上小学5年级开始,2004年出生的李泽昕开始主动跟妈妈要求,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为此李泽昕还专门准备了一个记账本,一到农历新年,收压岁钱、记账成了他最主要的任务:学费多少钱、补课班多少钱,文具多少钱,剩下的每天可以开支多少,能否省下些跟同学们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看在眼里的妈妈也就真的放手不管了,“有了这个记账本,他反而不天天买零食、逛小店了,说是要存下来留着买最喜欢的大件儿。偶尔还会给妹妹买个小玩具”。

相较而言,“00后”可以说是最富裕的一代。

“我把压岁钱都存了下来,3000多元。”易琛说,“因为学校统一要求住校,大家手里都会有些零用钱。有些女生就会代购一些护肤品、化妆品等;男生偶尔也会买一些鞋子、耳机。”

“当然,网购的同学还是少数。因为学校不允许我们带手机,每天基本也只有回到宿舍睡觉之前的一点点时间偷着看一看。”易琛说,“平时主要还是父母带我买,基本不会动自己的钱,但我会提前选好品牌、款式。”

根据媒体报道,视频网站B站董事长陈睿曾在2017上海网络视听季大会上表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从小在物质上非常富足,因此在文化消费层面上,也相应有着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从国风、科技、美食、美妆甚至是布袋戏,每个看似小众的文化背后,都有大量的爱好者和追随者。”

这个暑假,易琛关注了几个时尚博主的公众号,他喜欢潮牌,喜欢AJ(Air Jordan)的鞋子。“就是好看,当然还有致敬乔丹的意思。”易琛平时非常喜欢看NBA的节目。

18岁的女孩儿王逸凡平时则更喜欢刷淘宝、看小红书,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支口红。“我主要买的是护肤品,但我有一个室友,会为了买一盘喜欢的眼影而特意攒钱。”

1990年出生的王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些‘00后’的日常穿搭,甚至是护肤品、化妆品的使用,和我们已经没什么区别。”

“00后”和同龄的“90后”“80后”相比,有了更大的财务自主权,与此同时,或许这也使得他们有了不同的消费习惯。

“二次元”G站董事长朱明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00后’在移动支付上的习惯特别好。当‘70后’还在淘盗版光碟、‘80后’热衷于网络下载电影,‘90后’还在纠结要不要QQ包月的时候,‘00后’已经直接选择包年了。”

“00后”因为其小众且多元的消费思维,以及其消费潜力而受到泛娱乐行业的关注。

根据媒体的报道,多位资本人士表示,“00后”作为成长红利和科技红利的宠儿,具有更强的个人意识和精神追求,兴趣爱好的垂直细分以及消费能力的稳步提升,势必为泛娱乐行业的发展带来更明确的方向及利好。

“三少一代”

尽管很多“00后”喜欢手游、爱看动漫,喜好看起来更加多元、细分,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或许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代。

尽管是在暑假,2001年出生的郝阳仍需要起早贪黑,每天早起去上课,晚上常常做作业做到11点半。

郝阳的妈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是很想玩手机,但是如果玩手机,作业就做不完了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于1999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对全国十个省(市)进行了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201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00后”学习负担加重,睡眠少、运动少、阅读少的现象仍较为突出。也因此,有人认为他们是“三少一代”。

郝阳是山东省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在这个高一到高二的暑假,郝阳母亲给他报了一个预习下学期课程的辅导班,40天的暑假被占去了一半。

“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同学都会报辅导班,补课或是预习之后的课程。”郝阳的妈妈说,“不提前上辅导班预习,上课根本跟不上进度。一般学校高二上学期就要学习完所有的高中课程。”

调研显示:对比“90后”,“00后”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个小时,是“90后”的两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个小时,是“90后”的三倍。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内向课外转移的特点,小学生尤其突出。

从上小学的时候起,郝阳就在参加各种不同得课外班,他学过乒乓球、画画、围棋、笙等兴趣班,还有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没有中断的“新概念”英语培训。“主要是学着玩,让他多活动活动,这也都是一些休闲活动。没指望他在这些方面成才,所以现在也都没有坚持。”郝阳的母亲说。

生活在三线城市的易琛,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也没少上课外辅导。“初中以后的课外班,主要就是课业方面的辅导了。”易琛发现,“其实,越是家庭环境好,父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上的课外班越多,相应的孩子的成绩或素质也会越高。”

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城市的、小学的和家庭经济富裕的“00 后”上课外班时间多于农村的、初中的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女生、学生干部和独生子女休息日上课外班时间明显多于男生、非学生干部和非独生子女。表明“00后”拥有的资源越多,上课外班的时间越长。

“总的来说,‘00后’的学习压力更大了。”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高中老师说。

更务实的千禧一代

“‘00后’学习压力的增大,或许跟不均衡的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关系。”上述高中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由于这些年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快速涌入城市的人口争夺着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这位老师说,“城市里面,中考过后,大约只有一半的学生有高中可上。落榜的学生有的去读了职高、技校,或是去当兵等。”

“其实,和之前的学生相比,‘00后’们同代际内展现出来的差异与‘90后’‘80后’比也越来越大了。素质高、成绩好的孩子发展得更好,而性格或成绩不好的孩子却更差了。”这位教了30多年学的老师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也明显感觉出这些学生不同的年代特点。

另外一方面,父母都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易琛、郝阳们也看到,除了高考,身边的同学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出国读高中、读大学……易琛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被俄罗斯罗斯托夫国立音乐学院录取。

“父母拥有的资源越多、视野更广,相应孩子的选择也会越多、发展的越好。”易琛初中所读班级为全校的尖子班,“中考大家考得都不错。尽管如此,有的同学还是选择中考后去上海一所国际高中就读,筹备出国。”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阶层流动性降低,收入阶层越来越固化。根据报告,也就是说,试图凭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郝阳的母亲说:“我们没法为他提供本科就出国读书的条件,所以现在只能靠他自己。现在学校会很清晰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我们也会告诉他,如今就业竞争大,有些招聘单位会要求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为985高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从“90后”到“00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4.3%的“00后”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将来有好工作、适应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目的可归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即学习是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90后”相比,这类学习动机逐渐上升,增长3.3%。

另一方面,“00后”将来造福社会、喜欢读书的学习动机和“90后”相比却呈现下降趋势。

与报告分析结果一致,易琛说:“我们都比较务实。‘寒窗’12年,就是为了高考。学校也是这么教我们的”。

刻苦学习的易琛、郝阳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但脚步不能停,都得奋斗下去。

“00后”正当年

高考结束的这个暑假,易琛和他的同学们也都没闲着。

易琛说:“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暑期公益活动,也去辅导班代了节课。之后打算在家准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考试。”

“有的同学去餐厅、商场打工,有的去学车了,有的去辅导班代课赚钱,有的在家照看弟弟妹妹,还有的就是忙自己事情的(旅游、学些爱好等),人数大约各占1/5。”易琛说。

“其实,我们班50多个同学,独生子女不超过十个。但大家的弟弟妹妹都还小,最大的也才上小学一年级。”易琛说。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自此,中国的“独生子女”群体成为普遍又独特的存在,独生子女现象也被打进“80后”“90后”“00后”的血液,被广泛关注。

尽管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公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大多“00后”身上,独生子女特征依然明显。

“他们还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郝阳的母亲说,“但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平时确实都以他为中心。”

不过,多份调研报告均显示,尽管“00后”存在独生子女的意识,但他们并不拒斥群体意识,因为自身利益能得到更多关注和呵护,反而更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对“他者”的关怀。

在王逸凡看来,这或许与“00后”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听身边同学描述,他们的家庭氛围都比较融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等。”王逸凡说。年轻的父母不再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的家庭环境更加民主。家庭环境鼓励“00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看到社交平台上的不同意见,会产生同理心。

此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曾对媒体表示,在家庭层面,“00后”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关注度下降,对心理健康、在校表现的关注度大幅上升。总体而言,亲子关系的改变,使“00后”一代的家庭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变强,参与能力也变得更高。

报告显示,“00后”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与感受,更看重个体的幸福,对社会价值的追求逐渐下降。具体来说,“00后”对亲情、友情的需要较“90后”呈现增长趋势,对“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比“90后”下降了14.1%。

“我是因为极度渴望友情,才慢慢转变性格,逐渐变得开朗的。大概是太沉默容易孤独吧。”易琛笑着说。

“其实,我们还比较幼稚,也比较叛逆,为自己考虑比较多。”易琛诚恳地说,或许我们的“三观”都还没有定型,但不管怎么样,第一步已经迈出。

“未来不是梦,青春不散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易琛决定,把这句话印在毕业聚会的横幅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00后”画像

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后”年满18岁。首批“00后”中的大多数也已经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高校读书、高三复读或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7月底,新浪微博上一个“看不懂00后的缩写”的话题引来2000多万的阅读。一些看不懂的缩写和词句,刺激着网友的神经。

“dd(在吗或顶顶)、xswl(笑死我了)、xjj(小姐姐)、sk(生快)……”

微博评论里,很多“00后”忙表示“看不懂,老了;我从来不用这些,这个锅我们00后不背”。

“我也看不懂,没用过,确实有部分人在用,但很少。”2000年出生的易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后”年满18岁。首批“00后”中的大多数也已经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高校读书、高三复读或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和“80后”“90后”一样,千禧年出生的一代,始终吸引着外界的目光。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资源更加丰富的中国,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经历着高速的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巨变。

有人说“00后”更加开放、平等、包容;有人则说他们更加自我、个性、务实。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像是一个“谜”,但在“00后”家长们的眼中,他们就只是“孩子”。一份份的关注,拼凑着“00后”群体的模糊且残缺的画像。

生于2000年、2001年的“00后”却认为,自己与“90后”们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

“准确地说,‘00后’的精神特质也就是青年人的精神特质,例如特立独行、追求自由之类,应该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的。”易琛说。

“大众对于‘00后’的评价有的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但也有一部分就比较偏颇,比如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之类。”在这些真正的“00后”看来,评价他们还是要眼见为实,“不应该以偏概全,要客观。”

最富裕的一代

“潮”,或许是一些城市“00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00后’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接受新事物也很快。”山东省临沂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他们从小就可以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工具,他们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早已超越了与他们同龄时的“90后”“80后”“70后”前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这与“00后”生于网络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今年5月,腾讯发布《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起,移动互联网逐渐普遍应用,众多社交平台出现,而这正是首批“00后”的中学时期,手机的使用在学生中更为普遍。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调研报告,在休闲生活方面,与“90后”相比,“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更浓烈的信息化色彩。“00后”总体上的休闲方式是喜静不喜动。网络的吸引力出现了大幅上升,33.4%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网,比“90后”增加了20.7%。

生长在信息化的时代,“00后”的爱好也更加的多元,古风、手账、动漫、手游、玄幻文学、拍视频等。而且,相比“90后”,“00后”在垂直领域的爱好更加细分。例如,“古风”领域就可细分为汉服圈、古文圈、古典音乐圈等。

与外界认为“00后”肤浅不同的是,一位古风类音乐社团的负责人,对年轻一代有着不同的观察。“出生在中国经济腾飞年代的他们,一出生就是很自豪的,有着对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需求。”

多样化的爱好与需求的产生,显然与“00后”丰富的物质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调研报告,约70%的“00后”拥有存款,其中23.4%的“00后”存款在5000元以上。然而超过50%的同龄“90后”少年儿童没有自己的“小金库”。

从上小学5年级开始,2004年出生的李泽昕开始主动跟妈妈要求,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为此李泽昕还专门准备了一个记账本,一到农历新年,收压岁钱、记账成了他最主要的任务:学费多少钱、补课班多少钱,文具多少钱,剩下的每天可以开支多少,能否省下些跟同学们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看在眼里的妈妈也就真的放手不管了,“有了这个记账本,他反而不天天买零食、逛小店了,说是要存下来留着买最喜欢的大件儿。偶尔还会给妹妹买个小玩具”。

相较而言,“00后”可以说是最富裕的一代。

“我把压岁钱都存了下来,3000多元。”易琛说,“因为学校统一要求住校,大家手里都会有些零用钱。有些女生就会代购一些护肤品、化妆品等;男生偶尔也会买一些鞋子、耳机。”

“当然,网购的同学还是少数。因为学校不允许我们带手机,每天基本也只有回到宿舍睡觉之前的一点点时间偷着看一看。”易琛说,“平时主要还是父母带我买,基本不会动自己的钱,但我会提前选好品牌、款式。”

根据媒体报道,视频网站B站董事长陈睿曾在2017上海网络视听季大会上表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从小在物质上非常富足,因此在文化消费层面上,也相应有着更高、更多样化的需求。“从国风、科技、美食、美妆甚至是布袋戏,每个看似小众的文化背后,都有大量的爱好者和追随者。”

这个暑假,易琛关注了几个时尚博主的公众号,他喜欢潮牌,喜欢AJ(Air Jordan)的鞋子。“就是好看,当然还有致敬乔丹的意思。”易琛平时非常喜欢看NBA的节目。

18岁的女孩儿王逸凡平时则更喜欢刷淘宝、看小红书,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支口红。“我主要买的是护肤品,但我有一个室友,会为了买一盘喜欢的眼影而特意攒钱。”

1990年出生的王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些‘00后’的日常穿搭,甚至是护肤品、化妆品的使用,和我们已经没什么区别。”

“00后”和同龄的“90后”“80后”相比,有了更大的财务自主权,与此同时,或许这也使得他们有了不同的消费习惯。

“二次元”G站董事长朱明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00后’在移动支付上的习惯特别好。当‘70后’还在淘盗版光碟、‘80后’热衷于网络下载电影,‘90后’还在纠结要不要QQ包月的时候,‘00后’已经直接选择包年了。”

“00后”因为其小众且多元的消费思维,以及其消费潜力而受到泛娱乐行业的关注。

根据媒体的报道,多位资本人士表示,“00后”作为成长红利和科技红利的宠儿,具有更强的个人意识和精神追求,兴趣爱好的垂直细分以及消费能力的稳步提升,势必为泛娱乐行业的发展带来更明确的方向及利好。

“三少一代”

尽管很多“00后”喜欢手游、爱看动漫,喜好看起来更加多元、细分,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或许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代。

尽管是在暑假,2001年出生的郝阳仍需要起早贪黑,每天早起去上课,晚上常常做作业做到11点半。

郝阳的妈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是很想玩手机,但是如果玩手机,作业就做不完了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于1999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对全国十个省(市)进行了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201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00后”学习负担加重,睡眠少、运动少、阅读少的现象仍较为突出。也因此,有人认为他们是“三少一代”。

郝阳是山东省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在这个高一到高二的暑假,郝阳母亲给他报了一个预习下学期课程的辅导班,40天的暑假被占去了一半。

“基本上他们所有的同学都会报辅导班,补课或是预习之后的课程。”郝阳的妈妈说,“不提前上辅导班预习,上课根本跟不上进度。一般学校高二上学期就要学习完所有的高中课程。”

调研显示:对比“90后”,“00后”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个小时,是“90后”的两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个小时,是“90后”的三倍。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内向课外转移的特点,小学生尤其突出。

从上小学的时候起,郝阳就在参加各种不同得课外班,他学过乒乓球、画画、围棋、笙等兴趣班,还有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没有中断的“新概念”英语培训。“主要是学着玩,让他多活动活动,这也都是一些休闲活动。没指望他在这些方面成才,所以现在也都没有坚持。”郝阳的母亲说。

生活在三线城市的易琛,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也没少上课外辅导。“初中以后的课外班,主要就是课业方面的辅导了。”易琛发现,“其实,越是家庭环境好,父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孩子上的课外班越多,相应的孩子的成绩或素质也会越高。”

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城市的、小学的和家庭经济富裕的“00 后”上课外班时间多于农村的、初中的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女生、学生干部和独生子女休息日上课外班时间明显多于男生、非学生干部和非独生子女。表明“00后”拥有的资源越多,上课外班的时间越长。

“总的来说,‘00后’的学习压力更大了。”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高中老师说。

更务实的千禧一代

“‘00后’学习压力的增大,或许跟不均衡的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关系。”上述高中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由于这些年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快速涌入城市的人口争夺着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这位老师说,“城市里面,中考过后,大约只有一半的学生有高中可上。落榜的学生有的去读了职高、技校,或是去当兵等。”

“其实,和之前的学生相比,‘00后’们同代际内展现出来的差异与‘90后’‘80后’比也越来越大了。素质高、成绩好的孩子发展得更好,而性格或成绩不好的孩子却更差了。”这位教了30多年学的老师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也明显感觉出这些学生不同的年代特点。

另外一方面,父母都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的易琛、郝阳们也看到,除了高考,身边的同学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出国读高中、读大学……易琛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被俄罗斯罗斯托夫国立音乐学院录取。

“父母拥有的资源越多、视野更广,相应孩子的选择也会越多、发展的越好。”易琛初中所读班级为全校的尖子班,“中考大家考得都不错。尽管如此,有的同学还是选择中考后去上海一所国际高中就读,筹备出国。”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阶层流动性降低,收入阶层越来越固化。根据报告,也就是说,试图凭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郝阳的母亲说:“我们没法为他提供本科就出国读书的条件,所以现在只能靠他自己。现在学校会很清晰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我们也会告诉他,如今就业竞争大,有些招聘单位会要求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为985高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从“90后”到“00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4.3%的“00后”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将来有好工作、适应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目的可归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即学习是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90后”相比,这类学习动机逐渐上升,增长3.3%。

另一方面,“00后”将来造福社会、喜欢读书的学习动机和“90后”相比却呈现下降趋势。

与报告分析结果一致,易琛说:“我们都比较务实。‘寒窗’12年,就是为了高考。学校也是这么教我们的”。

刻苦学习的易琛、郝阳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但脚步不能停,都得奋斗下去。

“00后”正当年

高考结束的这个暑假,易琛和他的同学们也都没闲着。

易琛说:“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暑期公益活动,也去辅导班代了节课。之后打算在家准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考试。”

“有的同学去餐厅、商场打工,有的去学车了,有的去辅导班代课赚钱,有的在家照看弟弟妹妹,还有的就是忙自己事情的(旅游、学些爱好等),人数大约各占1/5。”易琛说。

“其实,我们班50多个同学,独生子女不超过十个。但大家的弟弟妹妹都还小,最大的也才上小学一年级。”易琛说。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自此,中国的“独生子女”群体成为普遍又独特的存在,独生子女现象也被打进“80后”“90后”“00后”的血液,被广泛关注。

尽管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公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大多“00后”身上,独生子女特征依然明显。

“他们还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郝阳的母亲说,“但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平时确实都以他为中心。”

不过,多份调研报告均显示,尽管“00后”存在独生子女的意识,但他们并不拒斥群体意识,因为自身利益能得到更多关注和呵护,反而更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对“他者”的关怀。

在王逸凡看来,这或许与“00后”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听身边同学描述,他们的家庭氛围都比较融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等。”王逸凡说。年轻的父母不再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的家庭环境更加民主。家庭环境鼓励“00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看到社交平台上的不同意见,会产生同理心。

此外,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曾对媒体表示,在家庭层面,“00后”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关注度下降,对心理健康、在校表现的关注度大幅上升。总体而言,亲子关系的改变,使“00后”一代的家庭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变强,参与能力也变得更高。

报告显示,“00后”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与感受,更看重个体的幸福,对社会价值的追求逐渐下降。具体来说,“00后”对亲情、友情的需要较“90后”呈现增长趋势,对“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比“90后”下降了14.1%。

“我是因为极度渴望友情,才慢慢转变性格,逐渐变得开朗的。大概是太沉默容易孤独吧。”易琛笑着说。

“其实,我们还比较幼稚,也比较叛逆,为自己考虑比较多。”易琛诚恳地说,或许我们的“三观”都还没有定型,但不管怎么样,第一步已经迈出。

“未来不是梦,青春不散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易琛决定,把这句话印在毕业聚会的横幅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