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维
如今,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省份陕西,肩负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使命,把准时代脉搏,紧盯追赶超越目标,绘就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蓝图。从高水平“引进来”到大规模“走出去”,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深度连接,释放出强劲的牵引力,使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文旅:全球游客来陕渴望越来越迫切
今年6月毕业季,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一组穿越时空的“唐风”毕业照引起广泛关注。在小雁塔悠扬的晨钟声中,留学生们纷纷变身成为来到大唐长安的外国使节、丝路商人、舞姬,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来演绎对陕西西安的喜爱。
陕西积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发挥科教与人文优势,正在成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和文化门户。陕西高校搭建的“一带一路”高等教育“朋友圈”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实验室、米兰理工大学的联合设计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交通大学的中亚商学院,都能看到用当地语言和汉语书写的“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字样的牌匾。“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加入,形成跨越五大洲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开放的陕西敞开大门。作为旅游大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全球朋友来陕旅游感受别样精彩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使旅游富矿强劲增长,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28亿人次,同比增长24.14%;旅游总收入3076.43亿元,同比增长30.2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1%,国际旅游收入1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7%;过夜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5.17%,收入同比增长18.04%;一日游人数同比增长26.99%,收入同比增长43.48%;休闲度假游客占来陕游客总人数的34.64%,同比提高5.72%。
物流:“门户”多元开放释放裂变效应
门户经济使物流产业大放异彩。今年3月7日上午,满载45车货物的X8001次中欧班列从新筑车站驶出,这是2018年陕西开行的第100列中欧班列。目前从西安出发的国际班列已可到达中亚五国以及德国、波兰、芬兰、匈牙利等多个欧洲国家。6月13日,从比利时根特回程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沃尔沃整车进口专列抵达西安。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局副局长白秦滨说,2018年以来,“长安号”先后开行了绿豆进口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和整车进口专列,目前运营线路已达到8条,2018年预计开行1000列。
借“长安号”国际班列、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陕西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三路并举”,通过“大通道”“大平台”“大经贸”“大交流”,积极打造国家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陕西资源配置的“门户”越来越多元化,开始释放出裂变效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号”开行数量同比增长6.1倍,货值同比增长7.7倍,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通过加速构建包括中欧班列在内的立体丝路通道和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上的陕西定位愈加明晰。
经贸:开放元素汇聚让陕西经济活力更足
门户经济让陕西“引进来”、“走出去”的效率越来越高,不仅将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而且让各方搭乘发展的“快车”和“便车”,丝博会、杨凌农高会、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等高规格活动精彩纷呈,招商引资效应不断显现,使陕西对接世界的机制尤为高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陕西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76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14.37亿美元。
今年5月中旬,以促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助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第三届丝博会在陕西西安举行,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2位政要、1900余名境外嘉宾将投资兴业、开拓市场的目标瞄准陕西,在这场国际经贸盛宴中,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通过开放之门,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使陕西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商机、发挥影响力的同时,自身也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不断壮大。
统计显示,第三届丝博会陕西省代表团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1.22亿美元,其中外资额47.08亿美元,增长16.5%;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4045.21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5.19亿元。在投资规模上,亿元以上项目居多,国内联合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项目个数为1496个,占签订项目个数的73.6%;投资总额18500.6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8.7%。国内联合项目当年到位资金3929.61亿元,资金到位率为21.0%,较上届增长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省际联合稳中有增,一线城市投资比重增加。 窥一斑而知全豹,众多开放平台的构建、开放元素的汇聚,让陕西开放型经济活力更足、实力更强。
营商:陕西民间投资上半年增速全国第一
发展门户经济,营商环境优化为陕西提供重要的制度平台。借助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制度创新高地,陕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效率变革。受我省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持续利好推动,今年以来,我省民间投资的政策和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增速开始持续走高。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市规划的第二批特色小镇,斑斓小镇项目总面积已完成10万平米。西咸新区通过持续推进“3450”综合行政效能审批制度改革,进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水电气暖报装业务“一站式”办公、“集中化”服务等举措,促进民间资本不断涌入。随着斑斓小镇、恒大童世界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西咸新区民间投资增长56.1%,增速位于全省第一。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吃下了在陕投资发展的定心丸。今年年初,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入驻新建完成的一期场地,总投资超过3亿元。在这之前,铂力特接到了上海、江苏等东南沿海省市的邀请。但是西安“店小二式”的服务,优厚的投资创业政策,让公司上下打消顾虑,决定留在西安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有得天独厚的环境,陕西是航空航天最大的省份,现在又讲究军民融合,有很多211、985大学,可以吸引到很多优秀的人才落地西安,所以我们综合考虑留在了西安,我们预计在2019年启动公司的二期建设工程。”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4.2%,较上年同期加快20.8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新高,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在建项目793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574个,亿元以上项目1828个,增加271个。
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8.6%,这个速度在全国排第五位,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24.2%,排在全国第一位,这是一个反映整个经济活力的指标,也是反映经济人气旺不旺的指标。我们民间投资上来了,就证明我们这个8.6%的增长是具有活力的。”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上的陕西定位愈加明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加速释放外向型经济活力。“挂牌一年多来,陕西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正让陕西重现历史上“万商云集”的景象。
来源:三秦都市报
原标题:门户经济打开陕西发展新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