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5亿英磅的伦敦水晶宫重建计划搁浅 浙商中融没那么幸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5亿英磅的伦敦水晶宫重建计划搁浅 浙商中融没那么幸运

商业开发和公共资源之间该如何平衡?野心勃勃的重建伦敦水晶宫计划遭到了英国本地人的抵制,想要适应海外做生意的逻辑,浙商中融集团还需加把劲。

图片来源:网络

对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开发商来说,重建一座曾被一场大火吞噬的地标建筑或许不是什么难事,麻烦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本地人对这项总投资规模5亿英镑(约合48.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重建计划领情。被美国投资界誉为“中国地产界的巴菲特”的倪召兴眼下正面临这样的挑战。

早在17个月前的2013年9月,英国伦敦政府的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曾大张旗鼓地启动了重建水晶宫(Crystal Palace)的宏伟计划,“草根”出身的浙商倪召兴带领旗下的中融成为备受瞩目的操刀者。

而如今,这一曾经登上国际主流财经媒体头条的计划似乎已陷入停滞。据批露这则消息的英国《金融时报》称,重建水晶宫计划的操盘者中融集团被授予的“16个月排他期”已于今年2月份终止,然而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融提出了针对该地段的建筑规划申请或设计方案。

中融集团当家人倪召兴于2013年10月提出重建计划时,曾表示要斥资5亿英镑(约合48.3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文化胜地”。计划修建的“水晶宫”长约500米、高50米,可举办艺术品展览、拍卖和交易活动,还将设有酒店等配套设施,整个项目的体量等同于原水晶宫的规模,并计划于2015年底开工,2018年完工。

据《金融时报》的报道,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开建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和公共资源之间的平衡,目前谈判的主要争论焦点之一,就是对绿地损失的顾虑、以及界定开发商对公共土地的控制权。

资料显示,水晶宫原址地块被规划为城市公共土地,这意味它的开发要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中融集团希望拥有项目地块125年的租期,以及对土地和建筑100%的控制权。在项目开发细节一直不明确的情况下,当地居民及政界人士对于开发商寻求该地块125年租期的消息感到担忧,提出这将等同于出售该地块。

该地区大选候选人、绿党发言人汤姆·钱斯(Tom Chance)表示:“布罗姆利区和大伦敦政府应该停止折腾千奇百怪的地产项目,让中融集团卷铺盖走人。”部分市民认为,这个项目其实来得不是时候,虽然很多人都愿意水晶宫重建,但重建在如今珍贵的绿地上是不恰当的。

拥有水晶宫原址土地控制权的布罗姆利区地方议会表示,仍在继续与中融集团开展密切磋商。不过,如今“如果有人提出”对该地段的任何其他开发方案,他们也会“认真听取”。

中融集团水晶宫项目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他们依然全心全意地投入该项目的投资。他还补充说,关于是否继续签署一份排他协议,目前仍在磋商之中。

作为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之一,位于伦敦东南部、曾主办过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承载了大英帝国无数荣耀。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结构建筑,因其极具创新意义的玻璃结构得名,象征着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辉煌。博览会后,水晶宫于1854年从之前的海德公园移至伦敦南郊的布罗姆利区,但在1936年毁于一场大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5亿英磅的伦敦水晶宫重建计划搁浅 浙商中融没那么幸运

商业开发和公共资源之间该如何平衡?野心勃勃的重建伦敦水晶宫计划遭到了英国本地人的抵制,想要适应海外做生意的逻辑,浙商中融集团还需加把劲。

图片来源:网络

对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开发商来说,重建一座曾被一场大火吞噬的地标建筑或许不是什么难事,麻烦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本地人对这项总投资规模5亿英镑(约合48.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重建计划领情。被美国投资界誉为“中国地产界的巴菲特”的倪召兴眼下正面临这样的挑战。

早在17个月前的2013年9月,英国伦敦政府的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曾大张旗鼓地启动了重建水晶宫(Crystal Palace)的宏伟计划,“草根”出身的浙商倪召兴带领旗下的中融成为备受瞩目的操刀者。

而如今,这一曾经登上国际主流财经媒体头条的计划似乎已陷入停滞。据批露这则消息的英国《金融时报》称,重建水晶宫计划的操盘者中融集团被授予的“16个月排他期”已于今年2月份终止,然而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融提出了针对该地段的建筑规划申请或设计方案。

中融集团当家人倪召兴于2013年10月提出重建计划时,曾表示要斥资5亿英镑(约合48.3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文化胜地”。计划修建的“水晶宫”长约500米、高50米,可举办艺术品展览、拍卖和交易活动,还将设有酒店等配套设施,整个项目的体量等同于原水晶宫的规模,并计划于2015年底开工,2018年完工。

据《金融时报》的报道,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开建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和公共资源之间的平衡,目前谈判的主要争论焦点之一,就是对绿地损失的顾虑、以及界定开发商对公共土地的控制权。

资料显示,水晶宫原址地块被规划为城市公共土地,这意味它的开发要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中融集团希望拥有项目地块125年的租期,以及对土地和建筑100%的控制权。在项目开发细节一直不明确的情况下,当地居民及政界人士对于开发商寻求该地块125年租期的消息感到担忧,提出这将等同于出售该地块。

该地区大选候选人、绿党发言人汤姆·钱斯(Tom Chance)表示:“布罗姆利区和大伦敦政府应该停止折腾千奇百怪的地产项目,让中融集团卷铺盖走人。”部分市民认为,这个项目其实来得不是时候,虽然很多人都愿意水晶宫重建,但重建在如今珍贵的绿地上是不恰当的。

拥有水晶宫原址土地控制权的布罗姆利区地方议会表示,仍在继续与中融集团开展密切磋商。不过,如今“如果有人提出”对该地段的任何其他开发方案,他们也会“认真听取”。

中融集团水晶宫项目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他们依然全心全意地投入该项目的投资。他还补充说,关于是否继续签署一份排他协议,目前仍在磋商之中。

作为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之一,位于伦敦东南部、曾主办过1851年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承载了大英帝国无数荣耀。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结构建筑,因其极具创新意义的玻璃结构得名,象征着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辉煌。博览会后,水晶宫于1854年从之前的海德公园移至伦敦南郊的布罗姆利区,但在1936年毁于一场大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表示它的烧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