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土耳其足球超级联赛,科尼亚体育穿上一款特殊的球衣:他们在袖口处印上土耳其里拉的标志,支持正在经济危机中风雨飘摇的共和国。
里拉贬值将土耳其足球的债务问题进一步摆上台面,暴露出各俱乐部多年来的短视与经营不善。
近几个赛季,债务成为困扰土耳其俱乐部的首要心病。土耳其NTV体育频道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费内巴切、加拉塔萨雷、贝西克塔斯和特拉布宗体育的债务总额达到92亿里拉,是2012年的3.6倍。其中费内巴切的负债高达32亿里拉(约6.2亿欧元),其它三队的债务都在10亿里拉以上。
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负责人安德烈亚·特拉韦尔索曾在采访中表示,“俱乐部负债高于资产,土耳其联赛还是独一家。”
欧足联在2011年引入财政公平法案,确保各俱乐部实现收支平衡,以防日后出现财政危机。针对违反法案的球队,欧足联会采取罚款、限制转会与注册人数等处罚,甚至剥夺严重者的欧战资格。
2016-17赛季,加拉塔萨雷就曾因前一周期的财政问题,被欧足联禁止参加欧洲赛事。今年6月财政公平审核,这家老牌强队又因未遵守收支平衡规定而重签协议,并将面对最高1500万欧元的罚款。
缺乏可持续的经营理念,是土耳其球队深陷债务麻烦的主要原因。德勤2018年度报告显示,土超联赛在16-17赛季的总收入达到7.34亿欧元,其中转播收入为3.52亿欧元,这两项均仅次于五大联赛。然而不菲收益并未被用于偿还债务、青训建设以及完善运营。
大俱乐部希望通过短期内引进强援提高成绩,进而获得稳定的欧冠收入。但由于球员高薪低能以及磨合不利等因素,土超球队不仅没能在欧洲赛场取得突破,反而陷入债台高筑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土耳其俱乐部通过欧元支付球员工资与转会费,门票以及转播等收入则以里拉结算。正因如此,近期的货币贬值加深了土耳其俱乐部的财政困局。
债务枷锁愈发难解的背景下,土耳其俱乐部的引援与建队思路开始出现转变。伊斯坦布尔三强在今夏转会窗的总投入仅为1850万欧元,最大手笔不超过450万欧元,相比之下,去年夏窗仅加拉塔萨雷一家的转会开销就超过4000万欧元。
好的一面是,各队捉襟见拙的处境为年轻球员的崭露头角提供催化剂,并促使习惯大手大脚的土超强队重新思考球队的未来。继培养出云代尔以及瑟云居等本土新星的阿尔蒂诺尔杜之后,更多俱乐部开始重视年轻球员的价值。
在债务问题最为深重的费内巴切,新主席阿里·科奇为俱乐部带来一阵春风。这位土耳其首富家族之子并未大肆招兵买马,而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俱乐部与青训营的建设,并请来善与年轻人共事的荷兰人科库执掌教鞭。
这股新鲜空气甚至成为今夏土耳其联赛的关键词,激起各队间的良性竞争。
“如今的土耳其足球呈现出积极的态势,这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阿里·科奇,”贝西克塔斯主席菲克雷特·奥尔曼说道。他治下的“黑鹰”在近几年采取审慎的转会政策,着眼于海外商业开发,寻求多元收益模式,在理财方面堪称当今土耳其足坛的优秀范本。
不可否认,“费内巴切之春”难以成为改变土耳其足球环境的决定性因素,结构性调整与政策变革才是关键。大多数土耳其俱乐部归会员联合所有,主席任期为两到三年,且无需为球队负债担责,导致经营理念常锢于短视思维。
今年7月,土耳其足协发布新政,规定俱乐部主席将为各队债务负责,这被视作改善球队架构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是扩大会员范围并延长主席任期,还是干脆推行俱乐部私有化?土耳其联赛的未来何去何从,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