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红杉中国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中国1011家AI企业位居第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红杉中国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中国1011家AI企业位居第二

截至2018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达4925家,中国1011家居第二,约为美国的一半。

昨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举办了“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正式发布《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时表示,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将相辅相成,实现共生,我国已经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抓住人工智能创造的巨大红利,同时未雨绸缪,才能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难题和挑战。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所推动的知识经济将在基础资源结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和贸易结构上有别于传统经济,它的兴起有助于解决中国在一些行业,特别是中高端服务业中存在的供给瓶颈,对于缓解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具有关键意义。

报告援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达4925家,中国1011家居第二,约为美国的一半。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20个城市中,美国占了9个,中国有4个城市入围。北京以395家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杭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也进入全球20强城市之列。

从技术布局看,中国企业较多布局于语音和视觉相关的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基础硬件上占比偏少;从行业布局看,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集中于终端产品,在AI垂直领域(AI+)的比例偏低。另外,交通物流业是未来有较大可能面临就业替代的行业。从总体上看,未来中国可能有70%的职业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麦肯锡公司估计,预计2016-2030 年间,中国被替代的全职员工的规模约在4000-4500万。到2030 年,自动化将使中国五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不复存在,如果自动化进程更快,到2030年,近1亿劳动者需要更换职业类型。 

据iResearch数据显示,语音和视觉识别技术分别占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60%和12.5%。在中国所有人工智能公司中,71%专注于开发应用,其中研究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5%和13%;兼顾机器学习算法的公司只占29%;致力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仅9%;专注于深度学习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最受中国市场青睐的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智能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2015-2016年间,这三个领域总投资额均超过10亿人民币。排在之后的是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金融等,单个领域投资总额也都超过5亿人民币。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IDG 资本、 经纬创投、真格基金、云峰基金等在内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活跃度较高。

依据CB insight 数据,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金额从2012年的5.6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49.68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2%。同期,中国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接受的投资金额从0.08亿美元增长到了26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25%。《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披露的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要高于前述的统计,全球投资规模从2013年的不到50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接近400亿美元,中国的总投融资规模增长迅猛,2017年已经达到277.1亿美元。 

另外,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370亿美元,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6亿美元左右。 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0%,其中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270亿美元、342亿美元和672亿美元;我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三大层次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44亿美元、6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

以下是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首先,我代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一方面具有前瞻性,谈的是处在科技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又非常古老,谈的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十分关心的就业,也就是“饭碗”问题。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呢?我看今天大家注意力已经被我旁边的机器人吸引过去了。确实,机器人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当中突飞猛进,这个背后是语音识别、大数据计算、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加智能的机器人,在我们生活当中会变得随处可见。

机器人的常态化应用,首先肯定是件了不起的事,能够给人类帮上不小的忙。往深处说,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甚至会带来整个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作为追赶者,能否借助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打破既定的国际产业的技术和发展的格局?

过去几年里,红杉资本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进行了探索和布局,系统性地投资了一批领先企业。应该讲,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些理解、积累,但是即使这样,我们面对上述问题,也不能够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拜访卢迈秘书长,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就红杉而言,我们可以把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贡献出来,提供一个角度的观察,一个行动的思路和一个发展的建议。我要特别感谢过去一年里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课题组的同事们进行了艰苦而高效的工作,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这样一份报告的面世,对于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对未来人力资本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讨论声音,在学习这份报告的过程当中,我有些思考跟大家分享。

首先,人工智能会在一些特定的场景里,比如工厂的流水线、安保、疾病的诊断等多方面,通过成千上万次训练,在大数据计算的赋能下逐渐超越人类,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重复性、机械性、繁琐工作。

比如在肺癌筛查方面,每个医生每天平均看200-300张片子,80%的时间用在做重复的节点识别工作。红杉中国投资的推想科技,运用AI技术辅助全世界的医生,每天诊断超过20000例病人肺部影像,成了医生的好帮手。

另外,我们看到在逻辑尝试、创新能力、人文关怀方面,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替代人类,也就是说,我们离大家所说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一段路,而从低智能工作当中抽身的人类,现在可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些机器解决不了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意义将从劳动变成创造,更多的头脑将用于思考科技创新的新燃点,发现文化艺术的新燃点,这样也能致力于深化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我相信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会相辅相成实现共生。

今天我们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抓住这个巨大机会,同时未雨绸缪,应对好它所带来的可能的难题和挑战,如何提前让整个社会,尤其是人才培育体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教育和职业培养模式以及劳动力结构,能够适应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正是这份报告所希望能够探索的题中之意。卢迈秘书长和全体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为研究报告提供多方支持的单位了和个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你们高质量的工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和中国未来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有章可循的行动方案。

所以,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红杉中国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红杉中国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中国1011家AI企业位居第二

截至2018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达4925家,中国1011家居第二,约为美国的一半。

昨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举办了“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正式发布《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会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时表示,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将相辅相成,实现共生,我国已经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抓住人工智能创造的巨大红利,同时未雨绸缪,才能应对好人工智能带来的难题和挑战。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所推动的知识经济将在基础资源结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和贸易结构上有别于传统经济,它的兴起有助于解决中国在一些行业,特别是中高端服务业中存在的供给瓶颈,对于缓解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具有关键意义。

报告援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达4925家,中国1011家居第二,约为美国的一半。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20个城市中,美国占了9个,中国有4个城市入围。北京以395家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杭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也进入全球20强城市之列。

从技术布局看,中国企业较多布局于语音和视觉相关的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基础硬件上占比偏少;从行业布局看,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集中于终端产品,在AI垂直领域(AI+)的比例偏低。另外,交通物流业是未来有较大可能面临就业替代的行业。从总体上看,未来中国可能有70%的职业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麦肯锡公司估计,预计2016-2030 年间,中国被替代的全职员工的规模约在4000-4500万。到2030 年,自动化将使中国五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不复存在,如果自动化进程更快,到2030年,近1亿劳动者需要更换职业类型。 

据iResearch数据显示,语音和视觉识别技术分别占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60%和12.5%。在中国所有人工智能公司中,71%专注于开发应用,其中研究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5%和13%;兼顾机器学习算法的公司只占29%;致力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仅9%;专注于深度学习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最受中国市场青睐的领域为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智能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2015-2016年间,这三个领域总投资额均超过10亿人民币。排在之后的是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能金融等,单个领域投资总额也都超过5亿人民币。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IDG 资本、 经纬创投、真格基金、云峰基金等在内的投资机构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活跃度较高。

依据CB insight 数据,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金额从2012年的5.6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49.68亿美元,增长率达到42%。同期,中国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接受的投资金额从0.08亿美元增长到了26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25%。《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披露的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要高于前述的统计,全球投资规模从2013年的不到50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接近400亿美元,中国的总投融资规模增长迅猛,2017年已经达到277.1亿美元。 

另外,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370亿美元,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6亿美元左右。 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0%,其中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270亿美元、342亿美元和672亿美元;我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三大层次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44亿美元、66亿美元和110亿美元。

以下是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报告发布暨课题研讨会。首先,我代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一方面具有前瞻性,谈的是处在科技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又非常古老,谈的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十分关心的就业,也就是“饭碗”问题。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呢?我看今天大家注意力已经被我旁边的机器人吸引过去了。确实,机器人的发展在最近的几年当中突飞猛进,这个背后是语音识别、大数据计算、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加智能的机器人,在我们生活当中会变得随处可见。

机器人的常态化应用,首先肯定是件了不起的事,能够给人类帮上不小的忙。往深处说,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甚至会带来整个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作为追赶者,能否借助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打破既定的国际产业的技术和发展的格局?

过去几年里,红杉资本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进行了探索和布局,系统性地投资了一批领先企业。应该讲,我们对这个领域有一些理解、积累,但是即使这样,我们面对上述问题,也不能够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拜访卢迈秘书长,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我们相信这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就红杉而言,我们可以把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贡献出来,提供一个角度的观察,一个行动的思路和一个发展的建议。我要特别感谢过去一年里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课题组的同事们进行了艰苦而高效的工作,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这样一份报告的面世,对于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对未来人力资本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讨论声音,在学习这份报告的过程当中,我有些思考跟大家分享。

首先,人工智能会在一些特定的场景里,比如工厂的流水线、安保、疾病的诊断等多方面,通过成千上万次训练,在大数据计算的赋能下逐渐超越人类,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重复性、机械性、繁琐工作。

比如在肺癌筛查方面,每个医生每天平均看200-300张片子,80%的时间用在做重复的节点识别工作。红杉中国投资的推想科技,运用AI技术辅助全世界的医生,每天诊断超过20000例病人肺部影像,成了医生的好帮手。

另外,我们看到在逻辑尝试、创新能力、人文关怀方面,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替代人类,也就是说,我们离大家所说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一段路,而从低智能工作当中抽身的人类,现在可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些机器解决不了的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带来的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工作意义将从劳动变成创造,更多的头脑将用于思考科技创新的新燃点,发现文化艺术的新燃点,这样也能致力于深化对整个世界的人文关怀,我相信人工智能和人脑智能会相辅相成实现共生。

今天我们处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夜,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抓住这个巨大机会,同时未雨绸缪,应对好它所带来的可能的难题和挑战,如何提前让整个社会,尤其是人才培育体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教育和职业培养模式以及劳动力结构,能够适应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正是这份报告所希望能够探索的题中之意。卢迈秘书长和全体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为研究报告提供多方支持的单位了和个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你们高质量的工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和中国未来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有章可循的行动方案。

所以,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红杉中国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