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重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座“朝天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重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座“朝天门”

重庆来福士,位于与重庆这座城市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朝天门,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如今,这座即将全面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朝天门新地标,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朝天门的关注和思考。

8月23日,首届智博会盛大启幕,在这个重庆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博览会上,展示了来自全世界的前沿科技成果,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其中,新加坡活跃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新加坡是以“主宾国”身份亮相本届智博会,有超过30家新加坡信息通讯技术企业携创新技术参展,全面展示新加坡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应用。而在智博会开幕之前,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接受了重庆记者的专访,亲自为智博会打call,显示出新加坡对重庆、智博会的高度重视,这让人联想到了早已在重庆深耕多时的新加坡企业和多个正在紧密推进的合作项目。

自2015年11月7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后,星展、大华、华侨等新加坡三大银行齐聚,凯德置地、丰树集团、佳通轮胎、亚太纸业等重特大项目已顺利入驻重庆并健康发展而最为重庆人熟知的,当属凯德置地开发的重庆来福士了。

重庆来福士,位于与重庆这座城市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朝天门,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如今,重庆来福士建设工程已进度过半,这座即将全面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朝天门新地标,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朝天门的关注和思考。

追溯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发现,重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朝天门、代表着那个时代气质的朝天门。

从朝天门的前世今生,看懂一座城的历史

朝天门,是重庆母城文化的发源地,了解了朝天门的前世今生,我们就可以看懂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古代的朝天门:“迎官接圣 

朝天门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自古就是重庆城的重要交通节点,重庆最大的水运码头,这里以前确实有一座城门,是古代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不过,古时候朝天门主要的作用,还是如民谚所说是“迎官接圣”。

关于朝天门何时得名,传说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南宋时期,当时都城在长江下游的临安(今杭州),皇帝的圣旨要传达到重庆,都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最后达到朝天门码头,地方官员都要在出城门迎候,古时候皇帝为“天子”,故这座城门就此得名“朝天门”。

古时候的朝天,代表着皇权威严。据说那时候朝天门码头是不准民船停靠的,后来虽然取消了这个禁令,但最大、最好的码头,仍然是留给官船用的。

近代的朝天门:亲历百年开埠史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开关,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

1898年3月9日清晨,英国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蒸汽轮船出现在了朝天门码头,这是第一艘开进重庆的轮船,它也真正撞开了重庆对外开放的大门。立德乐之后,外国商船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到重庆,重庆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从此开始。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百年前重庆开埠是被迫的,但开埠却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的联系,西方的现代化因素由此逐渐输入重庆,有效刺激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向工业化时代转型,从而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到20世纪30年代,重庆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和工业基础。

抗战时期的朝天门:见证铁血抗战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将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后,不管是人员还是大型设备,几乎都是通过长江水道运到重庆,第一站就是朝天门码头。 

在被称为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宜昌大撤退中,近10万吨战略物资、3万多难民都是从宜昌沿着长江而上,在600公里外的朝天门码头登陆,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此后,川军出川抗日,大批热线男儿也是从朝天门出发,奔赴抗日第一线的。

那时的朝天门,代表着大后方,代表着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九十年代的朝天门:商业繁华与财富梦想

由于天然的水陆交通便利条件,朝天门自古就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和物资集散地,店铺林立、商贸发达。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商业氛围更是空前活跃,1991年,有37万平方米、15000多个摊位的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正式开业,不仅辐射重庆地区,还吸引了周边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商家。那时的朝天门可谓万商云集、货通天下,也是重庆市民的最爱逛的地方,那时候,美女们都会相约着去朝天门淘货,普通家庭则会全家出动,到朝天门购买各种价廉物美的日用百货,朝天门的日客流量达到20 万人次以上。

这时的朝天门,不但见证了重庆服装行业、小商品行业的崛起,在满足重庆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就了无数普通人的财富梦想。资料显示,1996年,朝天门市场的年交易额近40亿元,到2001年,交易额达80.06亿元,2006年市场交易额达200 亿元,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

其实每一个时代的朝天门,都会被时代赋予不同的使命,呈现不同的气质和象征意。但不管时空如何变幻,朝天门至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从未改变,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

这座“未来之城”,能否代表朝天门的未来?

1998年最后一天,朝天门广场竣工,迅速成为重庆的新地标。2005年9月,朝天门广场成为重庆市“零公里”标志点,成为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从此成为重庆的打卡胜地,是外地游客到重庆的必游之处。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朝天门逐渐显现出“老态”:空间饱和、设施陈旧、交通拥堵,连朝天门交易市场也撤离了这块“风水宝地”,重庆人也越来越不愿意到朝天门去了。

即使是近年来重庆都市旅游火遍全国,许多人慕名而来,但也仅仅是到朝天门广场看一下两江交汇的“鸳鸯锅”、在零公里标志旁留个影就匆匆离开,因为这里再没有其他留得住人的商业、娱乐以及餐饮、休闲等配套。

如何让朝天门片区得到整体提升,重新焕发生机?亟待破题。

2011年,凯德集团将旗下第九座来福士、中新合作示范项目和新加坡在华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落户朝天门。这座“未来之城”的落地,开启了朝天门的全新建设阶段,或许为这个难题带来了答案。

未来重庆的新地标?

朝天门片区的整体面貌,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老、旧。而来重庆来福士的落地,首先从视觉感官来说,将极大地改变朝天门片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格局,其体量大,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方,由8栋超高层建筑组成,外里面呈弧形,中间还有空中走廊相连,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据资料显示,这个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帆船,如果把渝中半岛看作一艘航行中的大船,朝天门广场是船头,重庆来福士的外立面的曲线形体和屏风构件,则像桅杆和风帆,寓意“朝天扬帆”。

虽然目前对于这座来福士的外形和体量,社会各界意见不一,但该建筑还是荣获了“中国高层建筑创新荣誉奖”。2017年12月,重庆来福士成功吊装首段钢结构,还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成为国内建筑史的一个传奇。

这些都说明,尽管褒贬不一,但它至少给行业、给城市带来了新冲击、新思路。就如同1982年,渝中区修建了会仙楼宾馆,因为是第一个高度超过解放碑的建筑而备受争议,但会仙楼后来成为了重庆时尚行业发源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庆高端消费、时尚潮流的标志。而36年后的重庆来福士,也许与当时的会仙楼一样,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无数的目光。

让离开的人又回到朝天门?

对于朝天门,重庆人吐槽最多的除了环境差,就是堵,很多人因此渐渐与朝天门疏远了。而重庆来福士建成后,有望打破朝天门的交通瓶颈。

重庆来福士整合了陆地和水运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公交中转站、码头和游客中心。据悉,项目地下有整整一层专门用作公交枢纽站, 10多条公交路线枢纽站将设在这里,地铁一号线也会直接通到朝天门。正如该项目负责人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等到明年项目建成,会优化朝天门的交通形态、很好地提升朝天门的通达性。

除了交通,重庆来福士带来另一个改变也将是很明显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解放碑—朝天门都是重庆唯一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是市民消费购物的唯一目的地。但是随着观音桥、沙坪坝商圈的崛起,解放碑—朝天门的地位受到极大冲击,而重庆来福士的落地,或将扭转这一局面。

重庆来福士规划有23.5万方的商业,为全自持型商业,计划将于明年开业,共规划引入450个品牌,其中新业态和品牌首店占比超30%。

在招商方面,重庆来福士商业将注重“新”和“差异化”,将尽可能多地引进首进重庆的品牌和新业态,提供更多有别于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一些大众品牌则主要以品牌旗舰店或概念店的形式引进。

除了商业,重庆来福士还有15余万方办公楼、3万方服务公寓和6万方五星级酒店等业态,目前正在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优质企业,重现朝天门片区金融商务区的昔日繁华。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环境的提升、交通的畅通,众多商家和品牌的引入,这里未来将是一个新的潮流消费聚集地、社交聚集地、高端商务区。在这里,人们可以从空中花园俯瞰两江交汇、可以购物休闲,可以享受美食、可以亲朋聚会、可以商务会谈……那些曾经远离朝天门的人,或将再次回归。

界面新闻楼市重庆站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读者使用该信息应谨慎并核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重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座“朝天门”

重庆来福士,位于与重庆这座城市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朝天门,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如今,这座即将全面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朝天门新地标,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朝天门的关注和思考。

8月23日,首届智博会盛大启幕,在这个重庆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博览会上,展示了来自全世界的前沿科技成果,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其中,新加坡活跃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新加坡是以“主宾国”身份亮相本届智博会,有超过30家新加坡信息通讯技术企业携创新技术参展,全面展示新加坡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应用。而在智博会开幕之前,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接受了重庆记者的专访,亲自为智博会打call,显示出新加坡对重庆、智博会的高度重视,这让人联想到了早已在重庆深耕多时的新加坡企业和多个正在紧密推进的合作项目。

自2015年11月7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后,星展、大华、华侨等新加坡三大银行齐聚,凯德置地、丰树集团、佳通轮胎、亚太纸业等重特大项目已顺利入驻重庆并健康发展而最为重庆人熟知的,当属凯德置地开发的重庆来福士了。

重庆来福士,位于与重庆这座城市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朝天门,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如今,重庆来福士建设工程已进度过半,这座即将全面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朝天门新地标,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朝天门的关注和思考。

追溯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发现,重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朝天门、代表着那个时代气质的朝天门。

从朝天门的前世今生,看懂一座城的历史

朝天门,是重庆母城文化的发源地,了解了朝天门的前世今生,我们就可以看懂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

古代的朝天门:“迎官接圣 

朝天门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自古就是重庆城的重要交通节点,重庆最大的水运码头,这里以前确实有一座城门,是古代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不过,古时候朝天门主要的作用,还是如民谚所说是“迎官接圣”。

关于朝天门何时得名,传说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南宋时期,当时都城在长江下游的临安(今杭州),皇帝的圣旨要传达到重庆,都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最后达到朝天门码头,地方官员都要在出城门迎候,古时候皇帝为“天子”,故这座城门就此得名“朝天门”。

古时候的朝天,代表着皇权威严。据说那时候朝天门码头是不准民船停靠的,后来虽然取消了这个禁令,但最大、最好的码头,仍然是留给官船用的。

近代的朝天门:亲历百年开埠史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 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开关,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

1898年3月9日清晨,英国人立德乐驾驶“利川”号蒸汽轮船出现在了朝天门码头,这是第一艘开进重庆的轮船,它也真正撞开了重庆对外开放的大门。立德乐之后,外国商船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到重庆,重庆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从此开始。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百年前重庆开埠是被迫的,但开埠却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的联系,西方的现代化因素由此逐渐输入重庆,有效刺激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向工业化时代转型,从而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到20世纪30年代,重庆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和工业基础。

抗战时期的朝天门:见证铁血抗战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将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后,不管是人员还是大型设备,几乎都是通过长江水道运到重庆,第一站就是朝天门码头。 

在被称为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宜昌大撤退中,近10万吨战略物资、3万多难民都是从宜昌沿着长江而上,在600公里外的朝天门码头登陆,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此后,川军出川抗日,大批热线男儿也是从朝天门出发,奔赴抗日第一线的。

那时的朝天门,代表着大后方,代表着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九十年代的朝天门:商业繁华与财富梦想

由于天然的水陆交通便利条件,朝天门自古就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和物资集散地,店铺林立、商贸发达。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商业氛围更是空前活跃,1991年,有37万平方米、15000多个摊位的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正式开业,不仅辐射重庆地区,还吸引了周边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商家。那时的朝天门可谓万商云集、货通天下,也是重庆市民的最爱逛的地方,那时候,美女们都会相约着去朝天门淘货,普通家庭则会全家出动,到朝天门购买各种价廉物美的日用百货,朝天门的日客流量达到20 万人次以上。

这时的朝天门,不但见证了重庆服装行业、小商品行业的崛起,在满足重庆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就了无数普通人的财富梦想。资料显示,1996年,朝天门市场的年交易额近40亿元,到2001年,交易额达80.06亿元,2006年市场交易额达200 亿元,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交易市场。

其实每一个时代的朝天门,都会被时代赋予不同的使命,呈现不同的气质和象征意。但不管时空如何变幻,朝天门至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从未改变,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

这座“未来之城”,能否代表朝天门的未来?

1998年最后一天,朝天门广场竣工,迅速成为重庆的新地标。2005年9月,朝天门广场成为重庆市“零公里”标志点,成为城市中心点的象征,从此成为重庆的打卡胜地,是外地游客到重庆的必游之处。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朝天门逐渐显现出“老态”:空间饱和、设施陈旧、交通拥堵,连朝天门交易市场也撤离了这块“风水宝地”,重庆人也越来越不愿意到朝天门去了。

即使是近年来重庆都市旅游火遍全国,许多人慕名而来,但也仅仅是到朝天门广场看一下两江交汇的“鸳鸯锅”、在零公里标志旁留个影就匆匆离开,因为这里再没有其他留得住人的商业、娱乐以及餐饮、休闲等配套。

如何让朝天门片区得到整体提升,重新焕发生机?亟待破题。

2011年,凯德集团将旗下第九座来福士、中新合作示范项目和新加坡在华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落户朝天门。这座“未来之城”的落地,开启了朝天门的全新建设阶段,或许为这个难题带来了答案。

未来重庆的新地标?

朝天门片区的整体面貌,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老、旧。而来重庆来福士的落地,首先从视觉感官来说,将极大地改变朝天门片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格局,其体量大,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方,由8栋超高层建筑组成,外里面呈弧形,中间还有空中走廊相连,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据资料显示,这个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帆船,如果把渝中半岛看作一艘航行中的大船,朝天门广场是船头,重庆来福士的外立面的曲线形体和屏风构件,则像桅杆和风帆,寓意“朝天扬帆”。

虽然目前对于这座来福士的外形和体量,社会各界意见不一,但该建筑还是荣获了“中国高层建筑创新荣誉奖”。2017年12月,重庆来福士成功吊装首段钢结构,还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成为国内建筑史的一个传奇。

这些都说明,尽管褒贬不一,但它至少给行业、给城市带来了新冲击、新思路。就如同1982年,渝中区修建了会仙楼宾馆,因为是第一个高度超过解放碑的建筑而备受争议,但会仙楼后来成为了重庆时尚行业发源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庆高端消费、时尚潮流的标志。而36年后的重庆来福士,也许与当时的会仙楼一样,将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无数的目光。

让离开的人又回到朝天门?

对于朝天门,重庆人吐槽最多的除了环境差,就是堵,很多人因此渐渐与朝天门疏远了。而重庆来福士建成后,有望打破朝天门的交通瓶颈。

重庆来福士整合了陆地和水运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设置了地下停车场、地铁站、公交中转站、码头和游客中心。据悉,项目地下有整整一层专门用作公交枢纽站, 10多条公交路线枢纽站将设在这里,地铁一号线也会直接通到朝天门。正如该项目负责人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等到明年项目建成,会优化朝天门的交通形态、很好地提升朝天门的通达性。

除了交通,重庆来福士带来另一个改变也将是很明显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解放碑—朝天门都是重庆唯一的商业中心、经济中心,是市民消费购物的唯一目的地。但是随着观音桥、沙坪坝商圈的崛起,解放碑—朝天门的地位受到极大冲击,而重庆来福士的落地,或将扭转这一局面。

重庆来福士规划有23.5万方的商业,为全自持型商业,计划将于明年开业,共规划引入450个品牌,其中新业态和品牌首店占比超30%。

在招商方面,重庆来福士商业将注重“新”和“差异化”,将尽可能多地引进首进重庆的品牌和新业态,提供更多有别于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一些大众品牌则主要以品牌旗舰店或概念店的形式引进。

除了商业,重庆来福士还有15余万方办公楼、3万方服务公寓和6万方五星级酒店等业态,目前正在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优质企业,重现朝天门片区金融商务区的昔日繁华。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环境的提升、交通的畅通,众多商家和品牌的引入,这里未来将是一个新的潮流消费聚集地、社交聚集地、高端商务区。在这里,人们可以从空中花园俯瞰两江交汇、可以购物休闲,可以享受美食、可以亲朋聚会、可以商务会谈……那些曾经远离朝天门的人,或将再次回归。

界面新闻楼市重庆站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读者使用该信息应谨慎并核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