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菲·安南:伟大的联合国改革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菲·安南:伟大的联合国改革者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8日上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文 | 周元

编辑 | 子木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8日上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因病去世,享年80岁。科菲 安南基金会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安南去世时“非常安详”;临终前,他的妻子娜内 安南和三个孩子一直陪伴左右。

联合国纽约总部和全球各地机构随后为安南逝世降半旗致哀,并将持续三天。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俄罗斯、德国、英国、印度等多国领导人也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安南的缅怀。古特雷斯称,“在很大意义上,科菲 安南就是联合国,他以无比的尊严和决心领导联合国进入新千年。”

有人把联合国比喻成一个长着192颗脑袋的庞然大物,每颗脑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安南掌管这个庞然大物十年之久的,没有立法权,没有军队,也没有庞大的预算,但他一直在其间扮演着改革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的重要角色。

可以说,安南是联合国历史上最有创新精神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担任秘书长伊始,便在联合国内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致力于将这个声望下降的庞大机构改革成为能够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卓有成效的权威国际组织,让它从适合冷战的模式转变成顺应现代社会与全球化未来的崭新的开放模式。他以绵密的舞姿让全球大国和小国的首脑们也不得不跟着他的节拍起舞;他以杰出的领导才能在由真诚、人性和尊严串起的历史上留下了足迹。

1938年4月8日,科菲 安南出生于加纳库马西的一个部落酋长之家,父亲亨利 雷金纳德 安南与母亲维多利亚 安南都来自加纳沿海地区的名门望族。出生于地位如此显赫的家庭,安南很小就从家人身上接受到政治与外交知识的教育。

从中学开始,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安南一家在各城市之间不断搬家,几年在库马西,几年在阿克拉,几年又在贝夸伊。家对于安南来说,总是不固定的。此后的岁月中,安南住在加纳的日子也的确很少。尽管安南表示:“加纳依然是我的家。”但他却很少提到自己是个加纳人,而是以更加全面的方式——一个非洲人来称呼自己。

1959年,安南获福特基金会奖学金首次出国,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学习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之后进入瑞士日内瓦高等教育大学学习国际政治。1971年,安南重返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1962年,毕业后的安南进入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担任行政和预算官员。也正是这一年,安南进入联合国工作,级别为P-1,国际行政职务中最低的级别。此后,安南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

在这以后的近30年时间里,安南的级别逐渐晋升到行政管理层。1986年,安南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1993年,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各地的维和行动。

在他领导下,联合国部署了来自77个国家将近7万名军事和文职人员。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继签订《代顿和平协定》结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之后,安南被秘书长派往前南斯拉夫担任秘书长特别代表,监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联合国保护部队与北约率领的多国执行部队的移交手续。

1997年1月1日,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这是一个外交家的职业顶峰,但它带给安南的并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如山一般沉重的责任。

安南就任秘书长后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就是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各会员国,重点是改进联合国机构和政策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安南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改革,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权威,扩大传统的集体安全概念,使联合国能够有效地应对新的挑战,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安南上任后,采取了联合国机构改革“两步曲”,精简了联合国庞大的机构,以期减少职能重叠,并提高联合国最重要的资产及其工作人员的价值。用安南自己的话说,“今天的联合国在基础层面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机构。”

不仅关注联合国自身的改革,安南关注的议题十分广泛,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贫困问题,促使各国制订千年发展目标,呼吁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并通过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应对贫困、艾滋病和教育等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十年时间里,“斡旋”是安南除“改革”之外的另一个关键词。无论是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东帝汶暴乱、阿富汗战争,或者是在其他非常敏感的政治危机中,都有他穿梭斡旋的身影。他在1998年伊拉克危机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和勇气。安南亲赴巴格达调解美国和伊拉克关于武器核查的危机,并与伊拉克达成了协议,为避免战争、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带来了希望。

第一任期的5年是安南秘书长生涯的黄金时期。在安南的努力下,联合国的声誉空前提升。2001年,安南和联合国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组织首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安南则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在任秘书长。

在获奖感言中,安南这样说:“在21世纪,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圣洁的,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不应该由于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联合国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切而努力。联合国首先要解决的3个问题是:消除贫困、制止冲突和促进民主”。

安南的言语仍是一如既往的冷静、温和,虽然心境如此复杂——获奖的快乐交织着对严峻的形势的担忧。

安南曾经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与时间赛跑”。就任后,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断地穿梭访问、调停斡旋,化解危机,遏制冲突,防止战争,到处呼吁和谈、谴责暴力,足迹遍布五大洲。有人称他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可在他看来,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个世界仍然充满麻烦,而卢旺达屠杀、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挫折也还将在前路等待着他。这位只带着“说服”工具的和平使者“与时间的比赛”还在继续。

2001年,安南当选连任,但这一年的“9 11”事件让世界开始动荡不安。当美国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行动后,安南呼吁国际社会用政治方案解决阿富汗冲突,并呼吁各方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

在2002年,安南奔忙于世界各地“救火”,用自己沙哑低沉的声音去“说服”世界。这一年,巴以冲突、东帝汶独立都是安南维护和平的日程中重要的一页。

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举动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让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面临空前挑战。多年后,安南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还说:“我最黑暗的时刻是伊拉克战争以及我们没能阻止它。”

从2003年开始,巴以冲突、阿富汗重建、伊拉克问题无疑占据了安南维护和平的日程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安南一方面呼吁联合国改革,以使联合国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和平和世界稳定;另一方面,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工作,在战争和动荡中穿梭奔忙。

安南这个联合国秘书长当得殊为不易,在各大国的狭缝间,每走一步都艰难如曲溪撑船;每落实一项改革措施,都要细细磨碎无数利益冲突。可他并不觉得苦,反而甘之如饴,“基于爱心的呼唤是最深沉的呼唤,处于自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服务他人的行为是最高尚的行为,奉献者的语言是最易沟通的人类共同语言!”

十年秘书长生涯,安南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安南当时说,人可以离开联合国,但无法让联合国脱离我心。在联合国大会的告别演说中,他说:“我仍然深信一个真正的联合国是弥合这个四分五裂世界的唯一答案。”

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安南以他的毕生精力和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4月,在安南80岁生日时,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当时他表示:“我是个顽固的乐观主义者,我天生如此并将继续当乐观主义者。”如今,这名“顽固的乐观主义者”已经逝去,但他留下的真知灼见仍将闪耀在人们心中。

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菲·安南:伟大的联合国改革者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8日上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文 | 周元

编辑 | 子木

当地时间2018年8月18日上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因病去世,享年80岁。科菲 安南基金会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安南去世时“非常安详”;临终前,他的妻子娜内 安南和三个孩子一直陪伴左右。

联合国纽约总部和全球各地机构随后为安南逝世降半旗致哀,并将持续三天。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俄罗斯、德国、英国、印度等多国领导人也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安南的缅怀。古特雷斯称,“在很大意义上,科菲 安南就是联合国,他以无比的尊严和决心领导联合国进入新千年。”

有人把联合国比喻成一个长着192颗脑袋的庞然大物,每颗脑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安南掌管这个庞然大物十年之久的,没有立法权,没有军队,也没有庞大的预算,但他一直在其间扮演着改革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的重要角色。

可以说,安南是联合国历史上最有创新精神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担任秘书长伊始,便在联合国内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致力于将这个声望下降的庞大机构改革成为能够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卓有成效的权威国际组织,让它从适合冷战的模式转变成顺应现代社会与全球化未来的崭新的开放模式。他以绵密的舞姿让全球大国和小国的首脑们也不得不跟着他的节拍起舞;他以杰出的领导才能在由真诚、人性和尊严串起的历史上留下了足迹。

1938年4月8日,科菲 安南出生于加纳库马西的一个部落酋长之家,父亲亨利 雷金纳德 安南与母亲维多利亚 安南都来自加纳沿海地区的名门望族。出生于地位如此显赫的家庭,安南很小就从家人身上接受到政治与外交知识的教育。

从中学开始,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安南一家在各城市之间不断搬家,几年在库马西,几年在阿克拉,几年又在贝夸伊。家对于安南来说,总是不固定的。此后的岁月中,安南住在加纳的日子也的确很少。尽管安南表示:“加纳依然是我的家。”但他却很少提到自己是个加纳人,而是以更加全面的方式——一个非洲人来称呼自己。

1959年,安南获福特基金会奖学金首次出国,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学习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之后进入瑞士日内瓦高等教育大学学习国际政治。1971年,安南重返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1962年,毕业后的安南进入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担任行政和预算官员。也正是这一年,安南进入联合国工作,级别为P-1,国际行政职务中最低的级别。此后,安南先后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工作。

在这以后的近30年时间里,安南的级别逐渐晋升到行政管理层。1986年,安南升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1993年,出任联合国负责维持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主管联合国在各地的维和行动。

在他领导下,联合国部署了来自77个国家将近7万名军事和文职人员。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继签订《代顿和平协定》结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战争之后,安南被秘书长派往前南斯拉夫担任秘书长特别代表,监督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联合国保护部队与北约率领的多国执行部队的移交手续。

1997年1月1日,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这是一个外交家的职业顶峰,但它带给安南的并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如山一般沉重的责任。

安南就任秘书长后提出的第一个主要倡议,就是改革计划“振兴联合国”。这项计划于1997年7月提交给各会员国,重点是改进联合国机构和政策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安南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改革,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权威,扩大传统的集体安全概念,使联合国能够有效地应对新的挑战,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安南上任后,采取了联合国机构改革“两步曲”,精简了联合国庞大的机构,以期减少职能重叠,并提高联合国最重要的资产及其工作人员的价值。用安南自己的话说,“今天的联合国在基础层面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机构。”

不仅关注联合国自身的改革,安南关注的议题十分广泛,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贫困问题,促使各国制订千年发展目标,呼吁各成员国加强合作,并通过联合国协调国际社会应对贫困、艾滋病和教育等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十年时间里,“斡旋”是安南除“改革”之外的另一个关键词。无论是非洲战乱、中东危机,还是东帝汶暴乱、阿富汗战争,或者是在其他非常敏感的政治危机中,都有他穿梭斡旋的身影。他在1998年伊拉克危机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和勇气。安南亲赴巴格达调解美国和伊拉克关于武器核查的危机,并与伊拉克达成了协议,为避免战争、和平解决这场危机带来了希望。

第一任期的5年是安南秘书长生涯的黄金时期。在安南的努力下,联合国的声誉空前提升。2001年,安南和联合国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组织首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安南则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在任秘书长。

在获奖感言中,安南这样说:“在21世纪,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圣洁的,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不应该由于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联合国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切而努力。联合国首先要解决的3个问题是:消除贫困、制止冲突和促进民主”。

安南的言语仍是一如既往的冷静、温和,虽然心境如此复杂——获奖的快乐交织着对严峻的形势的担忧。

安南曾经将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与时间赛跑”。就任后,为了和平使命,安南在世界各地不断地穿梭访问、调停斡旋,化解危机,遏制冲突,防止战争,到处呼吁和谈、谴责暴力,足迹遍布五大洲。有人称他为世界上最忙碌的和平使者,可在他看来,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个世界仍然充满麻烦,而卢旺达屠杀、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挫折也还将在前路等待着他。这位只带着“说服”工具的和平使者“与时间的比赛”还在继续。

2001年,安南当选连任,但这一年的“9 11”事件让世界开始动荡不安。当美国对阿富汗发动军事行动后,安南呼吁国际社会用政治方案解决阿富汗冲突,并呼吁各方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

在2002年,安南奔忙于世界各地“救火”,用自己沙哑低沉的声音去“说服”世界。这一年,巴以冲突、东帝汶独立都是安南维护和平的日程中重要的一页。

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举动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让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面临空前挑战。多年后,安南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还说:“我最黑暗的时刻是伊拉克战争以及我们没能阻止它。”

从2003年开始,巴以冲突、阿富汗重建、伊拉克问题无疑占据了安南维护和平的日程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美国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安南一方面呼吁联合国改革,以使联合国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和平和世界稳定;另一方面,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工作,在战争和动荡中穿梭奔忙。

安南这个联合国秘书长当得殊为不易,在各大国的狭缝间,每走一步都艰难如曲溪撑船;每落实一项改革措施,都要细细磨碎无数利益冲突。可他并不觉得苦,反而甘之如饴,“基于爱心的呼唤是最深沉的呼唤,处于自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服务他人的行为是最高尚的行为,奉献者的语言是最易沟通的人类共同语言!”

十年秘书长生涯,安南曾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巅,也一度在重压之下抑郁失语。安南当时说,人可以离开联合国,但无法让联合国脱离我心。在联合国大会的告别演说中,他说:“我仍然深信一个真正的联合国是弥合这个四分五裂世界的唯一答案。”

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安南以他的毕生精力和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4月,在安南80岁生日时,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当时他表示:“我是个顽固的乐观主义者,我天生如此并将继续当乐观主义者。”如今,这名“顽固的乐观主义者”已经逝去,但他留下的真知灼见仍将闪耀在人们心中。

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