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成为“全民爆款”的同时,姗姗来迟的《如懿传》终于开播了!8月20日晚,投资3亿的《如懿传》正式在腾讯视频独播。该剧从立项到开播经历了内容调整、一再延期、天价片酬、抄袭风波、由台转网等各种问题,终于守得云开。
然而云开未必月明,开播当日,《如懿传》就被网友吐槽上了热搜。而一路高歌猛进的《延禧攻略》也在同一天发声明改为日更。无形中,两部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业内人士也解读为是爱奇艺和腾讯的正面刚。
同作为清朝宫斗剧题材,一边是《延禧攻略》好评如潮,一边是《如懿传》一路水逆被群嘲,前者虽然抢占先机领跑,但后者随着剧情的展开也不再是口碑“一边黑”。那么,在政策环境“限古令”的强压下,《延禧攻略》是否给了宫斗剧一个求生的新方向?而背负“剧王”盛名的《如懿传》又能否反超“年度剧王”,实现逆风翻盘呢?
1
《延禧攻略》逆袭
成暑期档最大黑马
最近,《延禧攻略》真是大火了一波。之前观众对于正新作并不抱希望,但该剧在7月19日开播后几天突然就刷屏朋友圈了。数据显示,《延禧攻略》成为今年总播放量最高、全网最快破百亿的网剧,而且在百度搜索指数最高值、微信媒体讨论量最多,甚至豆瓣讨论人数都位居今年第一。
《延禧攻略》走红完全是个意外,上线之初填补了今年宫斗剧的空白,从不出名,走到话题爆棚、色彩搭配满分、服饰精致、剧情新颖等,该剧被誉为“于正的转型之作”。
《延禧攻略》之所以被人所接受,完全是因为女主魏璎珞智商在线,一开始走的就是黑莲花的路子,大开金手指碾压后宫妃嫔开启“爽”剧模式。虽说是大女主剧,但抛弃了传统套路白莲花的戏份,不得不说是一种改良的进步。整部剧戏剧性成分较强,但观众显得很宽容,毕竟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就不能在剧里满足一下自己开挂的幻想吗?
除了剧情上标新立异,其服饰和色彩方面也一改以前的风格,突出朝代服饰和妆容特点,备受观众好评。例如,富察皇后扮成洛神翩翩起舞时,不仅发型上还原了元代《洛神图》中的人物形象,还身着云肩,细节之处无不透露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而魏璎珞口中的孔雀羽线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十分金贵。剧中的妆花纱龙袍上面秀有17条龙光芒四射,也是真的采用了真金线和包裹了孔雀羽的丝线来制作的。据清初叶梦珠的《阅世编》中描述:“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
此外,该剧还重现了清朝时期的花瓣唇妆,一开始很多网友觉得这不就是现代流行的咬唇妆吗,但事实是花瓣唇妆恰是清代时最为盛行的女子妆容。而剧中后宫女人们头上的宫花钗饰和服装上的刺绣都采用了传统的手工艺。
仔细推敲起来,《延禧攻略》可谓诚意满满,从细节处凸显出用心打磨,尊重历史,也因此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从不被看好成长为今年暑期档最大的黑马。
2
姗姗来迟的《如懿传》
上线初期槽点满满
就在《延禧攻略》播出一个月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如懿传》也顶着压力开播了。正所谓“欲带皇冠,必承其重”。《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不同,还未上线,就是万众期待。毕竟这部作品令观众苦等许久。一线卡司、甄嬛传姊妹篇、宫斗剧、各大资本保驾护航等都让整部作品充满“剧王属性”。《如懿传》顶着压力前行,经历一再延期后终于上线腾讯视频独家播出,结果口碑却出人意料!
首先被吐槽的是主演周迅的“颜崩”,这一点传媒君倒觉得网友过于苛责了,毕竟是40多岁的年龄了,要再想演出16岁少女的水灵,确实不太可能。但周公子的演技和灵性,均有弥补这部分的缺陷,随着女主的成长,在后续观剧体验中观众应该会越来越适应。
其次是服饰和色彩问题,微博热门话题“米老鼠”“绿马甲”“蝴蝶结”“广告bug”“假荷花”“假龙椅”……确实是硬伤,包括抠图、P图等行为,怎么也对不住前期宣传时极尽渲染的“制作考究”、“大咖手笔”的名头。甚至在拍摄的正片镜头中,部分场景都直接照搬了纪录片《故宫》的镜头,虽说是已经获得了版权,但总让人有被“糊弄”的感觉。
此外,有网友表示,《如懿传》与历史不符、逻辑不够严谨。例如历史记载乾隆并不宠爱如懿,该剧之前也因篡改历史而没有过审。剧情中太后对青樱说,让她给自己的姑母(废太后)守孝三年,理由是“你们是至亲”。“这纯属扯淡”,专栏作家熊太行表示,“看来流潋紫不懂五服规则,明清对已经嫁姑服大功丧服,顶天是9个月,其实这已经够让其他嫔妃生下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了。对剧情只会更严谨。”
而关于一些剧中的细节,也被“实力打脸”。《如懿传》中皇帝登基时步行丹陛走向太和殿引网友质疑,而故宫官方给出正确答案,据《大清会典》记载,登极大典,皇帝应该是乘舆而非步行到太和殿。一时间网友纷纷吐槽“之前宣传片说如懿传对清朝礼仪多么考究、真实还原。现在看来也是瞎编的,连登基大典都如此歪曲历史。”
最后,《如懿传》还带着原罪,那就是涉嫌抄袭。今年8月,如懿传定档后,著名畅销书作家匪我思存发长文《最后一次不识大体》称,早在一年前她就指出了《如懿传》抄袭,但这并没有影响这部剧的播出。
虽然《如懿传》没有因抄袭而停播,但口碑确受到不小的影响。截至目前,微博话题#如懿传抄袭#的阅读量达到2.7亿,话题讨论量28万。
相比之下,《延禧攻略》是否有这些问题呢?其实也有!包括服饰、不尊重历史等问题,但都是旁枝细节上的,主内容还是给了观众历史代入感。如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这一点在《百家讲坛》中也得到了证实。而在《如懿传》里,富察皇后则是一个外表白莲花,内心黑化的反派,不得乾隆喜欢。
无论从哪方面比,《延禧攻略》都略胜刚开播的《如懿传》一筹。
3
随着剧情推动口碑转好
能否逆风翻盘?
同样讲述的是乾隆年间的清宫故事,观众难免会放在一起对比。《延禧攻略》加更之举,也被业界理解为与《如懿传》的“正面刚”。一时之间,《延禧攻略》与《如懿传》谁优谁劣的话题,愈演愈烈。
从目前的豆瓣评分来看,《如懿传》豆瓣评分6.6分,低于《延禧攻略》的7.1分,播放量更是远远不及。这也得益于《延禧攻略》先跑,已经在暑期档赛道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话题流量方面屡创新高。
虽然饱受诟病,但不得不承认,《如懿传》也不是全无胜算。或许期望越高,批评声才越大。
《如懿传》前期内容显得克制隐忍。但剥开古装宫廷的外衣,显然这就是一部现代都市夫妻家庭成长史。面对后宫的“撕逼”,如懿遭到四面八方的压力,却还在“慢热”。连观众看了都替她着急。但正是这种状态,才更为写实。一个人如果身在职场、家庭,必然会遭到各方面的压力,但面对困难,就真的会眦睚必报、马上暴走吗?其实不然,权衡利弊之后,可能很多人也会选择隐忍不发。虽然这令人不“爽”,但更贴近真实的成长。
此外,《如懿传》自立项到播出都备受关注,根本没把毫无大卡司的《延禧攻略》作为同级别对手看待。但是随着先入为主的印象,《延禧攻略》显得更符合观众的胃口。而且,因为两部剧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如懿传》也从一开始的无视到临近播出时非常聪明地与《延禧攻略》捆绑话题,因而观众在搜索《延禧攻略》时,也总难免要顺带刷到《如懿传》。
由此可见,《如懿传》想逆风翻盘,压力仍不小。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口碑也有好转的预期。当然,最终能否获得市场肯定,逆袭“年度剧王”呢?
4
“限古令”政策枷锁下
内容创新仍是关键
从目前来看,《延禧攻略》能够成为爆款跟它剧情创新、尊重历史、服化道用心程度等脱不开关系,《如懿传》大卡司大明星的模式不再是收视保证,未来能否翻盘的契机仍在内容能否受到市场认可上面。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标志性的作品。1998年的《还珠格格》被誉为宫斗剧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万人空巷,至今仍在重播之中,就连当时的主角们也都不免自嘲“辛辛苦苦走出还珠人设,又在每年暑假被打回原形。”
从当时的社会影响来看,《还珠格格》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成为了标杆。但如果把这部作品放到现在来看呢,其实也是漏洞颇多,清宫剧的背后,是充满天真烂漫的家庭剧。撕得不过瘾,剧情也不成熟,但恰恰契合了那个年代的观众的需求。而如今无论再怎么翻拍,这部大IP都难现经典,在于观众已经成长。
2011年,《甄嬛传》又出现了,平均收视率达1.41%,全网播放量超24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也让观众看到,原来清宫剧还能这么拍。
看到这样的行情,古装宫斗剧自然是“前仆后继”,但拍得多不一定就能拍得好。在“篡改历史、教坏孩子”的诟病下,政策对古装剧进行了收紧。“限古令”之后,很多人直言古装剧“凉凉”了,下一个风口在现实主义题材上面。
但《延禧攻略》的爆红则有力地还击了这一说法,被淘汰的只有作品,没有被淘汰的题材。不管是什么题材,都有着其特有的观众人群。随着影视剧作品的蓬勃发展,观众也有了长足的成长,度过了“爱情大过天”的岁月,依稀开始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虽然观剧体验压抑、不畅快,但却多了一分共鸣。
传媒君认为,一方面,后宫更像是一个社会缩影,从后宫明争暗斗能透露出尘世间的欲望和无奈。另一方面,电视剧网剧观众以女性居多,大部分女性还能够从后宫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强的代入感。比如,女主初入宫门青春无邪到后来历经挫折,很容易让人联系到出入社会,从职场新人一步步晋升的过程,使人产生共鸣。
这样的群众基础,才有了大女主剧、宫廷剧的蓬勃发展。而想要真正的成为爆款,在内容上还需符合“接地气”“有创新”的特点,不管是反套路的《延禧攻略》,还是已经开播的《如懿传》,都也意味着古装宫斗剧在政策“枷锁”下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一方面尽量尊重历史,另一方面贴合观众口味,不再一味以大卡司大明星阵容各种高调宣传来忽悠。重新回归到内容的创新上面,古装剧或将重新迎来春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