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ura Lan蓝思晴
这也许不是一句玩笑话,价值连城的机械腕表,不仅仅是定价上可比拟一栋房子,但在结构思维上的确也能反映出建筑思维。
我一直认为设计这件事情没有凭空而来的,所有的设计理念与灵感都是有迹可寻,所有优秀的设计都有设计语言可以去理解它,并且与其他领域的设计有共通之处,RICHARD MILLE的腕表就常常引发我对于建筑设计欣赏的观点共鸣。
RICHARD MILLE的腕表定价其实可能不比上海市中心一层公寓的房价来得高,但也可以买上半层楼面了,而戴上RICHARD MILLE腕表的确也像是戴了一栋房子在手腕上,不仅仅是价高,RICHARD MILLE腕表的设计与我观察的建筑设计上,有几个相通与相似之处。
-穿透性-
去到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劳力士学习中心)时,穿过建筑体下方柱形体,这些高高低低的柱形体支撑着这个像是巨型海浪一样的建筑物,是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妹岛和世(Sejima Kazuyo)所设计的。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劳力士学习中心)。
妹岛和世设计的建筑物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穿透性,因此走进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采光极为通透的建筑物,就连会议室都是玻璃帷幕围成,开放式的空间、高高低低的弧面地板,这里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观念的方整建筑体,更像是一个自然生成的空间。
△ 妹岛和世的作品:格雷斯农场河畔建筑。
妹岛和世为卢浮宫朗斯分馆所设计的建筑体,以混凝土与金属构成四方形,玻璃与铝板构成的墙面帷幕,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的照明,让建筑物充分融入自然环境是妹岛一向的理念,就连她在濑户内海犬岛上的作品:凉亭与圆弧花瓣装置,都是以这样的穿透性与当地风情结合的概念存在着。
△ 濑户内海犬岛上妹岛和世的作品。
RICHARD MILLE从作品RM 009 开始,就已经将这样的穿透性带入了机芯设计概念,不是以传统“镂空”的方式呈现,而是从机芯本身结构的穿透性着手。机芯不再是一大片夹板为开始的起点,而是在建构的本身已经将机芯作为一个独立的物件,以打造一个建筑体的概念起草。
△ RM 009 将穿透性融入机芯结构设计中。
此时哪里要固定陀飞轮中心轴,哪里要做轮系轴的轴乘托载,都在这个建筑结构里面早早被规划起来,尽可能地保留穿透性,适时地将零件作为可视结构的一部分,就像卢浮宫朗斯分馆一样,玻璃穿透中见到的梁柱都是欣赏风景的一部分。
△ 妹岛和世为卢浮宫朗斯分馆。
而谈到穿透性,建筑设计常用以大量玻璃惟幕为主题的元素,RICHARD MILLE领先钟表圈的设计狂想,大胆地打造出整块蓝宝石水晶的表壳,搭配穿透性的机芯设计,不也就像是一个金属框架搭建出的玻璃屋?真真正正创造出一个以机芯为架构,表壳为包覆的腕上建筑。
△ RICHARD MILLE领先业界首创以蓝宝石水晶材质制成表壳,将钟表穿透性发挥至极致。
-变形记-
RICHARD MILLE从一开始就以创造酒桶形且带有完美曲线的表壳为设计主轴,在机芯的设计上也顺理成章地以酒桶形围绕,除了以酒桶形主夹板为创作根源外,RICHARD MILLE大胆地直接将机芯结构设计成一个可以完整固定在表壳里,却不失其穿透性取代繁复的面盘,让机芯轮系的本身直接成为腕表的门面主角。
△ RM055机芯宛如建筑的结构取代了面盘成为表款视觉重点。
如果想像机芯就是一个建筑结构,而RICHARD MILLE选择前后蓝宝石水晶镜面与底盖就是建筑物的外覆材质,那么机芯本身就是建筑物的结构与梁柱。我们在RM 59-01 第一次看到机械腕表的机芯可是如此极简且富有趣味的创造力,像是一个青蛙蹼掌的固定表桥横跨了整个机芯轮系,并将其固定,让人联想到建筑名师Frank Gehry为路易威登基金会在巴黎设计的当代艺术展览馆。
△ Frank Gehry设计的当代艺术馆。
就像这个以帆船为主题的设计打破了方正的建筑思维,RICHARD MILLE在RM 59-01 的机芯设计上,突破了平面层跌组装思维,用四个发散形的单线支架固定整体轮系,与Frank Gehry使用弧面不规则的大面积玻璃遮蔽,裸露出建筑结构框架,说是一个建筑,其实更像一个艺术品。
△ RM 59-01 Yohan Blake陀飞轮腕表。
腕表表壳设计有着手腕佩戴性的天生局限,RICHARD MILLE却把这种局限演化成另一种设计创意,RM 70-01针对传奇赛车手、自行车手Alain Prost的骑车需求,将表壳轮廓沿着手腕与手掌间的肢体曲线,打造出一款“弯道式”腕表。就连机芯也必须跟着“转弯”,以自行车框架的轮廓为灵感,不等边三角形的固定表桥在这个转弯的机芯,反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几何游戏。
△ RM 70-01 Alain Prost陀飛輪腕表从表壳到机芯由內而外变形扭曲。
观赏RM 70-01 的同时,仿佛已逝著名女建筑师Zaha Hadid设计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enter)也跃然眼前:近似直角三角形却又流动感强烈的线条,建筑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设计稿,落实的建筑体正考虑到了环境的地理条件,运用线条、结构与材质等条件,让造型与机能可以合为一体,成为一个视觉感官与使用机能并行的杰出作品。
△ Zaha Hadid设计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enter。
RM 70-01正是RICHARD MILLE腕表中,最具有这种流动感特质的设计,而这种流动感的取材也来自于Alain Prost的自行车运动需求而来,从材质的选用(轻量碳纤维)以及功能(计数结构)的配置,与手腕流线的外型设计,都是在造型与机能并行的创意杰作。
△ RM 70-01 Alain Prost陀飛輪腕表。(摄影:Kyle Kuo)
-悬吊型-
当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班克赛德连接北岸西城的千禧桥落成时,我赶上了第一批走上桥的人群,那也正是千禧夜过完每多久,我到泰德现代美术馆看展,见到后门的那座桥已经开始走人,我也上桥做首批渡河群众。稀稀落落的人群往西城走去,却听到南岸警察吹哨广播,请行人赶紧离开桥面,因为千禧桥尚未启用,有安全顾虑。
△ 伦敦千禧桥。
从空中俯瞰伦敦千禧桥,像是一个张开的网,而走在桥面上只看到向两旁伸展的支架,千禧桥并不是悬索类型的桥梁,但却以结构支架的线条创造一种悬吊网状形的视觉感。吊桥给人们的感受有种宏伟的壮阔,悬索形桥梁适合风大、有地震的地区,也因为悬索桥可以创造更长距离,常常用在跨海桥设计。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日本明石大桥以及香港的青马大桥皆为典型的悬索桥设计。
△ 日本明石大桥。
△ 香港青马大桥。
交错的钢索从顶上到桥面,张开了编织般的网形,在经过桥面时更有一种渡桥的旷野沧桑感,悬索对于震力的弹性应对更加有效,RICHARD MILLE也在机芯设计上首创以这样的悬索概念固定机芯,达到应付外力冲击震力。其实早在RM 27-01 表款上,RICHARD MILLE已经开始使用悬吊系统在固定机芯方式,为符合纳达尔网球竞赛中击球冲击考量,在机芯的四周以悬吊方式把机芯固定在表壳上,这也是钟表界首创的悬索式固定机芯设计。
△ RM 27-01 腕表是RICHARD MILLE最早采用悬吊系统建构机芯的款式。
RM 53-01 机芯设计相较于RM 27-01 更为复杂,悬索固定的方式像是悬索桥一样是交错进行:利用微型钢索与两组张紧系统,将机芯悬吊并与表壳牢牢固定,绳索兼具韧性与刚性,可使腕表承受达5,000G的加速度撞击。RM 53-01 Pablo Mac Donough陀飞轮腕表将机芯与其悬吊系统再精进,机芯悬吊于上下两个5级钛金属铣削的夹板中间,利用两根直径再细小至仅0.27mm的编织钢索,搭配4个张紧轮与10个滑轮固定,勾勒出三维悬吊机芯的结构。这样的悬吊机芯系统考验了机芯布局上的美学,以及整体机芯平稳性与钢索平均分布的力学掌握。
△ 同样采用机芯悬吊系统的RM 53-01 Pablo Mac Donough陀飞轮腕表。
机芯的组装与固定也仰赖特殊工具与严谨的技术,尤其是每一段固定在张紧装置的钢索,必须严格控制钢索的张紧力,钢索通过滑轮系统再缠绕于张紧装置利用特殊工具锁紧,锁定固定的工序需要高度的手工技巧,因为过紧可能造成钢索或固定装置断裂,过松则可能影响机芯走时性能。RM 53-01 所运用到的悬吊系统吸取了RM 27-01 与RM 056 的经验,除了钢索更细之外,更改变了整个机芯的悬吊方式,从垂直改为水平悬架,并且重新研发滚轮的倾斜角度与相交的平面结构,优化了整体悬吊结构的可靠性。
△ 相较于RM 27-01 的垂直悬吊,RM 53-01的悬吊系统由垂直改為水平。
相较于伦敦千禧桥,RM 56-01 与英国盖次黑德(Gateshead)千禧桥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倾斜弧度的运用,不过盖次黑德千禧桥从桥面弧形倾斜延伸出去的悬索,却不是交错的,从空中欣赏盖次黑德千禧桥,这个可以透过桥两端压力扬吸器将桥面提高50米左右,让小型船只可以通过的桥,就像一只会眨眼的大眼睛。
△ 英国盖次黑德千禧桥。
建筑除了机能,创意的美感更是现代建筑师挖空心思的努力方向,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制表领域,一片定型且沿袭传统的机芯设计,RICHARD MILLE就像是腕上建筑师一样,以未来主义的观点结合实际使用机能的需求,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机芯结构,在美学与物理学上的运用都极为杰出,也实难有人可以超越此一前沿观点。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作品,作者与本号保有文章所有著作权,欢迎朋友圈转发文章。如需全文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号进行授权。禁止任何第三方平台未经许可之擅自转载及任何自行撷取篇章或删减文句刊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