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六个月后逮到我,就能看到我的私人祭坛了。”
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接近魔鬼”杀人狂,在1978年至1991年谋杀了17名男子,保留了七个头骨和两架完整骷髅——为了制作一个可以让他获得力量,可以“冥想的地方”。
他叫杰弗瑞·达莫。
达莫吃掉了某些受害者的某些器官:心脏、肝脏、肱二头肌等,因此还有个绰号“密尔沃基食人魔”。
杰弗瑞的冰箱
如果你觉得这不够“恶魔”,那请脑补以下情景——
在受害者昏迷时,在他的脑袋上钻孔,然后注入盐酸。有时候也注沸水。
1991年5月27日,有个受害者半途逃了出去,又被抓了回来,二次注入盐酸,这名受害者,14岁。
达莫往活人脑袋里注射盐酸和沸水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供他玩乐的“性僵尸”,他希望他们活着,同时又像死了一样,任人摆布。
1992年,他被判了957年。
17位受害者均为男性,少数族裔,最大的32岁,最小的14岁
杰弗瑞·达莫,是关于变态杀人狂的文章里必会出现的名字;当你想了解他时,输入他的名字,以上的信息便会出现,帮助你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冷血、恐怖的形象;在你看到他的照片时,即使他面无表情,也能从中看出残忍的眼神。
法庭上的杰弗瑞·达莫
在1993年到2012年,共有四部关于杰弗瑞·达莫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恐怖片,连独立纪录片[杰夫]在西南电影节首映后都被评为“令人毛骨悚然的纪录片”。
[达莫的秘密生活]IMDb5.8,[达莫]IMDb5.6,[养大杰弗瑞·达莫]IMDb4.2,[杰夫档案]IMDb6.4
本来杰弗瑞·达莫已经成为了新闻播报、电影电视和人们心里的恶魔,但美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拍了部叫作[我朋友是杀人狂]的传记片,直译是“我朋友达莫”,要以普通人的角度去讲杀人狂的“养成记”。
《好莱坞报道者》称这部电影“影像和叙事融合得很精美”,远比“杀人狂的诞生”或简单的同情更为丰富和复杂。
“是一部难忘的电影,不是因为悲情故事,而是因为一种灵魂破碎的悲伤。”
IMDb和豆瓣评分都是6.3,烂番茄新鲜度却高达85%。这是部好电影,只是没有符合观众们对于杀人狂的预期。
IMDb6.3,豆瓣6.3,烂番茄85%鲜
▼
杰弗瑞·达莫出生于1960年,影片设定是1977-1978,达莫在利威尔高中即将毕业那一年。
毕业后的那个假期,达莫杀了第一个人。
但杀人不在本片的叙事范围内,本片的主人公是成为杀人犯前的他。你能在[我朋友是杀人狂]中,看到一个媒体不会大肆报道的达莫——性格孤僻、举止笨拙的青少年。
外表笨拙,内心敏感的壁花少年
他就是那种典型的不善交际,没有像少数族裔或者书呆子那样遭受校园暴力,可也不受欢迎的壁花少年。
除了他的嗜好。
他随身携带黑色塑料袋,喜欢在马路上捡被撞死的动物尸体,然后拿回去用酸融掉肌体,拿出骨头来保存。
达莫只是捡动物尸体,没有杀
不过他并不像很多变态杀人狂那样虐待动物,当他试图去杀一只宠物狗时,也会下不去手。
他没有任何深交的朋友,却有种天生的幽默感,让他在校园里有了小丑的名声——他靠装疯卖傻引起关注,甚至在商场表演“达莫式痴呆”赚钱。“do the dahmer”成了同学之间的流行语。
他会发怪声、在楼道里奔跑、模仿脑瘫
他在父亲搭建的小木屋里获得安宁,那里放着许多动物的尸骨,被叫作“小宠物墓园”,后来木屋被父亲拆了,他觉得达莫在里面荒废了太多时间。
他是同性恋,对家附近马路上的慢跑者有“特别的感觉”,这种对男性的欲望很快就变成了杀死对方的欲望。
他并不是完全的恋尸癖,是喜欢无意识顺从的伴侣,这是他后来制作“性僵尸”的原因。
这段时期达莫的家庭状况在片中也有体现,而且被描写成促使他成为杀人狂的很大原因——
身为化学博士的父亲,为达莫培养了收集动物尸体的兴趣及化学试剂,他在工作上的时间比陪家人更多;
母亲是个渴望受到关注的家庭主妇,滥用药物,曾经服药自杀;
父母都更为关注达莫的弟弟——大卫;
二人无时无刻不在争吵、打架,最终走向离婚。
影片中没有暴力/血腥镜头,但也挺让人不适的。这种不适可能来自于对于现实的高度还原——让影片处于压抑的氛围中,毕竟是达莫杀人前夕,如同黑压压的乌云。
▼
演达莫的是迪士尼年轻演员罗斯·林奇。
高中时代的达莫(左)片中形象(右),标志性的70s头型与茶色眼镜
作为出生于1995年的迪士尼明星,罗斯·林奇在本片中的表现受到了广泛认可。《好莱坞报道者》称“他用令人心碎的失落、凝视、与笨拙外表下的暗涌”摆脱了青少年偶像的标签。
感受下95后小生的演技——
在家人公布的家庭录像中,五六岁的达莫举止开始有些怪异,他的父亲接受访问时说“达莫在与人交往时很不安,看起来总是不自在”。
罗斯·林奇将这种局促感表现得很到位,他走路时总像蜷缩在隐形的壳里,就算一个人吃饭也显得紧张兮兮。
主人公之外,从人到物,都是高度还原。导演麦克·梅耶斯说——
“我们在这些孩子们长大的地方拍摄,包括达莫的真实故居,那是你在电影中看到的房子。我们甚至在杰夫树林里小木屋所在同一个地方重建了小屋。然后我们发现该地区的一所高中仍然像70年代一样,没有真正改变,而且树林也没有改变。”
达莫的父母——
老照片(左)影片场景(右)
俄亥俄州的景观——
真实公路(左)影片场景(右)
达莫家在树林中的房子——
达莫故居(左)影片场景(右),原址拍摄
房子后面的小木屋——
真实小屋(左)影片场景(右)
达莫出现在没有他的社团合影中,被黑色马克笔抹掉脸的照片——
影片中再现了这段恶作剧,与老师令人心碎的涂抹
[我朋友是杀人狂]通过对这段经历的呈现,让更接近真实的达莫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
拍杀人狂的电影有很多,以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角度还原真实罪犯不算多见。查理兹·塞隆主演的[女魔头]算一个,她饰演的艾琳·乌尔诺斯在未成年时便长期受男性侵犯,15岁被赶出家门,卖淫为生。
在1989年-1990年,枪杀了7名男性。
[女魔头]让塞隆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左)IMDb7.3,豆瓣7.7
艾琳·乌尔诺斯以反抗者的形象存在。因为她的犯罪源于遭遇,这遭遇正是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极端体现。
韩国拍的[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也是根据现实现象拍成的电影。
在仿佛停留在原始社会中的偏僻小岛上,中年女性都抱有男性崇拜的态度。年轻的金福南早就遭到过岛上男孩的性侵,婚后状况变本加厉,如同奴隶。
在发现女儿即将走上自己的老路时,她开始反抗。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IMDb7.3,豆瓣8.4
这两部讲连环杀人犯的影片,都让人倾向于站在罪犯的那边,反思社会的过错。
[我朋友是杀人狂]不一样,既不是像[杀人回忆]或[追击者]那样,站在正义方对“绝对的恶”的追讨,也不是像[女魔头]或[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这样,站在杀人狂立场解释这么做的苦衷。
影片显然在解释达莫为什么会成为杀人狂,这理由又不足以称为苦衷。
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会认可。
艾琳·乌尔诺斯和金福南还有被逼迫和复仇的成分,杰瑞夫·达莫完全没有这种“不得已”。也就是说,在达莫的处境下,有大量选择余地,他选择了放纵。
西方认为上帝是公义的,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上帝主持公道,“性本不相近”呢?
科学发现了低活性的MAOA基因会比高活性的MAOA基因产生更高的攻击水平,似乎赋予了杀人狂/强奸犯的合理性。
但是,这不能说明罪犯的存在就是合法的。或许合理,永不会合法。
因为人终归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灵的主动性——做出选择和控制欲望都是必须的。“性”像水一般,可清可浊,有向善的倾向也有向恶的倾向,我们要做的就是顺着善的方向发展,这在可控范围之内。
慕残、恋尸、食人,归根结底是欲望所趋。用基因决定论解释自然可以,科学上可以理解,属人的层面却不可能接受。
若你放弃了属人的部分,我们对你也大可这样。
直接从根源上淘汰你这个基因就好了。
不过上帝可能真的存在,毕竟1994年11月28日,杰弗瑞·达莫在狱中被“受到上天感召”的狱友殴打致死。
他957年的刑期,只执行了2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