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撕裂”的德国社会:难民问题下的众生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撕裂”的德国社会:难民问题下的众生相

除了经济上的落后,部分地区的失落感还来自于失去了曾经的骄傲。种种民间大规模对抗事件揭示的不仅是德国长期以来的难民问题,更折射出两德统一后一个“撕裂”的德国社会。

9月3日,德国开姆尼斯,民众参加由当地乐队Kraftklub发起的露天音乐会,对几天前由右翼团体组织的民族主义游行活动表示抗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德国萨克森州的开姆尼茨事件仍然尚未平息,德媒9月9日又报道说,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原东德城市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Köthen,又有一名22岁德国男子在与两名阿富汗籍男子吵架后死于急性心力衰竭。媒体报道说,事件起源与两群人互相争吵。

尽管尸检结果表明死因与外部伤害没有关系,但截止目前,警方已逮捕了这两名阿富汗嫌疑人,逮捕理由为涉嫌对受害者施加了身体伤害导致死亡。当地时间9月9日傍晚,德国右翼党die Rechte组织了游行,同时,德国左翼党die Linke也组织了反对游行。

自2014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属原东德的五个新联邦州几乎成为了全德最“不太平”的地方。尽管接受的难民数量并不多,但是几乎所有的大型反难民游行和骚乱都发生在这里。其中,开姆尼茨所属的萨克森州,作为原东德五个联邦州中最富裕的州,是右翼政党德国选项党的大本营,几乎所有极右翼团体和新纳粹都在这里起家。四年前,“爱国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PEGIDA)组织也起源于该州首府德累斯顿。

这让人不禁发问:矛盾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德国各联邦州的难民申请数量。红色下划线标识的为5个原东德的新联邦州。图源:德国统计局

极右翼势力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德国执政党的政治布局。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的政治由传统的右派政党基民盟(CDU,即默克尔所在党派)和左派政党社民盟(SPD)掌控,在经历了上世纪类似美国的两党轮流执政后,新世纪已经出现了两届大联合政府,即左派和右派政党联合组阁。

这样奇怪的组阁方式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为了吸引更多的选票和中间派选民,CDU提出了类似难民政策的左翼政策,而左派的SPD推行了削减福利的Hartz IV法案。就如同前绿党主席佩特拉凯莉所说的,右派政党向左倾斜了,而原来的左派变得更右了,最后你会发现,两个党的主张和政策没有区别。

左派和右派都往中间靠的结果,自然是在政治光谱的左右两边出现了真空,也自然会有政党去填充这个真空。在欧债危机时刻,这个窟窿并没有暴露出来,然而难民危机的爆发,却扯下了这块面纱。在难民问题上,默克尔领导着大联合政府,不得不照顾传统左翼SPD的主张,类似波兰或匈牙利的“零难民”主张必然会削弱大联合政府的凝聚力。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选民被推向了新成立的极右翼德国选项党(AfD)。

与此同时,政治倾向更为偏左的绿党(Grüne)和德国左翼党(die Linke)也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和传统左派SPD往中间靠的策略不同,绿党始终主张环保优先于经济发展,而德国左翼党的前身是东德时期的共产党(统一工人党)。根据8月份的民调,这两个政党的支持率相加为24%,不仅高于右翼的选项党,甚至压过了传统的左派老大哥SPD。这意味着,相较之前,德国民众的政治倾向更为激进,保守的更保守,而开放的则更开放。

2018年8月德国各政党的支持率,除了排名第三的极右翼AfD以外,可以看到,较SPD政治倾向更左的两个党派Linke和Gruene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民意份额。图源:德国电视一台

联邦议会副主席Chritian Hirte认为,在政治家和民众之间,政治倾向的差距更为明显。“在民众看来,政治家天然持有偏左的立场。不得不承认,政治家和普通民众其实并不生活在一个世界里。”2015/2016年的科隆跨年夜性侵案,就被当时的科隆市长和科隆警察局局长因为种族歧视的理由压了下来,直到事件过去一周、在社交网络发酵之后,才有官方媒体大范围跟进报道。

除此之外,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两德统一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却始终不能消散。相对于原西德各州人民对于难民政策的温和态度,东德各州显得更极端,并且更加不相信政府。这也导致德国选项党和新纳粹等右翼团体在东德地区生根发芽。53%的原西德地区的居民认为政府会认真并更好地处理难民问题,而这个比例在原东德地区仅有33%。46%的原西德地区居民信任政府,而在原东德仅有35%。

同时,相比主流媒体,原东德地区居民更倾向于相信社交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对此,出生于原东德的Chritian Hirte表示,原东德民众对于媒体的正面报道更容易表示怀疑,认为媒体是在粉饰太平,而对于媒体报道的恶性事件,却会认为事实真相比媒体报道得更恶劣。Chritian Hirte还指出,原东德地区低于平均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导致其与主流媒体脱节的原因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原东德地区举行的游行示威,往往很快会演变成反移民、反外国人的骚乱。这与原东德地区相对较高的失业率和长期低迷的经济不无关系。

自2014年引进难民以来,联邦政府一直致力于让难民经过专业培训后迅速进入就业市场。从2015年开始,德国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明确表态支持了难民政策,并在流水线上大量雇佣难民学徒工。事实表明,这项措施的确行之有效。截止今年6月,已经有超过31万难民在德国找到工作。考虑到德国每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大约仅有80万人,增加的这30多万富余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紧缺。

难民在德国的就业数量。蓝色条为总就业人数,绿色条为与前一年相比的人数变化。图源:德国劳动局

然而,难民以及移民大量进入就业市场,对原东德地区而,却未必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目前全德国失业率仅为3.5%,为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原东德的五个新联邦州的失业率均高于全国水平,平均在5%左右。

原东德五个新联邦州对于外国人的态度,在极右翼势力最为活跃的萨克森州可见一斑。总部位于萨克森州的PEGIDA组织,其宣传口号针对的不仅仅是难民,而是所有穆斯林,号称要保护德国及欧洲社会的基督教文化。尽管该组织自称不支持种族主义、反对排外主义,但其创始者卢茨·巴赫曼却模仿希特勒样貌自拍并在网上发布照片,并多次发表针对移民的仇恨言论。

在开姆尼茨的示威游行中,新纳粹和极右翼的风潮已经展露端倪。纳粹举手礼的再次复活、犹太饭店遭到洗劫、右翼游行人士对“看上去长得不像德国人”的行人发动攻击,统统指向了这一点。更为触目惊心的是,游行现场的标语中出现了“我们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的标语,而这正是推翻东德政府时的标语。同时,还出现了“我们才是大多数”(WIR SIND MEHR),而上次出现这个标语还是在1933年纳粹党参选时打出的口号。

在2017年一项关于“是否认为德国有过多的外国人”的调查中,萨克森州有58%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这个比例位列全德16个联邦州第一。而事实是,萨克森州仅有3.9%的外国居民,远低于全德范围内10.6%常住外国居民的平均值。

在该调查中,有43%的萨克森人表示在工作中从不与外国人接触,这个比例在邻里关系和朋友交际方面分别为45%和56%,均在全德范围内位列榜首。相比之下,在原西德经济最发达的巴伐利亚州,却几乎不能找到没有外国员工的企业,该州州府慕尼黑外国人比例高达37.7%,在生活中不与外国人接触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萨克森州如此排斥外国人,有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原东德地区不景气的经济。该州人均税后收入为2177欧元/月,在全德范围内排名倒数第二,与最富裕的巴伐利亚州相差近1000欧元/月。同时,萨克森州在新世纪以来还经历了迅速的人口流失,该州人口从2000年的442万人滑落到2016年的408万人,这损失的10%几乎全是青壮年劳动力。

经济上的落后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萨克森州一个世纪以来的失落感。

相关阅读:开姆尼茨“群殴”事件:处置难民问题,德国政府力不从心

1848年,这里诞生了德国第一座机床厂;第一部专利法在该州起草;1900年该州人均GDP高居全德首位;1926年德累斯顿是全德仅次于柏林的第二个建设机场的城市。但过度发展重工业和大量的国有企业磨去了萨克森所有的锐气。第三帝国仅仅把该州视为兵工厂,原东德政府因为苏东集团内部的经济分配只得继续加重萨克森的重工业比例,并照搬苏联模式将该州企业进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曾几何时,萨克森生产的卫星牌汽车畅销整个东欧集团,两德统一后却要面对奔驰宝马的竞争,苦苦支撑四年后,宣布倒闭。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曾经是萨克森的骄傲,他们在两德统一后却成为了领失业救济的群体,而他们掌握的技术和西德同行相比,至少落后了20年。该州如今的工业几乎都是来自南德地区汽车厂的生产基地,南德之所以选择萨克森进行生产,主要源于其便宜的人工成本,而要知道,骄傲的老萨克森人对南德曾经不屑一顾。

如今的萨克森,只是整个原东德地区普遍“向右转”的缩影。难民事件如同一剂试纸,测出了德国社会越发激烈的政治矛盾,以及原东西德地区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

德国电视一台9月的最新民调显示,在原东德地区,选项党的支持率已经上升到27%,压过了默克尔所在的CDU的23%,首次成为东德地区内的第一大党。

德国要往哪里走,欧洲又要向何处去?北欧国家瑞典9月9日的议会选举,也再次印证了欧洲社会“右转”的趋势。代表右翼民粹主义的瑞典民主党拿下了近18%的席位,对于向来以开放与和谐闻名的瑞典而言,这几乎不可思议。

最近,德国政论家Gabor Steingart写了一篇名为《苦涩的预测 :2021年选项党将会成为最大政党》的文章。现在看来,这样的图景并非没有可能。

(本文作者陈英为界面新闻德国特约记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撕裂”的德国社会:难民问题下的众生相

除了经济上的落后,部分地区的失落感还来自于失去了曾经的骄傲。种种民间大规模对抗事件揭示的不仅是德国长期以来的难民问题,更折射出两德统一后一个“撕裂”的德国社会。

9月3日,德国开姆尼斯,民众参加由当地乐队Kraftklub发起的露天音乐会,对几天前由右翼团体组织的民族主义游行活动表示抗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德国萨克森州的开姆尼茨事件仍然尚未平息,德媒9月9日又报道说,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在原东德城市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Köthen,又有一名22岁德国男子在与两名阿富汗籍男子吵架后死于急性心力衰竭。媒体报道说,事件起源与两群人互相争吵。

尽管尸检结果表明死因与外部伤害没有关系,但截止目前,警方已逮捕了这两名阿富汗嫌疑人,逮捕理由为涉嫌对受害者施加了身体伤害导致死亡。当地时间9月9日傍晚,德国右翼党die Rechte组织了游行,同时,德国左翼党die Linke也组织了反对游行。

自2014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属原东德的五个新联邦州几乎成为了全德最“不太平”的地方。尽管接受的难民数量并不多,但是几乎所有的大型反难民游行和骚乱都发生在这里。其中,开姆尼茨所属的萨克森州,作为原东德五个联邦州中最富裕的州,是右翼政党德国选项党的大本营,几乎所有极右翼团体和新纳粹都在这里起家。四年前,“爱国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PEGIDA)组织也起源于该州首府德累斯顿。

这让人不禁发问:矛盾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德国各联邦州的难民申请数量。红色下划线标识的为5个原东德的新联邦州。图源:德国统计局

极右翼势力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德国执政党的政治布局。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的政治由传统的右派政党基民盟(CDU,即默克尔所在党派)和左派政党社民盟(SPD)掌控,在经历了上世纪类似美国的两党轮流执政后,新世纪已经出现了两届大联合政府,即左派和右派政党联合组阁。

这样奇怪的组阁方式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为了吸引更多的选票和中间派选民,CDU提出了类似难民政策的左翼政策,而左派的SPD推行了削减福利的Hartz IV法案。就如同前绿党主席佩特拉凯莉所说的,右派政党向左倾斜了,而原来的左派变得更右了,最后你会发现,两个党的主张和政策没有区别。

左派和右派都往中间靠的结果,自然是在政治光谱的左右两边出现了真空,也自然会有政党去填充这个真空。在欧债危机时刻,这个窟窿并没有暴露出来,然而难民危机的爆发,却扯下了这块面纱。在难民问题上,默克尔领导着大联合政府,不得不照顾传统左翼SPD的主张,类似波兰或匈牙利的“零难民”主张必然会削弱大联合政府的凝聚力。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选民被推向了新成立的极右翼德国选项党(AfD)。

与此同时,政治倾向更为偏左的绿党(Grüne)和德国左翼党(die Linke)也获得了更多的选票。和传统左派SPD往中间靠的策略不同,绿党始终主张环保优先于经济发展,而德国左翼党的前身是东德时期的共产党(统一工人党)。根据8月份的民调,这两个政党的支持率相加为24%,不仅高于右翼的选项党,甚至压过了传统的左派老大哥SPD。这意味着,相较之前,德国民众的政治倾向更为激进,保守的更保守,而开放的则更开放。

2018年8月德国各政党的支持率,除了排名第三的极右翼AfD以外,可以看到,较SPD政治倾向更左的两个党派Linke和Gruene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民意份额。图源:德国电视一台

联邦议会副主席Chritian Hirte认为,在政治家和民众之间,政治倾向的差距更为明显。“在民众看来,政治家天然持有偏左的立场。不得不承认,政治家和普通民众其实并不生活在一个世界里。”2015/2016年的科隆跨年夜性侵案,就被当时的科隆市长和科隆警察局局长因为种族歧视的理由压了下来,直到事件过去一周、在社交网络发酵之后,才有官方媒体大范围跟进报道。

除此之外,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两德统一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却始终不能消散。相对于原西德各州人民对于难民政策的温和态度,东德各州显得更极端,并且更加不相信政府。这也导致德国选项党和新纳粹等右翼团体在东德地区生根发芽。53%的原西德地区的居民认为政府会认真并更好地处理难民问题,而这个比例在原东德地区仅有33%。46%的原西德地区居民信任政府,而在原东德仅有35%。

同时,相比主流媒体,原东德地区居民更倾向于相信社交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对此,出生于原东德的Chritian Hirte表示,原东德民众对于媒体的正面报道更容易表示怀疑,认为媒体是在粉饰太平,而对于媒体报道的恶性事件,却会认为事实真相比媒体报道得更恶劣。Chritian Hirte还指出,原东德地区低于平均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导致其与主流媒体脱节的原因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原东德地区举行的游行示威,往往很快会演变成反移民、反外国人的骚乱。这与原东德地区相对较高的失业率和长期低迷的经济不无关系。

自2014年引进难民以来,联邦政府一直致力于让难民经过专业培训后迅速进入就业市场。从2015年开始,德国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明确表态支持了难民政策,并在流水线上大量雇佣难民学徒工。事实表明,这项措施的确行之有效。截止今年6月,已经有超过31万难民在德国找到工作。考虑到德国每年新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大约仅有80万人,增加的这30多万富余劳动力大大缓解了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紧缺。

难民在德国的就业数量。蓝色条为总就业人数,绿色条为与前一年相比的人数变化。图源:德国劳动局

然而,难民以及移民大量进入就业市场,对原东德地区而,却未必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目前全德国失业率仅为3.5%,为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原东德的五个新联邦州的失业率均高于全国水平,平均在5%左右。

原东德五个新联邦州对于外国人的态度,在极右翼势力最为活跃的萨克森州可见一斑。总部位于萨克森州的PEGIDA组织,其宣传口号针对的不仅仅是难民,而是所有穆斯林,号称要保护德国及欧洲社会的基督教文化。尽管该组织自称不支持种族主义、反对排外主义,但其创始者卢茨·巴赫曼却模仿希特勒样貌自拍并在网上发布照片,并多次发表针对移民的仇恨言论。

在开姆尼茨的示威游行中,新纳粹和极右翼的风潮已经展露端倪。纳粹举手礼的再次复活、犹太饭店遭到洗劫、右翼游行人士对“看上去长得不像德国人”的行人发动攻击,统统指向了这一点。更为触目惊心的是,游行现场的标语中出现了“我们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的标语,而这正是推翻东德政府时的标语。同时,还出现了“我们才是大多数”(WIR SIND MEHR),而上次出现这个标语还是在1933年纳粹党参选时打出的口号。

在2017年一项关于“是否认为德国有过多的外国人”的调查中,萨克森州有58%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这个比例位列全德16个联邦州第一。而事实是,萨克森州仅有3.9%的外国居民,远低于全德范围内10.6%常住外国居民的平均值。

在该调查中,有43%的萨克森人表示在工作中从不与外国人接触,这个比例在邻里关系和朋友交际方面分别为45%和56%,均在全德范围内位列榜首。相比之下,在原西德经济最发达的巴伐利亚州,却几乎不能找到没有外国员工的企业,该州州府慕尼黑外国人比例高达37.7%,在生活中不与外国人接触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萨克森州如此排斥外国人,有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原东德地区不景气的经济。该州人均税后收入为2177欧元/月,在全德范围内排名倒数第二,与最富裕的巴伐利亚州相差近1000欧元/月。同时,萨克森州在新世纪以来还经历了迅速的人口流失,该州人口从2000年的442万人滑落到2016年的408万人,这损失的10%几乎全是青壮年劳动力。

经济上的落后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萨克森州一个世纪以来的失落感。

相关阅读:开姆尼茨“群殴”事件:处置难民问题,德国政府力不从心

1848年,这里诞生了德国第一座机床厂;第一部专利法在该州起草;1900年该州人均GDP高居全德首位;1926年德累斯顿是全德仅次于柏林的第二个建设机场的城市。但过度发展重工业和大量的国有企业磨去了萨克森所有的锐气。第三帝国仅仅把该州视为兵工厂,原东德政府因为苏东集团内部的经济分配只得继续加重萨克森的重工业比例,并照搬苏联模式将该州企业进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曾几何时,萨克森生产的卫星牌汽车畅销整个东欧集团,两德统一后却要面对奔驰宝马的竞争,苦苦支撑四年后,宣布倒闭。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曾经是萨克森的骄傲,他们在两德统一后却成为了领失业救济的群体,而他们掌握的技术和西德同行相比,至少落后了20年。该州如今的工业几乎都是来自南德地区汽车厂的生产基地,南德之所以选择萨克森进行生产,主要源于其便宜的人工成本,而要知道,骄傲的老萨克森人对南德曾经不屑一顾。

如今的萨克森,只是整个原东德地区普遍“向右转”的缩影。难民事件如同一剂试纸,测出了德国社会越发激烈的政治矛盾,以及原东西德地区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

德国电视一台9月的最新民调显示,在原东德地区,选项党的支持率已经上升到27%,压过了默克尔所在的CDU的23%,首次成为东德地区内的第一大党。

德国要往哪里走,欧洲又要向何处去?北欧国家瑞典9月9日的议会选举,也再次印证了欧洲社会“右转”的趋势。代表右翼民粹主义的瑞典民主党拿下了近18%的席位,对于向来以开放与和谐闻名的瑞典而言,这几乎不可思议。

最近,德国政论家Gabor Steingart写了一篇名为《苦涩的预测 :2021年选项党将会成为最大政党》的文章。现在看来,这样的图景并非没有可能。

(本文作者陈英为界面新闻德国特约记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