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那场球你看了吗?感觉怎么样?”这是美国学生之间常用的见面开场白,这样简单的对话能让你最快地融入群体当中。不仅于此,在体育氛围浓厚的美国校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体育明星梦,像是北卡这种篮球名校里,孩子们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像迈克尔·乔丹这样的巨星。不过,当他们渐渐长大后才发现,这一切只是极少数美国人才能干的事情。
众所周知,由棒球、橄榄球、冰球和篮球组成的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粉丝。在美国,与体育高度职业化的特点一样突出的,还有其“倒金字塔”型的精英体育发展模式——从青少年、高中、大学生体育协会、职业体育等四个层面,通过层层分流后,最终选拔出最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想要通过层层考验并晋升为美国职业体育的“种子选手”,难度非常大。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中,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心怀梦想的美国学生最终只能心甘情愿地当一名普通球迷。
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以美国当地最热门的美式橄榄球、男子篮球、棒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和男子冰球等六个职业项目为例,采集了这些项目在2013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包括高中运动员人数、大学运动员人数以及通过职业选秀的大学运动员人数。
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与高中体育生的人数相比,大学运动员的数量急剧下降。很明显,从高中体育生晋升为大学运动队一员的门槛非常高。其中,男子篮球的竞争最激烈,仅有3.4%的高中体育生成为大学运动员。其余的五个项目中,除了男子冰球的比例达到11.2%,美式橄榄球、足球和棒球均处在5%-8%以内。
在大学里打一场校际联赛怎么这么难?这和美国大学运动队的“半职业化”有关。体育在美国的高校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体育联盟有几十个,其中著名的常青藤联盟最初就是一个体育联盟。这些高校和民众从古至今非常重视大学体育联赛,以至于每到大学联赛期间,体育场内座无虚席,一些比赛还公开发售门票以及电视台转播。如此一来,大学校队有了资金来源,男篮和橄榄球甚至是“半职业化”的形态。
大学体育联赛获得的极大关注度,使得北美各大职业联盟每年都会去大学里寻找新鲜血液。但是,按照美国精英体育的发展模式,大学运动队的球员名额是有限的。那些怀揣体育梦想的美国青年难免会争个你死我活,最终只有极少数人能通过激烈的竞争,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
假若有幸进入到大学运动员的队伍中,接下来要面临的竞争更加惨烈——NCAA的数据显示,除了棒球和冰球项目分别有1.9%和1.5%的大学运动员进入职业联赛,其余各项目的成功率均在1%以下。想要像“飞人”乔丹一样,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时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这太难了。从过去一年多的数据来看,这群闯入职业联赛的大学生绝对是天赋惊人的“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想要从小时候的体育爱好者成长为代表国家出战的职业运动员,在美国不一定比中国容易。无论在哪里,职业体育的道路必然是艰难的。更何况,在没有“举国体制”的国家,一个职业运动员还必须有足够的商业合同收入才能生存。别提职业球员每年拥有着上百万美元的商业收入,那些大款只属于体育界的“勒布朗”和“小威廉姆斯”们。如果不够优秀,一分钱的合同都不会有,连球鞋可能都得自己掏钱购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