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石湾陶塑: 广泛吸引设计艺术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石湾陶塑: 广泛吸引设计艺术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昨日下午,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媒体互动会在广东陶瓷博物馆举行。398件来自国内外的作品惊艳石湾。

记者:王晓丹

《一纸人生》运用“纸”的元素质感成器物之形,上面贴、捏泥塑戏曲人物,人生单薄如纸、曲折如戏的禅意不经意透露出来。《折叠系列之六》以抽象几何形为基础,运用木炭混合泥土为材料,经过中高温的烧制,留下虚实相生的孔洞肌理,生动而奇特……

昨日下午,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媒体互动会在广东陶瓷博物馆举行。398件来自国内外的作品惊艳石湾。组委会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评委特别奖。

过去几年,石湾以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根本,盘活整合各类资源,改造产业载体,文城相融、文经相促,持续推动“陶·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此次借助这一大赛,石湾更是深化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吸引设计艺术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惊艳

398件陶艺作品亮相石湾

不规则的形状,夸张变形的线条,用陶瓷表现出不锈钢、纸、布、珊瑚、木头等材料的质感……昨日下午,在广东陶瓷博物馆内,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入围作品惊艳石湾。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各个陶瓷产区的特点,包括宜兴的紫砂、景德镇的瓷等,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青年陶艺家们的想象力。”大赛评委、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金文伟说。

“本次大赛规定了创作的方向是器皿,这其实很难。因为中国历来重视器皿,对实物器物有根深蒂固的理解,比如是规整的几何形体等,而且方圆背后都有很深的寓意。”大赛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说,而参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体现了一种新变化,更加开放和多元,甚至在器物的功能方面也是开放的。这不仅对石湾,也对整个陶瓷产区注入新活力。

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由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局和广东陶瓷博物馆主办,今年4月启动。大赛以器皿为创作主题,促进艺术与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陶艺创新行列,大赛在奖金方面作了大幅度提升,最高奖项奖金达5万元。

和去年相比,本次大赛影响力持续增强。据统计,今年共征集参赛作品398件(套),参赛作者296人,遍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还吸引了韩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院校学生参赛。参赛者和参赛作品都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增幅达30%以上。

不仅数量和影响范围更大,本届赛事吸引人才参赛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赛选手中有152人来自全国各地45所院校,参与单位、个人工作室等近150个。其中不乏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的师生,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参赛者不仅有各陶瓷产区陶艺创作者和各地陶艺爱好者,还有省级陶艺大师、在校老师、在读本科及研究生等。

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打造“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这一品牌活动,一方面是对石湾陶艺的传承发展,推动石湾陶艺与全国、全世界其他陶瓷艺术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高石湾陶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旨在为全国青年陶艺创作人才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艺设计人才聚焦石湾、投身石湾,为中国陶谷建设聚集创意设计产业人才。

讨论

重构石湾陶理论体系

“石湾陶,景德瓷。”石湾已经有上千年制陶历史。但近年来,石湾陶被定义为起源于民间的工艺美术,这多少有点尴尬。

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华说,石湾陶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被列入非遗名录,这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大有好处。但事实上,上千年的石湾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种类和题材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达摩、罗汉、观音等,还关注民间生活主题,如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各类花鸟虫鱼、野兽家畜与菜蔬瓜果等,和中国文人画一脉相承,更有机会被列入单独的艺术门类,而不仅仅是民间手工艺。

事实上,这也是石湾陶瓷艺术家的共同心愿。近些年来,石湾陶塑界也一直在为把石湾陶塑重新定义为中国雕塑奔走。

今年5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和其弟子在北京举行展览,登上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他的作品使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思维的创新,启用了“异材同构”“题材创新”“捏塑机理”“夸张变形”“真布泥纹”的手法,一扫人们对石湾公仔的陈旧印象,艺术价值之高令人赞叹。

“简直像立体工笔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常沙娜评价石湾公仔。“石湾陶经过这么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已经不仅是石湾公仔了,应该把其定位为中国雕塑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游宇说,没有工艺美术就没有艺术。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今天,其边界越来越模糊。石湾陶塑应该重新定义自己,在应用中不断传承,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张守智看完潘柏林的展览后也表示,石湾公仔关注人文精神,结合当下生存环境、环保等话题,“早已超越了工艺美术的范畴”。

计划

引进万名设计师助推佛山智造

以文促产,以产兴文。陶文化作为石湾特有的印记,不但为产业注入了灵魂,还在助推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石湾陶在历史上能畅销,从基因里就融合了文化设计因素。”石湾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石湾陶从起源开始,在锅碗瓢盆等生活器皿上就注入了设计元素。到发源于佛山的现代建筑陶瓷更是注重文化内涵和品位,让其得以行销世界。包括石湾米酒也注入陶文化,引入陶瓷包装,不但为产品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也使产品广受欢迎,每年销量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早在2016年9月,作为陶文化的发源地,石湾就划定2.6平方公里,启动了中国陶谷的建设,要将其打造成世界级陶瓷创新中心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

不仅如此,目前,计划投入超过2亿元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正在改造建设,其中汉陶专题馆将在年底对外开放。位于忠信路的7号仓地块基本改造完成,将引入陶艺家、大学生、设计师等进驻,建设一个石湾陶瓷艺术家村,并与正在规划建设的8号艺术码头连成一片,成为融合文化体验、艺术设计、宣传推广的石湾陶艺产业集聚区,打造陶谷文化产业新引擎。

“依托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我们将引入一批设计艺术人才,用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石湾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本身也是2018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暨陶瓷艺术周五大设计赛事之一。

据统计,石湾目前已有三四千名设计人才,不仅包括陶艺设计,也包括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石湾正在有计划地引进设计人才,若干年内计划吸引上万名设计师集聚石湾。

为了给佛山引入设计人才开拓途径,吸引全国设计人才的眼光,石湾不断加强和艺术高校核心团队合作。他透露,“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已经计划在10月底进入石湾建设工作室。此外,也引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月等活动。目前石湾还吸引了包括广州美术学院在内的10个全国知名艺术校园建设创作实践基地。

专家观点

金文伟:石湾和景德镇可互相学习

“我觉得石湾杯很了不起,举行青年陶塑大赛不单是评出一个奖这么简单,而且利用这个平台发现优秀的年轻人,后续还要做一系列活动帮助这些年轻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金文伟说。石湾举行该大赛,实际上是面向整个中国,包括所有产区、所有高校,这种胸怀就是“石湾杯”的了不起。

他说,石湾陶文化非常有区域文化特点,能开放出来,有勇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不仅需要底气,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帮助下面进行业态的生成,包括人才引进、文化扶持等。而这一方面,毫无疑问,石湾和景德镇二者相互之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魏华:让石湾陶走进高校院所

“宜兴紫砂从工艺品做成了艺术品,石湾陶塑却从艺术品做成了工艺品,这很令人痛惜。”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华说,石湾陶是保留完整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国雕塑形式,它起源于宗教、逐渐融入民间,在技法、趣味等都和西方雕塑有区别,应该被列为单独的艺术门类。

当前,石湾应该着手推动石湾陶塑走进高校院所,有了学术影响,市场才能跟进。他说,当前石湾可以和高校合作,建设石湾陶瓷研究所。以此为桥梁,让石湾的陶艺家、非遗传承人等走进高校授课,传播石湾陶塑文化; 另一方面,也可使专家教授走进石湾互动,逐步推动艺术高校设置石湾陶塑课程,将石湾陶塑发扬光大。

曾鹏:石湾陶塑应拓展应用空间

著名陶艺家、佛山虞公窑艺术主持曾鹏说,石湾的陶塑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以人物塑像为主的文化,其实只是陶艺中很小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它当前还主要停留在博物馆和玩家手里。这种向金字塔尖发展的方向,只会局限石湾陶。

陶艺有着广阔的空间。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公仔,还需要空间装饰、生活趣味等等,这些不是石湾公仔能够完成的。

他说,石湾陶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找对陶艺的参照物,保留其特殊的审美,对陶艺手段进行改造,取其意、变其质,保留陶元素,向生活空间发展。比如可以结合生活兴趣和材料创新,如结合不锈钢、纸、玻璃等新材料,还可以往室内装饰、包装等方向发展。“不要被思维限制,陶只是元素,走出陶行业,又回到陶行业。”最终,使石湾陶在不断满足现代装饰、现代生活艺术、空间艺术创作的需要中找到市场空间。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打开石湾陶艺发展新空间—— 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广引设计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石湾陶塑: 广泛吸引设计艺术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昨日下午,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媒体互动会在广东陶瓷博物馆举行。398件来自国内外的作品惊艳石湾。

记者:王晓丹

《一纸人生》运用“纸”的元素质感成器物之形,上面贴、捏泥塑戏曲人物,人生单薄如纸、曲折如戏的禅意不经意透露出来。《折叠系列之六》以抽象几何形为基础,运用木炭混合泥土为材料,经过中高温的烧制,留下虚实相生的孔洞肌理,生动而奇特……

昨日下午,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媒体互动会在广东陶瓷博物馆举行。398件来自国内外的作品惊艳石湾。组委会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评委特别奖。

过去几年,石湾以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根本,盘活整合各类资源,改造产业载体,文城相融、文经相促,持续推动“陶·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此次借助这一大赛,石湾更是深化走出去、引进来,广泛吸引设计艺术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惊艳

398件陶艺作品亮相石湾

不规则的形状,夸张变形的线条,用陶瓷表现出不锈钢、纸、布、珊瑚、木头等材料的质感……昨日下午,在广东陶瓷博物馆内,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入围作品惊艳石湾。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各个陶瓷产区的特点,包括宜兴的紫砂、景德镇的瓷等,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青年陶艺家们的想象力。”大赛评委、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金文伟说。

“本次大赛规定了创作的方向是器皿,这其实很难。因为中国历来重视器皿,对实物器物有根深蒂固的理解,比如是规整的几何形体等,而且方圆背后都有很深的寓意。”大赛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说,而参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体现了一种新变化,更加开放和多元,甚至在器物的功能方面也是开放的。这不仅对石湾,也对整个陶瓷产区注入新活力。

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由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局和广东陶瓷博物馆主办,今年4月启动。大赛以器皿为创作主题,促进艺术与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陶艺创新行列,大赛在奖金方面作了大幅度提升,最高奖项奖金达5万元。

和去年相比,本次大赛影响力持续增强。据统计,今年共征集参赛作品398件(套),参赛作者296人,遍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还吸引了韩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院校学生参赛。参赛者和参赛作品都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增幅达30%以上。

不仅数量和影响范围更大,本届赛事吸引人才参赛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赛选手中有152人来自全国各地45所院校,参与单位、个人工作室等近150个。其中不乏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的师生,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参赛者不仅有各陶瓷产区陶艺创作者和各地陶艺爱好者,还有省级陶艺大师、在校老师、在读本科及研究生等。

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打造“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这一品牌活动,一方面是对石湾陶艺的传承发展,推动石湾陶艺与全国、全世界其他陶瓷艺术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高石湾陶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旨在为全国青年陶艺创作人才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艺设计人才聚焦石湾、投身石湾,为中国陶谷建设聚集创意设计产业人才。

讨论

重构石湾陶理论体系

“石湾陶,景德瓷。”石湾已经有上千年制陶历史。但近年来,石湾陶被定义为起源于民间的工艺美术,这多少有点尴尬。

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华说,石湾陶塑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被列入非遗名录,这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大有好处。但事实上,上千年的石湾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种类和题材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达摩、罗汉、观音等,还关注民间生活主题,如百姓日常劳动、生活情景,各类花鸟虫鱼、野兽家畜与菜蔬瓜果等,和中国文人画一脉相承,更有机会被列入单独的艺术门类,而不仅仅是民间手工艺。

事实上,这也是石湾陶瓷艺术家的共同心愿。近些年来,石湾陶塑界也一直在为把石湾陶塑重新定义为中国雕塑奔走。

今年5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和其弟子在北京举行展览,登上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他的作品使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思维的创新,启用了“异材同构”“题材创新”“捏塑机理”“夸张变形”“真布泥纹”的手法,一扫人们对石湾公仔的陈旧印象,艺术价值之高令人赞叹。

“简直像立体工笔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常沙娜评价石湾公仔。“石湾陶经过这么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已经不仅是石湾公仔了,应该把其定位为中国雕塑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游宇说,没有工艺美术就没有艺术。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今天,其边界越来越模糊。石湾陶塑应该重新定义自己,在应用中不断传承,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张守智看完潘柏林的展览后也表示,石湾公仔关注人文精神,结合当下生存环境、环保等话题,“早已超越了工艺美术的范畴”。

计划

引进万名设计师助推佛山智造

以文促产,以产兴文。陶文化作为石湾特有的印记,不但为产业注入了灵魂,还在助推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石湾陶在历史上能畅销,从基因里就融合了文化设计因素。”石湾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石湾陶从起源开始,在锅碗瓢盆等生活器皿上就注入了设计元素。到发源于佛山的现代建筑陶瓷更是注重文化内涵和品位,让其得以行销世界。包括石湾米酒也注入陶文化,引入陶瓷包装,不但为产品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也使产品广受欢迎,每年销量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其实,早在2016年9月,作为陶文化的发源地,石湾就划定2.6平方公里,启动了中国陶谷的建设,要将其打造成世界级陶瓷创新中心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

不仅如此,目前,计划投入超过2亿元的中国陶瓷博物馆正在改造建设,其中汉陶专题馆将在年底对外开放。位于忠信路的7号仓地块基本改造完成,将引入陶艺家、大学生、设计师等进驻,建设一个石湾陶瓷艺术家村,并与正在规划建设的8号艺术码头连成一片,成为融合文化体验、艺术设计、宣传推广的石湾陶艺产业集聚区,打造陶谷文化产业新引擎。

“依托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我们将引入一批设计艺术人才,用文化引领产业发展。”石湾镇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大赛本身也是2018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暨陶瓷艺术周五大设计赛事之一。

据统计,石湾目前已有三四千名设计人才,不仅包括陶艺设计,也包括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石湾正在有计划地引进设计人才,若干年内计划吸引上万名设计师集聚石湾。

为了给佛山引入设计人才开拓途径,吸引全国设计人才的眼光,石湾不断加强和艺术高校核心团队合作。他透露,“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已经计划在10月底进入石湾建设工作室。此外,也引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月等活动。目前石湾还吸引了包括广州美术学院在内的10个全国知名艺术校园建设创作实践基地。

专家观点

金文伟:石湾和景德镇可互相学习

“我觉得石湾杯很了不起,举行青年陶塑大赛不单是评出一个奖这么简单,而且利用这个平台发现优秀的年轻人,后续还要做一系列活动帮助这些年轻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金文伟说。石湾举行该大赛,实际上是面向整个中国,包括所有产区、所有高校,这种胸怀就是“石湾杯”的了不起。

他说,石湾陶文化非常有区域文化特点,能开放出来,有勇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不仅需要底气,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帮助下面进行业态的生成,包括人才引进、文化扶持等。而这一方面,毫无疑问,石湾和景德镇二者相互之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魏华:让石湾陶走进高校院所

“宜兴紫砂从工艺品做成了艺术品,石湾陶塑却从艺术品做成了工艺品,这很令人痛惜。”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华说,石湾陶是保留完整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国雕塑形式,它起源于宗教、逐渐融入民间,在技法、趣味等都和西方雕塑有区别,应该被列为单独的艺术门类。

当前,石湾应该着手推动石湾陶塑走进高校院所,有了学术影响,市场才能跟进。他说,当前石湾可以和高校合作,建设石湾陶瓷研究所。以此为桥梁,让石湾的陶艺家、非遗传承人等走进高校授课,传播石湾陶塑文化; 另一方面,也可使专家教授走进石湾互动,逐步推动艺术高校设置石湾陶塑课程,将石湾陶塑发扬光大。

曾鹏:石湾陶塑应拓展应用空间

著名陶艺家、佛山虞公窑艺术主持曾鹏说,石湾的陶塑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以人物塑像为主的文化,其实只是陶艺中很小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它当前还主要停留在博物馆和玩家手里。这种向金字塔尖发展的方向,只会局限石湾陶。

陶艺有着广阔的空间。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公仔,还需要空间装饰、生活趣味等等,这些不是石湾公仔能够完成的。

他说,石湾陶应该在世界范围内找对陶艺的参照物,保留其特殊的审美,对陶艺手段进行改造,取其意、变其质,保留陶元素,向生活空间发展。比如可以结合生活兴趣和材料创新,如结合不锈钢、纸、玻璃等新材料,还可以往室内装饰、包装等方向发展。“不要被思维限制,陶只是元素,走出陶行业,又回到陶行业。”最终,使石湾陶在不断满足现代装饰、现代生活艺术、空间艺术创作的需要中找到市场空间。

来源:佛山日报

原标题:打开石湾陶艺发展新空间—— 2018“石湾杯”青年陶塑(器皿)大赛评选结果出炉,广引设计人才,助推佛山智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