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 刘馥亮 赵雅晨 刘航 撰写| 赵雅晨
去年以来,少儿编程创业持续受到资本青睐。据睿艺发布的《2018上半年素质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统计,少儿编程已累计完成16起融资,案例数量逼近少儿英语,并在科创类赛道一马当先。
其中,成立于2017下半年的VIPCODE半年内接连斩获由真格、蓝湖资本和创新工场领投的累计近亿元融资,于在线少儿编程的赛道上奋起直追。
01
线上一对一和精品小班
共同推进
VIPCODE早期创始团队皆出身达内,创始人唐亮此前曾在达内任教学总监。这家成人IT培训巨头近20年间在线下广铺门店,创业初期从线下切入似乎是更得心应手的方式,但团队并未一心选择熟悉的路走,成立最初就确定做纯在线教学。
在唐亮看来,相比线下连锁开店,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在赌一个更大的未来。其一是市场趋势向好,少儿在线教育需求已被验证;其二,虽然眼下获客成本高、企业盈利维艰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但一旦盈利模型优化,在线将以更快速度爆发。
公司经过为期半年多研发测试,于今年4月课程正式上线招生。截至目前,乃至今年年内,VIPCODE仍持续将重心置于在线教学交互平台的打磨,使这一最核心的教学交付载体,与教研内容、教学资源更为顺畅衔接,为学生奉上最佳直播教学体验。
目前,VIPCODE主要定位K12群体,用户重心分布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课程产品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以素质教学为主导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适合小低用户;之后可过渡到App开发和人工智能语言Python;最后是为有竞赛和升学加分要求的用户提供C/C++语言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纯素质类课程的用户往往集中在10岁之前,而编程教育往往能向后延伸到初中一、二年级,成熟的课程体系设计则能支撑起覆盖6-15岁漫长的用户生命周期。
在课程形式上,VIPCODE初衷便是要做重交付的在线直播课程,对于侧重体验、低客单价的微课、轻课、录播课由于不能保证最佳教学效果,最初就放弃尝试。
在线直播教学,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班型有一对一和4-6人小班课。以需求为出发点,VIPCODE索性将两种班型同时推向市场,定价约为10,000-15,000元/年,其中,小班课是2-4人精品班。
VIPCODE目前数据显示,接受小班课教学的学员多于一对一。唐亮表示,学生在选择班型时主要参考个人综合素质,公司不会刻意引导。接受能力位于大众水平的学生推荐选择小班,而能力处于两极的学生一对一更适合。学生整体能力大体为正态分布,当前的选择结果与正态分布规律恰好吻合。
02
当下仍重在产品打磨
师资培养是团队所长
对在线一对一或精品小班来说,教师储备量向来是制约规模化的瓶颈之一。两种班型下,对教师要求也有一定差异。小班课面对多个学生,对教师控场能力,注意力分配等教学外能力还有一定要求。
如何在未来解决师资批量化供给?基于VIPCODE核心团队在成人教培行业的多年沉淀,标准化自主培养自然被视为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尽管客观看少儿编程还身居襁褓,市场渗透不足百分之一二。但在信息化时代挟裹下,家长意识飞速崛起,加之国家政策积极助推、资本肯定超出预期,预计2018年市场存量规模将超过二十亿,而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正待开采,未来三年内整体市场仍将维持成倍增长。
在需求爆发到来之前,VIPCODE将着力于整体课程体验和内部管理运营效率提升。目前,VIPCODE团队规模100多人,主要集中在研发和教师,销售团队还比较小。
唐亮表示,产品迭代需要经历漫长周期,在内部认可的成熟产品充分打磨之前,盲目放量不利于持久发展,当下将更多聚焦“学习平台和直播平台的融合打通,以及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无缝对接”。
近日,VIPCODE创始人唐亮接受爱分析专访,就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等进行了深入对话,摘取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03
瞄准需求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
爱分析:少儿编程是如何连接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的?
唐亮:我会认为编程更像是介于素质和学科应试之间的有用的教育,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解决的诉求也有一些差异。
首先,编程从低龄(6-12岁)切入的时候一定是素质产品,并不是刚需或满足升学提分的诉求;
然后,10-12岁往上,家长对编程除了纯素质诉求之外,还希望它是一门有用的教育,就像英语一样,在未来的人生是能用到的,对今后学业和职业生涯是一个加分项。因为编程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挖掘和锻炼孩子的智力。
最后再往上走,我们才考虑到升学、竞赛等应试的层面。
爱分析:选择从线上切入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唐亮:线上教育毋庸置疑是未来的教育趋势,直接解决了家长诸多痛点,如节省时间、提升效率等。相比线下教育,只有获客成本更高这一点劣势。
但是为了给家长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教育资源,现阶段作为机构愿意承担高获客成本。但是我们相信很快会通过优质的教学服务收获家长口碑,最终将获客成本降低。
另外在学生体验层面,线下教学场景更接近传统课堂,在线上更容易营造游戏和闯关式场景,为孩子提供沉浸感,老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
我们的小规模跟踪调研也验证,大多数孩子对线下场景是排斥和不友好的,在线教学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效果远好于线下。
爱分析:公司从0到1进行少儿编程创业,早期壁垒体现在哪?
唐亮:平台开发和教学研发都存在壁垒。但壁垒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这对新的创业团队是有很大挑战的。
开发平台的技术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如何把平台有效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与教学场景结合,如何将课件、案例、日常评测等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切入到平台上,这是最核心的部分。
教学研发也是一样,可能现在每家少儿编程公司的课程大纲拿出来,都长得很相似,但是一节课能真正体现教研能力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回答整个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第二围绕这个目标每节课要怎样去设计。这两件事情如果是没有教育背景的团队来做,大家在理解上就会存在偏差。
爱分析:教师招聘时会和IT工程师岗位产生正面竞争吗?
唐亮:应该还没到那个程度。因为其实这两类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做IT工程师需要有商业化开发的能力,他除了要懂编程的逻辑,更多的是要去考虑代码的健壮,可复用性等等。
但对少儿编程的老师而言,技术商业化层面的东西是不需要考虑的,对技能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我们认为可能他的技术能力占到30~40%,更多的60-70%是要看他综合素质,比如沟通、表达能力,与孩子交互时的亲和力等。
爱分析:同时做一对一和一对多是怎么考虑的?
唐亮:我们觉得一对一和一对多应该都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就决定两个同时做。当时没有去额外的考虑一对一把它做成一个产品,或者把一对多做成一个产品。我们对家长也不会做刻意引导,更多还是要评估孩子的课堂的表现力,根据他实际接受能力来匹配应该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爱分析:一对多上限是4人?
唐亮:4人是我们测试之后的结果,目前情况下,无论是整个IT系统还是教师能力,还是我们课堂的组织形式,4人是我们目前能做到较好状态的人数。超过四个人之后,对老师的控场能力、IT平台互动性的要求会急剧上升。
虽然班型越大,成本结构越好,但我们之所以没有盲目做到更大班型,主要是基于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试想一节课40分钟里面,老师如果同时面对8-10个孩子,除去老师讲授时间,每位孩子与老师直接交流的时间可能都不足1分钟,这种效果和录播并没多大差异。
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技术条件没有很大突破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只做最多4人的小班。
爱分析:学生需要自己约课?
唐亮:我们会至少提前一学期把课排好,一对一、小班课都是这样,我们都是固定老师、固定时间、固定班型三固定。
爱分析:怎么看待固定和不固定的差别?
唐亮:会根据不同产品有差别,如果课程前后衔接的逻辑性没有那么强的话,不固定是可接受的,但是如果说课程前后衔接的逻辑性非常强的话,我们觉得还是要固定会更好。就同一个老师来讲,他会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
爱分析:一对一适合金字塔尖的用户,但在市场初期,是否低价轻课大众接受起来更有优势?
唐亮:我并不这么认为。当一个市场刚起来的时候,对有需求的人来说就是刚需。那些毫无编程意识的家长,想要让他们尝试一下,觉得效果好就报名,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大多数支付报名的家长,本身就了解少儿编程的好处,能为孩子带来的发展和促进。
我没有办法通过一些很低客单价的课程,把用户吸引过来,然后再想办法把他转化。因为如果你本身没有意愿,对编程这个事情完全没有认知,短期内我就能把你转化,报一个高客单价的课程,可能性不大。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在当下这个市场阶段,瞄准那些真正有需求的家长,给他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服务就好,让这一部分家长真正觉得有帮助。
爱分析:获客方面主要有哪些手段?
唐亮:主要还是广告投放,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爱分析:怎么看待利用微信社群营销获客?
唐亮:微信需要有比较长的周期,它需要慢慢养用户。广告都是主动搜索,本身都是有需求的。而通过微信社群运营,大部分是被动被拉进来,或者说他只是被某一个东西吸引进来的,他不一定是有需求的。
那些没有需求的人,你要让它变得有需求,而且还要让他愿意去支付一个很高客单价的产品,这是需要漫长的周期的,要不断在微信里面去引导他。
将来我们肯定各种方式都会尝试,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才做了半年多的时间,所以现在还是主打投放这条路,我们希望把一条路线摸通,然后再去想其他的路。
爱分析:如何提升整体获客效率?
唐亮:基于电销模型的整个获客流程,它是由很多个环节组成的,从leads 到电销到试听转化,一环套一环,转化漏斗是要一层层漏下来的。实际上你需要去做优化的,就是要保证每一层怎么样能够尽可能多的掉下来。如果每一层优化10%,最后的结果就会优化很多。
04
百亿级潜在市场
正面临模式之争
爱分析:未来3-5年,整个市场规模增速会在什么水平?
唐亮:其实可以对比一下机器人行业,这个行业五年前其实也是没有的。要统计这个市场规模,全国有2万多家机器人培训门店,非常分散,一年养活一个门店的收入,计算下来大概有大几百亿,甚至达到千亿规模。
爱分析:有哪些因素能决定一家少儿编程公司更快跑出来?
唐亮:核心一是要选对路,二是要找对人。实际上选对路就是看选择哪种模式,是直播还是录播,是做C端用户还是to B为主,线上是一对一精品小班还是6-10人班等等。这些不同的路,我觉得大概率最后跑出来的会是一条路。
爱分析:但用户需求是多样的,一种模式很难做到最后吧?
唐亮:如果一种模式最先跑出来,他就有更多的资源去做其他模式,乃至其他细分的小赛道,但是如果说你没有一开始没有跑到头部,那接下来要和头部竞争那还是蛮困难的。
换句话说,有很多条路,但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跑某一条路是最顺的。这条路跑顺了,那其他路你最终可能也是要跑的,但如果刚开始在选择路的时候,你没有选择跑得最快的这条路,那后面的机会成本就会比别人高很多,甚至可能没有机会了。
爱分析:目前线下头部公司也已经开始向线上转型,对他们来说优势大吗?
唐亮:很难。还是说整个团队的基因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传统做线下的机构,团队人员的核心能力就是开店和运营能力,但如果想做线上,团队的核心能力就是获客和转化能力。这两种能力天然不能很好的在一个团队身上全部体现,所以大家就很难找到把线上线下做的都很好的企业。
爱分析:现阶段进入规模化的机构都是线下起家的,模式是否决定发展速度?
唐亮:和在线相比,线下产品相对是简单的。它不需要直播系统和一整套在线学习平台,它可以面对面的交付。
而我们是纯线上交付,用户整体的学习体验都是在线上完成的,那对平台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迭代和打磨。
爱分析:线上线下在财务模型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
唐亮:主要在获客上有差异,教师成本也会有差异,因为线下采用小班,教师的经济模型相对很好,线上没办法做到8-10人,像我们最多只能做四个人,所以我们的财务模型没有线下好,线上利润更低。
爱分析:成熟之后,线上线下会存在稳定的利润差异吗?
唐亮:不好说,和团队整体的运营能力关系很大。在线教育目前还没有很盈利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在三五年后,大家是不是真的能把这个模型优化到可以盈利。线上如果一旦盈利,我相信会很快爆发,速度非常快。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