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BAT”AI商业化角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BAT”AI商业化角力

AI领域历经疯狂吸金、创企喷涌、定位国家战略,以BAT为首的AI江湖已到初步考量落地的时刻。

视觉中国

记者 莫磬箻

自9月17日起,BAT大佬们的日程表几乎都集中在上海。

上海徐汇西岸正举行“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领域历经疯狂吸金、创企喷涌、定位国家战略,以BAT为首的AI江湖已到初步考量落地的时刻。

BAT大佬们的AI“哲学”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有一众AI创业公司在各自领域有所突破,但真正具有强大AI技术储备、并有能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的玩家,目前依然是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BAT掌舵者们同台聚首高谈AI,但他们的AI哲学视野,却大有不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更强调微观企业的“AI化”。他在会上指出,今天的现代化就是“AI化”,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与AI无关。

李彦宏提出了三维一体的“AI 化公司”理念:

第一,具备AI思维。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基于万物互联,重新思考公司战略;第二,拥有AI能力,即企业需要拥有在公开、成熟第三方基础AI能力之上、深入场景,结合行业特点和竞争环境,来强化自身所擅长业务的能力,并从中发展出来独特的AI应用能力和优势;第三,遵循AI的能力。企业的文化也需要AI化,要把安全、伦理融入到公司血液中。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更愿意将AI视为一种思维方式。

“人工智能是技术,但人工智能又不是具体的一项或者几项技术,人工智能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认识未来世界、认识人类自身,重新定义我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改变,这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改变。”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需要面对的四个“落地”问题。

第一个是“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够变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释?第二个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或整体的利益?人工智能给出的决定,是否要人来承担责任?第三个是“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不会形成新的知识鸿沟?第四个是“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与可靠?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BAT的AI野心和布局

哲学观的不同,往往也反映在方法论以及实际成果差异方面。

BAT三家在AI领域的布局,看似也各有重点。

阿里、腾讯和百度分别展出了大规模视觉计算平台“天擎系统”、AI医学产品腾讯觅影以及自动驾驶技术。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几乎就是BAT之间的AI竞争从概念落地到产品层面的缩影,背后是BA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暗自较量。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4日,百度在“Baidu Create 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包括无人车、芯片、智能小程序等一系列AI产品,宣告完成了从平台、技术、硬件到移动产品的AI落地。

BAT中属百度最早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其在AI领域的野心最初显露于2013年1月——深度学习实验室(IDL)的创立。

后来李彦宏还陆续建成了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增强现实实验室和深度学习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五大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历经4-5年的整合,逐渐形成了百度的AI平台体系。2017年,百度全面转型AI领域,并首次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布局思路,全力主推百度大脑的Duer OS和Apollo两大开放平台,以此支撑,试图在AI领域再造安卓和iOS式的操作系统生态。

百度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阿里对AI的涉猎则最早起于2014年,以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DST)为标志。

依托于此,近年来阿里云在智慧城市上发力,相继推出了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ET航空大脑,将AI能力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起来,在各个垂直市场跑马圈地;并最终将它们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平台:阿里云ET大脑。

2017年,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涌向AI的浪潮中,阿里正式推出“NASA计划”和承载它的实体组织“达摩院”。

除此之外,阿里还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以推出具体产品为首要职能。

阿里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作为重要的科技公司,腾讯自然也不会错过人工智能这场饕餮盛宴。不过,腾讯进军AI的时间较晚,直到2017年6月,腾讯才开始展现其在AI方面的野心。

但腾讯的AI技术,从金融、安防、政府政务、智慧零售等垂直领域全面寻求落地应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腾讯利用用户优势打造的医疗平台腾讯觅影。

腾讯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BAT在AI上的布局,虽然进入有早晚,各自路径不同,但对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几乎每家都是势在必得。

商业化落地较量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最关键的路口。

如果说2016年是AI元年,2017年是AI大战的前夕,那么2018年就是AI成果落地初步较量的一年。

对于BAT来讲,AI实现路径的比拼背后最终是商业化的争夺,各自结出的实际革命成果。

“2017年BAT包括其他中国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主要工作是找赛道,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切入的领域。”艾媒咨询CEO张毅曾对媒体表示,“2018年各家的重点变了,要在选好的赛道中发力,包括应用和产品的落地以及商业化,这些的基础是拉拢合作伙伴,而开放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更是戳中了本质,“其实并不存在AI这个行业,只有AI+这个行业。AI需要与传统产业合作,这种关系是结合、赋能(而绝不是颠覆)。”BAT之间的AI“赋能”战争,较量的是平台、技术、场景、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百度喊出All in AI,腾讯喊出AI in All,阿里盖起达摩院,在AI商业化之路上暗自角力。

BAT的AI竞争生态,来源:量子位

BAT第一个厮杀的AI产品战场是对话式AI。人机交互的重大革新、下一代服务入口、下一个Android、家庭的控制中心等种种期待,让用于智能设备的对话式AI成了BAT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最会做生意的阿里冲在了最前,2017年7月,阿里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以低价和先发优势把持着国内第一的位置。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费市场,一季度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80万,增速5370%。其中阿里的天猫精灵以110万的出货量位列中国第一和全球第三。

为了守住这个领域,百度除了在北京和硅谷建设AI庞大的团队之外,还收购了两家创业公司:做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理解的Kitt.ai,和后来推出了raven H音箱的渡鸦。

腾讯则较晚进入市场,于不久前推出腾讯听听。

在这背后,是BAT关于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的梦想。

自动驾驶是BAT之间战局喧闹的另一领域。“自动驾驶”这个话题,最初几乎还只有百度一家在谈。而2017年过完,BAT已经悉数入局。最后一个传出消息的,是阿里。

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其实已经被科技部点了名。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其中自动驾驶方面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入局最早的百度,和阿里腾讯早已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百度已经围绕2017年4月启动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与博世、大陆、一汽、长安、奇瑞、北汽、金龙等9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也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还是在这个领域打造一个Android。

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推进速度最快,也是三家中首个有合作量产车下线的企业,标志着百度在汽车上的落地已有商业化基础。

在其他领域,诸如金融、医疗、零售等必争之地,BAT也是打得火热。

激烈竞争下,不知BAT谁终将继续掌握制衡权,但未来的时代一定属于AI。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原创】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BAT”AI商业化角力

最新更新时间:09/26 15: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腾讯

7.9k
  • 腾讯控股:今日耗资约15.03亿港元回购396万股股票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93.5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9.08亿港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BAT”AI商业化角力

AI领域历经疯狂吸金、创企喷涌、定位国家战略,以BAT为首的AI江湖已到初步考量落地的时刻。

视觉中国

记者 莫磬箻

自9月17日起,BAT大佬们的日程表几乎都集中在上海。

上海徐汇西岸正举行“WAIC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领域历经疯狂吸金、创企喷涌、定位国家战略,以BAT为首的AI江湖已到初步考量落地的时刻。

BAT大佬们的AI“哲学”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有一众AI创业公司在各自领域有所突破,但真正具有强大AI技术储备、并有能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的玩家,目前依然是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BAT掌舵者们同台聚首高谈AI,但他们的AI哲学视野,却大有不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更强调微观企业的“AI化”。他在会上指出,今天的现代化就是“AI化”,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与AI无关。

李彦宏提出了三维一体的“AI 化公司”理念:

第一,具备AI思维。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基于万物互联,重新思考公司战略;第二,拥有AI能力,即企业需要拥有在公开、成熟第三方基础AI能力之上、深入场景,结合行业特点和竞争环境,来强化自身所擅长业务的能力,并从中发展出来独特的AI应用能力和优势;第三,遵循AI的能力。企业的文化也需要AI化,要把安全、伦理融入到公司血液中。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更愿意将AI视为一种思维方式。

“人工智能是技术,但人工智能又不是具体的一项或者几项技术,人工智能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认识未来世界、认识人类自身,重新定义我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改变,这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改变。”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需要面对的四个“落地”问题。

第一个是“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够变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释?第二个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或整体的利益?人工智能给出的决定,是否要人来承担责任?第三个是“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不会形成新的知识鸿沟?第四个是“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与可靠?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BAT的AI野心和布局

哲学观的不同,往往也反映在方法论以及实际成果差异方面。

BAT三家在AI领域的布局,看似也各有重点。

阿里、腾讯和百度分别展出了大规模视觉计算平台“天擎系统”、AI医学产品腾讯觅影以及自动驾驶技术。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几乎就是BAT之间的AI竞争从概念落地到产品层面的缩影,背后是BAT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暗自较量。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4日,百度在“Baidu Create 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包括无人车、芯片、智能小程序等一系列AI产品,宣告完成了从平台、技术、硬件到移动产品的AI落地。

BAT中属百度最早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其在AI领域的野心最初显露于2013年1月——深度学习实验室(IDL)的创立。

后来李彦宏还陆续建成了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增强现实实验室和深度学习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五大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历经4-5年的整合,逐渐形成了百度的AI平台体系。2017年,百度全面转型AI领域,并首次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布局思路,全力主推百度大脑的Duer OS和Apollo两大开放平台,以此支撑,试图在AI领域再造安卓和iOS式的操作系统生态。

百度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阿里对AI的涉猎则最早起于2014年,以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DST)为标志。

依托于此,近年来阿里云在智慧城市上发力,相继推出了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ET航空大脑,将AI能力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起来,在各个垂直市场跑马圈地;并最终将它们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平台:阿里云ET大脑。

2017年,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涌向AI的浪潮中,阿里正式推出“NASA计划”和承载它的实体组织“达摩院”。

除此之外,阿里还设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以推出具体产品为首要职能。

阿里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作为重要的科技公司,腾讯自然也不会错过人工智能这场饕餮盛宴。不过,腾讯进军AI的时间较晚,直到2017年6月,腾讯才开始展现其在AI方面的野心。

但腾讯的AI技术,从金融、安防、政府政务、智慧零售等垂直领域全面寻求落地应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腾讯利用用户优势打造的医疗平台腾讯觅影。

腾讯的AI布局,来源:量子位

BAT在AI上的布局,虽然进入有早晚,各自路径不同,但对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几乎每家都是势在必得。

商业化落地较量升级

人工智能正在最关键的路口。

如果说2016年是AI元年,2017年是AI大战的前夕,那么2018年就是AI成果落地初步较量的一年。

对于BAT来讲,AI实现路径的比拼背后最终是商业化的争夺,各自结出的实际革命成果。

“2017年BAT包括其他中国头部的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主要工作是找赛道,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切入的领域。”艾媒咨询CEO张毅曾对媒体表示,“2018年各家的重点变了,要在选好的赛道中发力,包括应用和产品的落地以及商业化,这些的基础是拉拢合作伙伴,而开放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更是戳中了本质,“其实并不存在AI这个行业,只有AI+这个行业。AI需要与传统产业合作,这种关系是结合、赋能(而绝不是颠覆)。”BAT之间的AI“赋能”战争,较量的是平台、技术、场景、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百度喊出All in AI,腾讯喊出AI in All,阿里盖起达摩院,在AI商业化之路上暗自角力。

BAT的AI竞争生态,来源:量子位

BAT第一个厮杀的AI产品战场是对话式AI。人机交互的重大革新、下一代服务入口、下一个Android、家庭的控制中心等种种期待,让用于智能设备的对话式AI成了BAT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最会做生意的阿里冲在了最前,2017年7月,阿里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以低价和先发优势把持着国内第一的位置。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费市场,一季度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80万,增速5370%。其中阿里的天猫精灵以110万的出货量位列中国第一和全球第三。

为了守住这个领域,百度除了在北京和硅谷建设AI庞大的团队之外,还收购了两家创业公司:做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理解的Kitt.ai,和后来推出了raven H音箱的渡鸦。

腾讯则较晚进入市场,于不久前推出腾讯听听。

在这背后,是BAT关于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的梦想。

自动驾驶是BAT之间战局喧闹的另一领域。“自动驾驶”这个话题,最初几乎还只有百度一家在谈。而2017年过完,BAT已经悉数入局。最后一个传出消息的,是阿里。

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其实已经被科技部点了名。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其中自动驾驶方面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入局最早的百度,和阿里腾讯早已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百度已经围绕2017年4月启动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与博世、大陆、一汽、长安、奇瑞、北汽、金龙等9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也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还是在这个领域打造一个Android。

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推进速度最快,也是三家中首个有合作量产车下线的企业,标志着百度在汽车上的落地已有商业化基础。

在其他领域,诸如金融、医疗、零售等必争之地,BAT也是打得火热。

激烈竞争下,不知BAT谁终将继续掌握制衡权,但未来的时代一定属于AI。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原创】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视“BAT”AI商业化角力

最新更新时间:09/26 15: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