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赢科技在美IPO融资逾1亿美元 金融科技上市潮样本正分化

逆风而上,小赢科技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XYF),以每股9.5美元发行1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以下简称“ADS”),每股ADS相当于公司两股A类普通股。总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潮正分化出更加差异化的样本。

逆风而上,经过网贷行业的“退潮期”后,又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在美上市。

9月19日,技术驱动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小赢科技,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XYF),以每股9.5美元发行1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以下简称“ADS”),每股ADS相当于公司两股A类普通股。在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本次募资总额预计为1.045亿美元。在此次发售中,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招商证券(香港)、光大证券(国际)、尚乘任承销商。

在美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而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认可度亦有所提升,当然上市企业的分化度亦越来越明显。从最初的信用保证保险模式一路走来,小赢科技的上市可谓一波三折,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庞大的客户群和个人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是美国市场投资者认可小赢的原因之一。

而在网贷的“至暗时刻”、监管政策越发严格的大背景下,选择此时上市的小赢究竟在谋划怎样的未来?

不一样的金融科技样本

和此前上市的金融科技平台所不同的是,小赢科技从2014年成立之后逐渐趟出了一条有自己特征的路。

中国的信用卡持卡人超过3亿,然而这部分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平均额度还不到2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均数则是2-3万美元。面对旺盛的消费需求,小赢从服务这3亿人入手,找准自己的消费金融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小赢卡贷,据奥纬咨询(Oliver Wyman)报告显示,小赢科技消费金融互联网信贷产品“小赢卡贷”在2018年6月末以131亿元的借贷余额,排在信用卡代还领域第一名,是一只隐形独角兽。金融产品各项数据,包括逾期率、净收入等细节往往都秘而不宣,但随着小赢科技IPO(首次公开募股),小赢卡贷各项细节全部曝光,通过其招股书可以一睹真容。

招股书显示,小赢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3亿元、17.9亿元、18.5亿元,Non-GAAP净利润为-1.2亿元、3.4亿元、4.4亿元。而小赢卡贷的数据是,截至2018年6月,小赢卡贷累计放款额266.5亿元,在贷余额为131亿元。

2016年12月正式上线的小赢卡贷是国内早期的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可以迅速识别判断用户征信状况,无需抵押和担保,也无需纸质证明或线下签约,用户就能获得2000元到6万元不等额度的小额贷款。

就消费金融而言,虽然很难出现市场垄断格局,但对初创公司而言,仍需要抓住某一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才会有机会。小赢卡贷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零”到第一名的惊人业绩,关键在于找准了市场定位。

小赢卡贷将资金直接打入用户信用卡,恢复的额度可以用于购买数码产品、旅游、培训等不同消费场景。

当年6月,小赢产品团队紧锣密鼓地先上线了第一版作为试水。新产品出来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包括用户申请流程、审批的时效、资金放款的时效等等。通过试水不但可以收集用户对产品本身体验的反馈,也可以检验风控系统评估效果,以及资金放款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小赢卡贷外,小赢基于技术和风控优势仍在不断丰富产品线。小赢优贷主要服务于25-55周岁,单位工作满6个月的授薪人士和公司成立满1年的私营业主,可为其提供3万元到50万元,6到36期的小额资金服务。依靠数据引擎、反欺诈模型、信用价值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构成的大数据风控系统来分析用户价值、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通过申请面谈,合同面签,确保本人真实意愿,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逾期率和累计放款额也是小赢科技在路演中遇到的最多被问及的问题,在监管政策波动、行业退潮的大背景下,小赢科技以数据最终赢得了投资人的认可。

小赢科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各产品总借贷额分别为190亿元、344亿元、199亿元,其中小赢卡贷的借贷额为1.8亿元、126亿元、138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小赢卡贷在上线后,迅速成为小赢科技的拳头产品,在2018年上半年的借贷额中已占到各产品总额的69%。

而作为一款信用借贷产品,逾期率是其重要生命线。据招股书中数据披露,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小赢卡贷的91-180天逾期率为3.26%,低于同业水平。据小赢科技高管透露,“听到逾期率数据后,投资人基本上都认可了”。

小赢科技互联网信贷产品经理朱雨科表示,“小赢卡贷作为信用卡代还产品,主打的是合规性、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等,我们会在用户借款页面清楚的标示出每月还款额、综合利率等详细信息,由于是小额贷款,所以用户不会单纯的只看借款利率成本,综合考虑借款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小赢卡贷相较其他市场竞品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小赢科技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新借款用户的获客成本分别为128元和127元,相较2016年307元的获客成本大幅下降。互联网产品做大后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特性,小赢卡贷已经有所表现,未来随着规模不断增大其成本将会继续下降,配上一套标准化、自动化的风控模型,互联网爆款产品所需的基础条件已经达成。

风控系统WinSAFE做后盾

在小赢科技前进的途中,路程一波三折,其中,能让净利润扭亏为盈的“秘密武器”主要来自于小赢科技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自主开发的高度自动化风控系统WinSAFE。

自动化、标准化、不断降低的边际成本、足够大的市场,是成为互联网爆款指数型爆发增长的基本要素,从小赢科技招股书相关介绍以及其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WinSAFE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

“我们是相信数据的人,百分之百的相信数据,所以我们对数据的投入,对技术的投入是重点中的重点。”成少勇毫不讳言Capital One出身的人对数据的笃信,并表示小赢科技正在“不遗余力的做模型,不遗余力的搞数据”。

除了用户的年龄、收入等常规基础数据,小赢还通过合规的方式收集用户的网络行为、借贷行为、社交行为、第三方征信、平台交互、电商行为、职位收入、家庭状况等,可用作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数据。另外,小赢还有一个多点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多点数据整合行业黑名单。目前,数据团队还在进行关系图谱的研究,试图通数据关系网,更加智能地辨别用户的风险系数。

有了强大的数据储备,风控系统才得以展开拳脚。在经历了招募团队、搭建基础设施、进行模型测试等环节,小赢科技耗时一年塑造了自己的模型体系。

与成少勇一样,小赢科技首席风控官李侃也是Capital One出身,他牵头创建了WinSAFE智赢风控体系:从机制、文化、团队、技术、数据等多重角度,用智能决策引擎、数据引擎、反欺诈模型、信用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等组成彼此数据流相通、互相牵制的精密风控体系。其内核之一“数据引擎”,运用AI技术,可实现贷款用户资料的便捷提交,并实现瞬间与多达数十个数据源交叉验证,从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方面确保本人真实申请。数据引擎让风险处于多重数据的交叉拷问之下,最大限度甄别潜在风险。

小赢科技数据建模负责人吴晓春对记者提到,“通过WinSAFE系统信用分析后,大约有80%的借款申请被拒,而通过信用分析的20%用户中,会有90%的用户由系统自动给出审核结果并能快速拿到资金;该系统中的反欺诈模型,举例来说,我们可能会通过电话记录来判断,如果某个借款人与逾期率很高的群体或欺诈群体有较多联系,则系统就会判断该用户也会有较高风险而拒绝其申请。”

如果说模型搭建的是上层建筑,那么互联网团队可以说是在夯实基础建设。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其实是小赢的核心的优势能力之一。小赢科技副总裁高鼎表示,通过技术把一些麻烦的操作变得容易,把以前很难下决心购买的复杂金融产品做得合规且简单易懂,方便用户购买,这是小赢一直在通过技术追求的。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小赢科技798人中有425人是技术人员。小赢科技的系统依托于腾讯金融云,并在此基础上定制了防火墙、反黑客、容灾等模块,为用户安全保驾护航。通过自研的产品发布系统,持续迭代、快速测试、高效发布。另外,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小赢科技利用数据存储加密和脱敏系统防止用户交易和隐私数据的泄漏。公司90%以上的核心业务流程,全都实现自动化覆盖,这样一来,小赢科技可以做到无论改动任意哪一行代码,都可以放心地把它上线发布,而不会因为一行代码的改动对整个模块再做一次手动回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小赢科技在美IPO融资逾1亿美元 金融科技上市潮样本正分化

逆风而上,小赢科技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XYF),以每股9.5美元发行1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以下简称“ADS”),每股ADS相当于公司两股A类普通股。总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潮正分化出更加差异化的样本。

逆风而上,经过网贷行业的“退潮期”后,又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在美上市。

9月19日,技术驱动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小赢科技,在纽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XYF),以每股9.5美元发行1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以下简称“ADS”),每股ADS相当于公司两股A类普通股。在承销商不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本次募资总额预计为1.045亿美元。在此次发售中,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招商证券(香港)、光大证券(国际)、尚乘任承销商。

在美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而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认可度亦有所提升,当然上市企业的分化度亦越来越明显。从最初的信用保证保险模式一路走来,小赢科技的上市可谓一波三折,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庞大的客户群和个人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是美国市场投资者认可小赢的原因之一。

而在网贷的“至暗时刻”、监管政策越发严格的大背景下,选择此时上市的小赢究竟在谋划怎样的未来?

不一样的金融科技样本

和此前上市的金融科技平台所不同的是,小赢科技从2014年成立之后逐渐趟出了一条有自己特征的路。

中国的信用卡持卡人超过3亿,然而这部分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平均额度还不到2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均数则是2-3万美元。面对旺盛的消费需求,小赢从服务这3亿人入手,找准自己的消费金融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小赢卡贷,据奥纬咨询(Oliver Wyman)报告显示,小赢科技消费金融互联网信贷产品“小赢卡贷”在2018年6月末以131亿元的借贷余额,排在信用卡代还领域第一名,是一只隐形独角兽。金融产品各项数据,包括逾期率、净收入等细节往往都秘而不宣,但随着小赢科技IPO(首次公开募股),小赢卡贷各项细节全部曝光,通过其招股书可以一睹真容。

招股书显示,小赢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3亿元、17.9亿元、18.5亿元,Non-GAAP净利润为-1.2亿元、3.4亿元、4.4亿元。而小赢卡贷的数据是,截至2018年6月,小赢卡贷累计放款额266.5亿元,在贷余额为131亿元。

2016年12月正式上线的小赢卡贷是国内早期的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可以迅速识别判断用户征信状况,无需抵押和担保,也无需纸质证明或线下签约,用户就能获得2000元到6万元不等额度的小额贷款。

就消费金融而言,虽然很难出现市场垄断格局,但对初创公司而言,仍需要抓住某一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才会有机会。小赢卡贷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零”到第一名的惊人业绩,关键在于找准了市场定位。

小赢卡贷将资金直接打入用户信用卡,恢复的额度可以用于购买数码产品、旅游、培训等不同消费场景。

当年6月,小赢产品团队紧锣密鼓地先上线了第一版作为试水。新产品出来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包括用户申请流程、审批的时效、资金放款的时效等等。通过试水不但可以收集用户对产品本身体验的反馈,也可以检验风控系统评估效果,以及资金放款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小赢卡贷外,小赢基于技术和风控优势仍在不断丰富产品线。小赢优贷主要服务于25-55周岁,单位工作满6个月的授薪人士和公司成立满1年的私营业主,可为其提供3万元到50万元,6到36期的小额资金服务。依靠数据引擎、反欺诈模型、信用价值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构成的大数据风控系统来分析用户价值、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通过申请面谈,合同面签,确保本人真实意愿,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逾期率和累计放款额也是小赢科技在路演中遇到的最多被问及的问题,在监管政策波动、行业退潮的大背景下,小赢科技以数据最终赢得了投资人的认可。

小赢科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各产品总借贷额分别为190亿元、344亿元、199亿元,其中小赢卡贷的借贷额为1.8亿元、126亿元、138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小赢卡贷在上线后,迅速成为小赢科技的拳头产品,在2018年上半年的借贷额中已占到各产品总额的69%。

而作为一款信用借贷产品,逾期率是其重要生命线。据招股书中数据披露,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小赢卡贷的91-180天逾期率为3.26%,低于同业水平。据小赢科技高管透露,“听到逾期率数据后,投资人基本上都认可了”。

小赢科技互联网信贷产品经理朱雨科表示,“小赢卡贷作为信用卡代还产品,主打的是合规性、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等,我们会在用户借款页面清楚的标示出每月还款额、综合利率等详细信息,由于是小额贷款,所以用户不会单纯的只看借款利率成本,综合考虑借款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小赢卡贷相较其他市场竞品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小赢科技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新借款用户的获客成本分别为128元和127元,相较2016年307元的获客成本大幅下降。互联网产品做大后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特性,小赢卡贷已经有所表现,未来随着规模不断增大其成本将会继续下降,配上一套标准化、自动化的风控模型,互联网爆款产品所需的基础条件已经达成。

风控系统WinSAFE做后盾

在小赢科技前进的途中,路程一波三折,其中,能让净利润扭亏为盈的“秘密武器”主要来自于小赢科技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自主开发的高度自动化风控系统WinSAFE。

自动化、标准化、不断降低的边际成本、足够大的市场,是成为互联网爆款指数型爆发增长的基本要素,从小赢科技招股书相关介绍以及其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WinSAFE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

“我们是相信数据的人,百分之百的相信数据,所以我们对数据的投入,对技术的投入是重点中的重点。”成少勇毫不讳言Capital One出身的人对数据的笃信,并表示小赢科技正在“不遗余力的做模型,不遗余力的搞数据”。

除了用户的年龄、收入等常规基础数据,小赢还通过合规的方式收集用户的网络行为、借贷行为、社交行为、第三方征信、平台交互、电商行为、职位收入、家庭状况等,可用作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数据。另外,小赢还有一个多点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多点数据整合行业黑名单。目前,数据团队还在进行关系图谱的研究,试图通数据关系网,更加智能地辨别用户的风险系数。

有了强大的数据储备,风控系统才得以展开拳脚。在经历了招募团队、搭建基础设施、进行模型测试等环节,小赢科技耗时一年塑造了自己的模型体系。

与成少勇一样,小赢科技首席风控官李侃也是Capital One出身,他牵头创建了WinSAFE智赢风控体系:从机制、文化、团队、技术、数据等多重角度,用智能决策引擎、数据引擎、反欺诈模型、信用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等组成彼此数据流相通、互相牵制的精密风控体系。其内核之一“数据引擎”,运用AI技术,可实现贷款用户资料的便捷提交,并实现瞬间与多达数十个数据源交叉验证,从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方面确保本人真实申请。数据引擎让风险处于多重数据的交叉拷问之下,最大限度甄别潜在风险。

小赢科技数据建模负责人吴晓春对记者提到,“通过WinSAFE系统信用分析后,大约有80%的借款申请被拒,而通过信用分析的20%用户中,会有90%的用户由系统自动给出审核结果并能快速拿到资金;该系统中的反欺诈模型,举例来说,我们可能会通过电话记录来判断,如果某个借款人与逾期率很高的群体或欺诈群体有较多联系,则系统就会判断该用户也会有较高风险而拒绝其申请。”

如果说模型搭建的是上层建筑,那么互联网团队可以说是在夯实基础建设。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其实是小赢的核心的优势能力之一。小赢科技副总裁高鼎表示,通过技术把一些麻烦的操作变得容易,把以前很难下决心购买的复杂金融产品做得合规且简单易懂,方便用户购买,这是小赢一直在通过技术追求的。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小赢科技798人中有425人是技术人员。小赢科技的系统依托于腾讯金融云,并在此基础上定制了防火墙、反黑客、容灾等模块,为用户安全保驾护航。通过自研的产品发布系统,持续迭代、快速测试、高效发布。另外,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小赢科技利用数据存储加密和脱敏系统防止用户交易和隐私数据的泄漏。公司90%以上的核心业务流程,全都实现自动化覆盖,这样一来,小赢科技可以做到无论改动任意哪一行代码,都可以放心地把它上线发布,而不会因为一行代码的改动对整个模块再做一次手动回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